《《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学习.ppt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年度技术培训研讨会年度技术培训研讨会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2015年年3月月一、前言一、前言二、二、10项主要修订项主要修订三、其他修三、其他修订目录一、前言1.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为行业标准,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同时废止。1.2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为: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5.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6.单桩水平静载试验;7.钻芯法;8.低应变法;9.高应变法;10.声波透射法。一、前言一、前言1.3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
2、0项:1.取消了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通过统计得到承载力特征值的要求;2.修改了抗拔桩验收检测实施的有关要求;3.修改了水平静载试验要求以及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判定方法;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5.增加了低应变法检测时应进行辅助验证检测的要求;6.取消了高应变法对动测承载力检测值进行统计的要求;7.补充、修改了声波透射法现场测试和异常数据剔除的要求;8.增加了采用变异系数对检测剖面声速异常判断概率统计值进行限定的要求;9.修改了声波透射法多测线、多剖面的空间关联性判据;10.增加了滑动测微计测量桩身应变的方法。一、前言1.41.4本规范中第本规范中第4.3.44.3.4、第、第
3、9.2.39.2.3、第、第9.2.59.2.5和第和第9.4.59.4.5条为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需严格执行。强制性条文,必需严格执行。4.3.4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9.2.3高应变检测专用锤击设备应具有稳固的导向装置。重锤应形状对称,高径(宽)比不得小于1。9.2.5采用高应变法进行承载力检测时,锤的重量与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比例不得小于0.02。9.4.5高应变实测的力和速度信号第一峰起始段不成比例时,不得对实测力或速度信号进行调整。二、10项主要修订2003版规范要求“工程桩承载力检测结果的评价,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承载力检测值,并据此给出单位工
4、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2014版规范改为“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给出受检桩的承载力检测值,并评价单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取消了取消了“单位工程单位工程”、“同一条件同一条件”,不再要求工程桩验收时,不再要求工程桩验收时通过统计方法得到承载力特征值。通过统计方法得到承载力特征值。本修订适用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以及单桩水平静载试验,但应注意的是:当为设计提供依据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或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水平极限承载力),仍可通过统计的方法得出。2.12.1取消了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通过统计得到承载力特征值的要求取消了工程桩承载力验收
5、检测应通过统计得到承载力特征值的要求二、10项主要修订试验桩,加载至岩土极限状态或桩身强度限值;工程桩,不小于特征值2.0倍,上拔量达设计值;受抗裂条件控制时,可按设计确定最大加载值;检测抗拔桩受力状态,与设计受力状态一致;预估的最大试验荷载不得大于钢筋的设计强度;其他要求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2.22.2修改了抗拔桩验收检测实施的有关要求修改了抗拔桩验收检测实施的有关要求二、10项主要修订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当桩身不允许开裂或灌注桩配筋率小于0.65%时,可取水平临界荷载的0.75倍;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和配筋率不小于0.65%的灌注桩,可取设计桩顶标高处水平位移所对应荷载的0
6、.75倍;水平位移可按下列规定取值:1)对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6mm;2)对水平位移不敏感的建筑物取10mm。取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对应的荷载,且满足桩身抗裂要求。2.32.3修改了水平静载试验要求以及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判定方法修改了水平静载试验要求以及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判定方法二、10项主要修订同深度部位的不同钻孔的芯样质量的关联性;芯样强度检测值对桩身完整性判定的影响。2.42.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二、10项主要修订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2.42.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类别特征单孔两
7、孔三孔类混凝土芯样连续、完整、胶结好,芯样侧表面光滑、骨料分布均匀,芯样呈长柱状、断口吻合芯样侧表面仅见少量气孔局部芯样侧表面有少量气孔、蜂窝麻面、沟槽,但在另一孔同一深度部位的芯样中未出现,否则应判为类局部芯样侧表面有少量气孔、蜂窝麻面、沟槽,但在三孔同一深度部位的芯样中未同时出现,否则应判为类二、10项主要修订2.42.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类别特征单孔两孔三孔类混凝土芯样连续、完整、胶结较好,芯样侧表面较光滑、骨料分布基本均匀,芯样呈柱状、断口基本吻合。有下列情况之一:1局部芯样侧表面有蜂窝麻面、沟槽或较多气孔;2芯样侧表面蜂窝麻面严重
8、、沟槽连续或局部芯样骨料分布极不均匀,但对应部位的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检测值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判为类1 芯样侧表面有较多气孔、严重蜂窝麻面、连续沟槽或局部混凝土芯样骨料分布不均匀,但在两孔同一深度部位的芯样中未同时出现;2 芯样侧表面有较多气孔、严重蜂窝麻面、连续沟槽或局部混凝土芯样骨料分布不均匀,且在另一孔同一深度部位的芯样中同时出现,但该深度部位的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检测值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判为类;3 任一孔局部混凝土芯样破碎段长度不大于10cm,且在另一孔同一深度部位的局部混凝土芯样的外观判定完整性类别为类或类,否则应判为类或类1 芯样侧表面有较多气孔、严重蜂窝麻面、连续沟槽或局
9、部混凝土芯样骨料分布不均匀,但在三孔同一深度部位的芯样中未同时出现;2 芯样侧表面有较多气孔、严重蜂窝麻面、连续沟槽或局部混凝土芯样骨料分布不均匀,且在任两孔或三孔同一深度部位的芯样中同时出现,但该深度部位的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检测值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判为类;3 任一孔局部混凝土芯样破碎段长度不大于10cm,且在另两孔同一深度部位的局部混凝土芯样的外观判定完整性类别为类或类,否则应判为类或类二、10项主要修订2.42.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类别特征单孔两孔三孔类大部分混凝土芯样胶结较好,无松散、夹泥现象。有下列情况之一:大部分混凝土芯样胶
10、结较好。有下列情况之一:1芯样不连续、多呈短柱状或块状;2局部混凝土芯样破碎段长度不大于10cm1 芯样不连续、多呈短柱或块状;2 任一孔局部混凝土芯破碎段长度大于10cm但不大20cm,且在另一孔同一深度部位的局部混凝土芯样的外观判定完整性类别为类或类否则应判为类1 芯样不连续、多呈短柱状或块状;2 任一孔局部混凝土芯样破碎段长度大于10cm但不大于30cm,且在另两孔同一深度部位的局部混凝土芯样的外观判定完整性类别为类或类,否则应判为类;3 任一孔局部混凝土芯样松散段长度不大于10cm,且在另两孔同一深度部位的局部混凝土芯样的外观判定完整性类别为类或类,否则应判为类二、10项主要修订2.4
11、2.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类别特征单孔两孔三孔类有下列情况之一:1 因混凝土胶结质量差而难以钻进;2 混凝土芯样任一段松散或夹泥;3 局部混凝土芯样破碎段长度大于10cm1 任一孔因混凝土胶结质量差而难以钻进;2 混凝土芯样任一段松散或夹泥;3 任一孔局部混凝土芯样破碎段长度大于20cm;4 两孔同一深度部位的混凝土芯样破碎1 任一孔因混凝土胶结质量差而难以钻进;2 混凝土芯样任一段松散或夹泥段长度大于10cm;3 任一孔局部混凝土芯样破碎长度大于30cm;4 其中两孔在同一深度部位的混凝土芯样破碎、松散或夹泥二、10项主要修订注:当上一缺陷
12、的底部位置标高与下一缺陷的顶部位置标高的高差小于30cm时,可认定两缺陷处于同一深度部位。2.42.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二、10项主要修订钻芯法完整性判定较为繁琐,主要有一下几个要素:混凝土密实性缺陷:混凝土密实性缺陷:无缺陷:连续完整光滑均匀断口吻合轻微缺陷:少量气孔沟槽麻面一般缺陷:气孔多有沟槽麻面严重缺陷:气孔多、沟槽麻面严重,骨料极不均匀混凝土连续性缺陷:混凝土连续性缺陷:不连续:短柱状或块状。破碎:破碎段长度10cm、10cm破碎段长度30cm,破碎段长度30cm松散、夹泥:大于10cm混凝土胶结差无法钻进强度强度2.42.4补充
13、、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二、10项主要修订采用时域信号分析判定时,以下情况应结合成桩工艺和地质条结合成桩工艺和地质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判定件等综合分析进行判定,如仍无法区分时应结合其他检测方法综合判定。a桩身截面渐变后恢复至原桩径,在阻抗突变处的一次或二次反射常表现为类似缩颈反射,从而造成误判。b桩侧局部强土阻力或预制管桩孔内土塞部位,阻抗突变,一次反射表现为类似扩径反射,二次反射表现为类似缩颈反射,从而造成误判。当桩身存在不止一个阻抗变化截面时,由于各阻抗变化截面的一次和多次反射波相互叠加,反射信号可能会变的十分复杂,难于分析判断。此时可尝试采用实测
14、曲线拟合法进行辅助分析实测曲线拟合法进行辅助分析。(例如采用实测力波形作为边界条件输入、桩顶横截面尺寸可按现场实际测量结果输入或同条件下、截面基本均匀的相邻桩曲线拟合等)2.52.5增加了低应变法检测时应进行辅助验证检测的要求增加了低应变法检测时应进行辅助验证检测的要求二、10项主要修订测量桩顶速度信号的同时,测量锤击力测量桩顶速度信号的同时,测量锤击力,根据实测力和速度信号起始峰的比例差异大小判断桩身浅部阻抗变化程度。对于嵌岩桩对于嵌岩桩,桩底沉渣和桩端下存在的软弱岩层,可根据桩底反射波的方向及其幅值判断桩端端承效果,无法判断或存在争议时可采用钻芯、静载或高应变等检测方法辅助验证采用钻芯、静
15、载或高应变等检测方法辅助验证。桩身或接头存在裂隙的预制桩可采用高应变法验证高应变法验证,管桩可采用孔内摄像孔内摄像的方式验证。2.52.5增加了低应变法检测时应进行辅助验证检测的要求增加了低应变法检测时应进行辅助验证检测的要求二、10项主要修订类似于2.1。2.62.6取消了高应变法对动测承载力检测值进行统计的要求取消了高应变法对动测承载力检测值进行统计的要求二、10项主要修订现场检测a声测线间距不应大于100mm,向上提升,速度不宜大于0.5m/s。b斜侧角时,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30。c对可疑的声测线附近,可进行加密检测、扇形扫描、交叉斜侧、CT影像技术等,采用扇形扫描时,
16、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40。当因声测管倾斜导致声速数据有规律地偏高或偏低变化时,应对管间距进行合理修正。采用双边剔除法计算剖面声速异常判断概率统计值。2.72.7补充、修改了声波透射法现场测试和异常数据剔除的要求补充、修改了声波透射法现场测试和异常数据剔除的要求二、10项主要修订增加采用变异系数对检测剖面声速异常判断概率统计值进行限定的要求。2.82.8增加了采用变异系数对检测剖面声速异常判断概率统计值进行限定的要求增加了采用变异系数对检测剖面声速异常判断概率统计值进行限定的要求二、10项主要修订桩身完整性类别分类的主要主要因素因素:缺陷空间几何尺寸的相对大小;声学参数异常的相对
17、程度接受波形畸变的相对程度;声速与低限值比较。这几个因素中除声速可与低限值做定量对比外,其他参数均是以相对大小或异常程度来做定性比较。2.92.9修改了声波透射法多测线、多剖面的空间关联性判据修改了声波透射法多测线、多剖面的空间关联性判据二、10项主要修订桩身完整性类别分类的判定方法:判定方法:声学参数、接受波形畸变程度:正常,轻微,明显,严重;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检测剖面的任一区段内纵向连续性:不连续,连续;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大于或小于检测剖面数量的50%。2.92.9修改了声波透射法多测线、多剖面的空间关联性判据修改了声波透射法多测线、多剖面的空间关联性判据二、10项主要修订
18、2.92.9修改了声波透射法多测线、多剖面的空间关联性判据修改了声波透射法多测线、多剖面的空间关联性判据二、10项主要修订2.92.9修改了声波透射法多测线、多剖面的空间关联性判据修改了声波透射法多测线、多剖面的空间关联性判据声波透射法桩身完整性判定声波透射法桩身完整性判定类别特征类所有声测线声学参数无异常无异常,接收波形正常;存在声学参数轻轻微微异异常常、波形轻微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检测剖面的任一区段内纵向不连续分布,且在且在任一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小于检测剖面数量的50%类存在声学参数轻轻微微异异常常、波形轻微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一个或多个检测剖面的一个或多个区段内纵
19、向连续分布,或或在在一个或多个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检测剖面数量的50%;存在声学参数明明显显异异常常、波形明显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检测剖面的任一区段内纵向不连续分布,且在且在任一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小于检测剖面数量的50%类存在声学参数明明显显异异常常、波形明显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一个或多个检测剖面的一个或多个区段内纵向连续分布,但在但在任一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小于检测剖面数量的50%;存在声学参数明明显显异异常常、波形明显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检测剖面的任一区段内纵向不连续分布,但在但在一个或多个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检测剖面数量的50%;存在声
20、学参数严严重重异异常常、波形严重畸变、或声速低于低限值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检测剖面的任一区段内纵向不连续分布,且在且在任一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小于检测面数量的50%类存在声学参数明明显显异异常常、波形明显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一个或多个检测剖面的一个或多个区段内纵向连续分布,且且在在一个或多个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检测剖面数量的50%;存在声学参数严严重重异异常常、波形严重畸变、或声速低于低限值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一个或多个检测剖面的一个或多个区段内纵向连续分布,或或在在一个或多个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检测剖面数量的50%二、10项主要修订注:1.完整性类别由
21、类往类依次判定。2.对于只有一个检测剖面的受检桩,桩身完整性判定应按该检测剖面代表桩全部横截面的情况对待。2.92.9修改了声波透射法多测线、多剖面的空间关联性判据修改了声波透射法多测线、多剖面的空间关联性判据二、10项主要修订2.92.9修改了声波透射法多测线、多剖面的空间关联性判据修改了声波透射法多测线、多剖面的空间关联性判据声波透射法桩身完整性分类实际操作:声测线的声学特征纵向分布横向分布类别下列特征之一:1.声学参数严重异常2.波形严重畸变3.波速低于低限值连续多于50%类不连续多于50%连续少于50%不连续少于50%类下列特征之一:1.声学参数明显异常2.波形明显畸变连续多于50%类
22、不连续多于50%类连续少于50%不连续少于50%类下列特征之一:1.声学参数轻微异常2.波形轻微畸变连续多于50%类不连续多于50%连续少于50%不连续少于50%类正常/类完整性类别由类往类依次判定。二、10项主要修订增加了滑动测微计测量桩身应变的方法2.102.10增加了滑动测微计测量桩身应变的方法增加了滑动测微计测量桩身应变的方法三、其他修订见规范第3.3条3.13.1进一步明确了基桩检测方法选择原则及抽检数量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基桩检测方法选择原则及抽检数量的规定三、其他修订如:增加了管桩采用孔内摄像法检测和桩顶浅部钻取混凝土芯样的条文;第3.4.3条 桩身或接头存在裂隙的预制桩可采用高应
23、变法验证,管桩可采用孔内摄像的方式验证。第3.4.6条 桩身混凝土实体强度可在桩顶浅部钻取芯样验证。3.23.2对检测验证方法进行了扩充对检测验证方法进行了扩充三、其他修订取消了2003版规范中第3.6条的规定。不是技术规范范畴的内容。3.33.3取消了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相关要求。取消了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相关要求。三、其他修订3.43.4修改了修改了检测工作程序框图检测工作程序框图与2003版规范相比,未体现设备、仪器检定。三、其他修订2003版规范中为0.4级。目前压力表的准确度主要有0.1级、0.25级、0.4级、1.0级、1.6级、2.5级、4.0级等。3.53.5载荷试验中,荷重传感器
24、、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的准确度应优于或等于载荷试验中,荷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的准确度应优于或等于0.50.5级级三、其他修订注:1.D为试桩、锚桩或地锚的设计直径或边宽,取其较大者。2.括号内数值可用于工程桩验收检测时多排桩设计桩中心距离小于4D或压重平台支墩下2倍3倍宽影响范围内的地基土已进行加固处理的情况。3.63.6有条件放宽了大吨位堆载时支墩边与基准桩中心距离的要求有条件放宽了大吨位堆载时支墩边与基准桩中心距离的要求反力装置距离试桩中心与锚桩中心(或压重平台支墩边)试桩中心与基准桩中心基准桩中心与锚桩中心()锚桩横梁4(3)D且2.0m4(3)D且2.0m4(3)D且2.0m压重
25、平台4(3)(3)D且2.0m4(3)D且2.0m4(3)(3)D且2.0m地锚装置4D且2.0m4(3)D且2.0m4D且2.0m三、其他修订基桩桩身混凝土钻芯检测,应采用液压操纵的高速钻机,应采用单动双管钻具钻取芯样,严禁使用单动单管钻具。3.73.7为确保钻取高质量的芯样,对钻芯法钻芯设备、钻芯操作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为确保钻取高质量的芯样,对钻芯法钻芯设备、钻芯操作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三、其他修订基桩桩身混凝土钻芯检测,当桩径小于1.2m时钻孔数量可为12个,桩径为1.2m1.6m时钻孔数量宜为2个,桩径大于1.6m时钻孔数量宜为3个。桩径小于1.2m时钻孔数量可布置12个。同时要求单孔钻芯检
26、测发现桩身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时,宜在同一基桩增加钻孔验证。3.83.8修改了钻芯法检测钻孔布置数量修改了钻芯法检测钻孔布置数量三、其他修订当桩端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层且岩芯可制作成试件时,应在接近桩底部位1m内截取岩石芯样;遇分层岩性时,宜在各分层岩面取样。单个岩石芯样截取的长度至少是其直径的2倍,通常在桩底以下1m范围内很难截取3个完整芯样,因此本次修订取消了原规范截取岩石芯样试件数量为“一组”的要求。3.93.9针对钻芯法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评价,修改了截取岩芯数量的要求针对钻芯法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评价,修改了截取岩芯数量的要求三、其他修订具有首波实时显示功能;具有自动记录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
27、器位置功能;引入CT复测概念。3.103.10增加了声波透射法现场自动检测及其仪器的相关要求增加了声波透射法现场自动检测及其仪器的相关要求三、其他修订桩径0.8m时,不得少于2根声测管;0.8m桩径1.6m时,不得少于3根声测管(2003版规范中为大于0.8m小于2.0m);1.6m桩径2.5m时,不得少于4根声测管(2003版规范中为大于2.0m);桩径2.5m时,宜增加声测管数量。3.113.11修改了声测管埋设数量修改了声测管埋设数量三、其他修订桩身完整性:反应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定性指标。桩身完整性是一个综合定性指标,而非严格的定量指标,其类别是按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划分的。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连续性包涵了桩长不够的情况。因动测法只能估算桩长,桩长明显偏短时,给出断桩的结论是正常的。而钻芯法则不同,可准确测定桩长。作为完整性定性指标之一的桩身截面尺寸,由于定义为“相对变化”,所以先要确定一个相对衡量尺度。但检测时,桩径是否减小可能会比照一下条件之一:按设计桩径、按不同施工工艺考虑桩径的允许负偏差、考虑充盈系数后的平均施工桩径。限于技术水平,本规范中的完整性检测方法,除钻芯法可通过混凝土芯样抗压试验给出实体强度外,其他方法都不能给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具体数值。3.123.12需要注意的几点需要注意的几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