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基本知识与创作.ppt
《中国古代诗词基本知识与创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词基本知识与创作.ppt(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中国古代诗词基本知识中国古代诗词基本知识与创作与创作第一节第一节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 v格格律律诗诗,包包括括律律诗诗和和绝绝句句,被被称称为为近近体体诗诗或或今今体体诗诗,在在南南北北朝朝的的齐齐梁梁时时期期就就已已发发端端,到到唐唐初初成成熟熟。唐唐以以前前的的诗诗,“齐齐梁梁体体”以外被称为以外被称为古体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v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v句句法法:古古体体每每句句字字数数不不定定,四四言言、五五言言、六六言言、七七言言乃乃至至杂杂言言
2、(句句子子参参差差不不齐齐)都都有有,每每首首的的句句数数也也不不定定,少少则则两两句句,多多则则几几十十、几几百百句句。近近体体只只有有五五言言、七七言言两两种种,律律诗诗规规定定为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v用用韵韵:古古体体每每首首可可用用一一个个韵韵,也也可可以以用用两两个个或或两两个个以以上上的的韵韵,允允许许换换韵韵;近近体体每每首首只只能能用用一一个个韵韵,即即使使是是长长达达数数十十句句的的排排律律也也不不能能换换韵韵。古古体体可可以以在在偶偶数数句句押押韵韵,也也可可以以奇奇数数句句偶偶数数句句都都押
3、押韵韵。近近体体只只在在偶偶数数句句押押韵韵,除除了了第第一一句句可可押押可可不不押押(以以平平声声收收尾尾则则押押韵韵,以以仄仄声声收收尾尾则则不不押押韵韵。五五言言多多不不押押,七七言言多多押押),其其余余的的奇奇数数句句都都不不能能押押韵韵;古古体体可可用用平平声声韵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v平平仄仄:古古、近近体体最最大大的的区区别别,是是古古体体不不讲讲平平仄仄,而而近近体体讲讲究究平平仄仄。唐唐以以后后,古古体体也也有有讲讲究究平平仄仄,不不过过未未成成规规律律,古古体体诗诗基本上无格律。基本上无格律。v一、韵部一、韵部 v一般认为,
4、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一般认为,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切韵。宋人增。宋人增广广切韵切韵,编成,编成广韵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王文郁编的平水韵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多根据,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多根据平水韵平水韵。v平水韵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半,称为上平声上平声和和下平声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
5、,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各部的韵目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每韵的第一个字):上平声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覃、十
6、四盐、十五咸 v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等等。v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读来完全不押韵。v比如杜甫比如杜甫三绝句三
7、绝句第一首(以下引诗均以杜诗为第一首(以下引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例,不再注明):v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飞。v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稀。v“飞飞”和和“稀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读来并不押韵。v又如第二首:又如第二首:v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猜。v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回。v“猜猜”和和“回回”在在平水韵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v古体
8、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称为窄韵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
9、如军中醉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饮寄沈八刘叟:v酒渴爱江酒渴爱江清清,余甘漱晚余甘漱晚汀汀。v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醒。v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伶。v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冥。v这一首押的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了八庚的“清清”。这叫做。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v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平水
10、韵,则不能不注意古、,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但不一定可靠,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只有多读多背了。v二、四声与平仄二、四声与平仄v汉语声调有汉语声调有四声四声,一般认为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一般认为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朱异: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思?”朱说:朱说:“就是就是天子万福天子万福的意思。的意思。”v天是天是平声平声,子是,子是上声上声,万是,万是去声去声,福是,福是
11、入声入声。平上去入就构。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上去入又合起来叫又合起来叫仄声仄声。这四声中,最。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成问题的是入声。v梁武帝接着又问: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为什么天子寿考天子寿考不是四声?不是四声?”天、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v那么什么是入声呢?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在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
12、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乙、亿、邑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差别不大。在普通话读来差别不大。v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例如:例如:v 妈妈 麻麻 马马 骂骂v(阴平阴平)()(阳平阳平)()(上声上声)()(去声去声)v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二声是平声;第三、四声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二声是平声;第三、四声是仄声。是仄声。v古汉语四声是:古汉语四声是:平声。这个
13、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平和阳平。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去声。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入声。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v粤语九声粤语九声 v现代粤语仍存在着平、上、去、入四声,并细分为九声,分现代粤语仍存在着平、上、去、入四声,并细分为九声,分别为阴平、阴
14、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和别为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和阳入。阳入。v声调位置字例字例字例声调位置字例字例字例 v1 1)阴平声因)阴平声因 分分 诗诗 v2 2)阴上声忍)阴上声忍 粉粉 史史 v3 3)阴去声印)阴去声印 训训 试试 v4 4)阳平声人)阳平声人 焚焚 时时 v5 5)阳上声引)阳上声引 愤愤 市市 v6 6)阳去声刃)阳去声刃 份份 事事 v7 7)阴入声壹)阴入声壹 忽忽(失失)v8 8)中入声)中入声(噎噎)屑屑 v9 9)阳入声日)阳入声日 佛佛 蚀蚀 v()表示有音无字()表示有音无字v粤语九声中,第一、四声(阴平、阳平声)是平
15、声,其他的粤语九声中,第一、四声(阴平、阳平声)是平声,其他的七声(上、去、入声)都属仄声。七声(上、去、入声)都属仄声。v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例如郑板桥书斋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例如郑板桥书斋对联:对联:v按普通话四声:按普通话四声:v吸来江水煮新茗;吸来江水煮新茗;v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v卖尽青山当画屏。卖尽青山当画屏。v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v按古四声则是:按古四声则是:v吸来江水煮新茗;吸来江水煮新茗;v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v卖尽青山当画屏。卖尽青山当画
16、屏。v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v知道什么是知道什么是四声四声,平仄平仄就好懂。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就好懂。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
17、化,而不至于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v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单位让平仄交错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为律句律句。v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
18、是: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v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v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v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平起平收,仄起仄收。v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到前面去,变成了:v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v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v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这四种基本句型。v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
19、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型就是:v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v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v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v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v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v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住比较
20、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有一句口诀,叫作有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六也未必分明。必分明。v三、粘对三、粘对v已经知道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怎样由这些句子组成一首诗呢?已经知道了近体诗的基本
21、句型,怎样由这些句子组成一首诗呢?v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类推)称为一联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称为邻句邻句。v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对句相对,邻句相粘。v对句相对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v如果上句是:如果上句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v下句就是:下句就是: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v同理,如果上句是:同理,如果
22、上句是: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v下句就是:下句就是: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v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v邻句相粘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头粘尾不粘。例如,。例如,v上一联是:仄仄平平仄上一联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v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下一
23、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成了:仄声收尾,就成了:v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v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v根据粘对规则,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根据粘对规则,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v一、仄起首句不押韵:一、仄起首句不押韵:v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v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韵)v二、仄起首句押韵:二、仄起首句押韵:v仄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v平平平仄
24、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韵)v三、平起首句不押韵:三、平起首句不押韵:v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韵)v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v四、平起首句押韵:四、平起首句押韵:v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韵)v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v五言律诗跟这相似,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四句而已。v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四六分明”的口诀,也就是说
25、,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的口诀,也就是说,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v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对要比失粘严重。粘的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对要比失粘严重。粘的规则确定规则确定得比较晚,在初唐诗人的诗中还经常能够见到失粘的,即使是得比较晚,在初唐诗人的诗中还经常能够见到失粘的,即使是杜甫的诗,也偶尔有失粘的,比如名诗杜甫的诗,也偶尔有失粘的,比如名诗咏怀古迹咏怀古迹的第二首:的第二首:v摇落深知宋玉悲,摇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诗词 基本知识 创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