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实验室检查.pptx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实验室检查.pptx(8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诊断学实验诊断学主讲人:斯琴高娃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心内科 概念:概念:实验诊断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的实验技术和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内容:内容:1、临床血液学检验 2、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3、排泄物及体液的检验 4、临床免疫学检验 5、临床病原体检验 第一章第一章 临临 床床 血血 液液 学学 检检 测测第一章第一章 临临 床床 血血 液液 学学 检检 测测 第一节 血液的一般检测一 红细胞的检测和血红蛋白的的测定 健康人群血红蛋白
2、和红细胞数参考值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RBC(1012/L)HGB(g/L)成年男性 4.05.5 120160 成年女性 3.55.0 110150 新生儿 6.07.0 170200【临床意义】(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成年男性红细胞601012L 血红蛋白170gL;成年女性红细胞551012L 血红蛋白160gL时即认为增多。第一章第一章 临临 床床 血血 液液 学学 检检 测测1相对性增多 是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绝对性增多 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
3、polycythemia,erythrocytosis),(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1)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因血氧饱和度减低所引起。红细胞增多的程度 与缺氧程度成正比。生理性:见于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 病理性: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如:肾癌、肝 细胞癌、卵巢癌、肾胚胎瘤、肾上腺皮质腺 瘤、子宫肌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第一章第一章 临临 床床 血血 液液 学学 检检 测测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
4、erma vera):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其特点为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可高达(710)1012L,血红蛋白达180240gL,全身总血容量也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也不同程度增多。本病属慢性和良性增生,部分病人可转变为白血病等。(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 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低约1020;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均可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减少。2病理性减少 见于各种贫血(anemia)。根据贫血产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可将贫血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丢失过多。贫血的原
5、因:(1)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低。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明显 红细胞缺乏:肾脏疾病 骨髓疾病,恶性肿瘤,放射性损伤第一章第一章 临临 床床 血血 液液 学学 检检 测测(2)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遭到破坏,是因为细胞本身异常或外界因素膜破坏所致。红细胞内在异常: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 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珠蛋白生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 获得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红细胞外在异常: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症;机体产生自身抗体的缘故 机械性:DIC弥
6、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红细胞通过有血栓形成的血管时被纤 维蛋白切割造成的破坏 化学与物理因素:苯中毒,大面积烧伤;感染和生物因素:疟疾,蛇毒;单核吞噬细胞亢进:脾功能亢进 (3)红细胞丢失过多:急性:外伤,宫外孕,消化道大出血;慢性:各种原因导致的:如子宫肌瘤,宫血,消化性溃疡等等。第一章第一章 临临 床床 血血 液液 学学 检检 测测二白细胞的检测白细胞计数【参考值】成人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个月2岁 (1112)109L【临床意义】白细胞增多: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值(成人为10109L)称 白细胞减少:低于正常值(成人为4109L)称 白细胞可分为5种类型:中性粒
7、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1.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随白细胞总数的增多。(1)生理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着变化,下午较早晨为高。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均可使其暂时性升高。(2)病理性增多见于: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应注意,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不但不高,反而减低。第一章第一章 临临 床床 血血 液液 学学 检检 测测 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较大手
8、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1236h,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多。3)急性大出血:在急性大出血后12h内,周围血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及红细胞数尚未下降,而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却明显增多,特别是内出血时,白细胞可高达20109L。4)急性中毒: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和妊娠中毒症;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急性铅、汞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生物性中毒如昆虫毒、蛇毒、毒蕈中毒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多。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大多数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呈不同程度的增多,可达数万甚至数十万。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还出现中性粒细胞增
9、多,并伴外周血中细胞质量改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等骨髓增殖性疾病均可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各类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等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2)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1eukopenia)。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有:第一章第一章 临临 床床 血血 液液 学学 检检 测测(1)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均减少。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
10、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时,白细胞亦常减低。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时白细胞亦可减少。(2)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巨幼细胞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以及骨髓转移癌等,白细胞减少同时常伴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X线、射线、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如苯、铅、汞等,以及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及抗甲状腺药物等均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4)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肿大及其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Gaucher病、Niemann-Pick
11、病常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白细胞减少。第一章第一章 临临 床床 血血 液液 学学 检检 测测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核象可发生变化,出现核左移或核右移现象。(1)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极度核左移现象,也可见于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2)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
12、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或6一巯基嘌呤等。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如在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则表示预后不良。2.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1)过敏性疾病:(1)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 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第一章第一章 临临 床床 血血 液液 学学 检检 测测 常达10或更多。某些寄生虫感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导致白细胞总 数高达数万,90以上为嗜酸性粒细胞,为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3
1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轻、中度增高。(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伴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5)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6)某些传染病:急性传染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大多减少,但猩红热时可引起嗜 酸性粒细胞增多。(7)其他:风湿性疾病、脑腺垂体功能减低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过敏性 间质性肾炎等也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碱性粒细胞【临床意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basophilia)1)过敏性疾病:过敏性
14、结肠炎、药物、食物、吸入物超敏反应、红斑及类风湿关节炎等嗜碱性细胞增多。2)血液病:慢性粒细胞自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骨髓纤维化等均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多。3)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时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其机制不清楚。4)其他:如糖尿病、传染病如水痘、流感、天花、结核等,均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第一章第一章 临临 床床 血血 液液 学学 检检 测测3.嗜碱性粒细胞 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basophilia)(1)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吸入物超敏反应、红斑及类风 湿关节炎等嗜碱性细胞增多。(2)血液病:慢性粒细胞自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骨髓纤维化等均 可见嗜碱性粒细
15、胞增多。(3)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时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其机制不清楚。(4)其他:如糖尿病、传染病如水痘、流感、天花、结核等,均可见嗜碱性粒 细胞增多。4.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参与人体细胞免 疫功能的细胞,能产生和携带抗体。(1)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病毒性肝炎等 某些血 液病:如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粒细胞减少症等;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器官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期等。第一章第一章 临临 床床 血血 液液 学学 检检 测测 (2)淋巴细胞减少常见于:应用化学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 素治疗期或接触放射线及放射治疗期,免疫缺陷性疾病,某些
16、传染病的急性期等。5.单核细胞 (1)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某些感染,如伤寒、结核、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等;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霍杰金病、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异 常综合征等;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复期。单 白细胞分类(DC)计数 参考值 绝对值百 分数中性粒细胞 (27)109/L 50%70%嗜酸性粒细胞 (0.020.5)109/L 0.5%5%嗜碱性粒细胞 (00.1)109/L 0%1%淋巴细胞 (0.84)109/L 20%40%单核细胞 (0.120.8)109/L 3%8%第一章第一章 临临 床床 血血 液液 学学 检检 测测三.血小板的检测血小板计数的概念
17、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血小板生成障碍:造血功能损害,如再障、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巨幼细胞贫血 血小板破坏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血小板 减少 药物过敏 血小板消耗增多:DIC 血小板分布异常:肝硬化等 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 血小板增多 继发性增多:急慢性病,缺Fe性贫血,肿瘤,大失血 第一章第一章 临临 床床 血血 液液 学学 检检 测测 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存活期缩短,破坏加速,超过了骨髓的代偿能力引起的贫血。特点为红细胞畸形、碎片,网织红细胞升高,骨髓增生,红系活跃
18、。【各参数参考值】1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FHb:1g/L.4 血清结合珠蛋白Hp 血清结合珠蛋白是运输血管内游离的Hb至网状内皮系统,反映溶血程度。降低: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肝内阻塞性黄疸 5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 阳性见于严重血管内溶血。第二章第二章 血血 栓栓 与与 止止 血血 检检 测测第二章第二章 血血 栓栓 与与 止止 血血 检检 测测第二章第二章 血血 栓栓 与与 止止 血血 检检 测测概念:血管壁的检测是采用出血时间(BT)测定皮肤受特定条件外伤后,出血自然停止所需要的时间。用于检查血小板和血管功能。一.筛检试验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 CRT :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RT)是在手臂
19、局部加压,使静脉血流受阻,给毛细血管以负荷,检查一定范围内的新出现的出血点数目来估计血管壁的完整性及脆性。【参考值】直径5cm圆内8分钟时间新的出血点 :男性5个;女性、儿童9min异常【临床意义】(1)RT延长:血小板减少: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巨血小板综合征凝血因子缺乏:血管性血友病,DIC血管异常;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药物影响:阿司匹林,肝素(2)RT缩短:临床意义不大二.诊断试验(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测定 减低见于血管性血友病vWD,是诊断vWD及其分型的指标之一。第二章第二章 血血 栓栓 与与 止止 血血 检检 测测 第二节 血小
20、板检测一.筛检试验 1.血小板计数(见前)2.血块收缩试验CRT CRT是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钙离子和凝血酶,使血浆凝固形成凝块。血小板收缩蛋白使血小板伸出伪足,伪足前端连接到纤维蛋白束上。当伪足向心性收缩,使纤维蛋白网眼缩小,检测析出血清的容积可反映血小板血块收缩能力。【参考值】(1)凝块法:血块收缩率65.8%11.0%(2)血块收缩时间(小时):2小时开始收缩,1824小时完全收缩【临床意义】(1)降低(40%):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症 (2)增高:先天性或获得性因子VII 缺陷症第二章第二章 血血 栓栓 与与 止止 血血 检检 测测二
21、.诊断试验(略)1.单克隆抗体血小板抗原固定试验(MAIPA)2.血小板粘附实验(PAdT)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小球肾炎、动脉粥样硬化 降低见于,血管性血友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第二章第二章 血血 栓栓 与与 止止 血血 检检 测测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1.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参考值】3243s,延长10s异常【临床意义】1.APTT延长:(1)血浆因子、因子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 (2)严重的凝血酶
22、原(因子)、因子、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 塞性黄疽、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 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3)抗凝物质增多:如抗凝因子或因子抗体等;APTT是监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抗凝物质的常用实验。2.APTT缩短: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小球肾炎、动脉粥样硬化第二章第二章 血血 栓栓 与与 止止 血血 检检 测测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指人为加入特殊物质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使血液凝固。这是目前判断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惟一的筛选试验,也是监测口服抗凝药用量的首选指标。【参考值】111
23、3s,延长超过3s异常,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TR:受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正常人血浆的凝血酶 时间。正常值:10.05(0.821.15秒)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2.03.0【临床意义】(1)PT延长:凝血因子缺乏、凝血因子V、X、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缺乏、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力增强 (2)PT缩短:主要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时,凝血功能增强,如DIC高凝期、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等。(3)PT用于口服抗凝药用量的监护:临床上,INR为2-4时是口服抗凝药治疗的合适范围;如果INR45,提示应减少或停止用药。第二章第
24、二章 血血 栓栓 与与 止止 血血 检检 测测3.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间。它与出血时间不同,主要是测定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各种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是否有抗凝物质增多。【参考值】玻璃管法:412min;塑料管法:1019min;硅管法:1532min。【临床意义】(1)CT延长::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各型血友病;获得性(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重症肝病、维生素K缺乏等;纤溶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有抗因子或因子抗体、弥散性血管内凝 血(DIC)早期肝素治疗时等。(
25、2)CT缩短: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但是敏 感性较差第二章第二章 血血 栓栓 与与 止止 血血 检检 测测第四节 抗凝系统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其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凝血酶时间 简称:TT(thrombin time),是指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液凝固的时间。是检测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一个简便试验。【参考值】1618s;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为异常。【临床意义】(1)TT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或结构异常;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临床应用肝素,或在肝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的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2)TT缩短:无临床意义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诊断 实验室 检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