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PPT课件.ppt





《《土地利用规划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学》PPT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地利用规划学总学时:64学分:4.0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主讲教师:敖登高娃第八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第一节第一节 交通运输功能与结构(了解)交通运输功能与结构(了解)第二节第二节 交通运输网的配置(了解)交通运输网的配置(了解)第三节第三节 公路用地规划(掌握)公路用地规划(掌握)第四节第四节 水运用地规划(了解)水运用地规划(了解)第五节第五节 铁路用地规划(理解)铁路用地规划(理解)第六节第六节 航空用地规划(理解)航空用地规划(理解)重重点点与与难难点点:各各类类交交通通用用地地占占地地面面积积概概算算和和用用地配置要求地配置要求第一节第一节 交通运输功能与结构交通运输功能与结构
2、一、交通运输用地的功能一、交通运输用地的功能1、概念交通运输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讯的总称,即人、物和信息的载运和输送。2、功能交通运输是独立于物质生产部门,同时是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必备条件之一。生产领域的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直接组成部分,而流通领域的运输则是生产过程的继续。交通运输也是社会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中介、纽带和桥梁。二、交通运输方式和特点1、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几种方式。交通运输结构系指各种运输方式的组成和比例。由于各种运输方式采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所以有各自的特点,对于其建设用地的布局也有不同的要求。2、特点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
3、运输管道运输特点载运量大,行驶速度快,运行一般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连续性强 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机动灵活,空间活动范围大(能直接深入广大的中小城镇和偏僻的山区农村,实行门对门的直接运输),减少转运环节,而且投资较铁路少,速度快。载运量大,耗能 少、成本低;建设投资低,不占农田,节约土地。速度快,航程长,能够达到地面运输方式难以达到的地区。由大型钢管、泵站和加压设备等组成的一种运输方式,通常用以输送石油、汽油等流体货物。连续性强,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损耗少,没有运输设备的空间问题,运输成本低,安全可靠,管理和使用简便,而且不占用土地,也没有污染。缺点铁路的造价高,一般平原地区700万一800万元km
4、,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只适合长途大宗货物运输。装运量小,能耗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而且占用土地多,对环境有较强的污染性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连续性差,速度慢,转运条件更差 载运量小,投资大,成本高 一次性投资大,消耗钢材较多,而且运输对象限制较大,总结适合长途大宗货物运输和中远程客运在短途及某些货物的中途运输中具有明显优势适合于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物资运输适宜于远距离、急需、贵重、时间性比较强的运输只适宜于液体(原油)、气体(煤气)等流体货物。第二节第二节 交通运输网的配置交通运输网的配置一、远景交通量的预测交通运输的基本职能是满足运输对象位移的需要,在安全、迅速、经济
5、的前提下,运输对象的位移要求反映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运输数量的要求;二是运输流向的要求。在进行区域性交通建设工程布局时:应在当地交通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进行远景交通量的预测并按其流向分布和当地的具体条件作出相应的规划。交通量又称货运量交通量又称货运量:系指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货物重量,其计量单位为“吨”。客运量:客运量:系指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其计量单位为“人次”。货物周转量:货物周转量:系指实际运送的各批货物重量分别乘其运送里程的综合运输量,其计量单位为“t,km”。客运周转量:客运周转量:系指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乘其始发站到终点站间的里程,其计量单位为“人km。(一)
6、交通现状调查的内容(一)交通现状调查的内容运输方式种类;主要交通线路布局;货运类别和客运项目;区内外各主要交通点之间的距离;客货交通数量、运输量、交通工具种类等。在调查基础上,根据区域内各交通点的人口、经济指标等,分析出其与交通量、运输量等相关系数,以作为远景预测的基础资料。(二)远景交通量的预测方法 回归模型法用模型来表示交通量与人口或各种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统计方法将其定量化,求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预测远景交通量。最简单的情况是两个变量,在确定交通量和某个经济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时,设经济指标为x,交通量为y,则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a+bx 式中Y-远景交通量预测值;x-人
7、口或某种经济指标值;a、b是模型中的参数多元回归分析法:一个地区的交通量除了与人口有关以外,还与其他多种因素有关,预测时,常常采用两个以上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法。多元回归模型为:二、远景交通量的预测实例(P158-159)在实际中,200Km以下的短途运输中,汽车运输占绝对优势,200-500KM中途运输中铁路和内陆航运的比重增加,而在500Km的长途运输中,铁路和水运占绝对优势。至于飞机,由于运费特别贵,且与距离无关,所以不适于货运。第三节第三节 公路用地规划公路用地规划公路:是指连接城市、乡村、工矿基地和其他居民点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的道路。一、公路的组成要素1、路基是在原地面上挖或填成一定规
8、格的横断面。如图 填堆-路堤 挖成-路堑 半挖半填路基2、路面:是铺在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结构层,具有承载车辆,抵抗车轮磨损和保持道路表面平整的作用,路面结构分为垫层、底基层、基层和面层等四部分。3、路肩:道路两边没有铺筑路面部分,它作路面的侧面支撑和行车停歇地带。路面+路肩=路基4、路沟:道路排水沟5、路拱:路面和路肩的横向总体形状为拱形6、过障工程:通过天然障碍的工程。如桥、涵洞、隧道等。7、排水工程:如过水路面、截水沟等。8、防护工程:主要有护栏、挡土墙、护脚、护坡等。9、公路附属构筑物:主要指行车标志、加油站、养路站、通风设备和绿化等。二、公路技术等级公路根据其作用、交通量的大小来确定其
9、等级。目前郊外公路分为两种六级。(一)汽车专用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二)一般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等外级公路(一)汽车专用公路1、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根据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连结特别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各种车辆的折算系数分别为:小客车1.0,载重汽车2.0,载重汽车带挂车3.0,摩托车0.2。2、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025000辆。连接重要政治和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港口、机场,专供汽车分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
10、的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120km小时。3、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5000-10000辆。为连接政治和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港口、机场等地专供汽车行驶的公路。各种车辆的折合系数是:载重汽车1.0,载重汽车带挂车1.5,小汽车0.5,自行车0.1,畜力车0.8,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小时。(二)一般公路1、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5000辆。为连接政治和经济中心或在工矿区、港口、机场等地的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2、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均昼夜交通量为20
11、00以下,为沟通县以上城市的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小时。3、四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辆以下,为沟通县、乡(镇、村)等的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小时。4、等外级公路指沟通农村经济组织内部各级生产单位之间及其与企业经营中心之间联系的,以及各生产单位的经营中心到田间道的道路。三、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三、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1、昼夜交通量指每昼夜通过该公路的标准车辆数,是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指标。A=2N/dP 其中:A-昼夜平均交通量 N-年平均货运量 d-汽车运输期 p-每辆汽车的载重量2、行车道宽度各级公路的行车道宽度。P162 表8-
12、3当高速公路的交通量超过4个车道的容量时,其车道数可按双数增加。车辆组成中大型车辆比重较大的平原、微丘陵区汽车专用二级公路,其行车道宽度可采用9m。平原、微丘陵区的四级公路,当交通量较大时,行车道宽度可采用6m。3、路基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会车带时,应当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各级公路路基宽度,一般规定如表83所示。4、平曲线半径公路在平面拐弯地,形成的圆弧称平曲线,圆弧的半径即为平曲线半径。P-路线交点AMB-平曲线R-平曲线半径各级公路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如表84。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大于或等于表列一般最小半径,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当受地形
13、条件或其他情况限制时,方可采用表列极限最小半径。最小安全平曲线半径公式:R=V2/15(e+f)其中 R-最小平曲线半径;V-汽车行车速度;e-车道超高率,一般取值0.1(其范围为);f-横向磨阻系数,一般取:平曲线与方向有关,方向不发生变化时平曲线为直线。5、纵坡是公路纵断面设计中的重要控制指标,是公路选线中的重要内容。纵坡控制得合理,直接影响到公路的路线长短、使用质量、行车速度、交通安全以及运输成本和整个工程造价。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不应大于表85中的规定。6、竖曲线道路的纵坡发生变化(改变坡度)的地点,为了行车安全、舒适和减少机件磨损,必须把纵坡交点削(或填)成圆弧形,这种纵向圆弧叫竖曲
14、线。与高程有关,与方向无关。7、视距 为了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应使驾驶员自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路面,以便发现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时,能在一定的车速下及时刹车或避让,从而避免发生事故。视距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和超车视距。停车视距:为了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应使驾驶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称为停车视距。其计算公式为:8、计算行车速度它是指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公路受限制部分(如弯道)所能允许汽车达到的最大行车速度。9、桥梁设计车辆荷载作用在桥梁上部结构(即桥跨结构)的承压力叫荷载。分为静载(恒载)、车辆荷载(又称活载)及其影响力。恒载:指桥梁上部结构
15、及附属物的自重。车辆荷载:包括各种等级汽车、覆带车、平板挂车的荷载,以及这些车辆荷载产生的冲击力。其它荷载和外力:主要指人群荷载、风力、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影响,施工荷载、地震力等。10、公路交叉有平面交差和立体交叉。影响公路交叉的因素很多-交通量、设计速度、交通车辆组成、视距、保护设施等,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量视距保证。为安全经济,以90或接近90进行交叉为宜(斜交不小于45)四、公路用地配置及方案选优四、公路用地配置及方案选优(一)公路选线原则(一)公路选线原则公路选线:公路选线:是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考虑安全、环保、土地利用和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通过全面
16、比较,选择路线方案的全过程。选线原则:选线原则:1、适应远景交通流向和运输量的需要;2、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符合工程技术要求布置路线;-路线布置在地势高燥、地质良好(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便于施工的走向上,符合工程技术条件。3、根据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状况,做到路线顺直短捷,节约用地。-如注意与居民点、大型畜牧场保持足够的卫生、安全、防疫距离,公路应离开居民点不少于150m,畜牧场不少于100m,以防止病菌带入畜牧场。如果少于此距离要用绿化手段设置隔离带。4、要与其他交通线路布局协调统一,形成一个较为完善合理的交通网。-如与上级公路正确衔接,交叉采用正交、立交,与其他交通线路的
17、布局协调统一等。5、要经济合理,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技术标准,或在不降低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二)不同类型地区公路选线的特点(二)不同类型地区公路选线的特点1、平原、微丘陵地区(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没有纵坡限制,若没有其它障碍,应力求顺直短捷。一般允许设置几公里以上的长直线,为确保汽车安全,在长直线尽头不应设置小半径的平曲线。在微丘陵地区,耕地连续集中,选线时注意少占耕地或不占耕地,一般沿地形布设。(2)路线应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较密集的居民点,与居民点保持方便的联系。-如:公路与铁路和其他公路相交时,尽可能正交或不小于45,避免电力、电讯设施交叉。(3
18、)合理处理路桥关系。-小桥涵洞的位置,原则应服从路线走向,但当斜交过大(一般在桥轴线与洪水流向的交角小于45时)或河沟过于弯曲时,采取改河(沟)措施或适当改移路线,调整斜交角度,以免于增加施工困难和加大工程费用。2、山岭、重丘陵地区、地形特点:短距离内高程跨度比较大,山坡陡峻,溪流湍急,有的流量虽小,但冲刷很大,沟谷多而曲折,地形错综复杂。、公路选线时:(1)在复杂的山岭、重丘陵区自然条件下,公路应有足够的稳固性。(2)充分利用地形展线,减少工程数量,降低造价,保证今后养护和运营费用最经济。(3)密切配合农田水利建设的需要。筑路材料供应方便,便于施工和养护。、山岭、重丘陵地区的公路路线受自然条
19、件的限制,公路的线形主要有四种-沿溪线、山坡线、山脊线和越岭线 沿溪线:沿河谷两岸铺设的路线。沿溪线选线时应综合考察考虑:路线定位(路线位置的高低)、选岸(选择走溪流的哪一岸)和桥位选择(路线选择在何处跨桥)三方面的问题。路线定位:首先考虑洪水位,根据规定,沿河或受水淹的路基高度,一般高出洪水位0.5m以上。各级公路考虑的设计洪水位频率为:高速公路和一般公路为1100,二级公路为150,三级公路为125,四级公路则按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按常年洪水位为定位的依据。选岸的问题:必须对溪流两岸的地形、地质、水文、险段等条件进行调查对比,尽量避开困难地段,适当跨河以充分利用有利的一岸。桥位的选择:应根据
20、“大、中桥位服从路线总方向,路、桥综合考虑;小桥涵洞位服从路线走向”。跨河主要有下列三种形式:(1)在支河(沟)口直跨,图82(图1)。(2)向支河(沟)上游绕进一定距离后跨越,图82中的虚线(图2)。(3)在S形河弯跨河时,桥位应设在S形河弯的腰部,图83(图3)。越岭线:是山区公路中常见的一种线形,当公路从山岭这一面翻到另一面时,要求选择适当的垭口(在山脊上两个山头间最低的地方称垭口)。越岭线在平面布局时: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展线,常见展线形式有跨沟线(从沟的一岸傍山顺水而下,到接近沟底时,跨沟沿另一岸傍山逆水升坡)、绕山嘴展线(当路线顺沟而下,转入另一个山沟时,常常绕两沟相夹的山脉突出的山
21、嘴),图84。回头展线,如果沿线方向没有适宜的垭口,则可考虑采用隧道方式穿过山脊,或采用回头展线的方案,在布置回头曲线时,应选择横坡较缓,比较开阔的地方,图85,以便能布置回头曲线的上、下两个路基和边沟。回头曲线山脊线和山坡线山脊线是走在山脉顶部的曲线,但是有利于路线通过的平直连续的山脊是很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山脊线与山坡线相结合的路线。布设山脊线要求山脊地形开阔,能有足够的宽度铺设路基。对于狭窄陡险的山脊,则不宜设线,而要沿山坡展线。(三)选择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三)选择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1、评价时可采用下列三项指标道路的工程造价-包括公路及其工程物(桥涵、堤等)的兴建费用W。年度运营费用
22、-包括货运费S1、道路及其工程物的折旧费S2和养路管理费S3。占地面积损失-是指不同方案道路占地面积及其经济损失。货运费S1:S1=NLa 其中:N-年货运量(净吨数);L-路线长度(Km);a-吨公里运费(元/tKm)道路及其工程物的折旧费S2:S2=W/N 式中 W-道路及其工程物兴建费用;N-使用年限(一般到大修前,土路使用年限45年,砾石路为810年,沥青路为10年)养路管理费S3:可根据路面类型、行车密度和其它条件确定,或参照有关定额估算。例题P166-167 其中:所谓投资回收期(偿还年限)是指公路建设项目的净效益抵偿全部建设总投资(包括养护与大修费等)所需的年限。该年限通常从工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利用规划学 土地利用规划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