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经济学》PPT课件.ppt
《《动态经济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态经济学》PPT课件.ppt(1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应用动态经济学赵果庆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2月简介,昆明理工大学,矿业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昆明理工大学,管理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云南大学,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3)2004.08-2006.06,南开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南开大学泰达学院,任副研究员。(5)2008.06-,云南财经大学,任特聘教授,云南省数量经济方向学术后备人才和学术带头人。研究成果1、中国GDP-FDIs非线性动态经济学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2、我国民族企业出口与FDI企业出口关系基于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实证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期(EI:071310514898)。()3
2、、我国“十一五”GDP能源单耗目标的最优控制,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2期)4、为什么国际直接投资不集聚中国西部动态经济分析观点,管理世界2004年第11期。5、寻求我国GDP对FDI的最优依存与FDI最优规模基于19802003年我国GDP与FDI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研究,管理世界2006年第1期。6、阿莱无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假说的实证检验,经济评论2008年第1期。7、中国FDI的混沌吸引子检验及非线性动力学预测,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年第39卷第20期。8、中美两国三地股指同步性与传导机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录用。第一章第一章绪论绪论一、什么是动态经济学什么是动态经济学二、为什么学习动态
3、经济学二、为什么学习动态经济学三、如何学动态经济学如何学动态经济学四、如何应用动态经济学四、如何应用动态经济学第一节什么是动态经济学一、什么是动态经济学一、什么是动态经济学(一)什么是动态经济学(一)什么是动态经济学1、什么是济经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将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在经济活动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如何以较少耗费取得较大效益;经济体系运行、发展的规律。经济学研究中静态与动态分析1、静态分析。对经济系统的静态分析是固定在某一时间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静态需求理论中研究价格与需求的
4、关系,价格是某一天的价格,销售量是某一天的销售量。静态经济学还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及有关经济系统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考察均衡状态的特征,例如,对消费者行为的静态分析得到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时新增1元的收入用于购买各种商品时增加的效用必相等。2、动态分析。动态分析涉及解释随时间演化的经济行为。由于经济行为总是伴随时间发生,经济变量总是随时间演化的,因此经济现象都是动态的。动态经济学就是研究在不同时间点上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运动规律,以及考虑均衡状态的实现过程包括最优控制。2、比较静态分析与比较动态方法(1)比较静态分析。静态分析研究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对新旧均衡状态的
5、比较。更一般地说,经济学家常把一个经济变量如何对其环境的变化(反映为模型中某些参数的变化)作出反应的研究称为比较静态分析。(2)比较动态分析。动态分析研究在不同时间点上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虑均衡状态的实现过程。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两者是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相对应的两个类别。静态经济学研究什么是均衡状态及达到均衡状态所要求具备的条件,但不涉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或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动态经济学后者研究各经济变量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发生的变化,探讨各经济变量调整的“时延”及其对经济体系变动的影响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经济学家通过引进时间滞后研究
6、经济系统的动态。例如在经济系统中引进时间滞后常导出如下形式的差分方程:知道了y的初始值,又知道了外生变量的值,就可以通过逐次迭代求出经济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在这一时期动态经济学用的主要工具是差分方程。由于存在与之间的递归关系,因此这类方程又称为递归方程。此后经济学家又研究连续的动态经济系统,它的数学模型是微分方程。1970年以后,经济学家引进动态最优化方法研究动态经济学。最优化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优化分析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为经济学是处理最优分配资源以达到已给目标的学科,经济系统的决策单位常以某种意义下的最优化作为它的决策准则。将一个多周期多变量的目标函数,在计划约束和资源
7、约束下最优化是动态经济中的最基本的问题。这将抽象为一个动态最优化问题,或动态最优决策问题,在控制论中称为最优控制问题。动态经济学是通过描述经济系统的差分方程或微分方程研究经济系统的特性和经济变量随时间的演化动力机制和运行规律,或者更进一步研究经济系统的最优决策问题。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世界是动态的,那么对经济系统的动态分析也是必要的。但在大量的初级和中级经济学教程中,除蛛网模型和乘子-加速模型外一般不进行动态分析,这是因为进行动态分析涉及较多的微分方程、差分方程和控制论的知识。由于人们不满足于只知道经济事物变化的结果,而需要进一步探求其作用的机理,了解其变化过程,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特别是高级宏
8、观经济学中,大量运用了动态分析方法。这一方面是研究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自然发展;另一方面,从经济学发展来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伴随失业率的上升通货膨胀率也快速上升,成为许多西方国家经济的特征。个人开始预期价格会上涨并用于指导他们的决策。这种行为用模型描述就是宏观经济的动态模型。类似地,随着浮动汇率制的广泛实施,建立汇率预期模型也变的非常重要,这个模型也是动态的。3、动态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动态经济学是针对于时间路径上的变化进行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动态经济学是相对于静态经济学而言的。变化可能产生于外生变量,也可能产生于经济内各主体的
9、行为,具体地说是,个人、厂商、以及政府对于观察到的不均衡所作的反应。动态经济学同时也考虑对于某个经济,通过什么方法以及以什么速度接近新的均衡。动态经济学是相对于静态经济学而言的。静态经济学研究的是变量之间当期的均衡关系。动态经济学是针对于时间路径上的变化进行的经济学理论研究,研究当期变量与滞后期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换言之,研究变量变化率与变量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线性关系,也可能是非线性关系。描述动态系统的基本数学模型就是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前者适合于从连续时间角度来考察动态系统,后者适合于从离散时间角度来考察动态系统。所以,动态经济学就是用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研究经济系统资源优化配置以及运动规律
10、的科学。在数学模型意义上,动态经济学可称经济动力学。4、动态经济学问题动态经济学问题经济学家阿扎里亚迪斯(C.Azariadis)说:“动态系统已经如此广泛地扩展到了宏观经济领域中,以至于向量空间与相图几乎快要取代我们熟悉的需求供给表和静态宏观经济学的希克斯交叉图了”。(1)均衡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经济均衡论既是分析工具又是基本理论。言其为分析工具,是因为西方经济学分析的诸多经济命题,如商品价格的决定、货币的供求、资源的最优配置、经济的稳定增长乃至国际贸易、国际收支等,都与均衡理论有关。言其为基本理论,主要指经济均衡理论被用于论证经济体系能否达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状态,或者说是论证资本主义市场
11、机制能否使市场供求达到均衡、市场机制是否有效等问题。研究经济均衡有两方法,一是静态研究方法,二是动态研究方法。从动态演化的角度看,均衡定义为动态经济系统导数或差分为零的点。均衡相当于经济系统的稳定静止状态或定态,即给定外生变量和参数的经济系统内生变量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或者说,当外在环境(外生变量)和内在机制不发生变化时,系统状态将保持不变,没有内生变化的趋势。从根本上说,此时系统没有变化的内在动力。更进一步,当发生外界扰动时,暂时偏离均衡的系统还会回复到均衡点。当然,如果外生变量和参数发生持续性变化,均衡点本身会移动到新的位置,研究外生变量和参数变动与均衡点移动的关系是动态经济学分析的一个
12、中心任务。实际上,经济系统并非完全是均衡系统,相当部分是非均衡系统,有些经济系统既是一个均衡系统,又是一个非均衡。静态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系统的均衡状态,而经济系统将在经常时间处于非均衡状态,只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区间内保持均衡状态。研究动态经济学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建立动态模型研究经济系统时,能兼顾均衡和不均衡两种情况,主要研究经济系统的不均衡状况,均衡状况作为零不均衡同时得到了研究。经济运行中的均衡往往是短暂的和抽象的,而非均衡却是经常的和具体的。而且,一个“远离非均衡”的经济系统实质上是一种静态的“死结构”,它不可能衍生出现实生活中富有活力的生命。然而,在开放的条件下,系统会远离均衡态,而在
13、远离均衡的地方会形成一种有序的耗散结构。从本质说,决定经济出现均衡与非均衡交替的内在原因是基本经济规律的运动。动态均衡研究的方法主要研究的是各种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和均衡实现稳定的条件,以及均衡向非均衡运动的条件与路径。经济稳定问题也是一个博弈论问题。均衡,也博弈理论研究的核心。经典的纳什均衡就是由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纳什在研究非合作博弈时提出来的。纳什均衡即是指给定其他参与人选择的情况下,每一个人单独偏离均衡都不会变得比不偏离好,显然纳什均衡是一个静态均衡概念。然而,博弈论碰到了其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多重均衡的处理,当博弈出现多重均衡特别是多重严格纳什均衡时,尽管许多理论家提出了一些方法(
14、Selten(1965)提出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概念,Selten(1975)提出的颤抖手精练纳什均衡,Kerpswilson(1982)提出了序贯均衡,Schelling(1960)提出的聚点均衡等来处理多重均衡问题,但始终没能获得一致认可的结论。这方面,基于微分方程的演化博弈对复杂的博弈均衡的解决带来新的希望。(2)稳定性均衡是经济体系中各种力量暂时平衡。均衡点可能是稳定的,也可能是稳定的,也可能不稳定的。均衡点也是不动态点。在代数意义上,若方程有实数根,则有不动点,这是静态均衡点。而在动态系统中,若方程 有实数根,则有不动点,显然,也是均衡点,是动态均衡点。显然,静态均衡是动态均衡的一个
15、特殊情况。不动点在动态系统中也称为吸引子,在相平面中是一个奇点。吸引子是一个数学概念,描写运动的收敛类型,它存在于相平面。简言之,吸引子是指这样的一个集合,当时间趋于无穷大时,在任何一个有界集上出发的非定常流的所有轨道都趋于它。这样的集合有很复杂的几何结构。在相平面中的奇点,因动态系统的复杂性不同而不同。对于一个线性的动态系统,具有一个吸引子,它要能是节点、焦点,甚至是鞍点,而一个非线性系统,在相平面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均衡点,其中的均衡是吸引子,另一个可能是排斥子。不同的均衡都有一定的吸引范围,系统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系统要以由一个均衡向另一个均衡运动。在一些比较复杂系统,可能是极限环吸引子
16、。经济系统存在唯一最优解始终是传统经济学坚定的信念。因为在确定、均衡、线性、理性和时间可逆的条件下,唯一最优解的存在。而混沌经济学正视事物潜在的复杂性,赞美世界的丰富多样性,认为对于一个由众多个体和组织相互作用的经济系统,运用几个线性方程或线性方程组就能求得最优解或是能令人满意地描述这种复杂性的想法只不过是一种空想而已。因为根据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理论解释,经济系统内在的非线性性质,决定了用以刻画经济体系结构演化的非线性模型不具有精确的解析解,也即不存在所谓的唯一最优解。(3)最优化与控制经济稳定问题也是一个控制论问题。传统经济学中的人是经济人。信奉理性预期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由于以完全竞争的一般
17、均衡分析为出发点,以经济当事人的最大化原则、理性预期和持续的市场结清为假定,就认定市场机制、自由竞争能够保证长期协调,政府干预是多余的。也就是,仅仅依靠市场的自发力量实现均衡运动即自我控制。相反,新凯恩斯主义以非市场结清为假定,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原凯恩斯主义的非均衡分析。所以就认为市场经济缺乏充分的自我调节或自我矫正的力量,市场不能连续出清,经济有可能处于持续的非均衡状态。换言之,他们认为,如果依靠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就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造成失衡的原因在于市场协调失灵,即市场机制不能协调经济中众多的经济人的行为。因此,在市场不能确保经济处于有效率
18、的均衡状态时,就必须依靠政府的控制来消除协调失灵,来促使经济向最优均衡状态运动,保证社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经济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经济当事人行为最优化,在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的行为准则是使效用最大化,生产者的行为准则是使利润最大化。这些都导致静态最优化问题。而将一个目标函数,常用二次函数,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约束下最优化是动态经济中的最基本的问题。这将抽象为一个动态最优化问题,或动态最优决策问题,在控制论中称为最优控制问题。均衡是动态经济系统中导数为零的点,而导数为零的点是一阶条件。这就是说均衡点是一个极值点,一个最优点。动态经济学的最优决策问题。是通过描述经济系统的差分方程或微分方程研究经济系
19、统的特性和经济变量随时间的演化,通过调节或者改变经济系统的运行轨道,实现新的均衡或经济目标。经济系统达到均衡或者从一个均衡到另一个均衡是要时间的,而且是不可逆的。动态最优控制以一个均衡点为起点,以另一个均衡点为目标,实施控制后寻找到最优轨道,引领经济系统以最少的时间到达目标。同时,动态经济系统还可以的有极不稳定的混沌经济系统进行最优控制,使奇异吸引子退化为平庸吸引子,使经济系统由混沌运动变为周期运动。显然,在动态经济学中则是研究经济当事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行为最优化,从而导致动态最优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最优经济增长问题就是一个动态最优化问题。经济控制已成为动态经济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0、(4)预测预测是科学的基本功能之一。经济预测是预测学的一个分支。预测是指从已知事件测定未知事件,包括从已知事件测定未知事件的静态预测和动态预测。静态经济预测,是指不包含时间变动因素,对同一时期经济现象因果关系的预测。动态经济预测,是指包含时间变动因素,根据经济现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动态经济学的预测属于动态预测的范畴。动态经济学预测包括状态预测和轨迹预测,主要是揭示经济运行规律为基础,通过经济运行轨道外推,预测未来。对于非均系统,可以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模型,在初始条件下解出微分方程的解,这个解仅有一个时间变量,然后以未来时间进行预测。这种预测实质上是经济系统运行轨道向未来延
21、伸。对于多重非均衡动态经济系统,通过比较不同吸引子范围进行预测,判断新均衡目标,并寻找经济系统从一个均衡事业达到另一个均衡点的条件,能过条件变化预测经济系统未来走势及所能达到的目标,同时在人为控制下,以最优的轨道实现目标。混沌系统因具有内在随机性,在对初始值的微小变化比较敏感,具有长期不可测性。对混沌经济系统的短期预测仍长规动力学预测进行,对于中期预测,可能的一个方案是进行相空间重构,通过相轨迹变化对混沌经济系统的中期运动方向及可能到达目标进行推断,从确定性主面进行定性预测。动态经济预测模型建立依赖计量经济学,其基础是概率统计。这要求数据要服从一定的分布,数据的数量要符合大数定律,一般要在30
22、个以上。近20年来,小样本分析和建模有较大进展,也要求数据在15个以上。这就是说传统的预测建立在数据信息充分基础上。然而,现实经济系统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经济转型等因素导致数据不连续,难以满足传统预测的统计要求。1982年,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创立的灰色系统理论,灰色系统理论认为,灰色系统的行为现象尽管是朦胧的,数据是杂乱的,但毕竟是有序的是有整体功能的,因而对变化过程可作科学预测。灰色预测就是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对系统的发展变化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而做出预测。灰色预测与传统预测相比,其研究对象、数据要求等有显著的差别:灰色预测与传统预测差异项目灰色预测传统预测研究对象贫信息不确定随
23、机不确定基础集合灰色朦胧集Cantor集方法依据信息覆盖概率分布途径手段灰序列生成概率统计数据要求任意分布典型分布目标现实规律历史统计规律特色少数据(样本)多数据对于具有少量时间序列数据信息基础上的灰色预测,是建立连续的灰色微分方程,建立抽象系统的发展模型,即模型。计算简单,应用最广的单序列一阶线性灰色模型。另外还有多维一阶线性灰色模型,一维二阶线性灰色模型、一维二阶非线性灰色模型模型,已形成全面的动态分析与预测体系。灰色系统预测与分析日益显示出强大的优越性,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动态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几个引例(二)几个引例例例1假设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式中均为已知正数。商
24、品的需求与供给达到均衡时由此解出均衡价格引进时间变量,假设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这个模型反映了某些商品的供给量依赖于前一期价格的情况,例如某些农产品就是这样。于是供需均衡的条件为改写为(1.1)这就是描述该商品价格动态的差分方程。已知初始价格就可以递推求出任何时刻的价格:(1.2)这就是价格随时间演化的轨线。通过对差分方程的解的分析,可以看出当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将收敛于均衡价格而当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将是发散的。也就是说当时一旦价格因受某种干扰偏离了均衡状态,能逐渐返回均衡状态,这时称该经济系统是稳定的。而当时则不能,这时称该经济系统是不稳定的。还可以根据价格的改变率正比于过
25、度需求的假设,得到或者(1.3)这是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它是连续时间价格调整模型,通过对它的分析同样可以得到均衡价格,价格因受某种干扰偏离了均衡状态,能逐渐返回均衡状态的条件,以及价格随时间演化的轨线。事实上由一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公式,这个微分方程的解是(1.4)显然该经济系统是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时当时,。由于,因此该经济系统是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又等价于,或。也就是说该经济系统是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供给线的斜率大于需求线的斜率。由于在正规情况下,因此正规情况下价格调节系统是稳定的。即使在反常的情况,价格调节系统仍然可能是稳定的。例如,因式仍成立,价格调节系统仍然是稳定的。这一结论在进行静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态经济学 动态 经济学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