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工作》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儿童社会工作》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社会工作》PPT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 l把握基本共通的思维方式l1、基本价值理念:助人助人自助l贯穿整个服务过程中的服务原则和策略选择:l如“以人为本”、“服务对象参与”、“服务对象自决”、尊重、接纳、个别化、保密、真诚开放l2、基本分析视角:(人与环境的互动)l人的阶段性成长(家庭也有生命周期)l人的三维属性(全人观:生理、心理、社会)l优势视角(和问题导向并存)l增能视角(行为问题的产生是因为环境中存在障碍,觉醒服务对象的权利、能力意识)l3、实务通用过程l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4、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介入策略形式内容介入系统微观、中观、宏观个人、家庭、群体
2、、组织、社区、社会政策和文化介入行动直接介入对服务对象所做的工作间接介入改变环境的工作5、社会工作介入方法、社会工作介入方法类型类型具体方法具体方法模式模式直接方法直接方法个案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方法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认知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小组工作小组工作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发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发展模式展模式社区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间接方法间接方法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
3、行政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督导通过专业训练和督导来实现服务目标通过专业训练和督导来实现服务目标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研究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其他方法其他方法个案管理个案管理应对需求复杂的服务对象应对需求复杂的服务对象资源链接资源链接资源链接、资源联结、资源整合资源链接、资源联结、资源整合危机介入危机介入应对突发性事件应对突发性事件构建支持网络构建支持网络环境中的支持来源环境中的支持来源社会倡导社会倡导影响社会政策或文化影响社会政策或文化内容l一、儿童的特点和需要一、儿童的特点和需要l二、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二、儿童社会工
4、作的主要内容l三、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三、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特点主要内容 主要方法需要服务对象注 意儿童儿童社会工作社会工作青少年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儿童、青少年、学校社会工作实务范围l儿童社会工作的年龄界定:0-14岁(14周岁以下完全不承担刑事责任;14岁以上为共青团对象)l学校社会工作的范围:小学(6-12岁左右)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初中(初中(12-1512-15岁)主要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岁)主要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高中(高中(15-1815-18岁)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岁)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大学本科(大学本科(18-2218-22岁)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5、岁)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l青少年社会工作:按照中国的有关法律、党团工作实际和社工理论,14-28岁,多见于14-22岁之间。主要地点在社区、学校和家庭,涉及发展/预防/治疗三部分内容。我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体制划分:我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体制划分:0 5岁,由全国妇联组织负责,在各妇联组织中设立有专门的儿童工作部门;6 14岁,由共青团组织负责,在共青团组织里建立有少年儿童先锋队。14岁以上为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工作对象。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l一、儿童的概念和界定(了解)l儿童:0-14岁l机构:妇女联合会、中国少年儿童先锋队l注意:人特别需要保护和关爱的阶段社会社会社会互动社会互动-社会化
6、社会化精神精神心智依赖成人心智依赖成人物质物质生存依赖成人生存依赖成人二、儿童的特点和需要特点需要生理成长性:身体全面发展生存生存(家庭/社会/社会政策)发展发展(学习知识技能)受保护受保护(健康成长/合法权益)爱(情感)游戏游戏(快乐/身体成长/与人相处)社会化社会化(负责任-有独立行为能力)基础性:为成年打下基础(生/心)心理发展性:人格基本成形依恋性:生存/情感依恋可塑性:社会环境/抚养环境影响心理成长行为探索性:保护性控制模仿性:控制示范行为(一)儿童的特点(一)儿童的特点1、生理特点 儿童的身体相对于其成年显得弱小,但出于迅速的成长过程:成长性:儿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脏器官、肌
7、肉骨骼组织等也处于成长之中,这样全面的发展,只发生在儿童期;基础期:为今后成年打下基础,并可能由于童年的某些经历,造成其成年后的问题。2、心理特点发展期:人格基本形成,认识和社会化还处于雏形;依恋期:对抚养者的依恋,不仅基于感情上的需要,同时也是生存需要的反应;可塑期:儿童心理的成长,很大程度取决于所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抚养环境。3、行为特点探索性:由于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尚有欠缺,其很多行为表现出探索的目的,其过程和结果,亦是增加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这种探索包含着盲目的成分,蕴含着一定风险,需要保护性加以控制)模仿性:整个儿童阶段都是人的学习期,儿童在行为上,也经常会去重复他看到的别人的
8、行为。(通过这种模仿性,人们可以采取控制示范行为的方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l例、儿童的心理成长与其生活的环境有密切关系。社会工作者对儿童所处的抚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积极介入,是基于儿童的()l探索性l模仿性l可塑性l依恋性l三、儿童的成长与面临的问题l1.生存问题:新生儿健康问题、营养问题、户籍问题、环境污染l2.发展问题:贫困、家庭监护、受教育问题l3.保护问题:儿童遗弃、体罚与虐待、性侵、被忽视、被拐卖、童工、犯罪l4、学习压力和智力发展问题l5、代际冲突带来的儿童发展障碍l6、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困惑l7、儿童道德发展中的问题l8、特殊境况中的儿童问题四、儿童社会工作定义和特点四、儿童社会工
9、作定义和特点l(一)定义(一)定义l儿童社会工作,是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服务活动。l(二)特点l1、立足于社会的经济、文化、法律等客观背景l2、建立在特定对象需要和特点基础之上l3、充分运用专业的机制、理论、方法和技巧l4、助人自助的服务活动 l五、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法律基础五、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法律基础l在现代社会中,实施保护最终要的途径之一是依据法律和政策。l(一)宪法l(二)儿童权利公约(联合国)l(三)其他有关法律l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10、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第二节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l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l(一)儿童生物学(一)儿童生物学l评价儿童问题要考虑生物性因素评价儿童问题要考虑生物性因素l(二)儿童心理学(二)儿童心理学l1、心理分析理论、心理分析理论l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l2、心理社会发展论、心理社会发展论l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l3、行为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l模仿模仿l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奖励、观察、奖励、观察l(三)儿童
11、教育学(三)儿童教育学l1、多元智能理论l优势视角l2、建构主义理论l重视培养和促进服务对象的自主性l(四)儿童社会学(四)儿童社会学l1、自我发展理论l游戏形式的儿童辅导l2、认知理论l考虑儿童的特定思考方式,帮助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二、儿童社会工作的范围二、儿童社会工作的范围促进对儿童的养育推动儿童教育事业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环境加强儿童卫生保健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儿童的观点表达和社会事务的参与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宏观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宏观层面(一)宏观层面(二)微观层面(二)微观层面残障儿童的救助问题儿童救助特殊身世的儿童救助一
12、般儿童服务 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l对特殊儿童的服务类型(实务P40)l支持性服务、保护性服务l补充性服务、替代性服务l注意:l离婚、分居的家庭冲突-支持性服务(通过环境培育,提升环境支持能力)l留守儿童-补充性服务(环境中有薄弱、缺失环节)l少儿失学、家庭暴力、儿童处于危险环境-保护性服务(涉及儿童的合法权益)l流浪儿童、极度危险家庭、孤儿弃儿-替代性服务l(1)支持性服务:提高儿童所处环境功能,通常是指其家庭,强化照料者的能力,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如:离婚、分居时的家庭冲突)。其重点是充分利用环境自身的力量,通过环境培育的方法来促进儿童发展。l(2)保护性服务:通过外部监督或强制等方式,防止儿童
13、被虐待、忽视和剥削,其目的是为例减少侵害发生的可能,或制止已经发生的行为(如:少儿失学、家庭暴力、儿童处于危险性环境等)。可以通过对责任者的宣传教育、建议相关机构介入以致寻找司法途径等。其核心焦点是在确保儿童权益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改变其生存环境。l(3)补充性服务:通过专业介入,对儿童境遇中存在的某些薄弱环节或缺失环节给予适当的增强。如:留守儿童问题。l(4)替代性服务:通过改变儿童生存环境的方法对儿童进行保护。如:对极度危险家庭监护权的剥夺、流浪儿童的救助等。目前开展最多的是孤儿弃儿的养育服务,分为:lA、儿童福利院安置,或称院内救助、机构养护等;lB、家庭寄养的服务对象是孤儿、弃儿或父母因
14、故无法照顾的儿童;lC、收养服务,指依法通过正当手续确立抚养关系的一种方式。l例、“留守儿童之家”的社会工作者发现留守儿童的问题存在共性,表现为:父母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联系,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容易成为坏人的侵害对象。鉴于此,社会工作者写了留守儿童的问题与需要、增加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增设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教育课程的两份提案,通过省的人大代表提交到省人民代表大会上。在上述活动中,社会工作者采用了()服务。l支持性l保护性l补充性l替代性l三、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三、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l(一)家庭(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l(二)学校l(三)同辈群体l(四)大众传媒l四
15、、现阶段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机构四、现阶段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机构l(一)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l(二)社会福利机构l(三)社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l(四)专业性社会工作组织第三节第三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l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l(一)对“服务对象自决”的差别化理解l(二)重视环境的影响作用l(三)社会工作者的特殊角色:服务的提供者、支持者、教育者、中间人、调控者、保护者等。l二、“评估”方法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应用l(一)评估的定义(二)评估的目的和方法l1、评估(预估)的目的:评估的目的就是收集信息,并分析儿童可能需要哪些类型的服务。
16、评估的最佳时机是在问题刚刚显现时,其本身也能引导儿童及其父母重新审视问题的过程。l2、评估的方法:l资料查阅、访谈、问卷测量。l(三)评估量表l1、智力量表智力测验l2、行为量表行为和情绪问题的高危儿童,抑郁、交往不良、强迫倾向、社会交往退缩、多动l3、社会期望量表认可需要l4、自我意识量表自己在环境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认识,评价自身,社会化、人格特征,发育过程中的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儿童自我意识不良l5、儿童受虐量表-躯体虐待、言语虐待、性虐待l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 l(一)儿童辅导l1、儿童辅导的基本概念l儿童辅导是指专业人员利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帮助儿童了解自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 社会工作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