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热力学基础.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1化学热力学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化学热力学基础.ppt(1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化学的地位、作用与研究对象化学的地位、作用与研究对象化学的分支化学的分支 化学研究的目的化学研究的目的绪论1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 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和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学科。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和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学科。研究对象与范围研究对象与范围 对象对象:原子、分子、晶体、各种天然与人工合成大原子、分子、晶体、各种天然与人工合成大分子。分子。内容内容:组成、结构、物理与化学性质、制备方法与组成、结构、物理与化学性质、制备方法
2、与工艺;物质各种聚集状态(包括晶体、非晶体、流工艺;物质各种聚集状态(包括晶体、非晶体、流体、等离子体、介观与纳米态)下的性质、功能与体、等离子体、介观与纳米态)下的性质、功能与应用应用 。一、化学的地位、作用及研究对象2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化学研究对象的八个层次化学研究对象的八个层次原子层次:包括核化学、放射化学等原子层次:包括核化学、放射化学等分子片:高分子单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分子片:高分子单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分子:独立存在的有一定化学特性的微粒分子:独立存在的有一定化学特性的微粒超分子:两个以上分子通过非化学键结合超分子:两个以上分子通过非化学键结合生物分子:包括
3、生物化学、基因化学等生物分子:包括生物化学、基因化学等宏观聚集态宏观聚集态|:晶体化学、溶液和胶体化学:晶体化学、溶液和胶体化学介观聚集态:纳米化学、溶胶介观聚集态:纳米化学、溶胶-凝胶化学凝胶化学复杂分子体系:分子开关、分子芯片等复杂分子体系:分子开关、分子芯片等3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化学变化的特点:化学变化的特点:在原子核组成不变的情况下,发生了原子在原子核组成不变的情况下,发生了原子组成或原子、离子等结合方式的质变,这种组成或原子、离子等结合方式的质变,这种质变是由于分子中原子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质变是由于分子中原子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引起的的改变引起的4首页首页上
4、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等;应用方面子化学等;应用方面(交叉边缘学科交叉边缘学科)有燃料化学、环境有燃料化学、环境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放射化学、激光化学、地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放射化学、激光化学、地质化学、计算化学、能源化学、绿色化学、化学信息学、质化学、计算化学、能源化学、绿色化学、化学信息学、纳米化学、化学生物学等。纳米化学、化学生物学等。普通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对化学科学各分普通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对化学科学各分支的基础知识作一整体的介绍。支的基础知识作一整体的介绍。
5、二、化学的分支学科:5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无机化学:无机物无机化学:无机物有机化学:碳氢化合物及衍生物有机化学:碳氢化合物及衍生物分析化学:测量和表征分析化学:测量和表征物理化学:所有物质系统的理论基础物理化学:所有物质系统的理论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合物若干新分支:环境化学、核化学等等若干新分支:环境化学、核化学等等化学的化学的分支学科分支学科6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化学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化学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能源:开发新能源能源:开发新能源材料:新材料材料:新材料仪器仪表:发达与否的标志仪器仪表:发达与否的标志国防现代化:
6、高科技国防材料、燃料国防现代化:高科技国防材料、燃料化学对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化学对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医药:控制人口数量,克服疾病医药:控制人口数量,克服疾病农业:改善人民基础生活水平农业:改善人民基础生活水平三、化学研究的目的三、化学研究的目的7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化学热力学基础第1章8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本章学习要求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定容热效应了解定容热效应(q qv v)的测量原理。熟悉的测量原理。熟悉q qv v的的实验实验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了解状态函数、反应进度、标准状态的概念和了解状态函数、反应进度、标准状态的概念和热化学定律。理解等
7、压热效应与反应焓变的关系、热化学定律。理解等压热效应与反应焓变的关系、等容热效应与热力学能变的关系。等容热效应与热力学能变的关系。掌握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近似计算。掌握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近似计算。了解能源的概况,燃料的热值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了解能源的概况,燃料的热值和可持续发展战略。9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一、一、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 作为研究对象的那一部分物质;作为研究对象的那一部分物质;系统之外,与系统密切联系的其它物质。系统之外,与系统密切联系的其它物质。1.1.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环境:1.1 基本概念 两者之间可由具体的或假想的界面分开。10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
8、页下一页末页末页封闭系统: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间只有能量的传递,没有物质 的传递。孤立系统:孤立系统:系统与环境间既没有能量的传递,也没有 物质的传递。孤立系统是一种科学的抽 象,对于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敞开系统: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间既有能量的传递,也有物质 的传递。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有无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分为三类: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有无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分为三类:系统的分类:系统的分类:11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例如:(a)(b)(c)敞开系统 封闭系统 孤立系统12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应用相的概念需区分:应用相的概念需区分:*1 1)相与态的概念不同;)
9、相与态的概念不同;2 2 相:相:单相(均匀)系统单相(均匀)系统:只有一个相只有一个相,如如NaClNaCl溶液溶液,碘酒碘酒 系统中任何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与其它部分系统中任何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与其它部分有有明确界面明确界面而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分。而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分。多相(不均匀)系统多相(不均匀)系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如一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如一杯水中浮有几块冰,水面上还有水蒸气。水中浮有几块冰,水面上还有水蒸气。(三相三相)油浮在水面上组成的系统油浮在水面上组成的系统,只有一态只有一态-液态,但有液态,但有两相。两相。13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2
10、2)相的存在和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相的存在和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3 3)通常任何气体均能无限混合,所以系统内不论有通常任何气体均能无限混合,所以系统内不论有多少种气体多少种气体-单相系统。单相系统。例如冰不论是例如冰不论是1kg1kg还是还是0.5kg0.5kg,是一大块还是一小块,都是一相。,是一大块还是一小块,都是一相。4 4)液体:)液体:单相,多相(单相,多相(CClCCl4 4+H+H2 2O)O)5 5)固体:)固体:单相(固溶体),多相单相(固溶体),多相多多组组分分思考思考:1)101.325kPa1)101.325kPa,273.15K(0273.15K(0C C)下,下,
11、H H2 2O(O(l l),),H H2 2O(O(g g)和和H H2 2O(O(s s)同时共存时系统中的相数为多少。同时共存时系统中的相数为多少。2)CaCO2)CaCO3 3(s s)分解为分解为CaOCaO(s s)和和COCO2 2(g g)并并达到平衡的系统中达到平衡的系统中的相数。的相数。答:答:1 1)在此条件下,存在)在此条件下,存在3 3相(气、液、固各一相;相(气、液、固各一相;2 2)3 3相(气体相(气体1 1相,固体相,固体2 2相)相)14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3.3.状态与状态函数状态与状态函数(1)(1)对一系统,各种性质都有确定数值,该
12、系统的状对一系统,各种性质都有确定数值,该系统的状态便被确定;反之,当系统状态已确定时,该系统的态便被确定;反之,当系统状态已确定时,该系统的各种性质也必都有确定的值。各种性质也必都有确定的值。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 称状态函数。称状态函数。p p、V V、T T、U U、H H、S S、G G状态:用来描述系统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总状态:用来描述系统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总 和,诸如和,诸如T T、p p、V V、m m、组成等,是由一些、组成等,是由一些 宏观的物理量所确定的。宏观的物理量所确定的。例如气体的状态是由例如气体的状态是由T T、p p、V V、n n来描述
13、的。来描述的。状态函数的特征:状态函数的特征:15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2)(2)在系统状态变化时,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在系统状态变化时,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而与变化过程的具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而与变化过程的具体途径无关。体途径无关。途途 径径 1 1途途 径径 2 2即:即:X X =X X2 2-X-X1 110103030505016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按状态函数的性质:按状态函数的性质:1 1)广度性质(容量性质):当系统分割成若干部分)广度性质(容量性质):当系统分割成若干部分 时,系统的某性质为各部分性质之和,时,系统的某性质
14、为各部分性质之和,加和性加和性。V,m,S,H,UV,m,S,H,U2 2)强度性质:)强度性质:无加和性无加和性。T,T,17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4.4.过程与可逆过程过程与可逆过程过程:系统状态发生的变化。过程:系统状态发生的变化。途径:实现这个过程的具体步骤。途径:实现这个过程的具体步骤。1 12 2一个过程可以由多种不同的途径来实现。一个过程可以由多种不同的途径来实现。热力学可逆过程:系统经过某状态热力学可逆过程:系统经过某状态1 1变到状态变到状态2 2后,当后,当系统沿该过程的逆过程回到原来状态时,若原来过程对系统沿该过程的逆过程回到原来状态时,若原来过程对环境
15、产生的一切影响同时被消除,这种过程称为热力学环境产生的一切影响同时被消除,这种过程称为热力学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过程。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过程。18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5.5.化学计量数和反应进度:化学计量数和反应进度:aAaA +bBbBgGgG +dDdD0=0=B BB B B BB B物质的化学式物质的化学式B BB B的化学计量数的化学计量数,无量纲。反应物取负值,产物取正值。,无量纲。反应物取负值,产物取正值。19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1/2N1/2N2 2(g)+3/2H(g)+3/2H2 2(g)(g)NHNH3 3(g)(g)(N(N2
16、2)=)=1/21/2(H(H2 2)=)=3/23/2(NH(NH3 3)=1)=1化学计量数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当按计量反应式反应时各物质转化的比只表示当按计量反应式反应时各物质转化的比例数,并非反应过程中各相应物质实际所转化的量。例数,并非反应过程中各相应物质实际所转化的量。N N2 2(g)+3H(g)+3H2 2(g)(g)2NH2NH3 3(g)(g)(N(N2 2)=)=1 1(H(H2 2)=)=3 3(NH(NH3 3)=2)=2对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有关。对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有关。20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
17、页aAaA +bBbBgGgG +dDdD反应前反应前n0(D)反应时间反应时间t后后n(D)d=(B)-1dnBnB物质物质B的物质的量,的物质的量,mol(B)物质物质B的化学计量数的化学计量数单位:单位:mol为了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引入反应进度为了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引入反应进度的概念。的概念。21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有限变化:有限变化:=(B)-1nB未反应时:未反应时:=0 0=nB()-反应进度为时B的物质的量。nB(0)-反应进度为0时B的物质的量。22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 引入反应进度的概念,可用任一反应物或产物表示化学反应进行
18、的程度,所得值都相等。N N2 2(g)+3H(g)+3H2 2(g)(g)2NH2NH3 3(g)(g)反应前n1/mol 10 30 0反应后n2/mol 8 24 423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对同一化学反应,对同一化学反应,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有关。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有关。1/2N1/2N2 2(g)+3/2H(g)+3/2H2 2(g)(g)NHNH3 3(g)(g)=4mol当反应按所给反应式的系数比例进行了一个单位的化学反应当反应按所给反应式的系数比例进行了一个单位的化学反应时,即时,即n nB B/B=1molB=1mol时,时,=1mol=1mol,称为
19、进行了,称为进行了1mol1mol化学反化学反应或简称摩尔反应应或简称摩尔反应。N N2 2(g)+3H(g)+3H2 2(g)(g)2NH2NH3 3(g)(g)=1mol=1mol:1molN1molN2 2(g)(g)与与3molH3molH2 2(g)(g)反应生成反应生成2molNH2molNH3 3(g)(g)。1/2N1/2N2 2(g)+3/2H(g)+3/2H2 2(g)(g)NHNH3 3(g)(g)=1mol=1mol:1/2molN1/2molN2 2(g)(g)与与3/2molH3/2molH2 2(g)(g)反应生成反应生成1molNH1molNH3 3(g)(g)
20、。是按化学式为单元来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是按化学式为单元来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24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二、反应热的测量反应热的测量1 1 反应热与热化学反应热与热化学化学反应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叫做化学反应的热效化学反应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叫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或热效应。应,简称反应热或热效应。q0 吸热反应对反应热进行精密的测定并研究与其他能量变化的对反应热进行精密的测定并研究与其他能量变化的定量关系的学科定量关系的学科-热化学。热化学。25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2 2 反应热的测反应热的测量量测定一定组成和质量的某种介质(一般为水)的温测定一定组
21、成和质量的某种介质(一般为水)的温度改变度改变T=TT=T2 2-T-T1 1q1csms T=Cs Tms-介质质量 cs-介质的比热容 Cs-介质的热容SI:JK-1kg-1SI:JK-1系统吸收的微小热量除以温度的升高系统吸收的微小热量除以温度的升高26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测定装置氧弹式量热计测定装置氧弹式量热计(calorimeter)27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28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 q(q1+q2)(CsT+CbT)介质介质q1钢弹组件钢弹组件q2=CbT Cb-钢弹组件总热容介质一般为水:介质一般为水:q(CH2O+Cb)
22、T 常用燃料如煤、汽油等的燃烧反应热均可按此法测得。29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3 3 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注:注:1 1)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g,l,s,aqg,l,s,aq2)2)注明注明T T、p p;不注明;不注明T T、p p的反应,皆指反应是的反应,皆指反应是在在T=298.15KT=298.15K,p=100kPap=100kPa下进行的反应。下进行的反应。3 3)q q与化学方程式写法有关。与化学方程式写法有关。表明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的关系的方程式。表明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的关系的方程式。30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一
23、、热力学第一定律:一、热力学第一定律:18501850年年(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过程中,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在任何过程中,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能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量的总值不变。”1.2 反应热的求算将能量守恒定律应用于热力学中将能量守恒定律应用于热力学中-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热力学中,研究的是宏观静止系统,不考虑系统整在化学热力学中,研究的是宏观静止系统,不考虑系统整体运动的动能和系统在外力场(如电磁场、离心力场等)中的体运动的动能和系统在外力场(如电磁场、离心
24、力场等)中的位能,只着眼于系统的热力学能。位能,只着眼于系统的热力学能。31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热力学能(热力学能(U U)U U 是状态函数(系统自身的性质);是状态函数(系统自身的性质);绝对值无法确定(物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内部微观粒子绝对值无法确定(物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内部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的多样性)相互作用的多样性)。包括分子平动能、包括分子平动能、分子振动能、分子分子振动能、分子转动能、电子运动转动能、电子运动能、原子间键能、核能等能、原子间键能、核能等即内能即内能系统内部能量的总和系统内部能量的总和。32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 符号:符号:q q,S
25、ISI:J J;q q与途径变化过程有关,不与途径变化过程有关,不 是状态函数。是状态函数。系统吸热:系统吸热:q q 0 0;系统放热:系统放热:q q 0 0 能量交换形式分为热和功。能量交换形式分为热和功。热热:由于温度的差别而在体系和环境之间传递由于温度的差别而在体系和环境之间传递的能量形式。的能量形式。33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 功分为:体积功功分为:体积功 w w ;非体积功非体积功 ww。SISI:J J。系统对环境作功系统对环境作功:w w 000。功功 (Work)(Work)除热以外,在体系和环境之间传递的能量形式除热以外,在体系和环境之间传递的能量形式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热力学 基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