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方法概述》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七章 教学方法(一)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指导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指导 导入训练导入训练 教学方法观:教学方法观:是指人们在创造、设计和选择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论是何种教学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观(那个为主的问题)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观(那个为主的问题)(一)注入式教学方法观(二)启发式教学方法观(三)新行为主义教学方法观(四)人本主义的教学方法观 (五)新课程的教学观 (五)、新课程的教学观 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
2、动共同发展的过程。1、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2、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3、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因素不断进行着对话和交流,学生不再是知识的仓库(“四因素”过程论)。在课堂上应让他们参与到知识发生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中来,教与学完全融合在师生交往的活动中。4、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以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保底不封顶,促进个性充分发展,让学生学会交往,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过程。沟通是合作的基础,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拓宽教学的视野。5、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
3、习,即进行研究性学习 6、学习是学生从内部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过程。7、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往的,是感知和情感的,也是实践可操作的。十种能促进学生学好的行为根据学生的学习也可树立相应的教学观1、当学生有兴趣时2、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3、当教学内容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时4、当学生受到理智挑战时5、当学生发现知识对个人发展有意义时6、当学生能够自由地参与探索和创新时7、当学生被信任和被鼓励他们能够做好重要的事情时8、当学生对自己有更高的期待时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10、当学生热爱、信任教师时 课程改革教学策略的四大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
4、能力培养、技能提高转变(2)由重教师“教、传”和学生“学、练”转变(3)由重结论向重过程、操作转变(4)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培养学生技能的教学策略如何?1、技能可分为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智力技能:语言,数数,推理等心理智活动方式动作技能:写字、实验、体操、表演文艺节目等。技能的作用(1)技能形成可以大大简化学生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2)技能的形成是进一步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可靠保障,是积极有效地参加社会实践并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先决条件。有关技能形成的理论2、技能形成是有阶段性的A:前苏联心理学家加培林(1)动作的定向阶段(2)物质或物质化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4)不出声
5、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B:皮亚杰分解动作的模仿阶段连贯动作的模仿阶段连贯动作的独立完成阶段连贯动作的自动化阶段3、技能形成的阶段性要求,教学方法上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原则,稳步前进。程序(1)示范(讲解要领、方法、顺序)(2)模仿练习(教师:分析、纠错与评价)(3)独立练习、巩固提高。(4)自我评价四、教师观四、教师观1、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转化A:实现传授角色转化: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齐步走”向根据差异因材施教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立体多向信息传递转变。: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是学生学
6、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知识由三个方面组成:教材、教师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教师的新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具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五、新课程的学生观五、新课程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是独立的人:不是学习机器,他有思想,有感情,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视异为财富,因材施教,各展其长。3、学生是独立的人:产生学生的个性和选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第二节第二节 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常用的
7、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 一、基本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2)谈话法又称问答法)谈话法又称问答法(3)讨论法)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接感知(图象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3)榜样示范法3、以情感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陶冶法(2)评价法 4、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2)实验法(3)实习作业法 5、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现代教学方法改革(1)探究探究研讨法研讨法(2)课型单元教学法课型单元教学法(3)暗示法又称启发法暗示法又称启发法(4)发现法发现法(5)开放教学法)开放教学法(6)综合教学法综合教学法A:电化教学法
8、1、幻灯教学法2、电影教学法3、电视教学法二、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二、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心)(一)、发现法(一)、发现法发现法:就是教师结合教材给学生提出课题,组织指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进取、独立地学习,认真探索,发现问题,掌握知识、原则、规律的教学方法。发现法的五个途径1、直观发现。即借助于实物、模型或实例,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思索,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的本质和规律。2、对比发现。即借助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运用旧知识去探究发现新知识。3、类比发现。即把同类型的东西归类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其规律,培养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4、推理发现。
9、即通过假设、推理、证明来发现新东西。5、操作发现。即由师生亲自动手进行演示、实验、演算、图画等实际操作,来发现并掌握新知识。(二)、(二)、讨论法讨论法又称讨论式或课堂讨论。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或在教师讲述后,以小组、小小组(四人),或全班为单位,根据学习的内容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充分发表意见。讨论题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以及教材的特点,要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吸引力。(三三)、单元教学法、单元教学法步骤和方法:1、单元起始课2、自学课3、启发课4、作业课和改错课5、复习课和小结课(四四)、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它的六大特点:1、具有时代精神2、既合乎人的一般认识规律又合乎教学规律。3
10、、合乎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4、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5、它是一种综合教学法,它综合了作业练习法、自学法、讨论法、发现法和讲述法等教学方法的优点,又避开了它们的局限。6、指导思想和教学要求明确,层次清楚,方法简便,易学易用 五个步骤:1、出示尝试题2、自学课文3、尝试练习4、学生讨论5、教师讲解前提:1、基本训练 2、导入新课巩固:1、巩固练习 2、课堂作业 3、课堂小结两个前提三个巩固(五五)、动力,智力,能力教学法、动力,智力,能力教学法1、学习兴趣的培养2、学习意志的培养3、观察能力的培养4、思维能力的培养5、记忆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1、在教学中突出教学内容的丰富、生动
11、和有趣,教学方法的新颖、灵活,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加深扩大,学懂学通,学生的兴趣就能不断增加。3、善于利用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本身感兴趣,巧妙地使这些过程具有吸引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4、在教学中,带有游戏性的智力活动,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5、高年级学生还是可以进行游戏,也能发展学生对智力活动过程感兴趣的学习兴趣,不论是教学的解题运算,还是进行实验,或是对文章的逻辑推理,只要注意选取典型的、有趣的、复杂的问题,像物理的实验魔术问题等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和培养学生的智力活动的兴趣。6、善于解决课内课外学习兴趣的矛盾,使课内课外的学习兴趣结合统一、相辅
12、相成。7、根据教材的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具和措施,如图片、幻灯、录音、录像,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讲解,用情景教学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8、创设一定的任务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9、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进一步激起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0、利用榜样的力量。11、适当地展开各种或各个单项学习竞赛(六)互动式教学方法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模式:A:问答式B:讨论式(七)探讨问题式教学方法指利用和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与求知欲,积极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教学法.具体模
13、式:难题刺激:感性向理性,具体到抽象过渡.(八)现实模拟式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的工作情景中,体验真实生活或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问题,从而学习并培养起他们从容应对处理问题的能力.(九)开放教学法一、实地观察法 实地观察,使学生能够具体、生动地观察了解教室、课本或者学校范围内所没有的事物或现象。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可以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达到直接的、更深刻的领会,可以直接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引起学生较为广泛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奇、好新鲜的思想感情。(十)第二课堂教学法第二课堂也叫第二渠道教育,它是相对第一课堂而言的。第一课堂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学计划以外,以学生的实践为主的教学活动,就是一般所说的广义的课外活动。特点(1)及时性 (2)全面性 (3)适应性 (4)灵活性 (5)实践性训练导入:问题衔接训练准备(1)按正确的格式备一门专业课中你最熟悉的一节课。下次课,本人按教案小点抽查讲课情况。(2)注意问题之间的衔接(3)注意:语速、语气、语态(固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