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社会风情(第三讲).ppt
《满族社会风情(第三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族社会风情(第三讲).ppt(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讲 国语骑射满族的语言文字与骑射传统一 满族的语言与文字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语族。(一)满文的创立 明初女真语言大体可分为四种方言:建州长白山女真方言、海西女真方言、东海女真方言、萨哈连野人女真方言 清代东北地区满语方言分为南音、东音、北音和西音南音:辽河流域的满语,即建州方言东音:牡丹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满语,即宁古塔方言北音:沿黑龙江流域的满语,即萨哈连方言西音:南音满语演变和派生的满语,也称京语 15世纪中叶,女真文字已经基本失传,借用蒙古文字。16世纪,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女真人讲女真语,写蒙古文字,这种语言和文字的矛盾,已经不能满足女真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已经成为满
2、族共同体形成的一个障碍。1599年,努尔哈赤命令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创造满文。额尔德尼和噶盖对努尔哈赤说:蒙古文字,臣等习而知之,相传已久,未能更制。努尔哈赤说:汉人读汉文,凡熟习汉字与不熟习的人,都能知晓。蒙古人读蒙古文,不知蒙古字也会读蒙文。现今我国之语用蒙古字读之,故不习蒙古语的人不能知晓。怎么能说我国语制字为难,反用蒙古语为易呢?噶盖等问:以我国语制字最好。但如何制法,我们不清楚。努尔哈赤回答:集蒙古字作之,其实不难。如阿字下加一玛字,不就是阿玛吗?额字下加墨字,不就是额墨吗?用蒙古字合满族之语音,联成句,即可因文见义。额尔德尼和噶盖创制的满文没有圈点,后人称为“无圈点满文”,又称为“老
3、满文”。无圈点满文存在许多问题,突出的问题是清浊辅音不分。满文老档记载道:“无圈点满文,上下字无别,故塔、达、特、德、扎、哲、雅、叶等字不分,如同一体。书中平常语言,视其文义,尚易通晓。至于人名、地名,常致错误。”1632年,皇太极命达海改革老满文。称为“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新满文有6个元音字母,22个辅音字母,10个专用拼写外来语的特定字母,共38个字母。字母不分大小写,元音字母及辅音与元音相结合所构成音节,出现在词首、词中、词尾或单独使用时,都有不同的书写形式。满文的语法,名词有格、数的范畴,动词有体、态、时、式等范畴。句子成分的顺序是,谓语在最后,宾语在动词谓语之前。满文的书写,
4、字序是从上到下,行序是从左到右。(二)满文对清代社会的影响满文的创制和使用,在满族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对满族学校教育有很重大的影响。满文的创行,大大加速了对汉族文化的吸收,将满汉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向一个新阶段。清朝统治前期,满文是极其重要的文字,对内称“国语”,对外代表国家。(三)振饬国语运动清初统治者对八旗子弟的起码要求是,自幼就应当学习国语骑射。“弃国语而效他国,其国亦未长久者也”。皇太极时期用满语改换沿用的汉语官名,并将一部分地名改成满名,鼓励汉官学习满语。如总兵改称昂邦章京,副将改称梅勒章京,参将改称甲喇章京等;沈阳称盛京,赫图阿拉称兴京。1741年,乾隆帝发布命令:“满语尤为
5、正务,断不可废”,满洲子弟“以后倘不熟谙满语,定从重治罪。”(四)满文衰落原因从满语本身而言,它远不成熟,语法结构疏简,词汇极端贫乏,大量的词汇属于“外来语”。从客观环境来看,1644年满族入关,距离创制满文仅四十余年的时间。入关后满汉杂居,满族人口少,汉族人口多。清初,满族贵族为维护统治的需要,曾鼓励满族人学习汉语。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满族语言文字没有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就遇到了比它更文明、成熟的另外一种文化。(五)满语与东北方言忽喇:满语物声词。秃鲁:满语意为事不履行,约不践行。喇忽:满语意为遇事疏忽。特勒:满语意为衣冠不整。特特塔塔:满语意为轻浮不定。吉勒噶拉:满语意为无处不到。(六)满语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满族 社会 风情 第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