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建设.ppt(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1.历代兴修的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楚相孙叔敖在淮水修的芍陂、秦国蜀守李冰在岷江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泾渭水系修的郑国渠、还要注意教材15页图上漳水上的西门豹渠和吴王夫差开凿的人工运河邗沟。秦朝:在今广西兴安开通了沟通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是世界现存的古老人工运河之一。两汉:农田水利地区特色明显。(教材带,简单知道四个地区特色即可。)A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漕渠、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加上郑国渠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可简单记忆为“三横两纵”)B江淮、江汉之间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著名工程有六门陂。C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著名工程有鉴湖等。D西
2、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一坎儿井。隋唐: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唐朝引漕渠开新潭广通渠,设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元朝:开凿会通河(山东东平到临清)、通惠河(通州到大都)。(从方位上可简单记忆为“上通下会”)设大司农司负责农田水利。古代开挖的运河邗沟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长江与淮河水系。灵渠开挖于秦朝,秦始皇伐南越时,由史禄负责兴修,沟通了湘水和离水。这条运河连接了向北流的湘江和向南流的漓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间沟通,以后历代又曾多次修缮利用,是世界现存古老人工运河之一。隋朝大运河开挖于605年,分为
3、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东南到余杭。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组成,全长四五千里。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流经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省。成为当时南北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元朝大运河开凿了从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后来又开凿了从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这就使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北到大都,南抵杭州,全长三千多里。历代王朝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兴修水利工程的实例。历代王朝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兴修水利工程的实例。禹用疏导的办法把洪水引到江河里再流入海洋;西汉:汉武帝、汉明帝亲王黄河工地视察;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隋朝
4、:隋炀帝兴修大运河;为防止潮汐灾害,五代十国时,吴越在钱塘江边修筑海塘,使万亩水田免于水患。北宋:王安石提出实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兴修水利。古代著名的建筑工程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注意赵州桥的特点,与地理的学科联系。)万里长城从战国到明朝,历代都修建长城。最重要的是秦长城,西起临洮到辽东;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注意唐长安城的布局和特点:布局整齐,街道宽阔。城内有坊、有市,市坊分开。明清北京城1417年明政府开始营建北京,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布局有三重,从里到外依次是宫城、皇城和京城。特点:突出皇权。(2008奥运关注北京)
5、大运河带给我们的启示大运河带给我们的启示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运河都是局部统一时期的历史产物。地区性运河的出现,对不同时期分裂政权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把分裂时期凿成的这些运河改造为发挥全国效益的大运河的一部分,没有统一的国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对秦始皇、隋炀帝、元世祖不仅应该肯定他们对中国的统一所做的贡献,而且应该承认他们在中国运河三个发展阶段上所做出的功绩。大运河效益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唐、宋、明、清统一王朝政权的兴衰。运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运河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我国东部平原气候干燥、雨量不均匀,各自然河流的冲积扇镶嵌交叠,地面起伏,给运河保持载船的水量带来困难。没有闸门和牵引
6、,许多河段无是无法通行的,限制了船行速度和运河的承载量,历代统治者必须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时疏浚,漕运给社会财富带来极大浪费。运河与农田水利灌溉相互争水。京杭大运河的堤岸阻碍运河以西地区的排水,使运西地区常遭受洪涝之灾,土壤逐渐盐渍化。我们应该全面地考察和估价我国运河的作用和影响。注意运河上游的直沽和与长江交汇处的扬州。元朝在金直沽寨的基础上建立直沽镇,它是漕运和海运的交汇处,明朝1404建天津卫,天津历史上的重要大事应放在近代史中重点复习。隋唐时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和洛阳,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如何评价长城这份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注意:长城除了
7、“用险制塞”的古代功效之外,还是古代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分界线;农业区与游牧区的分界线;自然地理干旱半干旱区与湿润半湿润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古代对黄河的治理。(略)注意:隋唐以前称“河水”,隋唐以后改称黄河。历史上黄河人海多次改道。秦时经河北入渤海,汉代经山东入渤海,北宋经天津入渤海,南宋以后经江苏人东海,直到清末经山东入渤海。运用历史、地理知识分析黄河改道现象为什么在长江没有出现的原因?参考答案:我国封建社会以农立国,而农业的发展又只能依赖于增加生产资料,即扩大耕地面积。这样作为封建统治的中心区域,黄河流域地表资源遭到过度开发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泥沙含量过高,下游地势平坦,形成淤泥,阻
8、塞河床后,必然出现改道。黄河直到东晋十六国时期仍称河水,就是佐证。黄河流域多次出现分裂战争,尤其是民族间的战争,造成河堤失修,也是出现改道的重要原因。长江流域大规模的开发较晚,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东晋南朝以后的事,所以地表植被的自然生态保存较好。再加上沿线的湖泊和众多的支流,都可以调节干流流量和流速。这就是长江没有出现过改道的重要历史原因。本题是一道史、地综合题,考生必须综合运用有关历史、地理知识才能正确解答。地理:掌握重大水利工程的位置以及重大水利工程的特点和受益地区的地理状况。联系南水北调工程,明确南水北调计划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并分析华北平原供水紧张的主要原因。南水北调是对水循
9、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改变水的空间分布;是利用水循环和水平衡规律,化害为利。我国已修筑了“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工程,开始改善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联系有关时事,了解要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必须努力实现四个目标:围绕洪水的威胁,确保堤防不决口;围绕水资源紧缺问题,保证河道不断流;围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实现污染不超标;围绕泥沙淤积问题,确保河床不再抬高。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十五”期间,要把节水放在突出地位,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价体制,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强水污染防治,搞好污水处理和利用。加紧南水北调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政治:古代人类治理大河、修筑水利工程,体现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的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的哲学原理。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体现人们正确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切实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开发利用水资源也应按经济规律办事,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准则,遵循政府宏观控制、股份制运作、企业化管理、用户参与的原则。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体现国家对内职能及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原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