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系统的参数辨识.pdf
《伺服系统的参数辨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伺服系统的参数辨识.pdf(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伺服系统的参数辨识姓名:杨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精密仪器及机械指导教师:黄进20100301摘要摘要摘要:精确的动力学模型是进行机电系统设计、控制和系统仿真的重要基础。目前,应用基于现代控制理论和系统辨识技术的系统辨识法获得复杂机电系统动力学模型是当前机电系统设计、控制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主要介绍模型逼近法用于估计伺服系统的四个物理参数,即死区、惯性、刚度和阻尼。该方法能够实现对所有参数包括阻尼参数的精确识别。该方法具有两大特点:(a)一种基于子系统的模块化方案的提出;(b)运用多项式近似法来描述离散时间系数和物理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尽管该方法是基于离散时间模
2、型的,但可以从离散系数中提取连续时间参数。关键词:参数辨识模型逼近最小二乘估计伺服系统洗纹身机http:/www.lr- b s t r a c t3A b s t r a c tA B S T R A C T:A c c u r a t ed y n a m i cm o d e li st h ef u n d a m e n to fp e r f o r m i n ge l e c t r o m e c h a n i c a l l ys y s t e md e s i g n,c o n t r o la n ds y s t e ms i m u l a t i o n A
3、 tp r e s e n t,t oo b t a i nt h ec o m p l e xe l e c t r o m e c h a n i c a l l ys y s t e mb ym e a n so fm o d e mc o n t r o lt h e o r ya n ds y s t e m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t h i si st h ec u r r e n tc r i t i c a lp o i n to fe l e c t r o m e c h a n i c a ls y s
4、 t e md e s i g na n dc o n t r 0 1 T h i sp a p e rp r o p o s e sau n i f i e da p p r o a c ht ot h ee s t i m a t i o no ft h ep h y s i c a lp a r a m e t e r sd e f i n i n gb o t hg e a r e da n dl i n e a rr e s o n a n ts y s t e m s,n a m e l yt h ed e a d-z o n e,i n e r t i a,s t i f f n
5、 e s sa n dd a m p i n gp a r a m e t e r s T h ep r o c e d u r ed e s c r i b e di nt h i sp a p e ri Ss h o w nt ob ec a p a b l eo fa c c u r a t e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a J It h ep a r a m e t e r s i n c l u d i n gt h ed a m p i n gc o e f f i c i e n t s S i g n i f i c a n tf e a t u
6、 r e so ft h ep a p e ri n c l u d e(1)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n e ws u b s y s t e m-b a s e dm o d u l a ra p p r o a c h,a n d(2)t h eu s eo fp o l y n o m i a la p p r o x i m a t i o n st h a td e s c r i b e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d i s c r e t e t i m ec o e f f i
7、c i e n t sa n dt h ep h y s i c a ls y s t e mp a r a m e t e r s A l t h o u g ht h et e c h n i q u ei sb a s e do nd i s c r e t e t i m em o d e l s,i ta l l o w se x t r a c t i o no ft h ec o n t i n u o u s t i m ep a r a m e t e r sf r o mt h ed i s c r e t ec o e f f i c i e n t s K e y w
8、o r d s:p a r a m e t e r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m o d u l a ra p p r o a c hl e a s t-s q u a r e se s t i m a t i o ns e r v os y s t e m s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或创新性)声明秉承学校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科学道德,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9、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的法律责任。本人签名:日期:加f c 7;I 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查阅和借阅论文;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同时本人保证,毕业后结合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再撰写的文章一律署名单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人签名:导师签名:!蹲墨杉日期:
10、兰生:至!箩。日期:垄尘:2:垡二洗纹身机http:/www.lr- 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伺服系统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对其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伺服系统高效能、高精度的工作要求,使得其控制系统需要具有快速的跟踪能力、较高的跟踪精度和良好的鲁棒性。准确模型参数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快控制系统的设计进程,提高控制的精度。而精确的动力学模型是进行伺服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和系统仿真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建立机电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两种基本方法:机理分析法和系统辨识法。机理分析法又被称为理论建模,它通常需要通过分析过程的运动规律,运用一些已知的定律、定理和
11、原理,如物质能量平衡方程、牛顿力学平衡原理等,分析控制过程内部各变量的关系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显然,由机理分析法得到的系统模型能最大程度地再现系统内部各过程的运行情况,因而具有很高的精确性。然而,对于大多数复杂工业系统而言,由于内部工作变量不可测量等原因,使得建立系统机理模型变得非常困难。而且,通过机理分析方法得到的动力学模型通常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形式,这种模型往往不能直接应用于控制器设计及控制系统性能分析。因此,在工业过程控制领域,常采用系统辨识方法来获取系统数学模型【1 训。系统辨识法是利用测量数据进行动态系统数学建模的过程,建立的模型可用于系统分析、性能监控与诊断、预测、优化以及
12、系统的设计与控制。在现有的机电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中,都必须知道一些重要而又难以测量或者无法测量的参数(一般被称为动力学参数),这时就需要用到参数辨识技术。伺服系统动力学参数的辨识属于系统辨识问题【5 刮。在进行系统辨识时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建立系统的辨识模型,另个是研究辨识方法,对模型进行辨识。对于辨识模型的建立,不同的机电系统可能需要建立不同类型的辨识模型,没有统一性。但是对于辨识算法,对不同的辨识模型可以用同一种辨识算法进行解决。因此,研究系统辨识方法对于机电系统动力学参数的识别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2 系统辨识的历史与发展原因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不外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
13、们通过实践去认识世界,而认识世界的目的又在于改造世界。观察和测量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认识客观世界的最重要的基础。对实验和观察结果,科学工作者借助于某些方法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与整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与推理,从而对所2伺服系统的参数辨识研究的问题提出概念,确定一些见解,进而构成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较系统的认识,形成一种理论。系统辨识1 7】,通俗地说,就是用未知系统的观测数据(输入、输出数据)来建立该系统数学模型的理论和方法。这里所说的系统,应理解为广义的系统概念:世界上一切由各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事物组成的具有某一特定功能的整体都可以认为是一个系统,譬如一个马达,一个人体,多机
14、架的连续轧钢,一种药物在人体中被吸收的过程,一个地域的多种经济成分的平衡等等。为了寻求各种各样系统的运动规律,并用数学语言加以描述,就有必要建立一种对各种学科都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一种方法论。系统辨识就是这样一种方法论,它是研究系统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利用这个工具可以对我们要研究的系统进行定量的描述。1 2 1 辨识学科的历史三十年代以前,人们主要利用概率统计理论中的统计回归方法等来处理在从事生产实践,社会活动以及天文气象的研究中遇到的大量的数据资料。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由N y q u i s t 所倡导的试验研究法丰富了经典理论,但还是仅局限于对动态系统的传递函数或脉冲响应的研究。六十年代以
15、后,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的迅速发展,K a l m a n 滤波理论的广泛应用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系统辨识这门学科开始迅速而蓬勃发展。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大系统、系统工程以及智能控制等的需要,系统辨识己成功地运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系统、经济系统以及机器人工程等领域【8】。1 9 6 0 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自控联第一届世界大会上,还只有很少几篇论文涉及到系统辨识问题,而在1 9 9 1 年第八届I F A C 的辨识和系统参数估计学术讨论会(I F A CS y m p o s i u mO nS y s t e m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i l&P a r a m
16、e t e rE s t i m a t i o n)上,提出的论文总数已经超过1 5 0 0 篇,关于系统辨识的教科书和专著已陆续出版,各种系统辨识的应用程序也相继开发出来,并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1 2 2 辨识学科发展的原因系统辨识这门学科之所以能获得如此蓬勃的发展,其渊源可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1 二战期间和结束后,军事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使人们面对的控制系统越来越复杂,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根轨迹法和频率域法为代表的经典控制理论已不能胜任将控制技术提到更高的理论水平的要求。于是五十年代末出现了以状态空间法,动态规划以及极大值原理为代表的现代控制理论。无论是现代
17、还是经典控制理论,其基础是必须有一个足够精确反映动态系统输入输出关系或者进一步反映输入输出和系统状态变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例,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更是掌握被控对象的足够精确的数学模型为前提的。能否构成一个基本恰当的数学模型已成为控制理论应用成败的关键,与此同时,数字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系统辨识所需的计算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使系统辨识算法洗纹身机http:/www.lr- 0】。在这种背景下,系统辨识问题便理所当然地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它己成为发展系统理论,开展实际应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 系统工程主要是用定量方法来研究动态系统的一门学科,其基础工作是建立数学模型。系统工程建模有很多方法,其中
18、之一就是系统辨识。3 生物计量学以及经济计量学等都要用到系统辨识技术。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辨识和估计的模型。4 信息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理论是滤波,需要从受噪声污染的信息中通过滤波来获取有效信息。滤波的前提也需要先构成系统模型,因此也需要用到系统辨识技术。以上只是列举了需要系统辨识技术的几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的研究方法都或多或少地趋向于定量化,在许多科学和工程领域内,是否进行定量的分析,能否建立所研究问题的数学模型,已成为衡量人们在这些领域内认识水平的一个尺度。从而系统辨识也成为各种学科所共同关心的学科,其成果也成为各门学科共享的财富。1 3 系统辨识的发展现状和新动向1 3 1 系统
19、辨识的发展现状及常规辨识和控制的局限性进入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系统辨识发展面临新形势,一方面由于鲁棒控制(R o b u s tC o n t r 0 1)的出现,使自适应鲁棒控制【l l】成为研究新热点,相比之下辨识本身的研究缺乏生气;另一方面,一些过去认为陈旧的东西,如连续系统辨识又以新面貌出现,引起人们注意。回顾现代控制理论3 0 多年(1 9 6 2 年起)发展历史,研究成果非常显著,其中一些研究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变成独立学科,也有些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荣昌盛就完成了历史使命,其本身理论与应用价值非常有限。对系统辨识来说,在过去的l O 年中,系统辨识正处于挑战与危机并存,新老
20、交替的形势下。下面根据有关文献介绍探讨系统辨识发展外因与内因引起的新动向。如上所述,现代控制理论中辨识与控制的研究己进入而立之年。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 0 万个自适应控制回路在工业生产中运行。然而,更大量的工业过程仍采用P I D 调节【1 2 1。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现有的完全基于数值计算的辨识与控制(C o n v e n t i o n a l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l 简称常规辨识和控制)不能满足现代工业过程控制的需要。于是新一代的辨识与控制(M o d e r n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a n
21、dC o n t r o l简称现代辨识和控制)己经出现。下面先分析常规辨识和控制的局限性:1 现代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极其复杂,不仅需要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控制,还需4伺服系统的参数辨识要处理一些不能用数量表示的质量因子以及处理语言和图像信息,还要有决策功能。而常规辨识和控制完全以数值计算为基础,以模型控制为手段,故难以满足要求。2 常规辨识中的统计框架有局限性。现有的绝大部分辨识文献中,都假定系统噪声是随机过程,且满足某种假设。在这种假设下可以证明参数估计的收敛性。然而,一旦假设不满足,辨识收敛性就失去意义。实际系统噪声是否满足概率性假设是很难验证的,其结果产生以下的矛盾:一方面承认系统是复杂
22、的,不一定都能用简单的数学模型作为系统模型:另一方面,由于模型集和噪声假设是人为的。于是似乎所有的系统都能通过辨识获得与系统任意接近的模型,这是辨识统计框架所造成的局限。3 常规辨识结果是一个标称系统(一个点),一般没有给出建模误差大小,不能满足鲁棒控制设计要求。4 常规辨识中,一般模型集总比实际系统简单,如实际系统是高阶次系统,模型集一般只取至4-5 阶,阶次大大低于实际系统f l3 1。M G i v e r s 最近指出这种节简(P a r i s i s o n y)可能使原来稳定的系统,通过辨识和极点配置(关于模型系统稳定)得到的闭环系统不稳定。简单模型通过自适应控制可使原来以低频成
23、分为主体的输入信号变成高频成分为主体的输入信号,因而使闭环系统处于可能产生不稳定的临界状态。1 3 2 系统辨识发展的新动向(1)辨识与控制的配合及鲁棒辨识辨识与控制的相互配合,似乎已成为一种常识,然而真正认识到这问题的本质及其重要性只是近几年的事。G e v e r s 认为,辨识与控制的配合是控制理论研究中一个新的挑战。这一问题的研究已导致系统辨识与控制器设计两方面的不断变革。鲁棒辨识或者适合控制的辨识等研究正是辨识与控制结合在系统辨识理论方面的革新。而鲁棒自适应控制【1 4】和鲁棒预测控制等研究正是这一结合在控制器设计方面的变革。各种鲁棒控制器的设计均将建模误差或系统不确定性作为控制器设
24、计条件之一,而鲁棒辨识将系统不确定性作为辨识条件,将建模误差作为辨识目的。在最差的情况下,鲁棒辨识控制器设计需要有关模型不确定性的一个精确边界。这就要求辨识技术能对不确定性系统以某种最优意义来求出模型不确定性的量化边界。从对系统的先验知识要求来看,有两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一种是传统的随机统计方法,它是假设统计噪声服从一定的统计分布,从而估计系统参数估计量的方差,这种方法已有大量结果和应用,并趋向于成熟。另一种方法则是鲁棒辨识方法,又称为确定方法或最差情况辨识,这种方法是假设系统噪声的统计性洗纹身机http:/www.lr- 也是研究者面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些新问题将推动辨识理论的发展。鲁棒辨识
25、方法通常可以理解为:在噪声具有某种不确定条件下,仍然保持某种优良特性的辨识方法。传统辨识理论中,噪声统计特性已知是先验假设条件。而真实系统是复杂的,所含不确定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具有纯随机性。研究不确定因素对估计量的影响,是一个更为实际更为深入的课题。近年来被称之为未知但有界U B B(U n k n o w nB u tB o u n d e d)估计理论和方法在鲁棒辨识中的应用愈来愈引人注目。基于该理论的集员辨识(M e m b e r s h i pS e t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与以鲁棒辨识(R o b u s tI d e n t i f i 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伺服系统 参数 辨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