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西工大第七版)习题选解.pdf
《机械原理(西工大第七版)习题选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西工大第七版)习题选解.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械原理习题选解机械原理习题选解武秀东武秀东2002007 7 年年 6 6 月月教材:教材: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原理机械原理(第七版)(第七版)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室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室编编孙桓孙桓陈作模陈作模葛文杰葛文杰主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本教材第四版曾获全国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优秀奖本教材第四版曾获全国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优秀奖本教材第五版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本教材第五版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机械原理(第六版孙桓、陈作模主编)习题选解-1-第第二二章章机构机构的的结构分析结构分析2
2、-11.2-11.2-11.2-11.图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 1 输入,使轴 A 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 A 上的凸轮 2 与杠杆 3组成的凸轮机构使冲头 4 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要求用机构示意图表示出来)。解分析: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沿着运动传递的路线,根据各个活动构件参与构成运动副的情况(两构件组成的运动副的类型,取决于两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确定表示各个构件的符号,再将各个构件符号连接起来,就得到机构运动简图(或机构示意图)。构件 2:与机架 5 构成转动副 A;与
3、构件 3 构成凸轮高副。所以构件 2 的符号为图 a)。构件 3:与构件 2 构成凸轮高副;与机架 5 构成转动副;与机架 4 构成转动副。所以构件 3 的符号为图 b)。构件 4:与机架 3 构成转动副;与机架 5 构成移动副。所以构件 4 的符号为图 c)或图 d)。将这些构件符号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机构运动简图,如题 2-11 答图 a)或 b)所示。机构运动简图,如题 2-11 答图 a)或 b)所示。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在机构的结构分析中判断该方案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应该从以下两点考虑:机构自由度是否大于零;机构原动件的数目是否等于机构自由度的数目。因此,必须计算该机构的自由度 F
4、=3n-(2pL+pH)=33-(24+1)=0。因为机构的自由度为F=3n-(2pL+pH)=33-(24+1)=0可知,该机构不能运动,不能实现设计意图。分析修改方案因为原动件的数目为 1,所以修改的思路为:将机构的自由度由 0 变为 1。因此,修改方案应有 2 种。方案 1:给机构增加 1 个构件(增加 3 个独立运动)和 1 个低副(增加 2 个约束),使机构自由度增加 1,即由 0变为 1。如题 2-11 答图 c)、d)、e)所示。方案 2:将机构中的 1 个低副(2 个约束)替换为 1 个高副(1 个约束),使机构中的约束数减少 1 个,从而使机A12345题 2-11图图 a)
5、图 b)图 c)图 d)题 2-11答图A1,2345a)A1,2345b)L=1 mm/mm机械原理(第六版孙桓、陈作模主编)习题选解-2-构自由度增加 1,即由 0 变为 1。如题 2-11 答图 f)所示。修改方案修改方案修改方案修改方案如题 2-11 答图 c)、d)、e)、f)所示。2-16.2-16.2-16.2-16.试计算图示各机构的自由度。图a、d 为齿轮连杆组合机构;图 b 为凸轮连杆组合机构(图中在 D 处为铰接在一起的两个滑块);图 c 为一精压机机构。并问在图 d 所示机构中,齿轮 3、5 和齿条 7 与齿轮 5 的啮合高副所提供的约束数目是否相同?为什么?解解解解a
6、)a)a)a)分析:A 为复合铰链,不存在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F=3n-(2pL+pH)=34-(25+1)=1或 F=3n-(2pL+pH-p)-F=34-(25+1-0)-0=1b)b)b)b)分析:B、E 为局部自由度。F=3n-(2pL+pH)=35-(26+2)=1或 F=3n-(2pL+pH-p)-F=37-(28+2-0)-2=1注意:该机构在 D处虽存在轨迹重合的问题,但由于 D处相铰接的双滑块为一个级杆组,未引入约束,故机构不存在虚约束。如果将相铰接的双滑块改为相固联的十字滑块,则该机构就存在一个虚约束。c)c)c)c)分析:该机构存在重复结构部分,故存在虚约束。实际上,从传
7、递运动的独立性来看,有机构 ABCDE 就可以A1,2345e)A1,23454c)A 1,23454d)A 1,2345f)题 2-11 答图题 2-16 图ABCD齿轮a)ABCFKDEILJMc)ABCD1234567d)ABCDEFb)机械原理(第六版孙桓、陈作模主编)习题选解-3-了,而其余部分为重复部分,则引入了虚约束。F=3n-(2pL+pH)=35-(27+0)=1或 F=3n-(2pL+pH-p)-F=311-(217+0-2)-0=1d)d)d)d)分析:A、B、C 为复合铰链;D 处高副的数目为 2。不存在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F=3n-(2pL+pH)=36-(27+3)
8、=1或 F=3n-(2pL+pH-p)-F=36-(27+3-0)-0=1齿轮 3 与 5 的中心距受到约束,轮齿两侧齿廓只有一侧接触,另一侧存在间隙,故齿轮高副提供一个约束。齿条 7 与齿轮 5 的中心距没有受到约束,两齿轮的中心可以彼此靠近,使轮齿两侧齿廓均接触,因轮齿两侧接触点处的法线方向并不重合,故齿轮高副提供两个约束。机械原理(第六版孙桓、陈作模主编)习题选解-4-第三章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3-3.3-3.3-3.3-3.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的位置。解a)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P12在 A点,P23在 B 点,P34在 C 点,P14在
9、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对于构件 1、2、3,P13必在 P12及 P23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 1、4、3,P13又必在 P14及 P34的连线上,因上述两线平行,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在无穷远处,即为 P13在垂直于 BC 的无穷远处。对于构件 2、3、4,P24必在 P23及 P34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 2、1、4,P24又必在 P12及 P14的连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 B 即为瞬心 P24。b)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P12在 A点,P23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P34在 B 点,P1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
10、方向的无穷远处。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对于构件 1、2、3,P13必在 P12及 P23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 1、4、3,P13又必在 P14及 P34的连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 P13。同理,可求得瞬心 P24。c)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P12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P23在 A点,P34在 B 点,P1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对于构件 1、2、3,P13必在由 P12和 P23确定的直线上,而对于构件 1、4、3,P13又必在由 P14和 P34确定的直线
11、上,故上述两直线的交点即为 P13。ABC1234a)ABC1234b)BAC1M234vMd)题 3-3 图ABC1234a)P12P23P34P14P13P24ABC1234b)P12P23P34P14P13P24AB1234c)AB1234c)P12P14P34P23P13P24机械原理(第六版孙桓、陈作模主编)习题选解-5-对于构件 2、3、4,P24必在由 P23和 P34确定的直线上,而对于构件 2、1、4,P24又必在由 P12及 P14确定的直线上(两个无穷远点确定的直线),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 P24,即 P24在直线 AB 上的无穷远处。d)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
12、:P12必在过 A点的公法线上,同时 P12必在垂直于 vM的直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 P12。P23在 B 点。P3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P14在 C 点。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对于构件 1、2、3,P13必在 P12及 P23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 1、4、3,P13又必在 P14及 P34的连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 P13。同理,可求得瞬心 P24。3-3-3-3-6 6 6 6.在图示的四杆机构中,L=3(mm/mm),lAB=60 mm,lCD=90 mm,lAD=lBC=120mm,2=10 rad/s,=165,试用瞬心法
13、求:点 C 的速度 vC;构件 3 的 BC 线上(或其延长线上)速度最小的一点 E 的位置及其速度的大小;当 vC=0时,角之值(有两个解)。解解 各瞬心如图 b 所示(P12在 A 点,P23在 B 点,P34在 C 点,P14在 D 点,P13在直线 AB 与 CD 的交点,P24在直线 AD与 BC 的交点)。P24A=3.21cm=32.1 mm,AP13=59.5 mm。因为构件 2、4 在 P24处速度相同,2LP24A=4L(P24A+AD),即4=2P24A/(P24A+AD)故 vC=4lCD=2lCDP24A/(P24A+AD)=901032.1/(32.1+40)=40
14、0.69 mm/s=0.4m/s 构件 3 的 BC 线上(或其延长线上)速度最小的一点 E,应该距 P13最近。如图 b 所示,过 P13作直线 BC 的垂线,垂足就是点 E。P13E=47.5 mm3=vB/L(AB+AP13)=2lAB/L(AB+AP13)vE=3LP13E=2lABP13E/(AB+AP13)=106047.5/(20+59.5)=358.49mm/s=0.358 m/s2ABCD1234EP12P23P34P14P24P132ABCD1234134ABCD2c)ABCD2341d)题 3-6图vEvCBAC1M234vMd)P12P23P14P34P13P24机械原
15、理(第六版孙桓、陈作模主编)习题选解-6-由 vC=4lCD=2lCDP24A/(P24A+AD)可知,欲使 vC=0,必须有 P24A=0,即直线 BC 通过点 A。此时,杆 AB 与 BC重叠或拉直共线。当杆 AB与 BC 重叠共线时(图c),=226;当杆 AB 与 BC 拉直共线时(图 d),=27。3-12.3-12.3-12.3-12.在图示各机构中,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原动件 1 以等角速度1顺时针方向转动,试以图解法求机构在图示位置时构件 3 上点 C 的速度及加速度(比例尺任选)。解解(a a a a)3Cv=2Cv 32C Cv=Bv 3C Bv 方向BCABBC大小0?1
16、lAB?取v=vB/pb,作速度图。可知:vC3=v3pc(方向为矢量3pc);vC3C2=v32c c(方向为矢量2 3c c);v vC3B=v_c3b=0,2=3=v vC3B/lBC=0。3Ca=2Ca 32kC Ca 32rC Ca=Ba 3nC Ba 3tC Ba 方向BCBABC大小00?21lAB0?取a=Ba/p b,作加速度图。可知:3p c 代表3Ca,3Ca=0。(b)(b)(b)(b)方法一方法一3Bv=2Bv 32B Bv 方向BDABCD大小?1lAB?取v=vB2/2pb,作速度图及速度影像。可知:3pb代表3Bv,vB3=0,vC3=0;23b b代表32B
17、Bv,vB3B2=v23b b;3=2=0。3nBa 3tBa=2Ba 32kB Ba 32rB Ba a)b)c)1AB324C1ABCD11234ABCD11234题 3-12 图11AB324Cpc2bc3pckcb32ABCD11234b3c3pdb2bpdbc323机械原理(第六版孙桓、陈作模主编)习题选解-7-方向BDBDBACD大小0?21lAB0?取a=2Ba/2p b,作加速度图及加速度影像。可知:3p c 代表3Ca,3Ca=a3p c。方法二方法二3Cv=2Cv 32C Cv=(2Bv 22C Bv)32C Cv 方向CD?CDABBCCD大小?1lAB?因为 BCCD,
18、所以BC 和CD 一致,因此可以把22C Bv 和32C Cv 合并成一个矢量,即3Cv=2Bv(22C Bv 32C Cv)方向CDABBC 或CD大小?1lAB?取v=vB2/2pb,作速度图。可知:3pc代表3Cv,vC3=0;3=2=0;23b c代表(22C Bv 32C Cv)。因2Cv=2Bv 22C Bv 方向?ABBC大小?1lAB2lBC=0继续作速度图,得c2点(c2与 b2重合),2 3c c代表32C Cv,vC3C2=v32c c。3nCa 3tCa=2Ca 32kC Ca 32rC Ca=(2Ba 22nC Ba 22tC Ba)32kC Ca 32rC Ca 方
19、向CDCD?CDBACBBCCD大小0?0?21lAB22lBC=0?0?因为 BCCD,所以BC 和CD 一致,因此可以把22tC Ba 和32rC Ca 合并成一个矢量,即3nCa 3tCa=2Ba 22nC Ba 32kC Ca(22tC Ba 32rC Ca)ABCD11234bcpd32c3pdb2c2机械原理(第六版孙桓、陈作模主编)习题选解-8-方向CDCD BACBBC 或CD大小0?21lAB22lBC=00?取a=2Ba/2p b,作加速度图。可知:3p c 代表3Ca,3Ca=a3p c。(c c c c)3Bv=2Bv 32B Bv 方向BDABBC大小?1lAB?取v
20、=vB2/2pb,作速度图及速度影像。可知:3pb代表3Bv,vB3=v3pb=v2pb=1lAB;23b b代表32B Bv,vB3B2=0;3=2=vB3/lBD=1lAB/lBD;3pc代表3Cv,vC3=v3pc;3nBa 3tBa=2Ba 32kB Ba 32rB Ba 方向BDBDBABC大小23lBD?21lAB0?取a=2Ba/2p b,作加速度图及加速度影像。可知:3p c 代表3Ca,3Ca=a3p c。ABCD11234p db3b2c3pdDBAb2b3b3,c3anB3=23lBD=21l2AB/lBD=aB2lAB/lBD机械原理(第六版孙桓、陈作模主编)习题选解-
21、9-第四章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4-134-134-134-13图示为一曲柄滑块机构的 a)、b)、c)三个位置,F 为作用在活塞上的力,转动副 A 及 B 上所画的虚线小圆为摩擦圆,试决定在此三个位置时作用在连杆 AB上的作用力的真实方向(构件重量及惯性力略去不计)。解作用在连杆 AB上的作用力的真实方向如题 4-13 答图所示。分析因为曲柄 OA上 M 与方向相反,所以曲柄 OA为从动件,滑块为原动件,F F F F为驱动力,M为工作阻力。连杆 AB为二力构件。在图 a)中,连杆 AB 受压,F F F FR12和 F F F FR32共线,方向向内。OAB 减小,21为顺
22、时针方向,所以 F F F FR12切于 A 处摩擦圆下方。ABO增大,23为顺时针方向,所以 F F F FR32切于 B 处摩擦圆上方。故 F F F FR12和 F F F FR32作用线应同时切于 A处摩擦圆的下方和 B 处摩擦圆的上方(如图 d 所示)。在图 b)中,连杆 AB 受压,F F F FR12和 F F F FR32共线,方向向内。OAB 减小,21为顺时针方向,所以 F F F FR12切于 A 处摩擦圆下方。ABO减小,23为逆时针方向,所以 F F F FR32切于 B 处摩擦圆下方。故 F F F FR12和 F F F FR32作用线应同时切于 A处摩擦圆的下方
23、和 B 处摩擦圆的下方(如图 e 所示)。在图 c)中,连杆 AB 受拉,F F F FR12和 F F F FR32共线,方向向外。OAB 增大,21为顺时针方向,所以 F F F FR12切于 A 处摩擦圆上方。ABO减小,23为顺时针方向,所以 F F F FR32切于 B 处摩擦圆下方。故 F F F FR12和 F F F FR32作用线应同时切于 A处摩擦圆的上方和 B 处摩擦圆的下方(如图 f 所示)。4-144-144-144-14图示为一摆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凸轮 1 沿逆时针方向回转,F F F F为作用在推杆 2 上的外载荷,试确定各运动副中总反力(F F F FR31R
24、31R31R31、F F F FR12R12R12R12及 F F F FR32R32R32R32)的方位(不考虑构件的重量及惯性力,图中虚线小圆为摩擦圆,运动副 B 处摩擦角如图所示)。解各运动副中总反力(F F F FR31R31R31R31、F F F FR12R12R12R12及 F F F FR32R32R32R32)的方位如题 4-14 答图所示。OABMFa)123OABMFb)123OABMFc)123题 4-13 图OABMFd)123FR12FR32OABMFe)123FR12FR32OABMFf)123FR12FR32题4-13答图ABC1F1M23题 4-14 图1F1
25、M23ABFR12FR32FR31b)C题 4-14 答图机械原理(第六版孙桓、陈作模主编)习题选解-10-分析对于原动件凸轮 1,F F F FR21向下,v v v v12向左,所以 F F F FR21应指向右下方且与 v v v v12成(90)角。而 F F F FR12是 F F F FR21的反作用力,作用线如答图所示。F F F FR31与 F F F FR21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1为逆时针方向,所以 F F F FR31应切与 A处摩擦圆左侧,如答图所示。对于推杆 2,仅受 F F F F、F F F FR12、F F F FR32作用,三力应汇交。根据力的平衡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 原理 西工大 第七 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