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原厦门水产学院)贝类增养殖学材料.doc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原厦门水产学院)贝类增养殖学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原厦门水产学院)贝类增养殖学材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降龙十八掌之贝类增养殖1 贝类生活环境:(在大题中会涉及到相关内容)1) 环境因子分为两大类, 生物因子(种间和种内关系)和非生物因子(即理化因子包括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盐、底质、潮汐等等)。不同环境因子,即质的不同,对生物的影响不同;即使同一种因子,由于量的不同,或强度不同,对生物的影响也不一样。只有适宜的环境因子,适宜的强度,生物才能正常生存、生长,否则就难以适应,甚至死亡。环境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是综合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对生物起作用。 2)因素:A:潮区B:底质C:温度D:盐度E:酸碱度(pH) F:溶解氧G:混浊度 (水质)H:光照I:营养盐J:潮汐、水流等总
2、结:不同种类的有机体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固然不同,即使同一种类它们长期生活在某一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当性也会改变;同一种类即使生活在同一地区,也由于不同的发育阶段或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改变。因此要有动态的观念对待环境与生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当然也应该充分考虑到人为的干予和驯化的作用2 贝类生活类型:游泳、浮游和底栖生活三种。底栖生活又分为底上和底内两种。底上生活又有自由匍匐、固着、附着三类;底内生活又分为埋栖和穴居等几种。作为养殖对象的主要有匍匐、固着、附着、埋栖(包括穴居)等几种,而多数贝类的幼体有营浮游生活的幼虫期。 3 贝类摄食方式1)滤食瓣鳃纲的种类大都是
3、滤食方式,过程比较复杂,是在贝类的外套膜,鳃和唇瓣三者共同作用下完成的。2)舐食腹足纲的鲍等、多板纲的石鳖等都属于舐食食性。3)捕食头足纲的种类多属捕食食性。食性 1)滤食性2)草食性3)肉食性4)杂食性4 贝类的繁殖方式:性成熟年龄和生物学最小型都是衡量某一种贝类生殖力的指标。 2)双壳类的生殖腺包括滤泡,生殖管和生殖输送管等三个部分构成 3)性腺发育分为四个时期:形成期,分化期,成熟产卵期,耗尽期或休止期 5)繁殖方式:A:卵生型大多数瓣鳃类和原始的腹足类属于卵生型。成熟的亲贝将精或卵细胞排到体外,在水中受情发育直到成为独立生活的个体。B:幼生型部分贝类在繁殖时,把精或卵细胞排至出水腔中,
4、依靠排水孔附近的外套膜和鳃等的作用,使生殖细胞压入鳃腔中,并在此受精、发育,到能自由活动的幼体时才离开母体营独立生活,称幼生型 。C:卵胎生5贝类的生活史:双壳类: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到稚贝到成贝。(河蚌-钩介;鲍鱼-围口克幼体,上足分化幼体)担轮幼虫:原肠胚逐渐拉长呈倒梨形,原口前移到腹面,在原口的前端形成一轮口前纤毛环,纤毛环的中央长出一束顶纤毛束,中间为12根最长的主鞭毛(有的种类没有,如牡蛎)。在肢体的后端有一束较小的端纤毛。原口相对应的背侧,外胚层细胞转化为壳腺,壳腺能分泌几丁质的胚壳。这时候的胚胎称担轮幼虫。面盘幼虫:担轮幼虫的壳腺形成马靴形的胚壳(又称幼虫壳),并从身体两侧逐渐下包
5、,腹足类则从一侧螺旋下包、将口前纤毛环推向身体的前端,形成面盘。以面盘为运动器官的幼虫称面盘幼虫。在瓣鲤类中面盘幼虫又分为直线饺合幼虫(又称D形幼虫此期幼虫壳腺分泌的半透明幼虫壳呈英文字母“D形包裹了全身,其铰合部呈直线,故称直线铰合幼虫)和壳顶幼虫(早期壳顶幼虫和后期壳顶幼虫)6贝类的生长两种类型 :终生生长型和阶段生长型 。7贝类的敌害:1)贝类养殖过程中所遇到的灾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异常水文、气象导致环境条件的变迁,对贝类造成危害。 (2) 寒潮侵袭,引起温度大幅度下降,超过了贝类所能忍受的程度,往往使牡蛎、珠母贝、蚶、蛤类等大面积死亡。 (3) 洪水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内湾、河
6、口区淤积造成底相贝类的窒息,或引起滩涂底质的变动使大面积的养殖贝类迁移。 (4)南方沿海的风暴或台风,狂风和暴雨冲刷养殖筏或正面袭击滩涂,往往也使贝类养殖造成严重损失,甚至不可估计。 2)养殖贝类敌害表现形式:(1)侵害贝类的动物:纤毛虫类、栉水母类、涡虫类、环节动物沙蚕、肉食性贝类、甲壳动物、棘皮动物、鱼类、鸟类(2)侵占附着基或养殖空间: (3)毁坏养殖器材和养殖设施;(4)污化养殖环境。(5)争夺食物。(6)干扰贝类的正常生活。(7)寄生与病害 3)防治措施:A:防灾减灾措施有效监测、预报 B:防除敌害措施物理法、化学法、生物学防治方法(1)对敌害生物繁殖和附着作出准确预报,以避开其繁殖
7、和附着高峰。 (2)设置引诱性附着器(3)利用天敌4)贝类病害的综合防治对策(1)海洋环境保护(2)调整养殖结构,控制养殖容量(3)严把苗种质量关(4)改进现有的养殖模式和防病模式(5)加强贝类养殖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9贝类的人工育苗工艺: A:亲贝的选择和处理人工育苗的亲贝应选择个体健壮、适应性强、生长旺盛、无病虫害、性腺丰满的壮年个体。亲贝的来源可以是人工养殖的,也可以从自然海区采捕来的,挑选出来的亲贝清洗干净,剔除贝壳上的淤泥、附着物等待用。 B.性腺控制a。促进性腺成熟生产上常采用改善水温、营养、光周期等方法来促进性腺提早发育成熟b延迟性腺成熟产卵C:人工诱导以人为的方法对成熟亲贝施加定
8、的刺激,促进其大批、同步排放精卵,这就是人工诱导,或称人工催产。刺激方法:a物理法 b化学法c生物法人工诱导的原则:a使用的刺激方法必须有效b必须选用能处理大量亲贝的最佳方法c采用综合刺激方法效果较好。生产中比较常用的有效方法a阴干和流水结合法 b变温、流水结合法 c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 d过氧化氢海水浸泡法e解剖法D:受精和孵化E:洗卵洗卵一般要23次,每隔1h左右洗卵一次,但洗卵工作必须在囊胚幼虫开始转动之前结束。F:孵化幼体的收集:孵化率指受精卵发育达到破膜孵出的幼虫数量占受精卵总数的百分比G:浮游幼虫培育从直线铰合面盆幼虫开始到变态附着整个过程的培育管理阶段。幼虫培育密度的掌握目的在于合
9、理使用水体,争取尽可能高的单位产苗量。 密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育苗水体的溶氧量、投饵量、水温高低以及换水等条件。换水及流水培育新旧水的水温、盐度等不宜相差太大,整个育苗过程中要经常注意水质新鲜,温盐度等环境条件恒定,否则幼虫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甚至感染病害等饵料及其投喂作为浮游幼虫的食物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适口性,饵料颗粒越小越好; 饵料生物是浮游性或悬浮性的种类(鲍类等幼虫浮游或很短,主要是底栖性匍匐生活,故饵料也必须以底栖性种类);营养价值高,营养全面又易于幼虫消化吸收; 饵料生物代谢产物对幼虫无害;繁殖快且容易培养。幼虫培育过程管理工作:a幼虫生长发育和活动情况观测b抽样镜检(观察幼虫的发
10、育情况,测量其生长,观察幼虫胃内食物及胃的饱满度等)c其他管理措施1水质的管理和用水供应2育苗所用的工具的专用与消毒(采取紫外线清毒过滤水和采用药物)3光线4除害5选优(浮选法滤选法)6倒池与清底(倒池采用拖网或过滤方法,清底采用清底器吸取)7抗生素的利用 H:幼虫变态及附着基的投放:投放附着基要做到适时,眼点的出现,足的伸缩活动增多,壳形的变化等,这些标志着幼虫在不久的将来就要结束浮游生活,转入变态阶段,一般可掌握在眼点幼虫数量占20-30%时,投放底部着基,然后吊挂水层中的附着基,在1-2d内把附着基投足。I:附苗后管理培育:随着附苗后稚贝生长加速,摄食量增加,此时投饵应充分保证量上的满足
11、;幼虫全附着后,可不必使用换水器换水,改由育苗池的排水孔排水;有的日夜流水培育;有的直接采用沉淀水培育。J:中间培育:出池的稚贝到成为商品苗的阶段的培育工作即为中间培育。通过中间培育可提高育苗池利用率,加速稚贝生长等。技术要点:亲贝促熟培育 ,诱导采卵 ,授精与孵化 ,选育及浮游幼虫培育 ,浮游幼虫采集及稚贝培育 ,稚贝中间培育等。10贝类自然海区采苗:A:贝类采苗是在有大量贝类幼体密集的海区,适时投放一定的附着基或进行海底基地构筑,采收贝苗的一种水产措施,简称自然海区采苗或半人工采苗。 B:特点:设备简便、投资少、成本低,苗量大,苗体壮等,但必须做耗准确的苗情预报。目前,牡蛎、贻贝、缢蛏、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水产 学院 厦门 贝类 养殖 材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