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现状研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现状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现状研究.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 0 1 2 年 第 1 1期(总第 5 6 5期)幼 儿 教 育(教 育 科 学)E a fl y Ch i l d h o o d E d u c a t i o n(E d u c a d o n S c i e n c e s)No 11,2 01 2 Ge ne r M No 5 65 课 程 与 教 学 中 班 数学 集 体 教学 活 动中 幼 儿 游 戏 性 表 现的 现 状 研 究 王 晓 丽 张永 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 l 0 0 9 7)【摘要】本研究对南京市4 所幼儿园8 个中班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进行 了观察 共收集了 1 2 个数 学集体教 学活动案
2、例、4 1 2 次幼儿游戏性表现。对这些材料的分析结果表 明。幼儿的“明显的愉院性”表现较“温和”,“认知 自发性”“社会 自发性”表现较少“脱 离主题的表现”较多,“认知 自发性”“社会 自发性”和“幽默感”表现在操作练习环节出现最多。研究发现,目 前 中班数学集体教 学活动总体呈现 出高结构、高控制特点,教师较 少关注幼儿数学学习的 个 性 差异,师 幼互动 质量 较低 下。【关键词】中班数学集体教学;幼儿;游戏性表现【中图分类号】G 6 1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4 4 6 0 4(2 0 1 2)1 1 0 0 0 9 0 5 游戏,作为儿童生活和儿童文化的一个 自
3、然 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不仅仅意味着玩,也不仅仅 是儿童用以理解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手段。它 实际上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是儿童生存 的一 种状态。若幼儿在游戏时专注投入乃至深深陶 醉,就会表现出积极主动、机智幽默、快乐 自信、想 象丰富、灵活、创造等品质。事实上,幼儿在很多非 游戏活动中也会表现出这些游戏性品质。如,在语 言集体教学活动 中,幼儿的“愉悦性”和“社会 自发 性”表现往往很明显,例如会哈哈大笑,会扮鬼脸,愿意主动与他人交往等。幼儿在数学集体教学活 动中也会表现出独特 的游戏性品质。为此,本研究 对后者展开了专题深入探讨。一、研 究设 计(一)研 究对 象 在南京市4 所幼儿园共
4、8 个 中班观察了1 2 次数 学集体教学活动。在每次观察 中,随机选择各班4 名幼儿(2 男2 女),共4 8 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二)研 究 工具 利伯 曼(L i b e r ma n,1 9 6 5)认为“游 戏性”既 是 所有游戏活动的特征,也可以作为判断一种活动 是否具有游戏性质的标准,同时也可以视为个体 的一种个性倾向性或个性特征。本研究对“游戏 性”的界定以利伯曼所提出的五维度 为框架。略 有修改。同时,本研究又以巴尼特(B a rne t t,1 9 9 1)编制的 儿童游戏性量表(C h il d r e n S P l a y f u l n e s s S c a l
5、e)为基础作了局部修订,形成 了 数学集体教 学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量表,并对量表进行了 评分者信度检验(评分者信度为0 8 6,表明信度 良 好),具 体见 表 1。(三)研 究方法 根据 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幼儿游戏性表 现量表,每隔 3分钟对观察对 象做一次观察记 录,共记录了 4 1 2次幼儿游戏性表现。对收集到的 数据运用 S P S S 1 7 0 进行分析。二、研 究结 果(一)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 现 总体特 征 由图 1可知,在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 中,幼 儿的游戏性表现各维度出现 的情况为,“明显的愉 通讯作者:张永英,南京师 范大学教 育科 学学院副教授,E
6、 m a i l:z h a n g y y 7 2 1 2 6 c o m 引 自边 霞教授在 儿童文化与儿童艺术教 育 课 堂教 学中的阐述。一9-万方数据幼儿教育(教 育科学)第 1 1 期 表 1 数 学 集 体 教 学 活 动 中 幼 儿游 戏性 表 现 量 表 I 明显 的愉悦性 认知 自发性 社会 自发性 身体 自发性 幽默 感 脱离主题的表现 自发地检验游 戏过 对 别 人 的 接近 持 友 表情专注积极 行为活跃(座位上)善意逗 弄他 人 与旁边幼儿说笑 程和作品 好态度 跑、眺、滑等动作较 听 到幽默 故 事 微笑,嬉 笑,哈哈大笑 提出疑问或新 问题 与他人一起 游戏 东
7、张 西望 多(离位)时发出笑声 表情夸张(扮 鬼脸等)遇到困难不放弃 与他人讨论 疲倦 打 哈欠 表达 自己的观 点 展 面 无表情,目光 又说 又唱,手舞足蹈 非常规地使用物品 示 自己的作品 呆滞 兴奋(无明显夸 张动 主 动 帮 助 他 人 或 主 作、表情)在游戏中变更活动 动寻求他人帮助 悦性”表现 出现频数最多,其次 是“身体 自发性”“社会自发性”表现,“幽默感”表现出现频数最少。3 0 0 2 5 0 2 0 0 1 5()1 O 0 5 O ()明显的愉悦性 认知 自发性 社会 自发性 身体 自发性 幽默感 图 1 游 戏 性 表 现 各 维 度 出现 频 数(二)中班数 学
8、集体教 学活动 中幼儿 游戏性 表 现 的 性 别 差 异 男 女 图 2不 同性 别 幼 儿 游 戏 性 表 现差 异 比较 由图 2可知,男孩“认知 自发性”“身体 自发 性”表现 的出现频数高于女孩,女孩“明显的愉悦 性”“社会 自发性”表现的出现频数高于男孩,男孩 女 孩“幽默 感”表现 出现频 数相 同。对 不 同性别 幼 儿游戏性表现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 2。表 2不同性别幼儿游戏性表现总体特征卡方检验 实 际 理 论 实 际 频 数 与 d f S i g 卡 方 催 频数 频数 理论频数之差 男 1 7 5 1 7 3 0 2 0 1 0 8 3 0 004 6 女 1 7
9、1 1 7 3 0 2 0 1 0 一 由表 2可知,不 同性 别 幼儿 的游 戏性 表现 总 体 上 不存在 显著 差异(p O 0 5)。(三)中班数 学集 体教 学活 动不 同环 节 中幼儿 游戏 性表现 特征 本研究所称的教学活动环节是指数学集体教 学活动通常所具有的四个环节,即导入、讲解演 示、操作练习和总结评价。1 2 0 1 0 0 8 0 6 0 4 0 2 O 0 明显的 认知 社会 身体 幽默 感脱离 主题 愉悦性 自发性 自发性 自发性 的表现 口 导入讲解演示 操作练 习 一总结 价 图 3不 同 环 节 中 幼 儿游 戏性 表现 的 总体 特 征 由图 3 可 知,幼
10、 儿 的“明 显 的愉 悦性”“身体 自 发性”表现和“脱离主题 的表现”在讲解演示环节 出现频数最多,分别为 4 0 5、4 4 8、3 5 7;“认知 自发性”“社会 自发性”“幽默感”表现在操作练 习 环节出现频数最多,分别为 6 4 2、9 0 5、1 0 0。对 幼儿 游戏性 表现 在教 学各 环节 的出现 频数 进 行 卡 方检 验,结 果见 表 3。表 3幼儿游戏性表现在教 学各环节出现频数的卡方检验 实 际 理 论 实际 频 数 与 d f S i g 方 值 频数 频数 理论频数之差 导入环节 4 6 8 6 8 -4 0 8 讲解演示环节 1 2 8 8 6 8 4 1 3
11、 3 ()0 00 6 0 2 05 操作练 习环节 1 1 7 8 6 8 3 0 3 总结评价环节 5 6 8 6 8 -3 0 8 上 l I 性性性 腧泼 拨 一 唯 埘 一 主 黑 一 明认社身幽 一 _ I-一 一 一 L _-L ;j 鲫 0 万方数据王晓丽张永英: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 中幼儿游戏性表现 的现状研究 由表 3可知,幼儿游戏性表现在教学各环节 出现的频数存在显著差异(p O 0 1)。三、讨论与建议(一)关于 中班数 学 集体教 学 活动 中幼 儿游戏 性表现的总体特征 1 幼儿“明显的愉悦性”表现很“温和”在 4 1 2次有效观 察 中,幼儿 表现 出“明显 的
12、愉悦性”的频数为 2 8 1次。其 中以“表情专注积 极”为主,占总频数的 9 3 2;较强烈 的游戏性 表 现“表情夸张(扮鬼脸)”等出现 频数 占总频数 的 0 5;更为强烈 的“又说 又唱,手 舞足蹈”和“兴 奋”没有出现。可见,平时“生龙活虎”的幼儿在数 学集体教学活动 中表现相对“温和”,这可能与中 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结 构化程度 和控制程度较 高有关。2 幼儿“认知 自发性”“社会 自发性”表现较少 在 4 1 2 次有效观察中,幼儿“认知自发性”表现 共出现 1 5次。其中“自发地检验游戏过程和作品”占总频数 的 1 5,“提出疑问或新问题”未出现,“遇到困难不放弃”占 1 0,
13、“非常规地使用物品”占 0 5,“在游戏中变更活动”占 0 7。可见,中班数学 集体教学活动中 幼儿的“认知自发性”表现非常不 明显,幼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之所以没有问题或提 不出新问题,可能与教学活动没能引发“真问题”或 没 能引起幼 儿的认知冲 突有关。幼儿 的“社会 自发 性”表现共出现 2 0次。其中“对别人的接近持友好 态度”和“与他人一起游戏”均未出现,“与他人讨 论”占总频数的 0 5,“表达 自己的观点,展示 自己 的作品”占总频数 的 1 9 o,“主动帮助他人或主动 寻求他人帮助”占总频数的 2 。可见,中班数学 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的“社会自发性”表现非 常不明显 这可
14、能与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 没有引导幼儿进行交流有关。3 幼儿“脱 离主 题 的表现”比较 多 在 4 1 2次有效观察中。幼儿“脱离主题的表 现”共出现 1 1 2次。其中“与旁边幼儿说笑”占总频 数 的 3 6。“东张西望”占 1 4 1,“疲倦,打哈欠”占2 9,“面无表情,目光呆滞”占 6 6。中班数学 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脱离主题的表现”较 多 可能与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没能较好地吸 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关。4 幼儿“认知 自发性”“社会 自发性”和“幽默 感”表现在操作练习环节最多 在 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 的“操作练 习”环 节,幼儿 的“认知 自发性”“社会 自发性”和“
15、幽默 感”表现出现频数均在总频数 中占较高比率。可 见,“操作活动”是幼J L t:L 较喜欢的数学学 习方式。(二)关 于 中班 数 学集体教 学活动 中幼儿 游戏 性表现总体特征的分析 1 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具有高结构特点 程杨(2 o l o)将 高结构化课程定 义为“由教师 发起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其中起主导作用。高结构 化课程主要以教学为主,强调教师的灌输、儿童的 接受和教学 目标 的特化,目的是为了让儿童掌握 知识、技 能”。据此判断,本研究所观察 到的 1 2 次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均属高结构化课程。这 1 2次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中,都有要求 幼儿理解某个数学知识、掌握某
16、个数学技能 的预 设。评价环节教师主要考察幼儿是否已掌握本次 教学活动 的内容。这样的教学 目标和评价内容要 求幼儿必须专注于教师 的讲授和演示,努力操作 和练 习,以掌握知识和技能。在这样的教学活动 中,幼儿 的游戏性表现更易倾向于以温和的“表情 专注积极”为主 较少出现“认知 自发性”表现。2 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具有高控制特点 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并且易受外界新 异刺激吸引,所以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一定程 度的“控制”是必要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控 制”可分 为时 间控 制和 秩序控 制两 种。(1)时间控制 一般情况下,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 在 2 0分钟左右。在有限的
17、时间内,教师要完成导 入、讲解演示、操作练习、总结评价等教学环节,还 要保证全体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对时间 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每一个教 学环节大多看上去有些急匆匆,“看谁做得 又快又 好”往往是教师们评价幼儿常用的话语。在如此紧 迫的节奏下,幼儿自由、充分操作材料的时间难 以 保证。幼儿被要求做到的往往是,对教师讲解演示 的内容迅速作出反应,然后尽快模仿、练 习、掌握。因此,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游戏性更 多地表现为“表情专注积极”也就不足为怪了。(2)秩序控制 在观察现场。研究者经常听到教师对幼儿再三 地强调“小手放放好,小嘴巴闭闭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班 数学 集体 教学 活动 幼儿 游戏性 表现 现状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