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塞的教育案例.doc
《斯宾塞的教育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斯宾塞的教育案例.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乔治是我在伦敦认识的一位朋友,他通过自己的奋斗,终于成了英国著名的律师。一次他这样告诉我关于他父亲的故事:我在中学的时候,是一个很顽皮的孩子。一次因为冲动,我用刀子扎伤了一个同学,被判处一年管教。我的母亲受到致命的打击,弟弟也郁郁寡欢,爸爸什么话也没有说。终于在周末的晚上,正当我们吃饭的时候,爸爸做了一件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事情他大声哭起来,并呜呜地说道:“我们是从哪里失败的啊?”我心里痛悔之极,我竟然使这个世界上我最热爱、崇拜的人失望到了放声痛哭的地步。这是我长大以来,第一次认识到自己不好行为的可怕后果,也认识到我使整个家庭蒙受了耻辱。我发誓,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我父亲原来是个律师,也是
2、一名勇于单键的人。他第一次竞选议员失败了,又振作起来参加第二次、第三次竞选,最终他胜利了。父亲的处世哲学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去管教所,他眼睛红红的,但已恢复了往日的镇静。他对我说:“失败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坐着对月亮哆嗦,改变生活,需要的是行动。”我认为,孩子对父亲崇拜,是父亲教育孩子的最好帮助。看到孩子总是依偎在母亲的身旁,人们会认为孩子更喜欢母亲。约翰福伯斯爵士在做过大量心理实验之后得出结论:孩子的悦父程度超过母亲。由于父亲在身体、气质和思维上的特点,他总是能积极地解决各种问题(至少表现出来是这样),总是勇敢地面对家庭的困难,总是以建设者、改变者的形象出现,因此很容
3、易被孩子当做心中的偶像。孩子也总是从父亲身上获得面对外部世界的信心。父亲经常和孩子亲密接触,孩子会变得更有安全感和更自信。孩子长到7岁时,会在心理上寻找超越母子关系以外的亲密伙伴,这时他们的情感更稳定、更合作、更敏感,父亲最好成为他的第一个朋友。除了观察了解孩子的言谈举止,还应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同情和支持孩子,这将极大地提高他们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和反省自我的能力。家庭就像一个国家,在一个专制的君主统治下,只会隐藏愤怒的奴仆,而不可能有思想独立的天才;只有压制和各种此起彼伏的反抗而不会有宁静和安详。我认为,与自然界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教育中,宁静、和谐、渐渐地发展、耐心地等待,这些都是非常
4、必要的,相反,太剧烈的变化、急切的要求,则是有害的。父亲,在很多时候应该放弃一些自己的冲动、权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我们来看看一些父母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孩子的。他们不求回报地救助那些比自己弱小的人,他们的孩子也会这样去做,并视为荣誉。他们勇于承担责任,率直、坦诚,他们的孩子就很难撒谎。他们用爱环绕孩子,他们的孩子就用爱去对待别人。他们善于谅解,他们的孩子就学会了宽容。他们经常对生活中细小的善行充满感激,他们的孩子就会对生活满怀欣慰。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各种失败、不幸,他们的孩子也会顽强地去生活。他们的言辞充满进取的意志,他们的孩子也会受到振奋他们对各种事物都表现出极大的耐心,他们的孩子也会一点一
5、点地去吸取。事实上,这种父母和老师所表现出的力量,会感召着孩子走到真理的身边。2、小斯宾塞在中学的一件事,使我至今难忘。他的各科成绩总是在班上得第一名,在数学、生物学方面,他实际的知识已远远超过他的同龄人。但一次考试他的数学并没有得到第一名,他为此闷闷不乐,仿佛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他想找我谈谈,我当然愿意了,我告诉他说,就像我自己不可能在社会上每一件事都做的最好一样,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得第一名。小斯宾塞问我,如果是你,你应该怎么办?我说:去祝贺那个得第一名的人。小斯宾塞后来在日记中写到:“仿佛听到了一个朋友的劝告,我觉得得到了另一种新的快乐。当我这样做时,那位考第一名的同学所流露出的感激使我终生
6、难忘。凶已经为此努力了三年了,仅仅因为我,他之前从来没有如愿过。”想想吧,只有和孩子同样经历各种竞争的男人,才能理解他们啊!我希望父亲们用自己的人生经验,用自己所赏识的教养,经常像朋友一样与孩子交流。当他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他遭遇不公的时候,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当他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他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3、小斯宾塞10岁的时候,有一天夜里,下起了很大的雨,一个人捎信来说,我的父亲病得很重,需要从德比买些药送去。这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了,我赶紧去买好药准备连夜送回乡下去。从德比到我父亲住的地方有20多英里,这里已
7、没有马车,天又下着很大的雨。小斯宾塞一定要和我同去,他脸上紧张严肃的表情让我无法拒绝,于是我们很快上路了。雨下得越来越大,风一阵又一阵吹来,雨点密密地抽在我们的脸上。不时还有闪电从夜空划过,把路面和四周的田野照的雪亮。小斯宾塞紧紧地抓着我的手,不时用另一只小手抹去顺着头发淌下的雨水,眼睛瞪得大大的。路上坑坑洼洼,四周漆黑一片。我们手中的小马灯只能照到很小一点路面。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时,路边出现了一户人家,我也感到小斯宾塞已经太累了,于是建议我们在这里躲躲雨,歇上一会儿。但小斯宾塞却说:“我们还是走吧,去晚了也许爷爷就不行了。”听到这话,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感动,于是我们继续在风雨里赶路。当我和小斯
8、宾塞最终把药送到时,小斯宾塞已经疲倦得站不稳了。第二天早晨,雨停了,阳光洒在一望无边的草场,小斯宾塞醒来的第一句话就问:“爷爷好了吗?”我心里反复感叹:这就是爱的力量啊!我明白,以后,小斯宾塞还会走很多的路,只要他有这种动力,再长、再黑的路他也不会害怕了。著名的医学博士也给我谈到了类似的经历,这是他从事医学最大的动力。他父亲是一个从来不拒绝出诊的乡村医生,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他很崇拜他的父亲。他告诉我就:“一次我陪父亲一起去出诊,我们走了几十里山路,在给一位农妇看完病后,我看见父亲对这位患病的农妇说,在他走之前,她一定会好起来的,否则,他就不走了。他握着她的手,给她讲故事,她笑了,然
9、后扶她起床。她高兴地说:医生,我真的觉得好多了。父亲这才和我一起高兴地离开。”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每一个父母或老师正是通过种种爱的故事、爱的行为,才在孩子的心中形成久久无法磨灭并影响他一生的记忆。几乎在每一个成人的心中,都有一些永远难以磨灭的形象、记忆,这和科学知识给人留下的记忆一样,只是作用不同。无一例外,爱的记忆带来的是积极的情感动力。默默奉献、忍耐、宽容的母亲,从不泄气、为了家庭像一个坚强战士一样的父亲,慈祥的祖父,唠叨而无原则地爱自己的老祖母,还有富有学识仍不失朴质的老师,这些记忆像人生道路上永远闪耀的星星。不管一个人在知识的王国、在社会的领域走多远,成就多大,都会谦逊地向给他留下
10、美好记忆的人们致敬。难道还有比这更成功的教育吗?4、教育的目的是“为孩子未来生活作准备”,它是一切教育行为的起点。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本能地开始认识自我了。他会在3岁时就注意自己的长相。他会对着小镜子一一把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认识一遍。稍大一些之后,大约从7岁开始,他们喜欢暗地里将自己的身体与其他小朋友进行比较,希望找到自己身体与自己心智、性格、能力方面的联系。这是孩子最早的自我认识。再进一步,进入群体生活,他们会对自己在群体中承担的角色感兴趣,模糊地把自己的身体联系起来(孩子总是从具体、感性的东西开始某项认识的)。这时,心理上的自我认识就开始了。我认为,在心理上的自我认识,将会是孩子以后
11、性格的基础之一,应该像告诉孩子们懂得自我保全一样,告诉他们珍爱自己。珍爱自己,就不应该因外界的评价好坏而动摇。我们清楚,每一个孩子,他们都会在未来的生活中担当不同的角色,重要的不是角色怎样,而是在每一个角色中,自己怎样:满意自己吗?富有爱心和同情吗?有责任心吗?快乐吗?在思维上不断在进步吗?我从来都这样认为,一个人是否高贵,不在于别人怎么看他,而在于他自己怎样看自己。这一点只要有一些人生阅历和历史知识的人相信都会赞同。一次,小斯宾塞回来告诉我,他们班上要排演一出莎士比亚的话剧威尼斯商人,老师让他扮演安东尼。他希望我帮他背一背台词,讲一讲每个情节中的人物心理。我当然很乐意,要知道,小斯宾塞尽管阅
12、读能力超群,但口头语言表达是比较差的,我想,正好可以让他练一练。两周以后的一天,小斯宾塞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他说,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他的台词说得像个哲学家,一点感染力都没有,决定让他放弃这个角色,只在幕后念旁白。我告诉他说,“念旁白也很好啊,它能有力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但小斯宾塞显然对念旁白不感兴趣。晚饭后,我们决定到屋后的花园里走走。那是一个宜人的春日黄昏,玫瑰花的叶子已经绿肥了,葡萄架上的葡萄藤也发出了新芽。满地的蒲公英绽放着一丛丛黄色的花絮。我走过去,随手拔起一丛蒲公英说:“我想把这些蒲公英拔去,只留下玫瑰花。你认为怎么样?”“可是,这些蒲公英也挺好的,一定要这样做吗?”小斯宾塞有些不
13、舍地说道。我停下来,站起身说:“是啊,这些蒲公英也是美丽的,尽管它只是蒲公英而不是玫瑰。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成为别人,但只要他成为自己,这也是符合上帝的目的的。”小斯宾塞似乎明白了我所说的,他又高兴起来,要求继续练习旁白,演出的那天,我去了,并托老师转送了一束蒲公英给小斯宾塞。那晚,他的旁白念得好极了。过了很多年后,我在整理小斯宾塞的旧书时,在那本莎士比亚的剧本里,发现了一束淡黄的、压成薄片的蒲公英。5、如果可能的话,每个父母都会这样向上帝祈求:让生活的艰辛远离他们,让他们轻松而富足;让邪恶的诱惑远离他们,使他们正直而清醒;让他有美满的爱情和婚姻;让他永远幸运。然而,祝愿和祈祷,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希
14、望,所有这些结果都必须依靠孩子自己的劳动和努力才能得到。恰恰是因为如此,教育把它的目的锁定在“适应未来生活”;也正因为如此,孩子需要从小锻炼独立面对生活的各种能力。在动物世界中,这种教育(一种出自本能的教育)随处可见。在狼的家庭中,幼狼出生不久,公狼会把它赶出家庭,让它出去游历一番,让它在独自生活的过程中肌肉更结实,知觉更灵敏,反应更敏捷。这是在残酷的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中,可以生存下来的重要本领。狮子也是一样,当一头猎物被捕捉后,并不是幼狮上前先吃,而是被赶开,等到雄狮和母狮吃完后,才让小狮去撕咬那些剩下的、难咬的部分。这是为了让幼狮从小就明白,美食必须通过激烈的搏杀才能够享受到。未来真实的生
15、活也是如此。在幼狮长到刚刚可以捕食的时候,也会被雄狮赶出家庭,独自在自然中训练生存的能力。如果因为爱而把一头幼狼或幼狮留在身边,一旦它失去父母而自己尚无力独自生存的能力时,那么无疑它会丧命。凶猛的动物在这方面都有共同之处:从小训练幼兽独立生活。虽然人类社会不像自然界那样残忍,但竞争的激烈程度,斗争的复杂程度,比动物界更甚。弱小者失败,强大者胜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在这一点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相同的(当然,在人类社会里,强大和弱小,不仅仅指肉体,还包括智力、品质等诸多方面)。因此,我很注重对小斯宾塞独立能力、独立意识的培养。我告诉他,生活是自己的事,因此应该自己去面对,尽管实际上我和许多父
16、母一样,会处心积虑地给他很多帮助。小孩子跌倒是常见的事,许多父母会痛心地把他们扶起来。但对小斯宾塞,我从来不,我只是鼓励地看着他,或者说:“地上的石头想看你能否自己爬起来呢”。在学习上,遇到有一些困难的题目时,孩子总希望父母能帮他。一般情况下,我只告诉他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譬如查字典,找资料,如果他还是要求帮助他,我会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我相信你能解决”。有时充满感情的语言比简单的告知更有效果。“孩子,这是你自己的事,只有学会了自己去解决问题,你才能得到成长的快乐”、“你自己的事自己做,我才不管你呢”,这两句话说的是一个意思,但效果肯定不一样。一次, 我和小斯宾塞一起,决定去攀登德文特河上
17、游的一座名叫“阿喀斯”的小山。烈日炎炎,我们带足了水和食物开始上路。一路上,两岸大片的麦田已经成熟,静静站在没有一丝风的太阳底下。偶尔一只鸟从头顶飞过,发生叽叽喳喳的叫声。走了一阵,我们感觉实在酷热难耐,而我们都没有带遮阳帽。小斯宾塞有些受不了了,我说,能不能想个办法,遮一下太阳。他想了想说,我们可以用树枝来做一个帽子,这样又凉快又好玩。于是我们摘了一些带叶子的桉树枝,做成了帽子,这样真的凉快多了,走起路来也快多了。下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了阿喀斯山。我和小斯宾塞一起往上爬。离山顶还有一段距离,小斯宾塞实在走不动了,人他乞求地看着我,希望我能帮他一下。我没有伸出手去,而是鼓励地说:“只有你自己爬上
18、去,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孩子,再加把劲!”最后,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这时凉风阵阵吹来,从山上眺望德比城和像一条丝带一样的德文特河,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小斯宾塞快乐地叫了起来。在一颗松树下,我们坐下来,一边吹着凉风,一边惬意地喝着水。我告诉他。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是孩子们可以自己做的,只是由于身边有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就不做了。放弃了可以自己做的事,也就永远得不到通过自己努力随之而来的快乐。6、一方面,专注是与孩子本能的好动、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相矛盾的;另一方面,专注又时常表现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上。但总体说来,专注是与一般孩子的特点相矛盾的,需要通过诱导和重复来使他们养成专注的习惯。我认为,在孩子求知
19、和现实的所有行为中,缺乏专注的十分常见的。浅尝辄止、兴趣转移、东游西荡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可能表现出的状况,我认为孩子通过这些自然的方式也能获得一些知识,但如果能加上那么一点专注的习惯,则会更好。小斯宾塞从7岁时,我便开始培养他专注的习惯,这一点后来使他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终身受益。我的计划分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一点小实验,启发他明白专注的含义和作用;二是通过几件有趣的事,培养他的专注习惯,并让他体会专注的快乐。三是把一般的专注引申到求知上,然后在生活中加以重复。一天,我和小斯宾塞出去郊游,并准备在外面野炊。小斯宾塞一听说要在外面野炊,简直高兴的不得了。到了德文特河的上游,我们已经饥
20、肠辘辘。于是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搭好了灶台,捡来了一些干草和枯树枝,准备生火做饭。但是,我们都忘记了带火柴。怎么办呢?小斯宾塞急得没了主意。我提出一个想法,要是能利用太阳光把干草点燃就好了。小斯宾塞赶紧把干草放在太阳光下面,等了很久,干草只是被晒热了,并没有着火。我又提议,要是能把太阳光长时间地集中在一点上,草一定会被点燃。小斯宾塞完全同意这个办法,但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正当他有些泄气的时候,我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凸透镜,用石头固定下来,然后把干草放在聚焦的一个亮点上,开始,干草也没有反应,过了一会,又过了一会,干草发出了嗞嗞的声音,然后冒出烟来,小斯宾塞高兴得满脸通红,像发现奇迹一样。结果,我们美美
21、的吃了一顿。小斯宾塞一直很好奇,这个镜片为什么会把干草点燃呢?我告诉他,点燃干草的不是镜片,仍然是太阳光,因为它才有热量。镜片的作用是把光集中在一点上,并长时间地照射,才把干草点燃的。我顺便说,这个道理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人也可以,只要人把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一件事上,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说,比如你想记住好朋友的生日,只需要集中注意力在脑子里想几遍,就行了。小斯宾塞第一次朦胧地明白,什么是专注。第二次,我们去观察蚂蚁。这是小斯宾塞最喜欢做的事了。我提议这个星期天我们要把蚂蚁王国的情况彻底搞明白,其他事我们一件也不做。即使其他小朋友来约你出去玩,也不去。小斯宾塞欣然同意。我准备了十张卡片,
22、还有一本关于昆虫的书。每一张小卡片上都有一个问题,按这些问题,把有关蚂蚁的所有资料,全都查出来,抄上去。中午的时候,邻居的小威士叫他出去玩,他也没有去,就这样,我们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把有关蚂蚁的情况全部弄清楚了。最后,我问他快乐吗?他点点头说,太有趣了。再后来,我就经常让小斯宾塞练习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一本书没有看完,不去看第二本,除非他决定放弃;一幅画没有画完,不去画别的;做一件事时,不去想其他的事;等等。多次以后,他逐渐养成了专注的习惯,他总能从专注地做一件事中找到乐趣,也渐渐没有了往日的那种浮躁,心总能平静下来。只要一开始决定做一件事,他就会安静下来。我非常了解这种习惯对他以后学习和工
23、作的作用。当然,我也不去限制他对其他事物发生兴趣,但总鼓励他在一段时间做一件事情,或对一个东西感兴趣。并把它彻底弄明白。一旦形成了专注的习惯,孩子的心智潜能是非常巨大的。值得特别谈到的是,也许训练孩子专注,一开始所做的事,并不是父母或老师所希望的知识。但不要忘记,学习任何知识,一方面是为了掌握知识本身,另一方面是在这个过程中使孩子的心智受到启发和训练。就像要让孩子去抓住一张混杂在一堆卡片时的某张卡片一样,他虽然一开始抓到的也许并不是你期望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手指和思维、感知能力同样得到了训练。所以,培养孩子专注,一开始应该选择他感兴趣的,而不是父母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做,会容易的多。7、我认
24、为知识如果没有自我发现的特点是不会掌握得很牢固的,同样,知识如果不与运用(哪怕仅仅是出于训练和教育目的的运用)相结合,则是僵死的,既不利于调动孩子的兴趣,也不利于知识的自我衍生。运用,至少有三个必然的结果:一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二是使已有的知识得以重复进而充分理解和掌握;三是使这些知识产生新的知识。还有什么比这更让父母和老师们高兴的呢?我培养小斯宾塞学会运用,是从下面几件事开始的。后来我发现除了使小斯宾塞感到其乐无穷外,效果也令人吃惊。“写”一度是小斯宾塞最不愿意做,也感到最困难的事。可以想,可以说,但就是不愿写。怕写、烦写,一说起写就愁眉苦脸,能拖则拖。怎么办呢?任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斯宾塞 教育 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