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8).doc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8).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8)华章重器 林散之草书精品王昌龄 送辛渐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 王 罡赏析提要:这幅作品是林散之先生专门为学生尉天池创作的。淋漓挥洒,起伏连绵;流中能留,留中有涩;极似物象,姿态万千;盛年珍品,两次著录。“草圣”林散之书法作品王昌龄 送辛渐,立轴,尺寸为 9837,约3平方尺。上款是天池,下款是散耳。名章是“林散之印”(白文),引首章为“大年”(朱文)。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宿墨。裱工精细,品相十品。正文内容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是唐朝诗人,与李白、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往甚密。安史乱起,为刺
2、史闾丘所杀。送辛渐这首诗是王昌龄的代表作,2011年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辛渐即将离开南京,取道镇江,经扬州,北上洛阳。在南京任职的王昌龄亲自连夜送行,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从南京送到镇江时已是第二天的清晨,在芙蓉楼为辛渐饯行,当友人登船远去之后,王昌龄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但诗的重点却在后面两句。诗人深深地思念洛阳的亲人和朋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地想念着自己。王昌龄临别嘱托辛渐,当洛阳亲友们问到我时,就说我的内心依然和过去一样纯洁无瑕,像冰那样
3、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这首诗的高超之处在于,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诗中用了一个巧妙的互为映衬的比喻,冰和玉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诗人王昌龄极高的语言技巧,不愧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林散之先生很喜欢这首诗,经常以此为题材创作草书,赠送给亲朋好友。这个内容的作品在已出版的林散之草书专集中有8件,相比之下,这是最好的一幅,堪称极精之作。流中能留。作品的线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直处在流动之中。无论是几个字,还是一个字,甚至是一个笔画都在流动,牵丝引带,笔画相连,十分流畅,极其自然。如“寒雨连江”、“送客楚”、“孤洛阳
4、”和“如相问”,字字相连,一气呵成。最长的“一片冰心在玉壶”7个字一笔写成,这在林散之草书作品中并不多见。更重要的是线条流中能留,留中有涩,涩而不滑,笔笔到位。作品中的“寒”、“入”、“吴”、“如”、“问”正是如此,还有“相问”、“玉”、“壶”等,线条中融入了汉隶的元素、魏碑的笔意,点画浑厚峻健,疾涩而行,遒劲豪放,确有力透纸背的效果。2001年,南京有关部门组织拍摄林散之电视专题片,尉天池特地拿出这幅作品挂在墙上说:“你看,林散之的草书,不管轻重缓急,没有一处是滑的。流动中能留,流动中能节制住。”极似物象。晚唐诗人韩偓在草书屏风一诗中,对怀素的草书作了极为生动的比喻:“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王罡林散 草书 赏析 1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