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总论案例.doc





《刑法学总论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总论案例.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刑法概说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性质和体系【历年真题】* 【真题答案及考点】B(刑法的概念、分类与修订)1997年3月刑法修订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2005年试卷二第1题) A一个单行刑法和四个修正案 B一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 C两个单行刑法和四个修正案 D两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第二节刑法的基本原则【历年真题】* 【真题答案及考点】1D(罪刑与罪行的区别);2BCD(罪刑相适应原则);3C(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4D(罪刑法定原则)1我国刑法规定了_法定原则,_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_相
2、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_和承担的_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_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在这段话的空格中:(2005年试卷二第3题) A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 B3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 C4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D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2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2005年试卷二第51题)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3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
3、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4年试卷二第16题) 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4甲男与乙女于某日中午公开在某公司内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甲、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2000年试卷二第25题)A、聚众淫乱罪 B、组织淫秽表演罪C、寻衅滋事罪 D、无罪第三节 刑法的适用范围【历年真题】* 【真题答案及考点】1A(属地管辖原则);
4、2AC(属地管辖原则);3ABC(属地管辖与属人管辖);4本案中李某在外贸业务中被骗的行为不能定罪。因为李某实施上述行为时,刑法尚未规定该行为是犯罪行为;根据刑法溯及力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对李某的行为不能定罪。(刑法的溯及力)1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2005年第二卷3题)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直接驱逐出境2下列哪些犯罪行为应实行属地管辖原则?(2005年第二卷56题)A外国人乘坐外国民航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B中国人乘坐外国船舶,当船舶行驶于公海上时实施犯罪行为C外国人乘坐中国民航飞机进入法国领空后实
5、施犯罪行为D中国国家工作人员在外国实施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3下列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2004年二卷56题)A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入中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即使约翰果真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B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不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刑法CA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期外出旅游,途中为勒索财物,将B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某市绑架到C国,中国刑法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对丙追究刑事责任D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
6、域外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4李某系某国有外贸公司经理,1998年因涉嫌犯罪被捕,李某具有以下涉案事实:1995年6月,在一外贸业务中,李某轻信外商,擅自变更结算方式,使公司数百万元货物被骗,导致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的损失。1996年3月,李某未经集体研究,将公司的200万元借给好友吴某主管的某运输公司(集体企业),1998年案发时,尚有印余万元未归还。1997年底,吴某为表感谢,送1万元给李某作为“过节费”。1996年5月,张某之子因寻衅滋事被捕,张某托李某帮忙疏通关系,李某提出要花3万元。张某给李某4万元,言明1万元作为李某的
7、“辛苦费”,李某遂将3万元送给其认识的办案人员,使张某之子罪责得以开脱。根据以上案情,回答下列问题:(1999年卷四第8题)(1)李某在外贸业务中被骗的行为应如何定罪?为什么?(2)李某将200万元借给运输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3)李某收受吴某“过节费”和为张某”帮忙”并收“辛苦费”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第二章 犯罪概述【历年真题】* 【真题答案及考点】D (妨害婚姻家庭权利犯罪中的亲告罪)下列情形中,告诉才处理的有:(2004年二卷81题)A捏造事实,诽谤国家领导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B虐待家庭成员,致使被害人重伤C遗弃被抚养人,情节恶劣的D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
8、第三章 犯罪构成【历年真题】* 【真题答案及考点】1C(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2(因果关系的认定);3ABCD(因果关系的认定);4A(犯罪的客观方面)1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6,卷二,第4题)A甲警察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结果,歹徒杀害了其妻。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 B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乙躺在血泊中。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
9、现场。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粉的东西。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甲虽然没有将毒品上交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D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过路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报警,导致火灾蔓延。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2关于故意杀人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6,卷二,第13题)A甲意欲使乙在跑步时被车撞死,便劝乙清晨在马路上跑步,乙果真在马路上跑步时被车撞死,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B甲意欲使乙遭雷击死亡,便劝乙雨天到树
10、林散步,因为下雨时在树林中行走容易遭雷击。乙果真雨天在树林中散步时遭雷击身亡。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C甲对乙有仇,意图致乙死亡。甲仿照乙的模样捏小面人,写上乙的姓名,在小面人身上扎针并诅咒49天。到第50天,乙因车祸身亡。甲的行为不可能致人死亡,所以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D甲以为杀害妻子乙后,乙可以升天,在此念头支配下将乙杀死。后经法医鉴定,甲具有辨认与控制能力。但由于甲的行为出于愚昧无知,所以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3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2003年二卷41题)A甲欲杀害其女友,某日故意破坏其汽车的刹车装置。女友如驾车外出,15分钟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但是,女友将汽
11、车开出5分钟后,即遇山洪爆发,泥石流将其冲下山摔死。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B乙欲杀其仇人苏某,在山崖边对其砍了7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乙以为苏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苏某自己醒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苏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丙追杀情敌赵某,赵狂奔逃命。赵的仇人赫某早就想杀赵,偶然见赵慌不择路,在丙尚未赶到时,即向其开枪射击,致赵死亡。赵的死亡和丙的追杀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丁持上膛的手枪闯入其前妻钟某住所,意图杀死钟某。在两人厮打时,钟某自己不小心触发扳机遭枪击死亡。钟的死亡和丁的杀人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使丁对因果关系存在认识错误,也构成故意杀
12、人罪既遂4甲、乙二人于某日晚将私营业主丙从工厂绑架至市郊的一空房内,将丙的双手铐在窗户铁栏杆上,强迫丙答应交付3万元的要求。约二小时后,甲、乙强行将丙带回工厂,丙从保险柜取出仅有的1.7万元交给甲、乙。甲、乙的行为构成何罪?(1999年试卷二第27题) A抢劫罪 B绑架罪 C敲诈勒索罪 D非法拘禁罪第四节 犯罪主体【历年真题】* 【真题答案及考点】1 C(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2 ABCD(其中B考的是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C考的是身份问题);3 ABCD(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4 B(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5ABC(特殊犯罪主体、单位犯罪与自然
13、人犯罪);6本案中,赵某在实施敲诈勒索与放火的犯罪行为时,年龄都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孙某在实施敲诈勒索犯罪行为时年龄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甲15周岁,系我国某边镇中学生。甲和乙一起上学,在路上捡到一手提包。打开后,发现内有1000元钱和4小袋白粉末。甲说:“这袋上有中文海洛因和英文heroin及50g的字样。我在电视上看过,这东西就是白粉,我们把它卖了,还能发一笔财。”二人遂将4袋白粉均分。甲先将一袋白粉卖与他人,后在学校组织去邻国旅游时,携带另一袋白粉并在境外出售。甲的行为:(2004年二卷6题)A构成走私毒品罪 B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C构成贩卖毒品罪 D构成走
14、私、贩卖毒品罪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004年二卷86题) A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而第198条规定保险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为15年有期徒刑。为了保持刑法的协调和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对保险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的,应以诈骗罪论处 B根据刑法第358条的规定,“强奸后迫使卖淫的”成立强迫卖淫罪,不实行数罪并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伙同他人强奸妇女后迫使卖淫的,不负刑事责任;因为刑法第17条没有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强迫卖淫罪承担刑事责任 C刑法第382条明文规定一般公民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所以,一般公民可以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贪污
15、罪的共犯;刑法第385条对于受贿罪没有类似规定,所以,一般公民不可能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的共犯 D刑法第399条4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徇私枉法等行为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但是,司法工作人员索取贿赂并有徇私枉法等行为的,则应实行数罪并罚3、对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2002年卷二第41题)A15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B15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C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000克D15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4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
16、他人财物计1500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2000年卷二第23题)A盗窃罪 B抢劫罪C绑架罪 D抢劫罪、绑架罪5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脱逃罪与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是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与犯罪嫌疑人B伪证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C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D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而不能是单位6赵某(男,1983年8月8日生)游手好闲,讲究享乐,为了让经商的父亲多给一些钱用费尽了心机。2000年7月7日,赵某让钱某(男,1983年6月6日生)给自己的父亲打电话,慌称自己被警察抓走了。钱某问为什么要撒谎,赵某说:“这不关你的事!”
17、钱某给赵某的父亲打了电话。接着,赵某于当天半夜拿菜刀将自己的左手小指齐指甲根部剁下,然后跑到医院包扎。第二天早晨,赵某让孙某(男,1983年5月5日生)把装有半截手指的信封送到赵家楼下的食杂店,委托店主交给赵某的父亲。中午,孙某按赵某的旨意给赵某的父亲打电话:“你的儿子已经被我们绑架了,拿50万元来赎人,否则你儿子便没命了。”赵某的父亲立即报案,公安机关将赵某、钱某、孙某抓获。赵某在被拘留期间,主动交代了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另一犯罪事实:赵某于1999年4月4日,在盗窃了李某家5000元现金后,为了毁灭罪证而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钱某在被拘留期间也主动交代自己曾于1999年3月3日参与一
18、起绑架案,分得赎金3000元。孙某在被拘留期间,检举、揭发了周某的重大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以下问题:(2000年卷四第8题)(1)本案中的赵某、钱某、孙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2)哪些人各具有哪些法定的量刑情节? 第五节 犯罪主观要件【历年真题】* 【真题答案及考点】1ABC(认识错误);2B(犯罪的主观要件);3 C (过于自信的过失);4C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罪过形式);5B(打击错误);6AB(事实认识错误);7 B(间接故意);7A(对象认识错误、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9B(法律认识错误);10ABCD(对象认识错误);11 C(疏忽大意的过失)1甲举枪
19、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6,卷二,第52题)A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 B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 C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 D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2卡车司机甲在行车途中,被一吉普车超过,甲顿生不快,便加速超过该车。不一会儿,该车又超过了甲,甲又加速超过该车。当该车再一次试图超车行至甲车左侧时,甲对坐在副座的乙说,“我要吓他一下,看他还敢超我。”随即将方向盘向左边一打,吉普车为躲避碰撞而翻下路基,司机重伤,另有一人死亡。甲驾车逃离。甲的行为构成:(2004年二卷3题)A故意杀人罪B交通肇事罪C破坏交通
20、工具罪D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3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04年二卷12题)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4行为人在实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时,其罪过:(2004年二卷15题) A只能是故意 B只能是过失 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
21、失 D只能是间接故意5甲、乙共谋杀害在博物馆工作的丙,两人潜入博物馆同时向丙各开一枪,甲击中丙身边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造成文物毁损的严重后果;乙未击中任何对象。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4年二卷18题)A甲成立故意毁损文物罪,因为毁损文物的结果是甲故意开枪的行为造成的B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C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D甲的行为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成立牵连犯6甲乘坐长途公共汽车时,误以为司机座位后的提包为身边的乙所有(实为司机所有);乙中途下车后,甲误以为乙忘了拿走提包。为了非法占有该提包内的财物(内有司机为他人代购的13部手机,价值2.6
22、万元),甲提前下车,并将提包拿走。司机到站后发现自己的手提包丢失,便报案。公安人员发现甲有重大嫌疑,便询问甲,但甲拒不承认,也不交出提包。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04年二卷88题) A由于甲误认为提包为遗忘物,所以,甲的认识错误属于事实认识错误 B由于甲误认为提包为遗忘物,因而没有盗窃他人财物的故意,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甲的行为成立侵占罪 C由于提包实际上属于司机的财物,所以,甲的行为成立盗窃罪 D由于提包实际上属于司机的财物,而甲又没有盗窃的故意,所以,甲的行为不成立盗窃罪;又由于甲具有侵占遗忘物的故意,但提包事实上不属于遗忘物,所以,甲的行为也不成立侵占罪7养花专业户李某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法学 总论 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