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应用题》.doc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应用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应用题》.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学 情 分 析 二年级数学 周 萍 2014年9月 二年级上册数学九月份学情分析开学至今,从教高年级辗转接受低年级二年级的数学。二年级班共31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8人,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天生就好动,贪玩。男生具有的性格,特点在这个班里都可以看到。女生少而静,不够活跃。首先男生多的班级纪律就是问题,初次上课课堂就混乱一片。其次孩子数学基础也不够扎实。例如:在计算进位加法时,不少孩子就出不懂的如何进位。还有退位减法也是漏洞不少。对加减混合计算方法,过程混淆一起。另外,孩子的学习习惯也不够好,上课时交头接耳的,时刻得纠正孩子的听课姿势。因此,针对上述孩子的学习问题制定本学期具体要求:1. 及时
2、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了解自己孩子一年来在学习上的问题或缺陷。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正方法。2. 在上课时,随时给学生渗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习惯。以优秀者为榜样,感染,影响部分学生端正学习态度。3. 在课堂上,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地改变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学习好首要得学习习惯好,才有优秀的成绩。 总之,刚刚接受的班级需要多了解本班学生的性格,学习情况。还有对低段学生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 二年级上册数学十月份学情分析 10月16日我校进行了检测,我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知识考察范围:苏教版上册数学13单元。知识内容包括:加减混合计算,认识平行四
3、边形和乘法的意义。 二考试情况分析: 二年级31人,全部参加了考试。卷面为满分100分,其中:及格26人,最高分95分,最低分23分,对于试题而言不难。 三试卷分析:这份试卷,从考察知识暴露,我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从学生答卷情况分析:有17人对基础概念,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好,有14人对解决问题不能很好地完成,缺乏独立地思维能力与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综合以上出现的问题,结合今后的教学,特作出如下的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做题前先看清题意的习惯。无论什么题目,是多么的繁杂或是多么的简单,弄清题意才有可能做对,否则前功尽弃。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没有了基础,任何问题都是沙上
4、建房子。今后在教学,在课后,多一些趣味性的心算与口算练习,既提高了计算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持之以恒的坚持必定能出结果。 3注重“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班级成绩的提高依赖与优生的发展。充分发挥优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时时、处处鼓励他们,发挥他们的潜力。“以点带面”,争取整体成绩更上一层楼。 学 情 分 析 二年级数学 周 萍 2014年10月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案例一、 教学内容:书第6-8页例3 想想做做。二、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出示例3课件 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反馈交流三种摆法(1)增加法 (2)减少法 (3)移多补少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二巩固练习1、 基础练习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反馈 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
6、移多补少2、 提高练习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反馈 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比较(1)和(2)提问:(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课件出示第3 4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作业设计:数补第4页。板书设计: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 学 案 例 二年级数学 周 萍 2014年9月 教 学 案 例 二年级数学 周 萍 2014年10月 1、2、3、4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教学内容:课本第252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1、2、3、4乘法
7、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1、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类推等方式,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类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功。重点难点重点:编出1、2、3、4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的来源,理解意义。难点:能熟练计算。教学过程:谈话导入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二、知识探究(1)(投影出示)情景一:玩跷跷板。1个跷跷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
8、法算式?(可以)怎么写?说明1个2就是2,所以12=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2个跷跷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联系乘法算式22=4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想想:21=你用哪一句口诀帮助计算?(2)(投影出示)情景二:玩荡秋千。1只秋千上坐3人,2只秋千坐6人。1个3是3,2个3是6,怎么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三三得九想一想:31= 32=你用哪一句口诀帮助计算?(3)(投影出示)情境三:小朋友坐火车。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
9、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车厢的人数1234人数41个4相加、2个4相加、3个4相加、4个4相加的乘法算式怎么列?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想一想:41= 42= 43=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4)试一试。11=1的乘法口诀是怎么样的?你会编吗?板书:一一得一。四、 课堂小结 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教 学 案 例 二年级数学 周 萍 2014年11月 教学案例认识线段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用题 年级 数学 上册 教学 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