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义务教育课程表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doc
《案例义务教育课程表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义务教育课程表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案例 义务教育课程表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第一课有理数的乘方连云港市灌云县板浦中学 王飞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乘方的概念及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法则的推导,感受从“特殊到一般”及“转化”的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图片、课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观及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其运算。难点:通过对特殊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初步感受从“特殊到一般”,“新问题转化为旧问题”等数学思想方法,三、学情分析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但由于乘方运算小学也没有学
2、过,因此大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是会比较困难的。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将乘方运算合理地转化为乘法运算是本节教学成败的关键。四、 教学设备设置动画及其相关可见若干(详见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 问题设置、引入课题(1) 32+23= (2) 52-43= (口答) (3) 32+23= (4) 52-43= (3)、(4)两题学生不会回答。师:要想解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要继续探究有理数的一种新运算(师 板书课题:有理数的乘方)(二)创设情景、引起思考1运用多媒体师:同学们去过拉面馆吗?是否留意过拉面师傅是如何加工拉面的?下面就请同学们观看一组画面。课件:一个拉面师傅双手拉开1根面。 问题:(1) 对
3、折一次拉开是几根?(2) 对折二次拉开是几根?(3) 对折三次拉开是几根?(4) 对折四次拉开是几根?(5) 对折五次拉开是几根?(6) 对折六次拉开是几根? 问题:你能发现一根拉面对折几次后所得根数与对折次数的关系吗?怎样用算式表示?(此处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做一做师: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一张准备好的报纸展开在桌面上。问题:(1)对折一次是几层?(2)对折二次是几层?(3)对折三次是几层?(4)对折四次是几层?(5)对折五次是几层?(6)对折六次是几层? (此处可有效地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如报纸或其他费旧纸张。)想一想:如果能将一张报纸反复对折20次、50次、100次能有多
4、高(此处教师不必讲解,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三)探索研究师(1)如何表示课件中拉面的根数与对折的次数的关系?(2)在做一做中,报纸的总层数与对折的次数又有什么关系?此处让学生充分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个别后进生要作具体指导点拨。通过相互间的研讨,绝大部分学生能产生如下认识:一根拉面对折几次,根数就是几个2相乘;一张报纸对折几次,层数也是几个2相乘。评:学生对这一过程的认识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是一种规律性的变化次序问题,更是体现了变化次序与变化结果的必然联系。为下面乘方定义的引进埋下伏笔,同时对于少数后进生也做了相应的对策,使之在启而不发的情况下“跳过过程抓结果”。(四)问题的延展师:生活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案例 义务教育 课程表 实验 教科书 数学 苏科版 年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