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的过程(教院讲稿).doc
《案例研究的过程(教院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研究的过程(教院讲稿).doc(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例研究一什么是教例?(一)教例的涵义?1案例最早是用于法律、医学及工商管理界教学领域,用来教授业务实践的重要思想、技能及内在原理,在教育领域中运用较晚。教例是个案的一种,也就是案例。教例是受病例、战例、案例的启发而提出来的。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例。2那怎样的教育事例能成教例,怎样教例才有研究的价值呢?能展示和反映一个现实的教学事例。能清楚地说明一个问题,表达一种思想,蕴含一定的理念的事例。3怎样的教例才是好的教例、有特色的教例呢?一个好教例应是典型教学情节的生动再现,并有明确的一个中心主题和观点。一个好教例应是及时的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反应现实生活和时代要
2、求的。一个好教例应有适度的引述材料,有极强的真实感和说服力。一个好教例要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二)教例的作用1 教例写作为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成长与发展的历程的空间。2 可以促使数学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自己的教学工作,明确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专业发展。3 为教师之间分享教学经验、加强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促进共同进步与发展。(三)教例的形式1 一种是描述性的记录教育教学中所发生的事件,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如:在游戏中学数学2 一种是在教例中包含教案或教学过程的全部或片段,按作者的需要说明某一主题,表达某一思想,体现某一方法。如: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会自动求知 “20以内
3、进位加法”二教例研究(一)教例研究的特点教师分析教学现象,研究教学事实和教学规律的过程就是教例研究的过程,它有效地体现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小见大:通过个别教育现象,引发出普遍意义。思想技术:实际联系理论,它能够将教育教学问题的探讨,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落实到具体教学者身上,而不流于形式。归纳创新:回归到对教育基本层面的探讨才能展现其价值。因此,教例研究不仅要发现问题,而且要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教学实践中实施的教学理念、方法、策略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二是对学习个体学生的学情研究,如数学“学困生”的个案研究。(二)教例研究与行动研究教例研究
4、是行动研究的一种。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意识、自我决策、自我评价,自我更新。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观察、反思、应用; (三)教例研究与问题研究教例研究就是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与反思(四)教例研究与校本教学研究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把这种发自教师内心需求的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活动加以制度化、合法化和合理化。以校为本,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以师为本,从需求中来到需求中去;实践驱动,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三教例的选择与描述 (一)教例的选择1 反映现代教育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2 体现数学教
5、学的思想和方法,如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3 反映教师教学观的教学事例。4 一些未成功的课堂实例,或反映教师教学机智方面的事例。(二)教例的描述1 实录式:即录间或录像整理。优点:好写; 不足:没有足够背景材料,问题的实质也是隐含在事实材料之中,理解分析存在一定难度。2 条列式:即教例涉及的材料按背景、问题、解决方法、实施、反思等部分排列起来。优点:好理解掌握。不足:写作难度大一点。共性要求:过程详实;教师本人的原始想法;效果描述要具体。如学生反映应从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速度、进度和难易度进行描述等。四教例的学习与分析(一)教例学习流程1 教例准备。从杂志、网络等媒体上收集;也可
6、是本人或身边同伴的教例。2 教例的阅读。迅速浏览提示、标题、教例后提出的问题;再初步阅读教例的具体内容并试着回答:谁?什么?为什么?什么时候?如何?;最后精读,边读边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案例:我该怎么办?下课了,教师欲起身向教室外走去,十多位小朋友追上去喊着:“老师,你还没有教我们比较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呢?”你教我们吧!教我们吧!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位老师上了节简单分数(同分母或同分子)大小比较的公开课。课始,教师首先创设了一个分吃甘蔗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一根甘蔗两人平均分每人吃到的多,还是三人平均分每人吃到的多?”引出分数的大小比较,之后,通过折纸、剪圆片、画示意图等多种方法,组织学
7、生大胆猜想、反复验证、实践交流与评价,总结出了分子相同与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办法。然后,让学生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1)看图(图略),比较分数的大小,2/4()3/4(2)在下面各题的()里填上“”或“”3/5()2/5;1/6()5/6; 5/8()3/8反馈、交流中、老师问:“第二题没有图,你们是怎么比较的?”生甲说:“分母相同看分子。”生乙说:“在脑子里画个图”这时候生丙也站起来说:“要是分子分母都不相同那该怎么比较?”顿时,全班同学的目光唰的一齐投向了老师,老师小声地对那位学生说:“等一会儿再说吧!”继续出示下一道练习题,练习完了之后又马上进入下一个环节:反思小结。到了“小结”快要
8、结束的时候,丙生再也忍不住了,霍地又一次站起来说:“老师,你现在总可以教我们学习比较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了吧!”可老师没有应答,而是出示了“提高题”:闯关练习。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3 教例反思,是教例讨论的基础。在学习与反思有关教例时,可以运用以下这些问题来进行分析和反思。这里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或为什么会发生?这位教师对这件事有怎样的感受?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你觉得他这样想合理吗?为什么?如果你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想法与感受会是怎样?这位教师怎样处理(或计划怎样处理)这件事?他为什么会想要这样做?你同意他的处理方式吗?为什么?如果你来处理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
9、这位教师在这件事中,用至了(或根据)哪些教育的观念,原理或理论?他对这引起观念、原理或理念经的应用恰当吗?你还想到哪些观念、原理或理论,可以帮一我们更有效地了解及处理这件事?这件事可以看成是有关什么问题或现象的一个教例?为什么?你觉得这则教例中最值得探讨与反思地地方有哪些?你跟这位教师所遭遇的事件或问题类似(或相反)的经验或见闻吗?事情的经过如何?你是怎样处理的?看完这则教例,还让你想到哪些其他个相关教育观念或问题?是什么地方引起你这样的联想?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首先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认知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三)教例分析与撰写 1教案分析问题背景 问题的解决或主题的呈现分析
10、教学的实施情况 自我认识与反思 综上所述,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以记叙方式写成教例,通过与同事的讨论、研究、写成教例分析报告。针工 2、教例分析报告的撰写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1) 问题(课题)提出的背景(2) 专题设计。(3) 教学实施。(4) 总结与讨化。呈现形式:(一)设计成一个课题设计一种有效教学与评价的方法案例反思再实践总结 例如:对自身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的进行的研究.课题:如何提高落后学生的审题能力方法:面批与访谈记录:记录成为一个案例五案例赏析: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研究为什么要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 学生的交流可
11、以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的交流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的交流不仅是为了教师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启发和取长补短 在大力提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程教学改革中,课堂交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但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实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不同观念或不同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行为。我们教研组决定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展开研究。沈老师的一堂公开课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开始。 沈老师课的内容是 “两位数减两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和退位)”(是上海“一期教材”三年级第一册)。 我们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和区教研员何老师一起观了沈老师的课。“谁再来说一
12、遍”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口算减法。(教师揭题“两位数减两位数”后,呈现春游情境图。)师: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上次春游你花了多少钱?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边上板书86、42、36、49、28)。师:根据黑板上的这些数据能不能提出一些减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了一些算式,比如:86-42,49-28,86-49,42-36等,并且按退位和不退位的情况分类板书)师:我们选“86-49”来算一算答案是多少?(学生回答:47,37) 。师:到底是47还是37?谁来说说理由?生:是37。因为86减40等于46、46减9等于37,所以86减49等于37。教师露出赞许
13、的目光,要求大家齐声拍手表扬他,然后接着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再来说一遍?” 三名学生依次模仿着说了一遍,而后沈老师进行了归纳小结并进行了大量的巩固练习。 传统的计算教学,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和计算的熟练程度。课堂上,在教授了计算规则后,一般会让学生反复地操练,有的老师要要求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等简便运算要达到“脱口而出”、自动化的程度。 这种注重计算结果和算法一统的教学,对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多大价值? 我们在集体反思与讨论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共同认识:教师应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换言之,计算教学的重心不能只放在结果上,应更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14、的过程,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在春游情境下产生例题“76-19”后,教师揭题并展开了以下的教学过程。师: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76-19”的差是多少?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内说给大家听。看谁的方法多?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全班交流。师:谁能把你的方法说一下。生1:我是先算76-10=66,再算66-9=57。所以76-19=57。生2:我是先算76-20=56,再算56+1=57。所以76-19=57。生3:我是先把76看成79,79-19=60,60-3=57。所以76-19=57。 生4:我是想竖式算的。生5:我是这样算的:先76-9=67,再
15、67-10=57。所以76-19=57。生6:我把76看成80,把19看成20,80-20=60,60-4=56,56+1=57。所以76-19=57。生7:我把19看成16和3,76-16=60,60-3=57。所以76-19=57。生8:我是这样算的:76看成80,80-19=61,61-4=57。所以76-19=57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反复用 “还有不同意见吗?” “真行!”的课堂语言组织交流;用“你怎么想的?”“为什么?”引导发言者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整个交流过程教师流露出满意的神态,最后老师说:“小朋友,你们的办法真多!以后大家就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来进行口算。”我们教研组
16、的所有老师观课后,一起坐了下来。 对于这堂课,老师们感到很兴奋。有老师说:沈老师让学生独立地尝试、探索,这样就可以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口算方法,交流尤其充分! 也有教师认为,沈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向全班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这样可以使全体学生共享智慧。 还有教师觉得沈老师的 “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教学策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仔细的录象观察和深入的语言分析,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几乎没有一句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的话,板书中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整理的暗示,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或许这是造成本堂课课堂交流低效的主要原因。 最后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再次作出改进,沈老
17、师愿意再上一次课。我们再一次进行了集体备课,大家达成共识的改进意见: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利用与同伴比较异同的办法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理解,利用与同伴比较合理、简便的办法培养优化意识。 “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办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学生在春游情境图下生成的算式还是“76-19”生1:我是这样算的:76-10=66,66-9=57。所以76-19=57。师: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谁能解释一下。生2:他的意思是先把19分成10和9,先76减10等于66,66再减9等于57。所以76减19等于57。师:与他的方法一样的还有吗?(许多小朋友举手示意相同)与他的方法差不多(相近)的有吗? 生3:我的办法与他
18、的差不多,我也是把19分成10和9的,不过我是先减9,再减10的,答案也是57。师:你们的方法相同,只是先减哪一个数的次序不同。还有与他的方法不一样的吗?生4:我是这样算的:76-20=56,56+1=57。所以76-19=57。师:谁听懂了?能不能解释呢?生5:他把减数19看成20,先76减20,因为多减了1,所以要再加1。师: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能不能提提自己的疑问?生6:明明是减法,为什么要加1?师:谁再来解释一下? 学生又交流了几种,教师一一介入引导 课结束后,教研组的老师们再一次进行了讨论。 反馈会议上老师们说了许多,各人表达的共同意思是:原来还以为课堂中只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就行了
19、,现在知道了仅仅充分交流还是不够的,交流中还要引导学生彼此的沟通和相互的理解;还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其中不少老师这样说:“听了沈老师的课,我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了。 老师们感到很兴奋,恍然大悟:交流中有很多学问怎样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 道而弗牵 案例1长方形面积教学 A教学: 屏幕上打出一长方形。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面积单位。我们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生:可以用面积单位去量。 师:好的。同学们的材料纸上有一个长方形,请你们用材料袋里的面积单位去度量一下它的面积。 (学生度量)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师: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呢?
20、生:长方形的长与宽应分别是4厘米、3厘米。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真好!这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B教学: 师:你能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成下面的长方形吗? (图1) (图2) (图3)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桌子上摆) 师:根据刚才的操作,在下表中添入数据,并思考:每排摆几个、一共摆几排分别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图形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图1 图2 图3 (生添数据,并汇报) 师: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一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 师:老师在这个长方形的上面摆了一排5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案例 研究 过程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