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统考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与典型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统考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库与典型案例.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是 。5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声明过程中所发展的一系列 。三、简答题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四、论述题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皮亚杰认为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开始从具体事物中获得表象从而进行逻辑思维。2B【解析】劳伦兹通过小鸡和小鸭的印刻现象的发现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即在某一段时间,某一技能特别容易习得。3B【解析】冲动和沉思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少是沉思型的表现。4B【解析】埃里克森认为儿童的自我同一性的培养是在12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5A【解析】维果斯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二、
2、填空题1类型差异 2具体运算3威特金46、7岁到11、12岁5心理变化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四、论述题(答案要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构建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外界事物,思维开始萌芽。(2)前运算阶段(2岁7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表面、原始和混乱的,自我中心是这阶段的突出特点。(3)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这阶段儿童形成
3、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发展,不能进行命题运算。这一阶段儿童发展了“去中心化”,即只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的自我中心思想逐渐消失。(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这阶段的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皮亚杰起初认为形式运算的智力发展约在15岁完成。1972年修正了原来的看法,认为正常的人不迟于1520岁达到形式运算阶段。典型案例凯蒂旺普斯是什么?怀特森先生教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做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一种夜行兽,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一边说,一边把一个
4、大骨传来传去,我们都作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发现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接着我发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怀特森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都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全是错误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你们本来应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传凯蒂旺普斯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也没有起疑心。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
5、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立即大胆地提出来。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文章。他不肯轻易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案例解析】现代教学要求学生有怀疑、创新精神。然而传统的教学只是将学生变成记忆的机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不会怀疑、更不会有思考。怀特森先生的课则给学生传递着另外的一种信息:那就是每个人都应该运用自己的思维与判断
6、,去审视别人所给与的知识。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这种对权威的破解,不可能有新的发现,这种怀疑、判断以及对权威的质疑本身就是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正是科学教育的真谛。科学课程要注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把握,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培养他们大胆质疑、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这才是真正的科学教育的灵魂。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的一样,当你教的学生开始怀疑了,你的教育就成功了。第一章 学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蜜蜂采蜜 B猴子练习攀爬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 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2小丁原来很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
7、( )学习。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态度 D言语信息3老师不准吵闹的学生在下课时间到教室外面玩,并要求其抄写一段课文,如抄写得好才可以解除禁令,这是运用了(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间歇强化 D连续强化4顿悟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苛勒5孩子哭闹要玩具时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6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也会有类似的反应,这是( )A条件反射的消退 B条件反射的泛化 C条件反射的分化 D条件反射的习得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桑代克8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
8、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食物是(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9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 B对环境条件的认知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0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特点具有(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普遍适应性 D永恒性二、填空题1布鲁姆认为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2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的接受学习。3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类型:直接强化、 和自我强化。4意义学习是将新知识与已有观念建立起 和非人为的联系。5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6学习是经由经验或练习而变
9、化为 的历程。 7“小华最近通过报纸杂志及网络上的信息得知贩卖光盘的方法”这种现象最符合 理论的预测。三、简答题列举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四、论述题试述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系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2C【解析】加涅认为态度表现为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件事件的选择倾向。3B【解析】负强化是指某种刺激抑制行为的出现。教师罚学生抄写课文旨在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4D【解析】苛勒是完形顿悟说的代表人物。5D【解析】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减弱或消失,这称之为消退。6B【解析
10、】条件作用一旦形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心理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称为条件反射的泛化。7C【解析】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8B【解析】食物是无条件刺激。9D【解析】布鲁纳提出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0A【解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假设与解释,因此知识具有主观性。二、填空题1知识2有意义3替代强化4实质性5效果律6行为7社会学习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3)学习的情境性。四、论述题(答案要点)桑代克联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规律的认识
11、上。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建立的。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后人也称这种理论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桑代克的联结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主律和副律。学习的主律有三条: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
12、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桑代克又把练习律分为两个次律:一个叫应用律,另一个叫失用律。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学习的副律有五条,分别是:多重反应原则、倾向和态度原则、选择性原则、同化或类化的原则、联想交替原则。典型案例两位女教师的一堂课这里写两女教师。第一位女教师班上有一位男孩,平时作业乱糟糟,学习不认真,还喜欢骂人、打架、旷课。一天语文课上,这位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叫我的祖国,大家都刷刷地写起来,而那个男孩仰面朝天地呆着,最终他还是写了几笔。当老师看他的作文时,发现上面只写着:“祖国是母鸡,
13、我愿意是一粒米。”女教师被感动了一下子,写下了非常肯定的评语:“这个母鸡与米的比喻在这次作文中最精彩!说明了你对祖国浓浓的爱、深深的情。”从那天起,男孩似乎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变得有礼貌,变得积极了,老师能看出来,这个孩子在向好的方面努力另一位女教师是美国的一位老师。新泽西的一个小镇上的学校,有一个很“差”的班,26个学生几乎都有过不光彩的历史,吸毒、进少管所、堕胎老师们放弃他们了,家长们也放弃他们了,他们自己也放弃自己了。女教师这天出了一道选择题,有这样三个青年:A信过巫术,还有过两个情妇,有过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而且
14、还有过吸食鸦片的不良记录。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不吸烟,偶尔喝点酒,大都只是一点啤酒,年轻时没有任何不良记录。这位女教师让班上的同学们选出一位日后能够造福人类的人,同学们的答案几乎都是C。出乎所有同学的意料,这三个人都是二战时的著名人物,分别是A富兰克林罗斯福;B温斯顿丘吉尔;C阿道夫希特勒。这位女教师说:“你们的人生刚刚开始,过去的荣誉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与将来的所作所为,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做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能成为了不起的人才”后来,她的班上真的出了不少人才,有一位做了著名的心理医生,一位成了华尔街最年轻的经纪人。【案例解析】教育
15、者要发挥他的教育作用,就必须首先确立教育的信念:每一个人都是可塑的,都是可教育的。我们承认人的智商、情商有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决定人的成功与失败。人天生都是向上的和向善的。教育者的这种信念会促使他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去捕捉教育的时机,唤醒迷途顽童的沉睡心灵。案例中一位是中国老师在一次作文中对一个差生的肯定性的评价,另一位是美国老师刻意地设计了一个选择题后,带给学生的心灵震撼,最终都把不成器的孩子送上了成功之路。老师和家长也应该想办法去除那些既定认识,重新审视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向善的! 当这些学生,从内心深处第一次体验到向上和向善的快乐和尊严的时候,他们对人生的价值也会重新审视
16、和定位把握自己的命运。第四章 学习心理一、单项选择题1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A指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2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A作用 B社会意义 C动力来源 D个人的前途3小刘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D低级动机4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5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构成。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经验和方法 D认知策略6( )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
17、息。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7在学习中,( )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A复述 B组织 C计划 D调节8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尽可能避免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互干扰,这种学习策略是(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9学习中,学习者采用在主要内容下划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10学习中,学习者利用一定的记忆术帮助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11”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体现的是( )A创造性 B学会学习 C学习迁移 D学习动机12根据
18、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13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14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15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 )的问题。A创造性 B认知性 C有结构 D无结构16下列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无目的的幻想 B穿衣等自动化的操作C比较 D发明创造17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 )的过程。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
19、出假设 D验证假设18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1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20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则表明其思维的( )越高。A流畅性 B独创性 C灵活性 D结构性21把道德认知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的是(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维果斯基D弗洛伊德二、填空题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可使教学提高 的能力。2能否发现问题,与个体的活动积极性、已有的 等有关。3检验假设的方法有直接检
20、验与间接检验两种,后者的结果是否正确,最终还要由 来证明。4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 ,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5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6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7各种 都可以看做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8成就动机理论认为 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9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 。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10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创立者是 。11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亦很有帮助,这种方法被称 为 。12精细加工强调在新学信息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的多少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13学习中所列出的提纲
21、要具有概括性和 。14.加法的学习影响着乘法的学习,而乘法的学习反过来也影响着对加法的重新理解,这在心理学中叫 。15乘法口诀的掌握可以广泛迁移多种情境中,这叫 。16经验类化理论强调 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17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 ,同时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三、简答题1简述学习动机的理论。2简述学习动机的培养。3简述学习策略的特点。4简述如何实施复述策略。5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6学习策略的教学技术。7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8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9简述教学过程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10简述问题解决具有的特点。11简述解决问题的阶段。1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论述题1试论述问题解
22、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2试述良好品德与态度的培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动机会使人产生某种活动,这是动机的激活功能。2B【解析】根据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将学习动机划分为高尚与低级。3C【解析】来自外部的诱因称之为外部动机。4C【解析】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5B【解析】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6A【解析】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策略,有助于有效的从记忆中提取信息。7A【解析】主要的记忆手段是复述。及时复述有利于防止遗忘。8C【解析】克服学习内容的相互干扰是属于复述策略。9A【解析】在主要内容下划线的方法属于复述策略的一种。10A【解析】记忆术是对知识进
23、行有效加工的精加工策略。11C【解析】学习迁移是指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12A【解析】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13A【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最古老的迁移理论。14B【解析】桑代克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他提出迁移的相同要素说。15C【解析】有结构的问题是指有标准答案的、封闭式的问题。教科书中的习题多是这一种。16D【解析】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17B【解析】理解问题是指找出问题主要矛盾的过程。18B【解析】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有利于解决问题。19D【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20C【解析】灵活性是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
24、创不同方向的能力。21B【解析】把道德认知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的是皮亚杰。二、填空题1问题解决2知识经验3直接检验4学习期待5利他主义6道德认识7发明创造8避免失败者9韦纳 10班杜拉11谐音联想法12背景知识13条理性14学习迁移15一般迁移16概括化17目的性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1)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2)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3)成就动机理论;(4)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5)自我效能感理论;(6)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论。2(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训练归因;(5)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6)提供
25、明确、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运用表扬。3(1)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2)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3)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4(1)合理安排复述时间;(2)适当的过度学习;(3)克服记忆的相互干扰;(4)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5)采用多种形式复习。5(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6(1)注重元认知监控和调节训练;(2)有效运用教学反馈;(3)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7(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
26、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8(1)学习材料的特点;(2)经验的概括程度;(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5)认知结构的特点;(6)学习策略的水平。9(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3)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10(1)目标指向性;(2)操作系列性;(3)操作认知性。11(1)提出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12(1)人的知觉特点;(2)定势与功能固着;(3)个体已有知识经验;(4)个体的情绪与动机;(5)个性因素。四、论述题(答案要点)1 问题解决能力
27、的培养:(1)创造适当气氛,鼓励主动质疑;(2)提供难度适当的问题;(3)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5)帮助学生从记忆中提取信息;(6)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7)提供结构不良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训练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创造性的培养:(1)进行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意识;(2)培养创造性人格;(3)培养创造性思维。2(1)言语说服;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逐步提高要求;(2)榜样示范;(3)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奖励与惩罚。典型案例临场退却的背后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28、,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讲故事比赛。马上该我们班上场了,看着两个一直用渴望的眼神盯着我的小候选人。我的脑子在飞速旋转:就她吧。于是,我下定决心抓起陈倩的小手,“就你上!”可是,出乎我的意料,她不但脸上没有兴奋,反而低下头来不敢看我。“我相信你能讲好,别紧张。”我安慰道。“可是,我结尾的地方有点没记牢”我沉默陈倩悄悄抬头看看我,慢慢的,眼圈湿了。“怎么会这样?”我不敢相信这样一个上进心极强、门门功课都优秀、而且排练时表现极佳的孩子,竞会怯场。“老师,我去!”话说得又快又干脆,还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兴奋。看着梦洁高举着的小手,我的脑海里马上闪现出她这几天全心投入排练,哪怕嗓子哑了也不退下“阵”来的情景。就
29、是她了。事后,我仍久久无法平静,眼前一直是陈倩那张沮丧而胆怯的脸。再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观察她她情绪比过去低落,考试前不再自信满满,课间很少像过去一样带领大家玩耍,管理班级也畏首畏脚起来。陈倩妈妈对我说:陈倩临场发挥的能力强,如果真让她上场,她的表现一定会很好我知道,我错了,面对一个即将失去自信的孩子,我没能拉她一把,给她以鼓励,让她试一试,反而置其感受于不顾,无异于在悬崖边推了她一把。【案例解析】现代教育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自信能将一个人的全部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不断努力人走向成功。作为教师,须善于发现孩子的自卑或不自信的现象,利用自己手中的教育影响学生,激发孩子的自信,帮助其树立自
30、信,为孩子的成功奠定基础。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增强自信的保证。对于陈情这样一个在自信和自卑的边缘徘徊的孩子,一次成功可能就会成为其思想的转折点,而案例中老师这次的选择却无疑增加了她的自卑心理,教师应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创造机会使她体验到成功,鼓起自信的风帆,克服自卑的心理,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自己的未来。第五章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一、单向选择题1由于反映活动形式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与程序性知识。A陈述性知识 B实用性知识 C抽象知识 D直观的知识2以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为主的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3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
31、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上位学习4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5数学课上,为了更好地形成智力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给学生提供(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型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6技能的活动方式是( )A合乎法则的 B 不随意运动的 C遗传获得的 D知识经验的7动作缓慢,动作之间不协调,视觉控制占绝对主导,常感到紧张等活动方式属于( )A操作定向阶段 B操作模仿阶段 C操作整合阶段 D操作熟练阶段8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32、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整合 D原型内化9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10下列不属于智力技能是()A阅读B运算C记忆D吹拉弹唱二、填空题1知识就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 。2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即 和相关类属学习。3智力技能的掌握是以 为前提的。4技能不同于习惯,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 ,也可能不符合法则。5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的操作活动方式。6智力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 活动方式。7操作的熟练是由操作技能转化为 的关键环节。三、简答题1简述智力技能的培养要求。2简述有
33、效的练习条件。3简述有效地掌握概念。4简述原理的学习。四、论述题1论述陈述性知识的获得。2论述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参考答案一、单向选择题1A【解析】由于反映活动形式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2A【解析】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3C【解析】命题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4C【解析】学生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观念时是下为学习。5A【解析】原型定向可以使学生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6A【解析】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7B【解析】动作缓慢,动作之间不协调,视觉控制占绝对主导,常感到紧张等活
34、动方式属于操作模仿阶段。8D【解析】原型内化是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9D【解析】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10D【解析】吹拉弹唱属于操作技能。二、填空题1主观表征2派生类属学习3知识的学习4符合规律5合乎法则6智力 7能力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进行有效的分阶段练习。2(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7)让学生每次知道练习结果。3(1)以准确
35、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3)提供概念范例,适当运用例证和比较;(4)形成概念网络;(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4(1)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水平;(2)创设原理学习的问题情境;(3)设置言语指令,唤起对相关概念的回忆;(4)强调原理运用,促进对原理的理解。四、论述题(答案要点)1(1)激发学生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2)有效运用注意规律;(3)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精加工;(4)整理和综合知识材料,使知识系统化;(5)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2(1)注意课题的选择与设计;(2)注重示范与讲解;(3)运用变式,比较知识的不同;(4)大量练习与适
36、时反馈;(5)明确知识的使用条件;(6)分解程序操作过程。典型案例拭亮孩子的心灵(一)一位美国老师在一个周末的下午,让全班学生在两张纸上列出班上其他同学的名字,名字间备有空格,然后把每位同学的优点写下来。这个特殊作业占用了一节自修课。放学前都交给了老师。到了周一,老师把写有每人优点的表格发给了学生,有些人还用了两张。看得出,全班同学每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有人在小声地说话:“真的吗?”“我从来都不知道别人怎样看我。”“我没有想到别人竟会这么喜欢我!”此后,虽然再也没人提起过那张纸,但班里的情况却大为改观。同学们和睦相处,好学上进,朝气蓬勃,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许多。学生们渐渐长大,尔后各奔前程。后来
37、有一个叫马克的同学,在战争中英勇牺牲。他的父母在马克的口袋里拿出一个皮夹,里面有两张非常陈旧、折叠过无数次的纸,上面写着马克的优点。显然,这是马克心爱的珍藏。它伴随马克走过了一生。(二)一个年仅9岁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放学带回一张16开的纸给家长看,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铅笔字,都是小学生的笔迹,其中有些字是用拼音代替的,主题是“我们大家评”,共列有18条,还有18个歪歪扭扭的签名。现原汁原味摘录如下:1有时候要打人,做作业要玩;2字写得不dun正,shu觉要玩橡皮泥;3乱扔纸屑,不讲卫生;4经常作业没完成就去玩;5上课不专心,听课开小差;6小气,不肯借东西给同学;7上课经常受教师批评;8不让同学亲近
38、老师;9做早操经常bi体育委员拉出队伍;10上音乐课经常do乱;11上课不j手发言;12回答问题声音很轻,大家听不到;13上体育课讲话,不听老师的话;14眼保jin co经常让我班扣分;15喝开水经常不排队;16跑步时要吹牛;17喝开水时把开水倒在同学身上;18做口算zu mn这罪状18条是那位小学生的班主任老师发动班上学生“民主评议”出来的。事情的经过很简单,那天开班会该学生迟到了,班主任临时改变主意,将班会的主题改为“让大家来评”。【案例解析】作为教师,应该像案例一中的教师一样引导我们学生正确地对待他人和周围的事物,教学生学会重视别人,信任他人,经常要求学生去发现别人的优点, 而不能像案例
39、二中的教师,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因为欣赏他人等于欣赏自己。人的所见得自眼睛,更得自心灵之睛。我们要拭亮或帮助孩子拭亮自己的心灵之睛,无论如何要去发现一个人的闪光点、优点。要记住,即使是表现最糟糕和最不可救药的孩子,他身上也不会没有闪光点,这种发现无疑会对一个孩子产生非常重大的作用。当我们用挑剔的眼光、“眼里揉不进一粒沙子”的态度去面对同学或学生时,一切都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第六章 教学心理一、单项选择题1有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行为的有关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设计 C教学评价 D教学过程2( )通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正式
40、评价 D非正式评价3一般在教学开始之前,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所做的评价是(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4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 )A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计划 D教学策略5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A课堂凝聚力 B课堂控制 C课堂管理 D课堂气氛6注意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的领导属于( )A放任型 B专制式 C监督式 D参与式7( )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A 教师领导风格 B班级 C学校 D年级8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松散群体
41、 B联合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集体9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A联合群体 B松散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10班级里的小集团属于(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二、填空题1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 和教师自编测验。2自编测验包括 和主观题两种类型。3主观题包括论文题及 两类。4问题解决题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 ,另一种是直接测验。5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 ,教师也能够收集到大量的关于学业成就的信息。6评价的评分标准可分为 和相对标准两种。7班级、小组、少先队都属于 。8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9在布鲁姆等人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架构中, 能力层次最高。 10为了解学生学习成就在与其条件相似的团体中之相对地位,通常采用 测验。11教学设计的首要决定项目为 。 三、简答题1简述课堂管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3简述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4简述为了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通常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5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四、论述题1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教学评价是有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行为的有关资料,参照预定的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