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 教学案例.doc
《作文课 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课 教学案例.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语文考试最担心哪道题意外失手?生:作文师:为什么?生:作文分数最高,但怕写离题,拿高分很难。师:同学们在写作文时,确实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考场上面对题目无话可说、构思平淡、语言贫乏、素材平凡因此,常听到有同学感叹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来解决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就是“素材的挖掘、运用(板书)”。二方法指引(一)阅读优秀习作,初步感受课文素材的魅力师:有人说从小到大写了那么多作文,写到最后都无话可说,无材可用。可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想想看,我们从小学开始,到现在,读了多少书,看了多少影视剧,听过多少故事,有过多少亲身经历,又滋生过多
2、少关于人生的感慨,写作的材料会少吗?我觉得恰恰是太多了,材料太多,看得你眼花缭乱,竟不知如何取舍,如何运用了。为了证明我并非言过其实,我们先来读一篇同龄人在课堂上用18分钟的文章三读“背影”(生阅读三读“背影”)师:这篇文章不见得有多么优秀,但起码是一篇文从字顺、中心明确、情感真挚的作文。看完此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吗?生:我觉得三读“背影”这篇作文,构思独特,很善于利用学过的课文,并且将课文素材和自己的生活巧妙结合起来。师:说得很好。就是这么一则选自课文背影的不起眼的材料,也可以成为打造优秀作文的零部件。古人说得好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说,“材不在奇,切题为妙,料
3、不在多,精当就好(此句板书,加深学生印象和理解)”。(二)阅读考场佳作,发现作文素材挖掘技巧师:我们已感受到熟悉的课文内容竟然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那么,我们在写作文时,应该怎样去挖掘和运用语文课本中的素材呢?下面我们来赏析一些考场佳作,看看能否有一些心得与发现?(学生阅读老师提供的考场佳作,发现优秀作文素材挖掘技巧)师:同学们看完这些考场佳作,有没有一些发现?生:我有三点感受。第一,这些考场作文开篇直接切题;第二,都通过引用古诗词和使用修辞,增添了文采;第三,都联系了语文课本内容,并且是课内课外知识相结合。师:易瑞阳同学谈了三点感受,后两点说得很好。第一点切题,大家看的作文确实很多篇都开篇
4、切题,但老师提供的有些是作文片段,很难看出是否切题。其他同学有没有发现这些作文在素材挖掘方面是怎样使用语文课本中的材料呢?生:首先是这些考生对课文非常熟悉,用的时候,不只是用一篇课文的素材,而是将几篇课文的材料综合起来使用。并且用的时候会变通,使材料和作文题十分切合。比如第一则材料中,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李清照的武陵春本来和“创意”没有关系,但该考生稍一变通,就和“创意”这一意旨十分切合。师:确实如此。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则材料是如何使用课本中的素材的?生:直接引用课本中的语句。师:那第二则材料呢?生:化用。师:这两则材料能不能告诉我们一个规律性的东西?生:我们可以引用或化用语文课文中的诗词名句和
5、其它优美的语句。师:很好。在写作文时我们可以引用、化用课文中优美的语词文句,这样可以使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但同学们务必注意,运用课文中优美的语词文句时,不能为了引用而引用,务必根据文章主题的表达或展开思路的需要,进行有效的引用和化用,否则便是无效的表达。师: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是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当年的作文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看这位考生是如何挖掘使用课文愚公移山的素材呢?生:我一开始还在想这是不是一篇优秀作文,听老师您这样说,我就确定这是优秀作文。(听课老师和同学笑)文章对课文素材用得好,好在不是照搬原文,而是紧扣他要论述的观点,做到了材料为文章意旨服务。师:是的,写作文时我们可
6、以借用课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进行演绎新编,但千万不能照搬原文,而是在吻合原文人物言行、性格及语言风格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或把故事拼接于现实生活,或挪移教材内容重点,或放大与课文密切相关的细节,或合乎事理发展地节外生枝,引入原文没有的人物,或变换叙述角度,编写出新的情节,或者表达出与原文不同的新的旨意等。我们再往下看,告别一种胆魄这篇中考满分作文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和发现呢?我们重点关注文章素材使用的问题。生:我觉得这篇文章是按照由古到今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师:李学思同学注意到了材料顺序的安排。告别一种胆魄一开篇就从自然界的现象引出了一个观点:告别是一种胆魄,作者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是空发议
7、论吗?生:不是,是通过举例子来证明的。师:首先举了什么例子?生:诸葛亮告别隆中安逸的生活而投身艰苦卓越的政治斗争的事例。师:事例来自哪里?生:课文隆中对。师:然后又举了什么例子?生:陶渊明告别权贵,摒弃世俗,投身秀美山水的事例。师:事例来自哪里?生:课文饮酒诗。师:还举了谁的例子?来自哪里?生:鲁迅告别医学,走上了文学这条无止境之路的事例。来自课文藤野先生。师:这篇文章先摆出自然界中的种种告别现象,然后归纳出结论;接着又列举了语文课本中三个有关告别的故事,作者顺水推舟地得出结论:告别是一种胆魄。全文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论理清楚,修辞恰当,语言较有内涵。足见作者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可以引
8、用课文相关的文段和典型事例作为作文的论据,丰富作文的内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但要注意引用贴切和恰当,紧扣文章主题并与之相呼应才能为你的作文锦上添花。师:我们将大家的感受和发现,简单总结一下,我们在使用课文素材的时候,可以化用课文语词文句文采飞扬;可以借用课文人物情节演绎新编;还可以举用课文典型事例充实内容。(三)深入思考,明确课文素材运用技巧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阅读和思考,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课文素材的魅力,也总结出了挖掘课文素材的方法。那么写作素材挖掘出来了,但怎样运用才能把把课文素材运用的新颖、独特和巧妙呢?(生讨论思考。)生:我们在写作文时,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篇课文,而是要综合使用不同的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文课 教学案例 作文 教学 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