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阳朔遇龙河案例.pdf





《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阳朔遇龙河案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阳朔遇龙河案例.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 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 阳朔遇龙河案例 阳朔遇龙河案例 孙九霞孙九霞 保继刚保继刚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景区和社区紧密相连的遇龙河景区处于旅游发展初期,其社区参与前期为自发参与,后期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社区参与迅速发展,多元主体大量介入,政府的管理和规范面临很多困难。由于政府政策实施不到位、对企业管理不善等原因,也使无序的社区参与不能及时遏止。关关 键键 词:词:社区参与 旅游人类学 遇龙河 Tourism Anthropology Analysis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 Case Study of Yulong River
2、in Yangshuo Sun Jiu-xia,Bao Ji-gang (Institute of Guangdong Ethnic Studies;Sun Yat-Su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80,China)Abstract:Yulong River Scenic Area is in his initial development stage,and it Scenic spot is close to the community,its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was spontaneous,and government leadi
3、ng in the later stag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more stakeholders invole in,and government was facing the trouble of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Because lack of policy and enterprises management,and finally the disordere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can not be stopped timely.Key Wor
4、ds:Community Participation;Tourism Anthropology;Yulong River 旅游业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产业,它有独特性。一般而言,旅游业比工业离农村更近,与农民的生活联系更紧密,农民也有着更大的参与空间。它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的城市化,推进乡村社会转型有积极意义。应该寻找合理的方式,让社区、让农民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发展贡献出足够的力量。但实际上从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的乡土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和其他产业为基础的现代都市社会,并不仅仅靠把生产用地变为景区用地、把农民变为旅游生意人以及实现一系列经济指标就可以完成的,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发
5、掘农民自身的创造力,需要各利益群体的协调。阳朔遇龙河景区提供的是景区与社区紧密相连的社区参与典型案例。遇龙河景区处于旅游发展初期,目前的开发是政府主导型。政府主导下的旅游开发既为社区参与创造了条件,也由于景区社区的不可分割性及政府管理经验准备不足等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一、紧密相连的景区和社区一、紧密相连的景区和社区 遇龙河是阳朔县的第二大河流,素有“小漓江”之称。遇龙河景区范围包括遇龙河、两岸的村落和山地在内,西北部以遇龙河金龙桥为界,东南部以遇龙河工农桥为界。景区北距桂林 64 公里,南距南宁 443 公里,西南至柳州 181 公里,南至荔浦 40 公里,东南至梧州 268 公里,距离广州
6、490 公里,交通便利,区位条件较好。遇龙河景区属于亚热带岩溶地貌景观,汇聚了山水交融的岩溶地貌、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四季宜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遇龙河景区因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俱佳,而在游客中享有很高的美誉度。从金龙桥到工农桥的遇龙河两岸,共有 21 个村落,人口有 9000 多,在行政上分属高田、阳朔、白沙三个镇,如果加上遇龙河外围和周边乡镇的居民,人数远不止于此。遇龙河社区居民人口具有以下特征:以农业人口为主、外出打工人口较多、民族人口构成相对单一、村民的生活方式正在变迁、村民的思想观念较为传统。虽然遇龙河景区的范围中包括了两岸社区中的居民,但在一般的
7、划分中,景区的核心部分是河流,社区是外围地带,是核心景区的延伸部分。景区是以自然景观为展示重心的,社区及其居民作为人文景观也是景区的重要构景要素,二者不可分割。遇龙河景区不能包含社区居民的所有生活,其向游客展示的是部分生活,对于沿河的大部分社区而言,只是一种远距离的展示,社区居民的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部分的被景区囊括在内。对于遇龙河,不仅在地理上与社区紧密相连,在社区居民的心理上也是密不可分的,他们世世代代沿着遇龙河繁衍生息,遇龙河是他们的母亲河,他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这条河。虽然遇龙河在所有权上属于国家,但在居民的心目中,“这条河是我们的,它就在我们的家门口,我们从小就在河边长大”。虽然景区的
8、提供的主导旅游产品不是社区生活,但景区和社区是不可分割的。沿岸的社区虽然不能提供更多的旅游活动,但它们给予游客的是自然和人文的和谐,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沿河两岸紧密相依的状态,决定了遇龙河景区是一个开放性的景区,也决定了这个景区是容纳了大量居民的景区,这为日后的开发和景区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还不是一个有确定边界的景区,它是一个从游客发现、游客认可而发展起来的景区。直到目前还没有大的开发商介入,只有沿河漂流时的河段划分。目前的遇龙河景区具备了“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这些条件,但由于没有开发主体
9、的主动申请,遇龙河景区没有经过旅游部门的评定和认可,不属于国家级的旅游风景区,也没有真正纳入旅游部门的统一管理。尽管没有边界、没有景区大门、没有门票,但由于游客到来、游客选择了它,也就具有了景区的实际意义,也就因此有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当然,这种状况可能是整个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初级阶段。二、遇龙河社区的旅游参与过程和状况二、遇龙河社区的旅游参与过程和状况 (一)少量个体参与期(一)少量个体参与期 2002 年之前,遇龙河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正处于少量参与、个体自办的阶段。直到2002 年 3 月,遇龙河景区整体来看还处于未开发的状况。河边除了靠近工农桥的潘庄处有一座 15-20 个床位的小别墅,
10、再往上游不远处还有一个“奥德克培训中心”外,河边沿岸几乎没有什么食宿接待设施。只个别村庄,如遇龙村和旧县村等有几家农家乐(农家饭)餐馆。由于遇龙桥的座落,遇龙村委的桥上、桥背和遇龙堡三个自然村较早地介入了旅游。遇龙桥是明代古石拱桥,1981 被确立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桥横跨遇龙河,赋予了遇龙三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意境,由此也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游客的到来,激发起了村民的参与愿望。看到游客进村观光后总是匆匆离去,为留住游客,有的村民建议村里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游玩项目。于是,从 2001 年开始,他们在遇龙桥旁建了两间小卖部和一个小码头,又把遇龙桥打扫干净,还制作了 4 张供游客在
11、河上漂流的竹筏。此举果然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景、休闲。村民也因此获得了实惠,到 2001 年底,竹筏增加到 40 张,从业人员增至 80 多人。遇龙三村提供的漂游项目主要是从遇龙桥乘竹筏漂流到 10 公里外的工农桥,由于沿途景点多、风光美,而且要经过 20 多个水坝,深受游客的欢迎。他们采取的是自行组织、轮流载客的方式经营,漂完全程的价格是 120 元。这一阶段遇龙河社区居民多以家庭、个人为单位,利用农闲时间进行旅游经营。经营的范围主要有撑竹筏、做农家饭、做乡村导游、卖手工艺品、开农用车载客、开小卖部等。这些经营投入少,获利快,利润高。居民参与经营的规模小,大部分家庭旅游收入不占主要地位。即
12、使这种浅层次的参与也仅有 17.9%的家庭介入,其他绝大部分居民由于主观或 此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9 年联合发布、2000 年 1 月 1 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对于风景区的界定。客观上的种种原因而未参与旅游业(见表 1)。表表 1 未参与旅游业的原因未参与旅游业的原因 原因 数量 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缺乏资金 11 16.4 16.4 竞争激烈 1 1.5 17.9 没有人手 10 14.9 32.8 不会经营 10 14.9 47.8 还未开发 12 17.9 65.7 缺资金、不会经营 5 7.
13、5 73.1 缺资金和人手 2 3.0 76.1 缺资金、不会经营 1 1.5 77.6 缺资金和未开发 3 4.5 82.1 已投资旅游业 12 17.9 100.0 总计 67 100.0 资料来源:根据作者 2002 年 3 月所做的问卷调查统计。此时,社区大多数居民对旅游业的发展持观望态度,对旅游业的认识模糊,既不知旅游发展走向何处,也不知自己该如何入手。但个别居民的旅游经营意识已开始萌发,少数导游由于与境外游客的深入交流,清楚地知道游客的需求,对旅游的开发方向也有较为成熟的意见。性别差异在社区居民的旅游参与中有所显现。妇女整体的参与愿望与实际的参与程度都高于男子。旅游业为女性提供的就
14、业空间更大,做乡村导游和农家饭都是妇女的专长。在旅游参与过程中,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发生变迁。在与与游客接触过程中,游客所携带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对社区居民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冲击,居民的商品意识日渐浓厚。(二)多元参与期(二)多元参与期 遇龙河景区的发展时期相对较短,总共也不过几年的时间。社区参与时期的划分,没有准确的界限和标准,只是大体上的一种区分。划分标准主要依据遇龙河最敏感、最突出的竹筏经营和发展问题而进行的。2002 年 4 月开始,由于政府的介入,参与竹筏经营的组织形式更加多元化:县级政府、村级集体组织、民间社区组织、个体联合、家庭等同时介入。2002 年 9 月后的几个月,由于政府的统一
15、管理,出现过短暂的有序期。但在 2002年 4 月至 2003 年 8 月这段时期的基本特点是参与主体的多元化。这段时期,大部分村是农民个体参与竹筏经营。各乡镇的情况不一,阳朔和高田两镇曾经形成了一些大户经营的局面。一般是每个个体户,拥有几十张大排,请几个帮工,撑一排给付工钱 10 元(约 45 分钟),每天包中餐。竹篼寨的竹筏是由传统社区组织集社组织承包的。集社组织的传统功能主要是包办社区内的丧事,而 2003 年 8 月他们把自己的功能拓展到了经济领域。该组织把全村的 75 张竹筏全买回来,由 6-10 个人承包,其他的竹筏不能再开张。具体安排,由承包者定夺,也采取雇人划、支付工钱的方式。
16、另外,社区还把经营领域拓展到了其他方面。竹篼寨在经济合作社的组织下在遇龙河邻近处的山边自发地开发了个岩洞,自称老佛岩,从 2003 年 8 月初开始卖票。竹筏和岩洞开发中村级组织和其他社区组织集体参与的多,而乡村导游、家庭旅馆和农家饭等一般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行为。这一时期比起 2002 年之前,遇龙河景区各种形式的旅游参与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尤其是竹筏数目增长最快(见表 2)。阳朔县的经济合作社为村委会下属的村民小组。表表 2 遇龙河景区部分村庄的旅游参与情况遇龙河景区部分村庄的旅游参与情况 竹筏 导游 家庭 旅馆 乡镇 自然村 总户数 总人口 竹筏总数 有证竹筏 从业人数总数 有证的
17、 家数床位 农家乐 小卖部 载客摩托 竹篼寨 130 570 100 80 130 15014 760 12 2 20 高田 小珠头山 52 235 20 0 25 2 2 00 0 1 2 矮山门 34 147 22 6 44 6 0 634 6 4 0 骥马 150 800 40 0 80 3 1 00 0 3 5 朝阳 126 672 58 12 120 10 0 110 3 5 0 朝隆 72 310 20 10 42 0 0 00 0 1 1 阳朔 岭上 34 136 20 6 40 0 0 00 0 1 0 旧县 305 1168 50 12 100 6 1 316 12 8 3
18、兴隆 88 400 40 3 80 0 0 220 6 1 1 新寨 161 654 4 4 8 10 0 00 10 5 1 桥背 108 487 21 21 42 0 0 00 0 3 1 桥上 118 497 60 60 120 0 0 00 3 6 2 白沙 遇龙堡 195 750 30 30 60 0 0 00 1 6 2 总计 15736826 505 244891 18718 19140 53 46 38 资料来源:作者 2003 年 8 月份对于高田、阳朔、白沙三镇所做的调查。从表 2 的资料来看,沿河的每个村都有竹筏在运营,13 个村共有 505 张竹筏,其中持有政府颁发的营
19、运证的只有 244 家,不足一半。从事竹筏漂游的筏工有 891 人,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担当乡村导游的有 187 人,主要集中在高田镇的竹篼寨村,但拥有导游证的只有 18 人,只占总数的 9.6,大部分是当地人所称的“野导”或“野马”。家庭旅馆13 个村共有 19 家,140 个床位,在分布上也主要集中在竹篼寨、矮山门和旧县几个村。农家乐餐馆共有 53 家,其中白沙镇占了 28 家之多。农家乐的蔓延很快,在调查中还有一个对于“正在建设的农家乐餐馆”的统计,数字为 19 家。小卖部 13 个村共有 46 家,其分布与旅游参与的关系不大,它们主要是面向社区居民的,一般与村内人口和社区规模有密切关系
20、。参与载客的摩托车共有 38 辆,竹篼寨一个村就占了 20 辆。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无法统一和规范,是一种有序与无序并存的状况。对于竹筏和导游是介于管与不管之间,不管或管不了的成分更多。农家乐餐馆的卫生状况缺乏监督,住宿设施和卫生条件没有规定,大多是无证无牌经营,游客的利益难以保障。从业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三)大规模无序参与期(三)大规模无序参与期 2003 年 8 月 31 日,一度被阳朔县遇龙河竹筏漂流公司规范得不错的遇龙三村的筏工罢工了。至此,竹筏的经营开始进入无序参与期。自 2004 年 9 月以后,遇龙河上漂浮的竹筏已经处于失控状态,有的河段几乎是竹筏遍布。以经济合作社(村小组)集体参与
21、竹筏经营的依然不少,特别是地段比较好、客源相对充分的村。其他村寨的组织形式是多元的。有的村漂游项目被取缔后,开始由村经济合作社以集体的名义来经营。川岩经济合作社 2002 年下半年以来,先后组织村民集资开发了刘三姐故居、两个山洞、水上竹筏、民居旅游、农家饭等项目,村民也从中大大获益。2003 年 9 月,由村干部和经济能人出面组织,全村人一起入股,每人出 100 元,把旧竹筏全部换成新筏,经营休闲游,统一卖票,每张竹筏 40 元,范围在川岩至凤楼的水坝之间,约 1 小时左右,客人也是野导等带来的。村里统一安排,轮流上岗,筏工划一天 20元,“十一黄金周”每人每天 50 元。扣除工资后,全村当月
22、分红。村庄的经营与原来的景区出现了利益纷争。川岩村自己开发的刘三姐故居,也是采取全村集资,每人出 100 元。刘三姐故居是 2002 年下半年开业的,最初规模较小,后来经过进一步开发,建设了停车场,修了堤坝。游客一般被带进去看故居,看完故居坐竹筏,收费每人 15 元,村里要 5 元,另外 10 元是给导游的回扣。由于他们的经营与已有的大榕树景区有客源之争,况且他们的回扣优惠,得到的客源更多,县里也几次从中协调,希望他们能够与大榕树景区达成经营共识,但一直未果。镇旅游站的干部说:他们开业经营没有任何经营许可、没有任何证件,县乡已经组织他们开了 10 次会了。但农民的要求很高,要么要收购大榕树,要
23、么每年索要 70-80 万,最低也要 40 万。公安、工商、运管等部门出动也收不掉竹筏,镇里出面就更不管用,他们对镇的干部说:“你们解决不了问题,回去要个能说话算数的人来!”。在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川岩村的刘三姐故居依然在经营着。社区组织开始制订章程,规范内部的经营活动。竹篼寨的民间集社组织集体经营后,出台了竹篼寨集体旅游集社干部职工职责及有关规定。规定中认为旅游集社是在经济合作社的领导下,但经济合作社不干涉旅游集社的内部管理和权力分配。该规定对干部和员工的职责有明确规定,村中凡满 18 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均可上班。其中,规定了经营范围:凡在竹篼寨境内河流不允许任何个人或集体经营竹筏生
24、意。本村农家饭、民居旅馆接待的客人过河限于两岸码头,水上饭馆的客人限于本饭馆以外 20 米内玩耍,任何时候不准私人及其他团体在本村河流范围内进行划竹筏做生意。加入旅游集社的条件:凡本村在外工作的人员不许加入本社;凡嫁出女子和外出入赘人员不许加入本社;凡嫁出女子、外出入赘、外出参加工作、老人过世,将当年利润、股金一次性退还;凡在本户内出生儿童、嫁进女子、入赘男子按 200 元一股加入,凡增加人员必需在本村常住,否则作退股处理。由于遇龙河竹筏的超常规发展,竹筏的数量无法统计,有人估算在 13001500 张之间,这吸纳了很多男性劳动力。由此使男性在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大大增加,男性参与旅游业的数量不亚
25、于女性。但性别分工是非常明显的:女性的参与旅游依然是乡村导游、农家饭经营(男性为辅)、卖手工艺品等,男性从事的基本上是竹筏和摩托车载客等劳动强度大的行当。参与旅游程度越高的社区男女平等意识也越来越强。妇女参与旅游业的收入一般不低于男性,乡村导游带客人去吃农家饭可以拿 20的回扣;如带游客去遇龙河漂游,240 的票价得到的回扣是 48 元;150 元的票价得到的回扣是 25 元;40 元的休闲游得到的回扣是 10 元。受高额回扣的吸引,阳朔县的野马导游屡禁不止,她们经常围追、尾随游客,很让游客反感。河边的农家乐餐馆也是愈演愈烈,有几家已经在河边的水面上搭起了竹棚。2002 年 8月,遇龙河边的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区 参与 旅游 人类学 研究 阳朔 遇龙河 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