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案例在教学中实效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土地理案例在教学中实效性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乡土地理案例在教学中实效性研究 李富荣 (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 215021) 摘要: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乡土地理教育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自身实际出发,选取了相关乡土案例穿插到地理课堂上,主要阐述了乡土案例教学给地理课堂带来的一些变化。关键词:乡土案例,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大特色。案例既是教学的素材,也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乡土地理能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在高
2、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中,应当紧密联系当地实际,充分发挥本地教学资源优势,选取典型的乡土地理案例,使教学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内容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十五年来,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发展效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大幅改善。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的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中,将工农业生产、旅游资源的开发、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案例与相关教学内容结合,使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更
3、加贴近社会实际,切实提高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下面从三方面来谈谈使用乡土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一)学生学习主动,能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感的探索和解决问题教学中力求从学生身边的事例着眼讲授新知,从实际生活求得实感,易于接受,且能让学生觉得地理能增长知识,亲切实用,从而引起兴趣。 以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产业转移为例,课文中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讲述的都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这时联系苏州的产业转移,合理分组,对产业转移知识进行探究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问题,积极主动的参与解决各种的实际问题。分组讨论如下:第一组:专家在线案例一:截止2008
4、年6月,园区累计吸引14500家国内外著名企业落户,已形成集成电路、软件、游戏动漫、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思考:谈谈苏州园区具有哪些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这些产业有什么特点?第二组:招商投资组案例二:从2007年1月份在宿迁召开的全省工商产业转移项目对接会议上获悉:苏州、宿迁两市南北产业转移已实现区域间有效而快速传递 。据统计,截止2007年4月,苏州市共组织南北产业转移投资项目191个,投资总额48.54亿元,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行业龙头项目纷纷在宿迁落户。案例三:苏北区投资贸易洽谈会苏州市产业转移推介项目(部分)2006年11月序号企业名称属地项目名称投资额
5、/万元1苏州大邦纺织有限公司张家港纺织印染50002昆山珍兴鞋业有限公司昆山鞋业生产待定3江苏天泽化工有限公司常熟化工产品生产20004苏州少士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商联电子产品装配500思考:1.假如你是投资商,你去苏北考察投资,吸引你的因素有哪些?2.苏州转移到苏北的产业有什么共同特点?这反映了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第三组:探究活动:产业转移对苏州园区的影响。学生课后积极搜索资料,整理信息,做成园区建立15年变化图,从城市景观,基础设施,到城市用地,环境质量等多方面进行了对比,直观了展示了产业转移带来的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能够辩证的看清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出路,为家乡的发展的
6、出谋划策。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导,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基础知识快速掌握。这种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而且对社会实际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也有直接的帮助。同时学生间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养成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使教学过程充满了生气和新意。(二)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乡土案例教学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发现结论,而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来认识问题,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对家乡的发展也更加关注。地理课程目标指出:“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
7、祖国的情感。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逐渐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从而把参与环境保护提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上。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乡土案例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研究问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笔者在讲授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联系到苏州的环境状况,这可以说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最好材料。因为只有学生在环境感受中获得的亲生体验,才能保证环境意识和素质培养的落实。在教学时,我首先提出疑问:我们苏州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人间天堂”
8、,苏州市民也以拥有精致的园林、秀美的山水而自豪。“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一句千年吟唱不绝的古诗,道尽苏州之于水、水之于苏州这二者的关系。苏州拥有大小湖泊300多个,各类河道2万多条,但苏州也属于缺水城市,为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分析了苏州水资源短缺的类型和原因。随后又展示了近几年市区主要河道综合污染指数变化图,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因素以及水污染防治治理的措施。同时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己归纳大气污染的成因及解决措施,寻找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学习城市化时,结合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途中见到的交通拥挤、行人太多,机动车尾气弥漫、空气污浊、噪音震耳的现象,我
9、就指导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而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这种联系身边的地理教学,激发了学生环境保护的热情,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地方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的结合,让学生感到地理问题就是时刻发生我们的事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三)教室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内外和校内外的联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由于乡土地理考察所接触的一些问题,与乡土地理环境、乡土经济发展是紧密结合的,远较地理课本知识复杂,为了探索有关问题,学生必须走
10、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到自然和社会中去。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认识到他们的态度,行为和决定能够对现在和未来的世界发展产生影响。这一过程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澄清他们的价值观。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多端性、伸缩性思维的现实地理问题,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一节时,我让学生从我们所处的这块土地说起,说出我们这里属于城市功能区的哪一种,从而得出来住宅区一般是一个城市占地面积最广的功能区。在联系我们学校附近的超市,市场等便民服务设置,理解:某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然后在扩大
11、区域,通过考察,画出我们园区各个功能区的布局,概括出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思考这种布局的合理性与缺陷,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错综复杂的自然、社会环境,促使学生在考察活动中动心、动手、动脑,不断地去接触、分析、思考、解决一连串的问题,这无疑会提高他们地理观察和调查。运用地图、分析和运用地理图表等能力,对训练他们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有极大的好处。总之,当地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地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因此,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乡土地理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应用,从而切实体会到地理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地理新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1王静爱.乡土地理教学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澄.地理教学研究与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