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综合气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型综合气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综合气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 0 0 9 定增刊仪表技术与传感器I n s t r u m e n tT e c h n i q u ea n dS e n s o r2 0 0 9s u p p l e m e n t小型综合气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封锴,张中平,秦明,黄庆安(东南大学M E M S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 1 0 0 9 6)摘要:基于C 8 0 5 1 F 3 4 0 单片机,集成了温湿度、气压传感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风速传感器,设计了一种小型智能气象系统,具有温湿压、风速风向数据采集、存储、上传等功能。介绍了系统硬件以及软件基本原理,并给出参数补偿方案和实测数据。关键词:智能;气象系统;C 8
2、 0 5 1 F 3 4 0中国分类号:T P 2 7 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2 1 8 4 1(2 0 0 9)增一0 3 5 0 0 3R e s e a r c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i n i a t u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F E N GK a i,Z H A N GZ h o n g p i n g,Q I NM i n g,H U A N GQ i n g-a n(K e yl a b o r a t o r y
3、o fM E M So fM i n i s t r yo fE d u c a t i o n,N a r d i n g2 1 0 0 9 6,C h i n a)A b s t r a c t:B a s e do nt h eC 8 0 5 1F 3 4 0M C U,t h em i n i a t u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w h i c hc a nc o l l e c t,s t o r ea n du p l o a dt h et e m p e r a t u
4、r e,h u m i d i t y,p r e s s u r ea n dw i n ds p e e da n dd i r e c t i o ni n t e g r a t e st h et e m p e r a t u r e,h u m i d i t ya n dp r e s s u r es e n og o ta n dt h el a b o r a t o r ys e l fd e v e l o p e dw i n ds e n s o r T h i sp a p e ri n t r o d u c e st h ed e s i g np r i
5、n c i p l eo fh R r d w&l t 七a n ds o f t w a r e,g i v e so u tt h es c h e m eo fp a r a m e t e rc o m p e n s a t i o na n dm e a s u r e dd a t a K e yw o r d s:i n t e l l i g e n t;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C 8 0 5 1 嗍0 引言气象环境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气象检测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智能化、高精度、小型化的自动气象站的应用需求
6、愈来愈大,取代传统的机械人工式的气象站将成为必然趋势。随着M E M S 技术的发展,传感器逐渐趋于小型化,C M O SM E M S 技术的成熟,更加速了传感器与处理电路的集成化。该系统采用C 8 0 5 1 乃4 0 作为主控制器,集成了S E N S I R I O N公司S H T 7 5 系列温湿度传感器、I N T E S E M A 公司M s 5 5 3 4 B 压力传感器、以及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风速风向传感器,能准确采集温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信息,并存储在内置F L A S H,同时通过R S 一2 3 2 串口上传至上位机。1系统硬件该系统主要分为采集、存储、通信3
7、部分,其硬件原理图如图l 所示。图1小型综合气象系统框图如图1 所示,气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风传感器负责收稿日期:2 0 0 9 0 5 2 6气象信号的采集,其输出均为数字信号,免去了A D 转换部分。F L A S H 芯片负责数据的存储,其8 M 的容量可存储近2 个月的数据。E E P R O M 存储了系统设置参数等固件信息。与P C机采用标准的R s 一2 3 2 通信,P C 机向M C U 发出满足数据通信协议格式的命令后,即可实现如波特率设置、参数设置、数据上传等数十种功能。1 1 单片机该系统所使用的单片机是S I L I C O NL A B 公司生产的C 8 0 5
8、 1 F 3 4 0。该器件是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片上系统型M C U 具有高速流水线结构的8 0 5 1 兼容的微控制器内核,主要控制系统的运行,用到了其中的S M B U S,U A R T,S P I 串行接口与外围芯片及上位机相连接。1 2 温湿度传感器采用瑞士S E N S I R I O N 公司生产的S H T 5 系列温湿度传感器。该单芯片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它应用专利的工业c M 0 s 微加工技术,确保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与长期稳定性。传感器包括一个电容式聚合体测湿元件和一个能隙式测温元件,并与一个1 4 位的A D 转换器以及串行接口电路在同
9、一芯片上实现无缝连接。每个传感器都在极为精确的温湿度校验室中进行校准,校准系数以程序的形式存在O T P 内存中。经测试补偿后,其温度输出精度达4-0 5,湿度达4-3 R H 与单片机采用标准的1 2 c 接口通信。1 3 气压传感器M S 5 5 3 4 B 是一款由瑞士I N T E R S E M A 公司生产的集成有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和A D C 接口的S M D 混合集成电路,可提供依赖于压力和温度的1 6 位数据字。模块中存储了6 个标定参数,用于高精度的软件补偿和校正。其具有低电压、低功耗、自动关闭电源等功能。可通过3 线S P I 串行接口与微处理器进行通万方数据增刊封锴等:小
10、型综合气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3 5 l信。1 4 风速风向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为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热传感器,采用热温差原理测风速,由单独的控制器控制其运行,与单片机采用1 2 c 接口通信。1 5E E P R O M&F L A S H系统使用了E E P R O M 和F L A S H 两个存储芯片,E E P R O M主要用来存储设备I D、密码、参数等非易失性数据,F L A S H用来存储测量所得的数据。系统中使用的E E P R O M 是A T M E L 公司的A T 2 4 C 5 1 2 芯片,具有6 4K 字节的空间,使用标准的I z C 通信。F L A S H 也是A
11、 T M E L 公司的A T 4 5 D B 6 4 2 D 芯片具有8 M 字节的空间,可以存放近两个月的数据。其具有并行和串行两种通信模式,该系统使用的是并行模式。8 个数据引脚与单片机8 个I O 口相连。1 6 时钟芯片系统使用的时钟芯片为日本S E I K O 公司生产的$3 5 3 0 A,能为系统产生准确的1 s 中断,为数据采集和上传提供了时间保证。另外其输出时间也为数据存储及上传保证了实时性。该芯片与单片机采用标准1 2 C 接1=I 通信。2 系统软件其主函数流程图如图2 所示,单片机初始化后,首先读取E E P R O M 中的温湿压、风速风向等标定参数,以及I D 号
12、;然后向上位机发送时间校准请求,接收到时间校准命令后,用接收到的时间初始化时钟芯片;最后进入等待命令循环,接收到命令后处理命令,在等待命令的过程中,系统每s 采样1 次温室度数据,每r a i n 上传1 次平均值,每3s 采样并上传1 次风速风向数据。每s 的采样中断由时钟芯片精确输出,首先从时钟芯片中读出当前时间,然后依次进行温湿压的采样,到38 时再采样并上传1 次风速风向,1m i n 后将采样的温湿压平均,并上传以及存储进F L A S H 中。上位机的功能命令主要分为全局设备和特定设备两大类,全局设备命令包括对I D 的读写,其中I D 存储在E E P T O M 中,特定设备命
13、令包括系统复位、波特率设置、参数设置时间校准以及数据上传等。系统复位采用软复位的方式即对单片机R S T S R C 特殊寄存器的控制达到复位目的。波特率设置通过对串口通信速率的改变来改变。参数设置将修改系统中温湿压,风速风向等补偿参数并存储进E E P R O M 中。时间校准将上位机发出的时间输入时钟芯片,以达到数据输出的实时性。数据上传则从根据所需上传数据的时间从F L A S H 中搜索出数据,并通过2 3 2I:1 传输出去。3 参数补偿及测试测出的温度需经过一定得参数补偿才能保证其数据的线性度、准确度以及一致性。3 1 温度数据补偿温度数据补偿的第一步为S H T 7 5 数据手册
14、中给出的补偿公式:圈2 主函数流程图T=一3 9 6 0+0 0 l r o式中瓦为从S H T 5 数据线中读出的数据。这样补偿后的温度经过测量后发现其数据呈如图3 所示趋势,即在2 5 处温度精度最高,温度越高或越低其偏差越大。毫喜C毫2 Ct CO。C删舯伸W1 7 q n 一圈3 一次补偿后温度曲线鉴于此,系统对温度进行了二次补偿:7 k=a l(r 一2 5)+2 5+a 2式中a,d:为标定后的补偿参数。经过二次补偿后的温度有着较好的准确度及一致性,图4为4 台设备的测量数据。3 2 湿度数据补偿首先进行为湿度非线性补偿,其补偿公式为R l=一4+o 0 4 05+R H o 一2
15、 8 1 0 6 R 丑:由于相对湿度的定义为某一温度下水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压之比。而饱和水蒸气压为此温度下水蒸气压的最万方数据3 5 2I n s t r u m e n tT e c h n i q u ea n dS e n s o r0 c L2 0 0 92 12 01 91 81 7,蝠和d k。一,-与嗣,HoHoH H 口H 口H,。H 位Ho oHH le 1”_ m ooH-oH 劓一时协口卜ooH _ Hd HH _圈4 二次补偿后温度曲线大值,温度越高,饱和水蒸气压越大,所以其受温度影响很大,所以非线性补偿后的湿度数据仍需进行温度补偿以抑制温漂,其补偿公式为R
16、 H 2=(T 一2 5)(0 0 l+0 0 0 00 8 R)+R:此时的湿度数据已基本有着很高的精度以及很好的线性了,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零漂问题,所以需进行零点调整:P a l n。=肼2+n l调整之后的湿度值测量数据如图5 所示。圈5 湿度曲线3。3 压力数据补偿M S 5 5 3 4 B 压力传感器内部储存有出厂之前的标定数据,每个传感器使用前从内部存储单元中读出此数据,补偿后的就可达到很高的精度和一致性,精度达0 3h P a 图6 为4 套系统所测数据。3 3 风速风向数据补偿风传感器为实验室自主研发的M E M S 热传感式风速计,有一个配套的处理与控制电路,补偿方案也在那套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型 综合 气象 系统 研究 开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