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不同教学处理方式进行“盐类水解”教学的案例研究.doc
《采用不同教学处理方式进行“盐类水解”教学的案例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用不同教学处理方式进行“盐类水解”教学的案例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采用不同教学处理方式进行“盐类水解”教学的案例研究胡久华1 支瑶2 陈欣1 (1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100875 2北京35中 100031)摘要 本研究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以“不同教学处理”为核心变量,探讨了采用“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教学处理对高中生建构“盐类水解”认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观本质”的教学处理方式,利于学生建构“盐类水解”概念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从“微观本质”层面上分析溶液问题,形成分析溶液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 不同教学处理 高中生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核心概念。“盐类水解”知识涉及的知识面宽,综合性强,是学生已有的关于溶液认识的综合应用
2、。在中学阶段,学生对于溶液问题的认识大体经历4个阶段。首先,在初中,学生学习了关于溶液、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一些基本知识,知道了诸如溶质、溶剂、溶解度、饱和溶液等概念,对溶液有了基本的了解;然后,在高中,学生开始学习有关电解质的知识,开始讨论以电解质作为溶质,水作为溶剂这样一类特殊的,在无机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溶液体系,学生建立起了电离、离子反应等概念;接着,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上学习了电离平衡,进一步认识了外在条件的变化对弱电解质溶液体系的影响;最后在上述基础之上,学生开始学习盐类水解,讨论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微粒之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1问题提出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溶液问题的讨论,
3、从最初关注溶质、溶液这些宏观的具体物质,进而过渡到关注微观粒子,最后讨论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盐类水解的相关内容以后,中学阶段对于溶液问题的讨论就告一段落了,我们希望学生在结束对于溶液问题讨论的时候,可以达到分析溶液问题的“微观本质”水平,学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溶液现象和分析溶液问题。“盐类水解”概念的教学恰恰能够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但通常“盐类水解”概念教学采用的是“宏观现象”的教学处理,从盐溶液呈什么性(酸性、中性、碱性)引入,发现盐溶液并不都是呈中性,引出盐类水解概念,最终落实到各种类型的盐溶液呈酸碱性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主要抓宏观的现象盐溶液的
4、酸碱性和盐溶液的组成。这样的教学处理并不能培养学生从微观的层面分析和解释溶液现象或问题。采用“微观本质”的教学处理方式,即从分析水中存在哪些微粒?盐进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以什么形态存在于水中?水本身电离出来的微粒与盐电离出来的微粒间能否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对水的电离平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能够培养学生从微观、实质的角度分析盐溶液问题。2教学案例采用不同教学处理方式进行“盐类水解”教学为了证明采用“微观本质”的处理方式进行“盐类水解”教学,优于采用“宏观现象”的教学处理,有利于学生建构化学概念,培养学生的“微粒观”,让学生形成从微观层面分析溶液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本研究以不同的教学处理为
5、切入点,对高中生学习“盐类水解”进行了实践研究。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市某区重点中学高中二年级两个初始水平相同的教学班级,在两个教学班采取“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两种教学处理盐类水解的第一课时。在研究中,实验班采取的是“微观本质”的教学处理,对比班采取的是“宏观现象”的教学处理。不管是实验班还是对比班,我们希望通过盐类水解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盐类水解的概念,可以分析盐类水解的结果,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应用。采用不同教学处理的“盐类水解”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表所示:表 采用不同教学处理的“盐类水解”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实验班教学思路对比班教学思路设计用意教学引入向学生展示H2O、NaOH溶液、HA
6、c溶液、NaAc溶液请学生分析这些体系中存在的微粒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复习H+和OH-对水电离平衡是抑制的,提出驱动性问题“怎样才能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实验班在新课引入阶段提供了整堂课的分析思路,即分析溶液的微粒以及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出相关结论;对比班设置驱动性问题引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回忆与本课学习相关的已有知识。教学展开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在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水的电离增强了2.教师的总结分析3.给出盐类水解的概念4. 结合具体问题分析介绍盐类水解方程式5. 给学生NaCl、Na2CO3、NH4Cl溶液,让学生分析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的相互作用对水电离
7、平衡的影响;得出盐溶液的酸碱性6.总结归纳盐类水解规律,提示学生计算水解发生的程度是很低的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在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水的电离增强了2.教师演示实验,用pH传感器测量NaAc溶液的pH7,分析水的电离被促进3.导入“盐类水解”的概念,简单分析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微观过程4.教师提供各种盐溶液,由水解概念让学生判断溶液酸碱性,得出有弱才水解的规律;进一步揭示越弱越水解的规律5.说明水解程度是微弱的本部分是有关“盐类水解”概念的核心知识介绍。实验班和对比班均有相同的学生活动,尽管两个实验活动的目的均是为引出水解概念作铺垫,但实验班活动处于引入分析问题方法之后,更注重学生对于分析方法
8、的应用;实验班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问题的讨论始终围绕“溶液中有哪些微粒,这些微粒之间有什么相互作用”展开的;而对比班通过实验得出盐类水解的概念,进而利用概念对问题进行讨论。教学结束通过对于NH4+与Ac-水解互促实验,留下问题结束新课通过对于NH4+与Ac-水解互促实验,留下问题结束新课均是以留下问题思考的方式结束新课,为下节课的教学作铺垫。3教学效果的测查结果与分析(1)测查工具为了调查教学效果,在“盐类水解”新课结束后,采用相同的测查工具对两个教学班进行了测查。测查工具为自编的测试题。整套测试题一共有9道小题(5道选择题、3道判断题、1道综合题)。主要测查3个方面内容:(1)对“盐类水解”概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用 不同 教学 处理 方式 进行 盐类 水解 案例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