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第14周案例1教学设计.doc
《政治第14周案例1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第14周案例1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4周案例1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摩预习提纲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认真填写空格,并将重点在课本上划出。(15分钟)同步训练p120自主学习1-3题。教学过程检查反馈:默写上一框题的重点知识:(5分钟)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默写完后,同桌互换检查,教师可随机抽查一排或收上批阅。 导入新课:(5分钟)出示教学镜头,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本p85中山市经济发展的变化案例教师引导:中山市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也可以谈谈我们的家乡近些年有些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略教师引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
2、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学习提纲:1、我国总体小康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了解)2、我国当前达到的小康是怎样的小康?(识记)3、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建设怎样的小康?有怎样的美好远景?(了解)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有哪些?(识记)5、如何理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具体进程?(理解)教师要求:按照学习提纲,解决问题,有问题小组讨论解决。(5分钟)学生回答、教师点拨:(15分钟)1、 学生:至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
3、实力大大增强。(此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能够明确答案即可,教师不必过多强调。)2、 学生: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教师点拨:这句话应熟记,选择题经常考查。3、 学生: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教师要求:给大家3分钟时间落实上述三个问题,同桌互查落实情况。4、学生:(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5、学生: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教师点拨:有条件的地方
4、可以发展的更快些,如东部的很多大城市:上海、北京、青岛等;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如我国的西部地区;早实现的地区和人们应该支援和支持发展慢的地区,如东部支持西部。教师要求:给大家3分钟时间落实上述问题,同桌互查落实情况。当堂巩固:(10分钟)记忆落实所学知识当堂检测:(10分钟)教师:做同步训练p122选择题,5分钟完成。教师点拨:(5分钟之内)先出示答案,通过学生举手反馈出错率,简单的题目由学习小组探究解决,较难的题目,教师指出考点,根据出错率,适当点拨。课后作业:(10分钟)(如果课上有时间可以课上完成)一、 复习背诵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1、我国当前达到的小康是怎样的小康?2、
5、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有哪些?二、选择题(单选)1、2006年,中国GDP已经达到20.94万亿元,但人均GDP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全球排第110位。这一材料表明( )A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总体的、低水平的小康 B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小康 C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我国必须坚持把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放在首位2、2006年,我国GDP突破2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0.7%。这是中国经济第一次出现连续4年两位数平台上加速增长。这一经济现象主要说明( )A我国人民生活已经达到全面小康水平B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C我国的
6、 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D我国已建成完善的市场体制和更具活力的经济体系3、到2006年,中国三大产业第一、二、三产业在GDP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28:48:24变为15:51:34。三大产业的上述变化说明( )A我国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B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日益薄弱C我国已经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D我国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得到全面提高课后作业:(15分钟)一、 本节课重点知识复习背诵:1、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是什么?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分别如何理解?3、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选择题:(单选)1、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人民群众的根本
7、利益放在第一位,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 )A全面发展思想 B 协调发展思想 C 可持续发展思想 D 以人为本思想2、与过去“又快又好”的提法不同,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两字对调,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理念正在悄然转变。这一转变表明( )我国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 我国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经济发展必须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A B C D 3、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
8、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A B C D 三、非选择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适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协调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2)简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 14 案例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