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减几的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减几的教学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减几的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的内容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12减几”。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几的减法、11减几的减法和结合11减几学习想加算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计算。同时呈现“想加算减”和“先从10中减去5”的两种计算方法。接着通过带括线的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交流自己的算法。二、学生分析: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试算的过程中,学习12减几的计算方法。2、能主动地计算12减几的减法。3、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算法,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2)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2块积木,学生准
2、备20根小棒。(3)教学方案: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口算练习教师出示口算题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答。二、创设情景1、出示积木,一摞10块,一摞2块。请学生猜猜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三、自主学习:1、教师提出:“去掉5块,还剩几块”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鼓励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2、交流各自的算法。学生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摆法、算法的机会。3、提出“想一想”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最后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四、尝试应用: 1、出示教材14页算一算的图,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师生列出算式,再让学生试着计算。 2、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在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算法的同时,形成“想加算减”
3、的计算方法。五、课堂练习:口算的练习,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11减几的减法,为学习12减几奠定基础。 “猜积木有多少块”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给学生提供在已有经验活动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计算12-5。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分享学习更好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脱离操作进行12-6的计算,经历12减几计算方法的数学化过程。以图的方式呈现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学生优化算法的意识。师:我们先来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10-4 10-8
4、 6+6 2+1011-3 10-5 7+5 3+911-4 10-3 8+4 1+116+5师: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猜猜老师这里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学生肯定能猜出有12块,教师评价,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说:一摞有10块,另一摞有2块,合起来就是12块。 师:现在老师拿走5块,还剩几块?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12-5= 师:12减5等于多少?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如学生直接说出结果,就提问: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学生可能会说到:(1)因为5+7=12,所以12-5=7。(2)从10根
5、中去掉5根,还剩5根,5根加2根是7根,所以12-5=7。(3)从12根中拿走5根,一数,还剩7根。(4)从12根中拿出2根,还差3根,再从10根中拿出3根,还剩7根。师:如果去掉6块怎样计算?你能不用小棒计算出12-6等于多少吗?试一试。学生试算,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可能会说:(1)因为6+6=12,所以12-6=6。 (2)10-6=4,4+2=6。 (3)12-2=10,10-4=6。 (4)从12块中拿出6块,数一数还剩6块。 师:看屏幕上的图,谁知道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生:一共有12个苹果,盘子里有3个,问筐里有几个。(筐里一共有12个苹果,拿到盘中3个,筐里还剩多少个?)师:要求筐里有几个,怎样列式?学生说,教师板书:12-3=师:结果是多少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可能会说:(1)因为3+9=12,所以12-3=9。四、教学实录:五、教学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