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案例研究前沿论坛观点综述.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首届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案例研究前沿论坛观点综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届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案例研究前沿论坛观点综述.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2年4月第4期(总289期)Apr.,2012No4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最新进展首届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案例研究前沿论坛观点综述戚依南,李自杰,肖雯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100029)摘要本文通过回顾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和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案例研究前沿论坛(2011)”,对论坛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其中,研究型案例成果展示并分析了中国本土企业管理创新的最新进展,可以概括为涵盖融资、品牌、商业模式等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和边界跨越、模块化等组织结构的创新。最后,本文通过对分论坛主要观点的总结
2、以及数篇教学型案例的分析,指出教学案例写作必须侧重于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必须具备启发性,能够激发学习者的思考和讨论。关键词案例研究;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12)04-0154-06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和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案例研究前沿论坛”于2011年12月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全国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案例研究爱好者济济一堂参与了论坛。本次论坛主要针对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本土案
3、例的研究,旨在探索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以及由此提炼中国企业管理的新理念、新概念和新思想,为案例研究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大会由四位嘉宾的主题演讲以及四个分论坛组成,从研究型案例深入探究了中国本土企业的管理创新问题,并对教学型案例的写作进行了探讨。一、案例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罗家德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管理实践中的圈子现象中国人工作场域中的圈子问题研究”的主题报告,强调了研究中国特色的组织现象对本土管理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他首先提出中国人创业精神很强,离职率很高,内斗很多,与西方认为中国属于集体主义社会有很大矛盾。随后他通过阐述圈子的概念和特点,得出了以下结
4、论:圈子是指自我中心社会网,收稿日期2012-01-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ERP与管理会计和控制系统的互补性及其业绩影响”(批准号71002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主要目标与政策选择研究”(批准号ZD00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师学术创新团队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戚依南(1976),男,天津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博士;李自杰(1974),男,湖南衡阳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肖雯娟(1990),女,四川德阳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案例研究】154具有强连带性,由家人及熟人组成。它有差序结构,以亲信为内核,以熟
5、人为外围。人情交换使得其外围保持了较高弹性。它的边界是模糊的,可大可小。他提出并讨论了中国的产业网等具体问题。通过分享自己在各大企业做扎根研究、扎根实践、现场观察的经历,基于中国圈子等种种特色现象,罗教授强调了要做“中国管理的理论”,即通过案例研究等方法进行本土的管理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王凤彬教授以“在搜索与尝试中构建理论”为主题,基于案例研究对管理创新的重要性,结合自己对海尔和丰田的案例研究实践,提出了案例研究的相关方法。她首先以科斯批评克莱茵在案例诠释中犯了“诚实的错误”这个例子,说明构建理论需要创造性思考和直觉思维,去克服研究中的路径依赖。她指出学者需要基于事实的研究去突破已有的研
6、究路径。实践是“立地”,构建理论为“顶天”,学者所做的基于事实的研究就成为天地之间的“云梯”。她同时指出案例研究是在案例的基础上运用反绎法不断反复,最后得到理论升华的过程。随后,她分享了自己对于海尔和丰田的案例研究。通过对海尔的数据及相关研究,得出了海尔再造后的组织模式为用市场化机制对流程进行解体后形成的网络型结构,而模块化集结就是“分”之后的“合”,并提炼出关于海尔组织变革对增进战略柔性的作用、模块化组织“分”、“合”合一的特点、模块化组织形成的条件和过程这三个理论命题。通过对丰田汽车产品开发组织超模块化进行案例研究,阐释了整体产品系统开发与产品模块化开发之间的关系与差异,超模块化形成的原因
7、、条件及其特点与突出作用。最后,她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六种方式并分享了自己在案例研究中的体会,认为我们要有好奇心、开放的视野、可塑的思维以及对理论的敏感,并且只有排空大脑,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的奇思,更好地从案例中得到企业管理的创新。二、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世界性难题下,中小企业纷纷探索融资的新方法、新路径和新模式。其中,集合发债就是这样一种融资战略创新,即建立在信用资产联盟基础上,“统一冠名、统一担保、统一发行、统一清偿”的融资方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林汉川教授和林洲钰博士通过观察28次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现象,得出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发展机理,表现为探索型创新推动了创新模式的
8、形成,产生了示范效应,利用型创新促进了创新模式的完善,产生了规模效应,二者的平衡推动着创新成果产生和应用,形成了创新发展的阶段性均衡。同时他们也通过对“中国”和“中小企业融资”情境的分析,发现平衡型创新机理在制度变迁大经济体以及多层面资源交汇的领域将更为成功。另外,作者也进一步探索了平衡型机理的运用,即通过中小企业融资的组织构建、渠道选择和地理因素,进行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发展在抱团融资与个体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以及跨地融资和本地融资之间的平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祝继高博士等对公司采用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的战略进行了探究。通过贝恩资本投资国美电器可转换债券的案例,深入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如何
9、利用可转换债券投资中国企业,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实践。通过研究发现,国美电器引入贝恩资本,是管理层与贝恩资本的合谋行为。可转换债券不仅是一种融资工具,更是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使得贝恩资本能够参与国美电器的公司治理决策。可转换债券发行前,主动权在发行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后,主动权转移至可转换债券持有者;债转股完成后,发行公司仍然面临风险,包括被敌意收购的风险和被竞争对手持股的风险。因此,发行公司应充分考虑可转换债券的性质与风险,对可转换债券的限制性条款和发行条款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护中国企业的自身利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周长辉教授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晗副教授对伊利公司品
10、牌战略的创新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案例研究,通过对伊利品牌发展的机会与威胁以及在各个情境下的创新实践进行的观察与总结,梳理了伊利品牌成长的四大阶段,即产品品牌阶段、地理品牌阶段、企业品牌阶段以及文化品牌阶段,推导出伊利在发展过程中品牌成长驱动力量由外至内的转换155过程,提出了伊利品牌管理要素演变表和品牌管理成长的哲学悖论,并着重体现了伊利由品牌作为手段到品牌作为目的,进而再到品牌作为责任的转变。这也反映出一个企业的成长过程,最初是反映企业最直接的生存需要,为了盈利不注重品牌价值。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成熟,企业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但仍以获利为目标。此时的企业品牌建设仍是外力驱动的。这种
11、驱动虽然提供了企业成功以及获得良好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可能性,但这种“成功”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而不能持久。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改变外力驱动的成长模式。由追求满足自己的需要转变为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实现企业的价值。而在以上成长过程中,企业需要由单一分散的部门发挥独立作用,过渡到全价值链相互配合共同发展,从而完成企业的蝶变。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曲秉春副教授和马鹤鸣硕士展示了赵钱孙李米业有限公司在竞争激烈、市场容量巨大的大米市场上的战略创新实践。其“轻资产”的商业模式有效整合了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了产业链的高效、安全、共赢,这也是公司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12、是在实施价值创新时,要着重控制品牌创意、地域选择、高端占位及战略储备,企业在此之下进行创新,才能最终赢得市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郝旭光教授等以胜利油田烟台疗养院为案例,展示了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面对客户对健康更加注重的需求趋势,不断突破,从产品观念阶段、销售观念阶段、市场导向阶段向战略导向阶段循序演进的过程。并从市场导向维度、顾客导向维度、竞争者导向维度和部门间协调维度对胜利油田烟台疗养院的业务选择进行了逻辑分析,总结出了中国健康管理机构利用自身稀缺资源,提供独特体验,满足中高端顾客需求,在战略导向下实施的“全程引导需求、全方位创造需求、全员满足需求”的创新“三全”健康管理模式。并据
13、此提出了战略导向视角下企业开展新业务模式的内容、方式,强调了新业务模式选择应该顾客和竞争对手并重,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采取引导需求、创造市场的战略观念,预测顾客还没有发现的潜在利益追求,用新产品或新服务激发其潜在需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飞等教授通过对海底捞餐饮公司的案例研究,得出了零售企业商业成功创新的要素和发展路径。其中创新要素包括顾客、供应商、企业内部资源三个层面的诸多要素,他们都可以成为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容或路径的源头,其中最关键的创新要素在于服务和商品,以及销售服务流程、人力资源和组织文化的创新。任何商业模式的创新点一定是目标顾客关注的利益或价值点,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流程和资源
14、。此外,作者也指出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系统的创新,大体需遵循2条基本的创新路径:一是以沃尔玛为代表的“顾客价值营销模式关键流程重要资源”从外到内的路径,这样进行的前提是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资源整合能力;另外就是以海底捞为代表的“重要资源关键流程营销模式顾客价值”从内到外的路径,这条路径须符合商业模式形成的内在逻辑,即根据顾客价值打造营销模式,根据营销模式构建关键流程,根据关键流程整合重要资源。暨南大学管理学院苏晓华副教授等认为场域的形成可以看做是合法性获取与确立的过程,其中制度创业者作为推动合法性确立的行动主体,作用至关重要,此处的合法性基于制度划分为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他们提
15、出新兴场域建立需经过前制度化、理论化和扩散化的主要阶段,并识别出了主要的制度创业者,即作为主导力量的政府、行业协会等中间组织、外资风投机构及本土创投机构,它们都在制度变革的理论化及创新扩散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我国的行业实践中,政府主要占据着主导位置。在VC/PE行业的演化发展中,三大制度合法性在不同时期建立程度也参差不齐,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合法性基础,这是由于我国仍然处于以政府为主导的创业投资的发展初期。因此,未来政府在发挥制度创业者在组织场域的使能作用时,应不断建立行业规制合法性,形成良好的法律法规,促使整个行业的制度结构“理论化”发展,同时还应考虑规制合法性的建立对规范合法性与认
16、知合法性所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引导建立行业标准,引进成156熟的运作机制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逐步形成组织场域中规制、规范以及认知三大合法性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结构模式,引导行业积极健康的发展。组织出于获取合法性的目的采纳特定的组织制度和战略,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可能为了兼顾生产效率而放弃对该制度的切实执行。这类退耦战略决策的背后是组织追求效率和合法性之间平衡的考量。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陈扬博士以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许晓明教授通过对七家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案例研究,诠释并分析组织退耦策略的理论模型,即“合法性距离”,指为了符合特定制度合法性的基本要求,个体组织需在规制、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首届 中国企业 管理 创新 案例 研究 前沿 论坛 观点 综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