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伊利诺斯大陆银行-ContinentalIllinoisPennSq.pdf
《案例分析-伊利诺斯大陆银行-ContinentalIllinoisPennSq.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伊利诺斯大陆银行-ContinentalIllinoisPennSq.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大陆伊利诺斯银行 版权所有 国际风险管理师协会中国认证中心 1 简介简介 芝加哥最大的银行,也是全美十大银行之一的大陆伊利诺斯银行1于 1984 年 5 月 9日开始猛烈反击称其因不良贷款和资金流动性风险而濒临破产的报道。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伴随着 1981 年美国的油气产业逐步走向衰退,其巨大资产组合中的能源部门贷款的前景开始变得不再乐观。在 1982 年 8 月欠发达国家的危机大规模爆发之前,这家拥有 330 亿美元资产的银行,向这些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贷款,这使得这一错误愈发严重。由于投资者和贷款者被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可能破产或被接管的传闻所吓倒,大陆伊利诺斯银行迅速的被其国
2、内和国际批发融资市场排除在外。至 5 月 17 日,监管机构和银行业已经为这家遭受重创的银行业巨头筹集了数十亿的应急资金。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该银行未投保的储户和债权人提供担保,试图通过此方式来阻止银行资金的流失,并使人们相信“银行太大而不能破产”,这一举措即使在20 年后的今天来看,依然极具争议。紧随此次紧急援助其后的还有一揽子永久措施,这使得大陆伊利诺斯银行成为美国银行业历史上受到美国政府机构救济的最大银行2。事后经计算,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承担了该行约为 11 亿美元的债务3。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故事为我们适时提供了一个由于信心的急剧丧失而导致对手方突然撤资4,并使该机构深陷如 19 世纪散户储
3、户挤兑风潮一样致命的流动性危机的典型案例。经验教训经验教训 对于管理层而言,通过向急需贷款的行业部门提供贷款来促进机构成长是极具诱惑力的。但这种冲动应建立在正确测度投资组合的集中性风险并在贷款决策中对该风 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大陆伊利诺斯银行 版权所有 国际风险管理师协会中国认证中心 2 险予以充分考虑的前提下。分散化贷款的决定需要由银行中心进行控制和风险监管。不断恶化的信贷组合会引发市场传闻和具有价格竞争力的资金撤回,甚至会让大型机构倾覆于流动性死亡漩涡。从储户和监管者的角度来看,一些银行可能是因为太大而不能破产。但是最终其股东将会血本无归。故事梗概故事梗概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大陆伊利
4、诺斯银行开始实施一项发展战略,想在接下来的 5年里成为全美工商业的最大贷款者。结果,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之后对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危机的调查报告显示5,在 1976 年至 1981 年期间,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工商贷款从 50亿美元增加至 140 亿美元。在这一被延长了的蜜月期中,此发展战略似乎带来了良好的效果。在 20 世纪 70年代后期,大陆伊利诺斯银行以高于平均水平的股票投资收益成为商业银行中的佼佼者,并得到了股票分析师的好评。相应的,其股票价格呈上升走势,至 1979 年的 5 年间,股票价格增加了一倍,此后继续上升并于 1981 年 6 月(异常表现)达到顶峰。但是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客户主要是
5、工商企业,而它的许多同行的业务则比较多元化,包括大量零售业务。这意味着大陆伊利诺斯银行需要在贷款承保和资产风险管理方面成为商业信用风险管理的专家。毕竟商业银行业务严重依赖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周期。商业银行存贷款间的正息差随时可能会因经济萧条袭来时客户的违约率的猛增而被抵消殆尽。由此带来的结果之一是,依靠低利率来换取市场份额的快速发展的商业银行其利差通常会难以抵消整个经济周期内违约风险带来的损失。(在经济周期的初期,违约率非常低,但这却是有欺骗性的,它们可以随着宏观经济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大陆伊利诺斯银行 版权所有 国际风险管理师协会中国认证中心 3 当银行集中向某一行业发
6、放贷款的话,就相当于是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比较集中。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在自己认定擅长的能源行业努力开拓业务。大陆伊利诺斯银行为了加速扩展能源资产而采取的一个方法是,与拥有 4.36 亿美元资产并以油气行业贷款见长的俄克拉何马州的佩恩广场银行建立工作关系。佩恩广场银行有史以来就向极具风险的美国能源行业的勘探部门发放巨额贷款,而大陆伊利诺斯银行通过购买一些较小银行的贷款,最终涉入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大陆伊利诺斯银行通过向拉丁美洲的欠发达国家(例如墨西哥)提供贷款,也扩大了其在另一急需信贷部门拥有的资产。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许多大型的商业银行采取了相同的
7、战略。但是因其异常的融资战略,伊利诺斯大陆银行的信用敞口进一步加大。通常,银行通过吸引大量的零售存款来为其贷款业务融资。然而,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只有有限的零售客户,部分原因是由于联邦和当地银行的监管限制了其设立分支网点的能力。这意味着伊利诺斯开始越来越依赖批发货币市场的融资,事实上,至 1981 年,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大多数资金都来自于联邦基金,以及通过在批发货币市场出售短期大额存单来融资,只有 20%的资金来自于传统零售存款。该银行的融资战略意味着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融资受到批发融资市场对其过分集中于能源工业和欠发达地区的敞口风险的解读。在整个 20 世纪 70 年代,这个战略都运作良好,但是伴
8、随着 20 世纪 80 年代的到来,上述两个部门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历经数年的油价上涨和产业扩张后,油价在 1981 年 4 月开始下跌。其后几年油价继续下跌,能源工业的财富也随之持续下行。勘探和钻井公司不可避免地首当其冲的承担了这次逆转的恶果。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股票价格开始急剧下降,从 1981年中到 1982年中,其价值跌掉了 50%以上。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大陆伊利诺斯银行 版权所有 国际风险管理师协会中国认证中心 4 在整个 1982 年上半年,大多数分析师依旧认为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信贷组合的不断恶化仅会威胁到银行的盈利能力,而非其偿付能力。毕竟,大陆伊利诺斯银行是一家历史悠久且经营比
9、较稳定的银行,也具有良好的盈利记录,且其债务评级为 AAA 级。但是 1982 年夏发生的两件事情使得评级开始转向反对大陆伊利诺斯银行,最重要的事情是佩恩广场银行因其向下行的能源工业发放的巨额贷款而于 1982 年 7 月破产。该银行的倒闭揭示了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参与佩恩广场银行贷款的程度,并凸现了由于专门从事能源相关贷款而给银行带来的损害。大陆伊利诺斯银行被迫在 1982 年的第二季度报告其具有 13 亿美元的不良资产。紧随佩恩广场银行倒闭之后,1982 年墨西哥还款违约,并由此引发了 80 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信贷组合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场高风险赌博。随着市场参与者越来越
10、担心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长期偿付能力,该银行开始觉察到其融资战略中内在的流动性压力。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发现,因为批发货币市场上的国内买方对其不再青睐而使得它在大额存单上付出了相对较高的利率。因此,该银行越来越多的通过国外欧洲美元货币市场融资来寻求出路,但要支付相对较高的利率。然而,这就压低了银行的利润率并使其更易受到在国际市场上有可能发生的任何关于其资信的传言影响。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经过一番挣扎,苦撑过 1983 年,通过一次性抛售了其赢利的信用卡业务,使得财务健康状况有所好转。尽管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股票价格有所回升,但也被证明是非常短暂的。尽管该银行与货币监理署达成一项计划来提高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
11、、贷款管理和融资水平6,但是对于阻止其在佩恩广场银行崩溃之前就建立起的贷款组合状况的不断恶化,几乎所有的努力均不奏效。由于其错误的提高利率以及欠发达国家债务违约问题的增加,伊利诺斯大陆银行于 1984 年的第一季度末宣布了其另外一笔不良贷款,市值 23 亿美元。1984 年春,关于大陆伊利诺斯银行财务状况的流言蜚语大规模扩散开来。一些国际银行开始向大陆伊利诺斯银行收取较高的融资利率。信用价差的不断扩大,使得大陆 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大陆伊利诺斯银行 版权所有 国际风险管理师协会中国认证中心 5 伊利诺斯银行在 5 月 8 日成为新闻报道的热点7,从而引发了更多的谣言。5 月 9 日,伴随着在东京和
12、其他国际货币市场上的该行的融资工具均出现挤兑状况,关于大陆伊利诺斯银行陷入信用危机和可能会被接管的传闻达到高潮。在 5 月 9 日之后,大陆伊利诺斯银行数十亿美元的短期资金撤离,与 19 世纪典型的银行挤兑现象有些相像。不同的是,后者是愤怒的客户排队等候在银行外面,而前者则是由欧洲美元货币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以电子方式进行的。其中,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并不需要撤回资金,他们只需要拒绝自动滚存其在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短期存款。随着财经记者开始质疑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偿付能力,美国主要监管机构货币监理署公开声明说,它没有任何理由来质疑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偿付能力。监管机构的保证于事无补。5 月 11 日,为了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案例 分析 伊利诺斯 大陆 银行 ContinentalIllinoisPennSq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