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重心移动及其原因.pdf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重心移动及其原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重心移动及其原因.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书书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卢娜,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通讯作者:冯淑怡,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重心移动及其原因卢娜曲福田冯淑怡(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摘要为深入了解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本文采用重心模型分析了农田系统碳净吸收重心移动规律,运用 生产函数分析了影响农田系统碳净吸收重心移动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影响因素对各区域碳净吸收的贡献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我国农田系统碳净吸收重心坐标经度减小较快,纬度
2、波动增加,落实到地理区域上呈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东南区与蒙新区是农田系统碳净吸收比重下降和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而西南区已逐渐成为我国农田系统碳净吸收的主要贡献区。常规投入中土地投入是影响农田系统碳净吸收重心移动的首要因素,资本投入(包括化肥、劳动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中种植结构是主要影响因素,使用权与收益权变量系数显著但影响不大。各影响因素对区域碳净吸收的贡献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但影响各区域碳净吸收的主要贡献因素为土地、化肥和种植结构。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重心;生产函数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以及非持久性土地利用直接
3、导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增加,引起了以气候变暖为特征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减缓气候变化,充分发挥各碳库的碳汇功能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农田生态系统是巨大的碳库,全球农田生态系统碳储量高达 ,占陆地碳储量的 以上 ,但是其受人类活动(如耕作、灌溉、施肥等)影响也最大 ,既是碳源又是碳汇。认为大气中 的 、的 与 的 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及其相关过程 ;估计在未来 年,全世界农田可固定 碳 。目前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量估算农田系统碳源 汇。估算了农田系统中各种活动(包括灌溉、播种、施肥、收获等)由于能源消耗而产生的碳排放量;等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美国阿肯色州六大类
4、种植作物在不同的生产实践中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赵荣钦等 对我国沿海 个省(市、区)农田生态系统 年碳源 碳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总碳排放增长速度快于碳吸收增加速度,沿海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碳吸收占全国比例有所下降;罗怀良 估算了盐亭县近 年来农田植被碳储量和植被碳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者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具有碳汇效应;鲁春霞等 研究表明我国农田生态系统近 年来碳蓄积总量持续增大,其中碳密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目前对农田系统碳源 汇的时间变化特征研究较丰富,但是忽略了对其空间变化特征的研究,更缺乏对其空间变化机理的定量分析。因此,本文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采用重心模型分析
5、我国农田系统碳净吸收重心移动规律,并结合面板数据采用 生产函数分析相关因素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的影响,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研究方法 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本文提出的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量,是作物生育期碳吸收量与农业生产过程碳排放量的差值。考虑数据可获得性,作物碳吸收量采用李克让 提出的根据作物产量、经济系数以及碳吸收率来估算作物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对碳的吸收量;农业生产碳排放量采用 等 提出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化肥生产、农业机械使用、灌溉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年 第 卷 第期 ,等造成的碳排放量,具体计算方法如下所示。()()()()()净 ()式中,为区域农田
6、生态系统作物碳吸收量();为第 种作物合成单位有机质(干重)所吸收的碳,即碳吸收率();为第 种作物经济产量();为第 种作物经济系数,即果实占作物生物量的比重();为农业生产过程碳排放量();为化肥施用碳排放量();为农业机械使用碳排放量();为灌溉碳排放量();为化肥施用量();为农作物播种面积(),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农作物有效灌溉面积(),;净表征碳净吸收量()。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重心重心概念来源于物理学,指某个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产生合力的作用点 。目前该理论已广泛应用于经济重心 、产业重心 、人口重心 、耕地重心 、城市群重心 、能源消费造成的环境污染重心 迁移等方面的研究上
7、。本文通过引入重心理论来分析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的空间变化规律。该理论假设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域(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处在同一质平面上,各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集中在各省会城市。各省会城市都是平面上的一个质点,且具有不同的重量,全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重心位置即各质点重量对比均衡点。重心位置一般用经纬度表示,具体如下:净 净 净 净()式中,、分别表示第 年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重心经纬度坐标;净 表示第 年 省的农田系统碳净吸收量;、分别表示 省省会城市所在经纬度坐标。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简称 生产函数)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可能会受到气候、经济、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区域自然条件
8、、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该区域农业种植结构与农业投入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净吸收。本文试图引入 生产函数来分析影响我国不同区域农田系统碳净吸收变化的因素,并探讨对碳净吸收重心移动的影响。本文综合戴景瑞等 提出的农业区域布局,将我国划分为 个农业生产区域,即东北区:黑龙江、吉林、辽宁;黄淮海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长江中下游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东南沿海区: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黄土高原区:陕西、山西、甘肃;西南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蒙新区:内蒙古、新疆、宁夏;青藏区:青海、西藏。利用 个省(市、区)年的面板数据,采用 生产函数对
9、影响碳净吸收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影响各区域碳净吸收的主要因素除了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如化肥、机械、灌溉)等传统生产要素外,还包括技术进步、农地产权制度、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使用权,收益权,比较效益,自然条件)()式中,土地用农作物播种面积()表示。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从而提高碳吸收量;然而如公式()所示,播种面积的增加也会造成碳排放量的增加。因此土地投入对碳净吸收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劳动力用从事种植业劳动力()表示。劳动力投入增大可以提高作物精耕细作水平,提高产量,从而对碳净吸收具有正效应。资本用化肥投入()与农用机械总动力()表示。化肥与农
10、用机械的使用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从而提高碳吸收量;但如公式()所示,化肥与农用机械在使用中也会增加碳排放量。通常来讲其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相比数量较小,因此可以假设资本投入对碳净吸收具有正向影响。技术通常用时间趋势()表示。随着时间的发展,农作物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因此技术对碳净吸收具有正效应。使用权()用虚拟变量表示,以 年实施的 农村土地承包法 为边界,年之前赋值 ,之后(包括 年)赋值 。以法律形式确定“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激励,因此使用权对碳净吸收有正效应。收益权可以用粮食收购价格指数或农业税表示,但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我国粮食
11、商品率较低,所以收购价格的高低对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较小,因此本文选取了农业税()负担衡量,采用虚拟变量表示,各省(市、区)农业税废止前年份赋值 ,之后赋值 。农业税负担越低表明农民对土地收益独享性越好,因此收益权对碳净吸收具有正效应。比较效益用非农收入比重()表示,具体用各省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年第 期 年重庆列为直辖市,为了统计的一致性,仍将重庆市归并在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不同。当前农业种植收入占农民收入比例逐渐降低,其它来源所占比例逐渐提高。由于统计数据中无法获取各地
12、区农民非农收入相关数据,因此采用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来表征各地区农民收入中非农收入的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越高,说明该地农民收入中非农收入比重越高。(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值表示。非农收入高一方面会导致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减少,降低农业产出;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农户收入增加,从而增加农业投入(如化肥、机械的使用),增加农业产出。因此非农收入对碳净吸收的效应是不确定的。自然条件用种植结构()表示,具体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表示。我国粮食作物产量高于经济作物,因此种植结构对碳净吸收具有正效应。除以上考虑的因素外,各区域可能还
13、存在其他方面的差异。为了得到一致估计,在生产函数中设置了 个虚拟变量,虚拟变量以各方面条件相对较优的东南沿海区为基准进行设定。因此扩展后的生产函数的对数形式如下:净 ()式中,净指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量();指常数项;指土地投入();指劳动力投入(人);指机械投入();指化肥施用量(折纯量)();指使用权;指农业税负担;指非农收入比重();指种植结构();指技术进步;指虚拟变量;是误差项;是各变量系数;,。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文所用数据为 年全国 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计算碳吸收 排放以及计量模型分析中的各种农作物产量、化肥施用量(折纯)、农业机械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灌溉面
14、积、农业产值、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等统计数据均来自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统计资料汇编 和历年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碳吸收率、作物经济系数来自文献 ;估算碳排放时所采用常数来自文献 。计算碳净吸收重心坐标时,本文从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直接获取 :万分省行政界线图,然后利用 空间查询功能,生成各省(市、区)经纬度坐标数据库;接着利用式()、()计算了不同时期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重心经纬度坐标,并生成 数据文件;最后利用 的表格加载功能,在行政界线图层上定位不同时期碳净吸收重心经纬度坐标。计量模型分析中的一些变量不能直接获取,需要做一些处理。如劳动力投入指从事种植业劳动力,而统计数据中只有从事第一产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农田 生态系统 吸收 重心 移动 及其 原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