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学案例看反腐倡廉制度建设.doc
《从管理学案例看反腐倡廉制度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管理学案例看反腐倡廉制度建设.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管理学案例看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制度设计首先要有正确的目标导向和价值利益取向,使制度达成的客观效果与制定制度要达到的主观目的要求一致。 建设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制度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思路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中西方管理学的几个案例中,或许可以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一、“扁鹊见蔡桓公”的启示:制度建设要有前瞻性 韩非子记载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一天,扁鹊拜见蔡桓公,说:“您有病在腠理,不治会加重。”桓公说自己没病。桓公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作为自己的功劳。”十天后,扁鹊又拜见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肤,
2、不治会更加厉害。”桓公没理睬。过了十天,扁鹊再次拜见桓公,说:“您的病已经进入肠胃,不治还会严重。”桓公仍不理会。又过了十天,扁鹊看见桓公转身就跑。桓公派人问缘故,扁鹊说:“病在腠理,用药热敷治疗可以医治好;病在肌肤,用针刺可以医治好;病在肠胃,用清火汤剂可以医治好;要是病在骨髓,就没有办法治疗了。现在桓公的病已到骨髓,我因此不再过问了。”五天后,桓公感到浑身疼痛,派人找扁鹊,但扁鹊去秦国了。不久,桓公病死。 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墨菲定理: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当最坏的结果来到的时候,要花极大的代价才能解决,而且很有可能已经无法解决了。未雨绸缪、事先预防,则要省
3、力得多,也可靠得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也正是如此。当前,中央提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将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就是在深入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际后做出的正确决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强化前瞻性意识,增强对腐败问题的预见能力,前移监督检查关口,排查廉政风险点,构建严密的科学防控机制,防微杜渐,将腐败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政府运送罪犯”的启示:制度设计要注意导向 西方管理学经常提到英国政府运送罪犯的经典案例:十八世纪晚期,英国决定把罪犯发配到澳洲,一些私营船主承包运送犯人。英国政府以上船的犯人数支付费用。船主为牟取暴利,尽可能多装人,使船上
4、条件十分恶劣,导致犯人大量死亡。为降低犯人死亡率,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如加强对船主的教育,每艘船派一名政府官员监督,再派一名负责医疗的医生,同时对犯人的生活标准做了硬性规定。然而犯人死亡率不仅没有下降,有的船上负责监督的官员和医生竟然不明不白地死了。原来,一些船主因官员、医生不同流合污将其扔到了大海里。一位英国议员经过调查,提出改变付费制度,到澳洲上岸的时候再清点人数,支付报酬。问题迎刃而解,犯人死亡率大大下降。 尽管只是付费方式的简单变换,却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导向。前一个制度以上船的犯人数支付费用,装得越多挣钱越多,就引导船主只关注上船的人数,而不关心到达澳洲的人数。后一个制度以到澳
5、洲上岸的罪犯人数为准计算报酬,犯人如果不能活着到达澳洲,船上装得再多也无意义,船主必须尽可能地让每一个犯人都健康安全地到达澳洲。制度的这一点小改变就是利用了船主的利己心理去引导他们做有利于罪犯健康的事。这充分验证了,一种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而一种好的制度会使坏人也做好事。可见,制度的导向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制度能否有效发挥预期的作用。制度设计首先要有正确的目标导向和价值利益取向,使制度达成的客观效果与制定制度要达到的主观目的要求一致,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遵守制度带来的利益和违反制度要付出的代价,增强认同制度、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的意识。 三、“分粥制度”的启示:制度规则要有约束力 “分粥制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 案例 反腐倡廉 制度 建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