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之王麻子刀剪.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之王麻子刀剪.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之王麻子刀剪.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之北京王麻子刀剪的衰落与未来发展王麻子刀剪简介王麻子刀剪铺是享誉国内外的一家老字号店铺。清朝顺治八年(1651),在北京菜市口出现了一家以经营剪刀火镰为主的店铺。这家主人姓王,脸上长有麻子,人称王麻子,他专门收购民间打制的剪刀,而且每次都是亲自挑选,严把质量关,坚持看外观,看刃口,看剪轴,试剪刃。试手感。只有经过他检验合格的剪刀,才能拿到柜台上出售。因而这家剪铺很快便以其质量上乘而闻名,各地的客人也纷纷慕名前来购买,人们都称这家的刀剪为“王麻子刀剪”,于是这家店也被称为“王麻子剪刀铺”了。王麻子剪刀的特点王麻子剪刀表面乌黑油亮,刀口锋利、被群众誉为“黑老虎”。 这种剪刀的特点是
2、:轴粗有力,剪尖灵巧,槽口易磨,不崩不倦,刃薄锋利,头长把宽,轻松口顺,经久耐用。王麻子刀剪衰落的原因北京王麻子剪刀破产非一日之寒,早在数年前就露出冰山一角,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原因:(一)品牌维护王麻子招牌名声在外以后,从民国开始,北京就有很多地方出现了“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招牌,企图以假乱真,争取顾客。由于当时市场竞争不甚激烈,加之王麻子刀剪在质量上的精品口碑,这些假冒“王麻子”都没有能够立足。步入市场经济,传播手段极大丰富,造假者的乘虚而入,造成大量假货充斥市场,致使王麻子品牌形象严重受损。面对如此窘境,由于经营状况等各种原因,王麻子并没有在打假上投入力量。在
3、品牌继承上,王麻子也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在2002年4月4日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重新认定的173件北京市著名商标中,王麻子竟然不见了,而新秀品牌如曲美家具、婷美等却昂然其中。在得知王麻子因没有申报而未能入选的消息后,北京王麻子剪刀厂厂长白锡乾竟感到非常震惊地说:“什么时候申报的?我一点消息都不知道。”(二)产品与品牌创新195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成立王麻子剪刀厂后,充实了设备,进一步改进工艺,使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一度曾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各国。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坐吃老本,显露出新产品开发速度过慢、难以跟上市场步伐的弊端。与诸如“十八子”等一些新牌子相比,王麻子在产品款
4、式、科技技术含量上已经显得土气。利润高的旅游刀具等中高档产品,更没有王麻子的踪影。(三)机制老化作为一家老国有企业,王麻子品牌在继承老字号深厚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背上了沉重的机制包袱。有关资料显示,1997年时,该厂在岗职工697人,退休职工却已达500多人。企业机制、管理方式、产品开发及外部环境等几方面的不足与制约,导致王麻子处境日趋艰险。2001年,王麻子经历了停产、改制等过程,但销售情况依然不景气,降到了建国后的最低点,平均每月仅销售1万把菜刀、10几万把剪刀,总销售额仅仅1500万元,亏损达200多万元。(四)延伸失误1995年,王麻子刀剪厂与北京市文教器材厂等十几个厂子合并成立王麻子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场营销 案例 分析 王麻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