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96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变异:东营案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案例研究:96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变异:东营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研究:96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变异:东营案例.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变异:东营案例刘 冲 石文华 王树春1 作者简介:刘冲(1979-),男,山东广饶人,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中心支行,经济师;石文华(1978-),女,山东利津人,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东营中心支行,经济师;王树春(1983-),男,山东利津人,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东营中心支行,硕士研究生。(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中心支行,山东 东营 257018)摘 要:小额贷款公司自成立至今,一直生存于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的尴尬之中。在“只贷不存”的硬性约束和激烈的竞争下,许多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路径与政策定位的初衷有所偏离,究其原因是约束条件下资本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结果。本文从规范经济学角度以政策定
2、位为参考系,以山东省东营市小额贷款公司为实证,分析其发展变异的基本成因。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比较优势;政策定位;过桥贷款Abstract:Since the birth of small loan companies,their position has been struggling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 and private finance. Small loan companies have rigid constraint as“credit only”. In the high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many s
3、mall loan companies developing path is not consistent with policy orientation. The reason is that the pursuit of maximum earnings under restricted condi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rmative economics and the reference of policy orientation and Dongying empirical case, we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4、variation.Key Words:small loan company,comparative advantage,policy orientation,bridge loan中图分类号:F830.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0)11-0026-05一、引言为更好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政府从2004年开始试图从金融角度找到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小额贷款公司便是其中的一次积极尝试。小额贷款公司最初的定位是为了服务“三农”,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农户、农业小企业的贷款,实现民间资本的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尽管许多试点已成功运行,但是在一些
5、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演变路径反而从“三农”偏移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本文将以东营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演变历程,解释小额贷款公司是如何在市场诱致下发生变异的?(一)小额信贷的理论定位小额信贷是指向低收入群体、中小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信贷服务,其信贷发放主体包括政府主导的政策性机构、商业银行以及专门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以往文献一般注重对金融需求压抑的分析,仅仅认为融资难有其必然性,往往忽略金融供给压抑的分析。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金融供给的创新可以有效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供给成本。首先,小额信贷更适合贫困群体需求。Liedholm&Mead研究发现,贫困群体主要从事于自雇
6、型工作,不稳定且主要依赖体力,同时穷人的管理能力较低、技术水平落后,单个穷人的信贷需求通常是小额的。二、小额信贷机制的委托贷款人制度使得信贷人员利于了解客户信息,容易产生关系型融资,克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三、小额信贷的期限很短,一般当年借款当年偿还,而且很多贷款还款期限更短,这有利于贷款机构规避道德问题引发的信用风险。四、贷款小组模式的应用。通过小组事前的自由选择,将大家认为信用不良的剔除在外,大大降低了小额信贷机构的客户甄别费用。五、具有民间金融性质的小额信贷,手续简便,交易过程快捷,融资效率高。小额贷款公司正是凭借上述优势,实现了贷款的小额化、分散化,最终实现信贷边缘市场的开拓向贫
7、困群体投放资金,进而加大了资本积累,助推了经济增长。同时政府在孟加拉乡村银行、玻利维亚阳光银行的成功运营中起到了巨大作用。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枯竭”,政府出台政策助推成立独立的乡村银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定位2004、2005、2006年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组织。为此,人民银行、银监会及有关部门开始按照“只贷不存”的基本原则,探索建立自负盈亏、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小额贷款组织。2008年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出台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一再强调小额贷款组织的服务对象是“三农”,旨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8、根据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经验以及政策的支持,山东省政府于2008年9月4日出台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是为了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推进小企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东营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历程截至2010年6月底,东营市共成立4家小额贷款公司,表1是4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情况。4家小额贷款公司可动用资金共8.25亿元,截至2010年6月底累计发放贷款484348.7万元,净利润达到4945.18万元,资本回报率达到9%(持续期到期收益率)。表2是4家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10年6月底累计贷款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从信用方式、额度、期限、贷款
9、对象进行了分类统计。东营市小额贷款公司在成立之初,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支持“三农”发展,稳健拓展中小企业客户。截至2009年底,在贷款投向上农户贷款占比达到30%,农业企业贷款占比达到20%;90%以上的贷款期限达到6至12个月,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额度的贷款占到63%;小额贷款公司平均利率在18%21%之间。不过随着三农贷款的发放,小额贷款公司很快就会面临“无米之炊”的资金困境。为了拓展资金来源,4家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向商业银行进行外源融资,先后从东营市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借入2.75亿元人民币,初步缓解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燃眉之急。但是随着小额信贷市场的火爆发展,中小企业同样亟需小额信
10、贷的支持。在资金、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安排贷款投向成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头等大事。4家小额贷款公司共有员工54人,平均年龄30岁左右,无论是股东还是员工,具有金融背景的,尤其是商业银行工作背景的寥寥无几,除了几个会计人员有银行从业经历外,对于贷款业务所需的风险控制、资产评估、产品定价知识几乎没有相关人员及技术配置。经过2009年一年的发展,东营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收益率达到6%,远远低于股东们15%的预期收益率,当时股东们对小额贷款公司未来的发展非常担忧。4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法人股东与自然人股东都是从事实体经济的,有纺织行业的、橡胶行业的还有房地产行业的。自2010年开始,小额贷款公司除了与几家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案例 研究 96 小额贷款 公司 发展 变异 东营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