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健康教育个人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心理健康教育个人随笔.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心理健康教育个人随笔 导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下面是随笔网我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个人随笔,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随笔【第一篇】: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刚入学的孩子天真烂漫,有剧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由于年龄小,正在成长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幼小的心灵易受影响。有的因某些缘由,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念,甚至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需十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始终拥有主动向上的健康心理。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怎样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敬重和赏识每一个孩子,使孩子树立自信的心理。 每个孩子都盼望得到
2、别人,特殊是老师的敬重和赏识。因此,教师必需十分留意敬重和赏识每一个孩子,这是激发孩子上进心最重要的方面。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在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上,应当是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每个孩子都有值得欣赏的方面。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即使他们的成果不合格,也可以说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学问,也是进步了。学习的进步、优良的言行、好人好事等等,教师假如都能准时地给孩子确定、夸奖,在孩子的心灵中会起着主动的作用。孩子们由于得到老师的赏识,而受到巨大鼓舞。我经常奖给孩子们“小红花、“小红旗、“小五星,孩子们都视为“珍宝。兴高采烈地向家长汇报。很多家长对我说:“崔老师,我那孩子,你给
3、他三分颜料,他就开起了染房。这虽是打趣的话,却揭示了儿童在得到老师赏识后,心灵碰出的火花:教师对我这么赏识,觉得特殊美好。他们越来越喜爱上学,越来越自信,越学越有劲。 二、激发欢乐的心理,使之乐学。 孔子一生强调“乐学,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挖掘教材中学问的好玩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孩子们“乐学。如:低年级教学内容中识字是教学的重点。一年级的教材中识字占教学内容的大部分。假如上课时单纯地讲解字音、字形、字义,学生听起来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学的生字也记不牢。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快速牢记所学的生字。在上识字课时,我除了让学生读
4、准字音,理解字义,还想了很多好方法关心孩子牢记字形。一是通过猜字谜的游戏活动来记住生字。二是编口诀来识记简单混淆的生字。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口诀编得好。三是编讲与字形有关的小故事这样学生所学的生字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欢乐的心理,学生始终感到好玩、轻松开心,没有压力。这样孩子们越学越爱学,学习主动性越来越高。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孩子们有一个稳定的健康心理。 启蒙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习惯养成得好坏,关系到他们长时期的学习和成长,甚至能影响一生。所以,我接教每一届一年级新生,在各方面都十分留意教育孩子们养成良
5、好的习惯。我如今所教的班,刚入学时,许多孩子上课不仔细听讲,爱讲闲谈,做小动作,不主动思索问题,举手发言的孩子不多。我便实行多种形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孩子们讲了很多科学家小时候爱学习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从小爱学习,学得本事,将来才能为祖国作奉献,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同时我还组织孩子们进行各种好玩的竞赛。如:男女生竞赛爬山夺红旗,哪方守纪律,仔细听讲,哪方就先到达山顶夺得红旗,还有男女生竞赛“摘果子,每组同学比一比看哪组的红五星多,全班同学比一比看谁的红花多这一个个竞赛提高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使孩子们渐渐养成了上课守纪律,用心听讲,仔细学习的好习惯。 四、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
6、待别人。 如今,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呵护下,听好话多,受夸奖多,滋生了不少娇骄二气,这是不良心理反映。因此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显得十分重要。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呢?首先,要教育孩子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的要鼓舞、坚持、发扬;错的要反对、纠正。其次,要明确三点认识。一是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二是每个人要进步,就要勇于不断地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所以批判、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是不光彩的事,是件好事。三是有缺点错误,改了就好。承认缺点错误是英勇的表现,改正则是进步的开始,应当鼓舞。再次
7、,主动开展相互敬重,相互鼓舞,互帮互学活动,使班集体始终充满其乐融融,奋发向上的气氛。 五、主动做好有心理障碍的孩子的疏导工作。 低年级也有少数孩子有心理障碍,缘由是多方面的。教师必需十分细致地找出缘由,主动争取家长协作,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要特殊留意敬重他们,不要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要以爱心去感悟、启迪孩子的心灵,树立自信念。生活上多关怀,学习上多个别辅导、多表扬他们的进步等。只要有耐烦,坚持不懈,没有消除不掉的心理障碍。 教育教学实践使我充分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必需从小抓起。要以高尚的师爱之心去抚育幼小而纯净的心灵,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有了健康的心理,他们才能在各方面得到充分的进展。
8、心理健康教育个人随笔【第二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听课笔记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系统式家庭治疗者认为,来访者只是家庭问题的携带者,其症状是家庭成员间互相作用的表现。 而小学班主任做心理疏导的优势在于:与班级学生关系已经建立,有感情基础,还有充分的互动时间和空间。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大于教育,所谓言传身教。班主任相对健全的人格素养,清晰自己的健康水平,设计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才具有导向性。班级的评估,依据学生的需求以及教育目标才能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 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含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进展特点,运用有关怀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
9、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进展和素养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添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基本理念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 “健康 与“不健康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进展 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 目前存在认识误区健康就是无病,无病就是健康,非此即彼。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专指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是全体成长中的、正常的、健康的幼儿和中小学生。 目前存在认识误区:心理辅导是管后进生的吗?优生需要心理辅
10、导吗?幼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吗?小学生有心理问题吗?美国纽约市教育局要求每一位教师用以下方法辅导学生: 创造一个暖和和了解的教室气氛,在此气氛下,自由与纪律保持平衡。 以鼓舞、赞扬和接纳,对学生提供主动的心情支持。 提供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机会。 提供学生疏泄心情的“出口。 了解儿童必有其生长中或进展中的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分,两者不能互相替代。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之下,心理健康教育是纳入德育系列的,但这不等于说,两者存在着包含关系。 目前存在认识误区:德育是统率心理健康教育的。如今的德育已经没有什么实效性,所以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联系。 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仅有思想
11、方面、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方面的缘由,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缘由。 德育和心育互为补充,殊途同归,共同为塑造学生美妙的人格和道德品德而努力。 区分。从教育内容看,德育往往注重“高、大、全、远的人物、事件、观念、原则、规范、道德、传统等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注重学生身边“真、实、小、近的人物、事件、心态、理念及价值推断等等。 从教育形式看,德育侧重由外而内的理论灌输和教育 尽管它也有典范的感染与熏陶,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由内而外的体验、感悟和独特的自我张扬,通过助人自助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4、讨论学生心理进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 5、教育不是万能的,德
12、育也不是万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是万能的。对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作用的过高估价是不恰当的;同样的道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提出苛求也是不切实际的。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进展阶段 一、童年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羞涩或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二、青春期阶段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三、成年阶段 6、成年早期1825岁:亲热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老年人对死亡的看法直接影
13、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埃里克森的“人生八段心理社会期理论 期别年龄 心理危机 进展顺利 进展障碍 0-1岁信任-不信任有安全感交往焦虑 1-岁自主-不自主自控自信胆小多疑 -岁自信-不自信勇于表现畏惧退缩 -青春期进取-不进取有能力失败无能 青年期统合-不统合 方向明确 /角色混乱 成年期 友爱-疏离 感情生活好 常孤独 中年期有活力-颓废 爱家庭 自我放纵 老年期 无憾-悲观 安享天年懊悔往事 三、心理教育内容:自我进展、心情管理、人际关系、学习心理、生涯规划、环境适应。 1、内容之一自我进展 小学低年级,使学生有安全感和
14、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调控。小学中年级,关心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小学高年级,关心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 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心理学家库利关于自我的定义:“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 2、内容之二心情管理 小学低年级,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体验心情并尽可能的表达自己的心情。小学中年级,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欢乐,学会体验心情并表达自己的心情小学高年级 ,关心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心情,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心情和表达心情 3、内容之三人际交往 小学低年级,培育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
15、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谊。小学中年级,树立集体意识,擅长与同学、老师交往,培育自主参加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独立的健康人格。 小学高年级, 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举例:三年级男孩,长得也高高大大的,但是妈妈看得太紧了!在沙坑跟一些更小的孩子玩,妈妈始终站边上全程盯着,第一时间说不许扬沙子之类的话,孩子的交往能力确实弱许多,要加入一群孩子需要拽妈妈衣服陪着过去。不知这个怪圈何时能被打破!越怕被欺负越护孩子越弱。 4、内容之四生涯规划 小学低年级,了解与体验职业类型。小学中年级,
16、关心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育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小学高年级,主动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四、心理教育目标认识 长时间来,许多人陷于一种误区: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出现问题,将心理咨询类比为心理产生疾病避而远之。孩子成长什么更重要是心理素养还是学问技能?情感重要还是记忆重要?行为重要还是学问重要?交往重要还是学习重要?今日的孩子怎样成长?当前孩子的成长环境怎样?当今孩子经受相对单纯,交往过于简洁,学习压力增添,今日孩子的特点:头脑聪慧,心灵脆弱,人际不良,极端自私。 五、几点建议: 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开创了多元智能理论。他的理论认为,人生
17、来就有八个方面的智能:词汇智能、规律智能、图形智能、音乐智能、肢体智能、自然智能、人际智能、自我智能。每个孩子在不同方面的智能有强有弱,而每种智能在养育过程中是否得到唤醒,也确定了这种智能的进展状况。 我们教师的心态和位置放端正,教育许多时候是无形当中的传授与影响。低年级学生对老师的身份认同像神一样,孩子会不由自主的去仿照和观看。对孩子有正面预期,建设性的教育,从正面出发,多正面引导。 我们应当把力气用在教给学生技能和方法上。比方说,只有你教给孩子怎样处理负面心情,孩子才会少闹一些。你教给孩子怎样拒绝、怎样表达不同意见,孩子就会少一些无礼行为。教给孩子怎样看待失败和错误,孩子心理就会少受打击、
18、少一些挫败感,多一些收获。教给他主动的自我评价,他就少一些自卑。教他自律方法,他就少一些纪律问题。 我们去爱孩子,他才可爱!用我们关注的光,照到孩子,他就会发光、有闪光点!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随笔【第三篇】:浅谈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的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长辈、亲人,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同时,也是孩子的伴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地位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那么,作为父母如何尽其应有的责任,发挥特有的作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其心理的健康进展呢?本文,笔者就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目标、途径与方法等问题作一些初步探究。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家庭心理
19、健康教育是社会进展的必定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进展,现代社会是一个急剧改变、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普遍承受着比以往重得多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出现也比过去频繁,威逼着人类的美好和社会的进展。世界各国的阅历说明,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进展速度越快,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越突出。所以,现代社会的进展,对于人的心理素养而言,提出了比过去高得多的要求,在全社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成长以及进展尤其重要。父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且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孩子健康进展的必需要求,是社会进展的必定要求。 二心理
20、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科学的教育应当是立体的,可分为四个层面,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在这样的立体教育网中,总体的教育目标是统一的,然而,各个层面的教育目的又有所区分:学校教育主要是对学生智商提高为目的的教育行为;社会教育主要是对公民德商提高为目的的教育行为;自我教育主要是指个人以提升自我综合素养为目的的教育行为;家庭教育主要是指促进孩子心理健康进展为目的的教育行为。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特殊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身施教的地方。“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
21、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每一位家长从孩子来到世界之后就始终对他们进行着心理健康教育。当然,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这种教育是自发地蕴涵在家庭教育的其它方面,没有被单独地提出和认识。这就说明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无可替代性。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长期的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而家庭教育具有亲热性、早期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只有在父母的教育中,才有可能充分照看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与教师相比,父母往往更有条件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更简单发觉孩子内心微小的改变,从而及早实行相应的心理教育措施。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独特、人格、意志、是非
22、观念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父母教育的影响比学校教育的影响更长久、更深远。 因此,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其成长及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极其必要与重要的。 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既然,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这么样的必要与重要,那么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树立怎样的目标呢?有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培育人的良好心理素养,使人的进展到达最优化水平。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培育孩子良好的认识世界、珍爱生命、关爱社会、感恩人生、创造生活的心理素养: 一认识世界 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是什
23、么样的,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我们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的思索这些问题,这是我们认识的起点,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个思索。作为父母,我们自己在思索,也要向孩子提出这些问题,让孩子自己提出这些问题,思索这些问题,探究这些问题,从而使孩子学会怎样学习,把握认识世界的方法与能力,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二珍爱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是短暂的,也是漫长的。我们父母就要培育孩子形成这样一个习惯:珍惜和疼惜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身体。生命是时间和空间的结晶。父母要启发孩子关于生命的思索,要让生命富于意义、富于内涵,珍爱生命,让孩子形成对于生命的看法。 三关爱社会 人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
24、中的一员,只有在社会中,人才可以成之为人。社会是我们每个人实现理想理想的舞台。父母要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人的价值在于奉献。父母要教育孩子在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有一颗关爱社会的心,培育孩子的人生价值观。 四感恩人生 人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是一个挑战、拼搏、奋斗的过程,是一个精彩、奇妙、神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必需要做的事:修身、齐家、创业。父母在生活中要培育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伴侣,感恩社会,感恩人生。 五创造生活 生活就是人生的过程。父母要让自己的所作所为,使孩子明白美妙生活是需要我们自己
25、通过双手劳动获得。教育孩子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懂得如何去获得美好生活,如何去创造美妙生活,培育孩子对于生活的良好看法。 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家庭教育是渗透在家庭全部生活之中的,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家庭中每一天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对社会各种事物的评价,家庭生活、娱乐的习惯,全部这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塑造着孩子的心灵。那么,父母在生活中怎么样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营造爱和民主的家庭气氛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之一是家庭环境。讨论说明,那些在单调、贫乏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心理进展将受到阻碍,并且会抑制他们潜能的进展。父母对孩子的看法也是影响个体心理健
26、康的重要因素。孩子假如能够在早期与父母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关系,对其以后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有着主动的促进作用。对孩子的过分爱护和过分严峻,也会影响他们的独立性以及自信念的进展。所以,家庭成员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关爱、互相敬重、民主和谐的心理气氛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独特心理健康进展的沃土。 作为父母,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父母之间的真正爱情,这是教育儿童最重要的精神力量,“我们做父母的,应首先以自己互相关怀的行为来教育孩子。假如,夫妻之间“两天一大闹,三天一小吵或形同陌路人,会造成孩子压抑、苦闷、缺乏安全感、多疑、敏感、心神不宁、无所适从,严重的会出现变
27、态人格和反社会行为。父母只有建立和谐恩爱、平等民主的夫妻关系才能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也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那就要会爱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缺乏正常的关爱,孩子的身心进展就会受到影响。每个父母也都爱自己的孩子,然而并不是全部的父母都会给予孩子有益的爱,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从父母的爱中得以健康的成长。心理学家指出,对孩子心理健康具有不良影响的亲子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 1、 拒绝型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冷淡、忽视,甚至放任自流,认为“树大自然直,实行漠不关怀的的看法。这种亲子关系简单使孩子形成冷酷、攻击、心情担心的心理。父母的漠不关怀也会使孩子对学校生活
28、失去兴趣,心情掌握力很低,学业不佳,简单出现违法行为。 2、 溺爱型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过于宠爱,过于关怀,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有求必应,百依百顺,缺乏理智和分寸。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依靠性强,自主能力差,性格稚嫩,心情不稳定,意志薄弱,在学校往往表现为责任心不强,环境适应能力差。 3、 支配型亲子关系:父母处于权威地位,孩子必需根据父母的意愿办事,生活受到严格限制,这样会造成孩子的心情压抑、紧急、心情消沉,耐受挫折能力差。孩子时时处于紧急的状态,失去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形成行为消极、被动、服从的人格特征。 以上这三种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孩子并不是真正的爱,是不明智的爱,甚至缺乏爱。父母对孩子要
29、关怀、要爱而不娇,信任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理解并敬重孩子的思索和选择,建立民主型的亲子关系,在家庭中营造宽松、关爱、平等、民主的气氛,从而孩子情愿听从父母的指导而促进孩子心理健康进展。 二潜移默化,环境熏陶 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父母有意无意培育出来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它对孩子的各方面特殊是心理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心情、性格等尚未成熟和完善,所以,父母的所作所为对他们的影响更深。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门沙在捏,与
30、之俱黑,古代教育家的这些论述形象地概括了环境熏陶对人的深刻影响。因此,潜移默化、环境熏陶是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正确途径。 首先,父母应当做好孩子的典范。那么父母应当做怎样的人呢?要做建功立业、敬业进取的父母;要做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父母;要做充满爱心、亲切活泼的父母。而不能做只图享乐、不关怀孩子的父母,心胸狭窄、处事不公的父母,缺少教养、不讲公德的父母。据调查,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坏的行为有:夫妻吵架,互不相容;公共场所,不守公德;邻居相处,举措失当;怀疑一切,不满社会。3因此,作为父母应当不断学习,提高修养。父母盼望孩子成为怎么样的人,那我们父母首先就应成为怎么样的人。父母期望培育孩子认识
31、世界、珍爱生命、关爱社会、感恩人生、创造生活的心理素养,那我们父母就要有这样的修养和行为。 另外,父母应当使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进展产生主动的影响,努力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精神环境。第一,支配好家庭的经济生活。事实告知我们,许多有作为的人都出身贫寒。有讨论指出:家庭经济地位处于中上的,子女学业成果较差,而经济地位相对略低的,子女的成果反而是优秀的。究其缘由,也许是由于富有助长了一些孩子的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而贫困之家的孩子则早当家,困难的生活磨炼了他们自强不息的性格。所以父母应当留意科学支配家里的经济支出,勤俭持家,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进展。第二、美化好家庭的生活环境。家庭是
32、孩子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干净美观,优雅的环境足以起到陶冶孩子的情操,培育美感的作用。第三,营造好家庭的学习环境。我们的社会要求每一个人终身学习,父母应当把“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作为对孩子的终身教育目标。父母应当腾出时间与孩子一同学习,一起探讨,平等沟通,从而享受学习的欢乐,享受学习的成就感。 三 共同游戏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若一根弦始终处于紧绷状态,则弦易断。同样假如人的心理始终保持紧急状态,那么也就极易崩溃,尤其是对于心理进展还没有成熟的孩子。在紧急的学习之余,要让孩子学会游戏、休闲。乐于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孩子的智力和情感进展就是在游戏中得到的。适合的游戏可以缓解紧急的心情,也可
33、以陶冶情操,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培育。父母与孩子一同游戏,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培育。因此,父母与孩子共同游戏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 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有意识地将各种心理素养的培育渗透于生动活泼的游戏当中。如要培育孩子细致的观看力,可以引导孩子观摩某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或趴在地上观看小蚂蚁搬家;要培育孩子的毅力,可以选择孩子的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或艺术项目,与孩子一起参与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培育孩子的创造力,甚至可以组织孩子与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在大树底下乘凉编想象故事。这样的教育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到达不教而教的境界。 四把握一些常用的心理学方法 家庭心理健康
34、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技艺,所以,父母就要把握科学方法,不断学习,娴熟应用科学方法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那么,有哪些心理学方法适合于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以下几种方法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的较多: 1、放松训练法。放松训练是指身体和精神由紧急状态向松驰状态的过程。放松可以通过呼吸放松、想像放松、静坐放松、自律放松等方法实现。那么,是否需要放松,何时放松为好?父母就要观看孩子的表现,可以从身体、精神方面来了解孩子。从身体方面了解,可以观看孩子饮食是否正常、养分是否充分、睡眠是否充分、有无适量运动等;从精神方面了解,可以观看孩子处事是否冷静、留意力是否集中、心情是否心平气和。4放松训练法主
35、要关心孩子缓解学习压力,增添适应能力。 2、强化法。强化法是指系统地应用强化手段去增进某些适合的行为或消除某些不适应的行为。强化有四种类型:1正强化:即给予一个主动刺激,为了建立一个好的行为模式而运用嘉奖的方式使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直至保持下来。2负强化:即去掉一个消极刺激,如较大的孩子仍把手指放在嘴里吮吸,则这种行为一出现就受到指责,一旦这种不良行为停止了,马上停止对他的批判。3正惩处:即当不适应的行为出现时,马上给予惩罚的一种方法。这种惩处是令孩子感到不开心的。4负惩处:即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嘉奖。强化法主要是培育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代币嘉奖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的强化
36、物,如小红星、筹码、卡片等。代币法是一种利用强化原理促进更多的适应性行为出现的方法。如孩子做作业时拖拉、动作慢,经常拖到很晚才写完作业,父母就可以利用代币作为强化物,刺激孩子加快动作,提高效率。 4、消退法。因得不到强化,使某种已学习的反应削减或停止。如有的孩子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实行无理取闹的方式盼望父母转变初衷,父母应安静告知“不行以得到,即使哭闹也没有用,并安静地在一边做自己的事,假装不予理睬。孩子因这种无理取闹行为没有获得相应的结果,以后遇到类似的状况,这种行为就会消退。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关乎孩子将来的生活,将来的成就,将来的人生。这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一
37、门科学,我们父母就要遵从科学原理;作为一门技术,我们父母就要熟能生巧;作为一门艺术,我们父母要敬重孩子的独特,敬重创造性。让我们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生活美好,是我们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盼望,更是责任。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随笔【第四篇】:听心理健康课有感 3月25、26日两天,我有幸来到厚生幼儿园,倾听为期两天的心理健康课。这两天的活动分为四个主题,25日上午的主题是“共享欢乐,下午的主题是“挫折教育,26日上午的主题是“自控能力,下午的主题是“学会合作。 健康不单单指身体健康,心理也是健康的一方面,在幼儿园的课程中没有特地地支配心理健康课,但是心理健康的教育时时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虽然只有短暂
38、的两天,但15位教师活跃的教学气氛,多样的教学方法,逐步深入的情感熏陶,精彩纷呈,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深深吸引着我,带来不少的启发,使我受益匪浅。 这么多的课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来自开发区幼儿园金丽老师带来的一节有关“自控能力的活动小乖,忍一忍,教师运用故事导入,然后联系自身阅历,学用魔语“珍宝,忍一忍,接着气球诱惑,迁移阅历,最终草莓实物,升级体验。这活动的亮点有许多,我特殊观赏老师的体态和语言,因为是小班幼儿,教师的语言表情带给孩子宽松自由的气氛,这也是心理健康课中教师需要把握的一点,而教学活动中,气球的出现让整个教学活动推向高潮,因为有个别孩子跟随气球而去,有孩子说不能去,这个互相的矛盾让
39、幼儿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到达活动目标。 活动后,专家对每个活动都做了点评。一堂好的好心理健康课,像点评的老师说的一样,需要宽松、自由的气氛,对幼儿来说,材料操作、内心体验、心情内化是特别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有互动,活动过程有商量活动,孩子们的内心有所触动,解决问题会有行动,这样的心理教学活动才是完好的。 听完这些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后,我想,在今后的一日活动中,我会更加留意一些详情。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随笔【第五篇】:认知与心理健康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看法确定一切。尽管这句话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多少有点原则上的问题,但他对人思维能力的高度重视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看法问题也可以说就是认知问
40、题。一个人的认知看法确定自觉的行动,有什么样的看法,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一个人的思想与信念是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其代表理论有埃利斯的理性心情疗法。埃利斯认为人具有以下特性: 一是人既可以是理性的、合理的,也是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人们有人们爱护自己、欢乐、思索并以口语表达、爱、与别人沟通、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倾向;同时也有自我毁灭、躲避思索、因循、重蹈覆辙、迷信、无耐性、完善主义和自责,以及躲避自己的倾向。 二是心情是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当人们根据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是开心的、富有竞争精神以及行有成效的人。而心情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规律的思维所造成的。 三是任何
41、人都不行避开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人们经常因为扭曲思索的天生倾向,以及学来的自我挫败模式,而妨害自我成长。会犯错误是人的正常现象。 四是心情困扰的持续是那些内部语言持续的结果。 五是大部分的心情困扰都起源于责怪。我们会有一种很强的倾向,把我们的欲望与偏好渐渐转变为独断的、肯定的“应当、“必需等要求与指令。肯定性的认知是人类悲剧的核心。 六是人有能力转变自己的认知,他可以通过自我对谈、自我评价而到达自我支持。他可以创意地确定对同样的情景产生不同的感受。 健康认知模式的特征: 一是主动、不消极。 二是客观、不自欺。 三是独立、不依靠。 四是敏捷、不僵化。 五是本质、不稚嫩。 而不健康的认知或者说认知失真,是指歪曲现实、丧失了客观性的不合理认知。认知失真与认知错误不同,认知错误是一种偏离客观真理的现象,而认知失真不是针对客观真理而言,只是针对某种客观情境和现实的现象。认知疗法的创始人贝克将认知失真总结为:任意推论、过分概括化、选择性断章取义、全或无的思维方式、乱贴标签、过分夸大或缩小等几方面。 返回健康教育列表展开剩余欣赏支持本文地址: s:/ ARTICLE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随笔NEXT ARTICLE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