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
《2019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度学年度 6 6 月月考卷月月考卷高二历史高二历史考试范围:中国古代政治、经济;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848 分)分)1、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第一条是诏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怒则任刑,喜则淫赏” 、 “苟阿所爱,蔽贤宠顽” 、 “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 “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等行为。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A.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B. 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C. 阻止农
2、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 D. 防范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2、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在中国古代能够提高办事效率的机构有A.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北宋的枢密院 B. 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C. 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的军机处 D. 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枢密院3、 “今(西汉) ,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 ”该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A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4、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
3、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2 -A. 播种方式的变革 B.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C.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5、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董仲舒曾大加赞赏,以儒家自居的王莽改制也试图恢复井田制,直到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对这种制度称慕不已,这种现象根本上反映了A. 儒家学者的复古主义 B. 井田制是一种适合古代中国的制度C. 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D. 井田制是仁政的标志6、 “法自君出,权尊于法” 、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
4、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B. 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C. 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 D. 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7、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该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由此可见,汉文帝A. 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B. 提升了商人地位 C. 注重发展对外贸易 D. 注重与百姓同乐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 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B. 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
5、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3 -C. 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D. 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9、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 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 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 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D. 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10、1971 年,对唐代洛阳的含嘉仓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其全面积有 42 万平方米,其中一个窑穴还存有唐代储藏但已碳化的谷子(据估算,这些谷子在唐储放时约 25 万公斤) 。与此同时,粮价越来越便宜, “斗米十五钱” 。对此,最合
6、理的解释是A.封建剥削的残酷 B. 滥发货币的影响 C. 垦田面积的扩大 D. 唐代农业的发达11、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年)七月,颁布律令指出:“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系,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 ”这一做法突出反映了A. 商品经济出现繁荣 B. 金属货币使用量增加C. 统治者重视中央集权 D. 国家钱币规范化12、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A两则材料相
7、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4 -13、至唐后期,北方高大成材的林木已寥寥。高原植被的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满目疮痍,导致黄河频繁泛滥。天灾加上人祸,使黄河流域经济渐趋衰落。据材料可知A. 唐朝后期黄河流域经济衰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浙地区B. 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环境相关C. 黄河流域环境的恶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 小农经济模式不利于保护环境14、中国瓷器在宋代以后外销的主要途径是A.陆上丝
8、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郑和下西洋 D.唐僧西天取经15、 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A. 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 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C. 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D. 李四出售价格昂贵的青花瓷16、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 史实的是 A流通铜贝 B “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17、 南宋时期,苏州等地流传这
9、样一种观念:“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辱先者,皆可为也”这反映了南宋时期A. 佛教、道家的影响不断扩大 B. 重农抑商观念出现动摇C. 政府施行宽松的思想政策 D. 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挑战- 5 -18、1776 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 500 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 ”由此材料我们知道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A.农耕经济的落后
10、B. 西方国家的侵略 C.人口压力的承重 D. 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19、 水浒传中凡涉及打点官差狱头、收买人心等都离不开银子;据史料记载,宋初全国白银总产量维持在 20 多万两的年产水平,当时每年全国财政收人有数千万贯,换算成白银达数千万两甚至,上亿两,GDP 更是这个数字的数倍。据此可知A. 白银在北宋已是主要货币 B. 文学作品没有史料价值C. 北宋并没有出现财政危机 D. 明朝可能广泛流通白银20、明初建房、骑马乘轿,应根据其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各有所限制。嘉靖末年,逐渐发生了变化, “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往往重檐兽脊如宫衙然” 。这一变化反映了明
11、朝A. 贫富差距的逐步缩小 B. 等级限制受到冲击C. 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D. 专制制度日益衰落21、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2、朱元璋明令各府州县只能有一个大寺观,禁止四十岁以下的妇女当尼姑,并严禁寺院收- 6 -儿童为僧,二十岁以上的青年愿意出家,须由父母申请,经官府批准
12、,出家三年后还得赴京考试,不合格的遣发为民。这些规定A. 使佛、道等宗教走向衰落 B. 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发展C. 是为了提高僧尼的宗教水平 D. 是实行政治专制的重要表现23、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该材料意在说明清时期A. 徽商生活的奢侈程度的补充 B. 徽商亦商亦官的特点C. 社会转型缺乏动力 D. 封建伦理被徽商强化24、圆明园中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由官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
13、。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明当时A我国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B官营手工业仍具有较高技术水平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7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 分)材料一材料一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尤其是重视兴建水利工程。公元前 246 年,为耗竭秦国实力,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游说,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本为“疲秦”之策的郑国渠却在完工后发挥了“强秦”的作用,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湖州太湖婆港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源于在太湖
14、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始建于春秋时期,北宋时形成完整体系。因为有了太湖缕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孕育出“苏湖熟、天下足”的杭嘉湖平原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摘编自陈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何以千年不衰材料二材料二自尧舜追溯农业发达之时,亦必在千年左右。我国农业发达,总在距今五千年之前了。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以蔽之,曰:自粗耕进于精耕。总而言之:农业有大农制和小农制。大农制的长处在于资本的节约,能够使用机械,以及人工的分配得宜。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所以就一个人的劳力,论其所得的多少,是大农制为长。就土地同一的面积,论其所得的多少,则小
15、农制为胜。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这都是长时间自然的进化。摘编自吕思勉著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原因。 (4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6 分)- 8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 分)材料一材料一 佛山俗善鼓铸,其为镬(锅),以轻杖敲之如木者良。良以质坚,以其薄而光滑,消熔炼)既精,工法又熟也。屈大钧广东新语 材料二材料二 (雍正九年十二月)广东布政使杨永斌奏:定例,铁器不许出境货卖,而洋船私带,禁止尤严。粤东所产
16、铁锅,每连(五或三口为一连)约重二十斤。查雍正七、八、九年(1729-1731 年),夷船出口,每船所买带铁锅,少者自一百连、二三百连不等,多者至五百连,并有至一千连者。计算每年出洋之锅约一、二万斤,诚有关系。应请照废铁之例,一体严禁。嗣后令海关监督详加稽查。得旨杨永斌所奏甚是,嗣后稽查禁止及官员处分、商人船户治罪之处,悉照所请行。粤东既行查禁,则它省洋船出口之处,亦当一体遵行,永著为例。清世宗宪皇帝实录请回答:(1)综合上述材料,概述清朝佛山铁器生产的特点。 (10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对铁器出口的有关政策并加以评价。 (10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17、分)材料 1902 年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中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见下表) 。北方南方结论政治历代王霸定鼎,北方占绝大多数,历时共 2783 年。历来建都于长江流域者,除明太祖外,要么创业未定,要么败亡苟安,历时共计366 年。北方视南方常占优势。- 9 -哲学春秋战国时,孔、墨在北;汉初北方独盛儒学;宋明时北人好言象数,多经世之想。春秋战国时,老、庄在南;汉初南方尤喜道家;宋明时南人首倡心性,多穷理之气。凡此者,皆受地理上特别之影响,虽以人事揉杂之,然其结果殆有不容假借者存也。军事北人南伐者得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最能举事。南人北伐者不得志。其所用兵,虽有
18、种种特别原因,不能尽以归诸地理,要之地理为其一重要之主因。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梁启超的研究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梁启超的研究方法、论据、论证过程、结论等进行评述;也可以对其观点进行论证、批判、修改或提出新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立论科学、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10 -20192019 学年度莆田六中学年度莆田六中 6 6 月月考高二历史答案月月考高二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解析】本题要理解两个概念既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区别。直接目的就是表面现象,直接能看出来的。根本目的就是隐藏在直接目的后的目的,是最终目标,所有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达成最终目的。本题所说的刺史查问豪强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月月 考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