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1).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0192019 学年高二学年高二( (下下) )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 (一一)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3题。题。 (本题共(本题共3 3小题,小题,9 9分)分) 油画是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早期的油画多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创作,可分 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学院派、印象派等。现代绘画始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流派更 多,但诸多流派流传时间较短,令人眼花缭乱。没有具体记载说过西方油画中最初出现东方 元素是什么时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印象派之后东方元素变得常见起来。中国的青花瓷经常会出
2、现在西方油画作品中。齐凡尼贝利尼的名作诸神的宴会 中,青花瓷钵成为诸神喜爱的“神器” 。据瓷器专家考证,这三只瓷钵为明朝宣德至成化年 间(1426-1487)之物。大家知道乔凡尼贝利尼生活在约 1427 年至 1516 年间,画中的瓷器 应该是欧洲大航海初期,甚至更早的产品。远在唐代时,中国的瓷器就作为商品进入国际市场,行销日本、印度、波斯和埃及等 地。17 世纪时,中国的瓷器已在欧洲占有一定的市场。当时,中国的瓷器在欧洲被视为珍 玩,只有在西班牙和法国等大国的宫廷里才能见到较多的瓷器,贵族家庭也以摆设瓷器来 附庸风雅、炫耀地位。不过随着航海技术的发达,到了近代,中国的瓷器并不像以前那么稀有难
3、得了,而是 成为一种生活情调的象征, “蔓延”在西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在法国画家雅格布约瑟 夫蒂索绘制的贵妇中,可以清楚看到一套青花瓷茶具,茶具洁白幽蓝,细腻明亮, 即便摆在普通西方人的家里,也毫不觉得突兀这是那时专门用于出口的、加入了西方 审美元素的茶具。19 世纪 70 年代后期到 80 年代初,日本浮世绘漂洋过海进入西方人的视野、生活和艺 术作品中。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 表现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在欧美印象派艺术 家的画作中可以看到许多浮世绘风格的影响。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也有很多东方
4、风情的油画。虽然克里姆 特没有到过东方,但他却非常欣赏东方艺术,因此作品背景中出现中国的亭榭、门神、关 公就不足为奇了。民俗学家冯骥才曾在保卫克里姆特最后的画室一文中提到,克里姆特 的书房里挂着中国门神的画像,书柜里陈列着中国的陶瓷、雕塑、纺织品等,他还收藏了 许多中国的民间年画。我们能够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找到与中国民间艺术相类似的用色, 他在处理人物形象和环境背景时都常采用大面积的平涂填色,画面经常出现桃红、明黄、 群青等中国年画常用的颜色,画面色彩对比鲜明,构图简洁,人物形象平面但生动写实, 这些都隐隐传递出他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学习和吸收。今天,面对势不可挡的经济、文化、艺术全球化大潮,各个
5、国家和民族一方面都在努 力适应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潮流,另一方面也在加强保护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走上了“返 回传统” “回归民族”的道路。其实,艺术上的文化自信并不是排拒其他艺术的“清高独立” ,而应该是打破传统边界后重建新边界,这应该是当今艺术家应该具有的宽广胸怀,是一 种在碰撞和紧张之后从容面世的态度。 (摘编自宋艳妮西方油画中的东方元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绘画的主体绘画方式是油画,早期的油画创作多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形成了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众多的绘画流派。B 诸神的宴会中青花瓷钵成为诸神喜爱的“神器” ,根据瓷器专家考证,画中的瓷 器应该是欧洲大航海初期,甚
6、至更早时候由中国传入西方的。C17 世纪时的欧洲,一些大国的宫廷和贵族家庭把中国的瓷器当作供赏玩的珍品,2用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或貌似高雅的追求。D日本的浮世绘在绘画内容上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在绘画技巧上很讲究写实性,对 欧美印象派画家的创作产生了较多影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始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的西方现代绘画,流派比早期更多,但诸多流派流传时间 短,因此西方油画中最初出现东方元素的时间无法确定。B到了近代,得益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瓷器在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变得普 遍,而且成为一种生活情调的象征。C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很欣赏东方艺术,受此影响,其作品背景中出
7、现不少中国元素, 在用色、构图、人物形象刻画上也都带有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D从中国的瓷器到日本的浮世绘,再到中国的年画、门神等,这些东方艺术都以各自 的方式,对西方早期和近现代的油画创作产生了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绘画中存在东方元素,近代中国专门用于出口的茶具也加入了西方审美元素, 这说明东西方文化艺术并不是相互排拒,而是相互学习和吸收的。B中国瓷器由被奉为“神器”变为贵族炫耀的资本,再后来变得寻常普遍,这说明中 国瓷器在西方社会受到普遍喜爱,且经历了自上而下的流行过程。C文中所引冯骥才关于克里姆特书房的描述,侧面说明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对东方艺 术尤其是中国民间艺术
8、的钟爱,其作品中出现中国元素绝非偶然。D在努力适应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潮流的同时,加强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这并 不是艺术上的文化自信,而是排拒其他艺术的“清高独立” 。 ( (二二)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4-6题。题。( (本题共本题共3 3小题,小题,1414分)分) 汉家寨汉家寨 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 击,不由得屏住了呼吸。300 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八面十方数百里内只有我一人,向导已经返回了。那 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我只有凭着一 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
9、着我,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马在 这种血一样的碎石中谨慎地选择着落蹄之地,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 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 然而,亲眼看着大地倾斜,亲眼看着从高山牧场向不毛之地的一分分的憔悴衰老,心 中感受是奇异的。前方蜃气迷蒙处是海拔负米的吐鲁番盆地最低处已经被烤干了的 艾丁湖。背后是天山;冰峰泉水,松林牧场都远远地离我去了。左右一望,只见大地斜斜 地延伸,连同我的坐骑和我自己,都在向前方向深处斜斜地倾斜。 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仅仅有一炷烟在怅怅升起,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 并没有写出一种
10、残酷。 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我走进汉家寨时,天色昏暮了。太阳仍在肆虐,阳光射入眼 帘时,一瞬间觉得疼痛。可是,汉家寨日落前的炫目白昼中已经有了一种寒气。 真是异域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 的红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 大得令人恐怖的大自然中。 独自伫立在汉家寨下午的阳光里,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一直拖向地平线,又黑又长。 默立久了,突然意识到什么。转过头来,左右两座泥屋门口,各有一个人在盯着我。3一个是位老汉,一个是七八岁的小女孩。他们痴痴盯着我。我猜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见过外 来人了。老少两人都是汉人服饰;一瞬间
11、我明白了,这地方确实叫做汉家寨。 我想了想,指着一道戈壁问道:它通到哪里?老人摇摇头。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我 又指着另一道:这条路呢?老人只微微摇了一下头,便不动了。女孩还是那么盯住我不眨 眼睛。 犹豫了一下,我费劲地指向最后一条戈壁滩。太阳正向那里滑下,白炽得令人无法瞭 望。地平线上铁色熔成银色,闪烁着数不清的亮点。我刚刚指着,还没有开口,那老人突然钻进了泥屋。 我呆呆地举着手站在原地。那小姑娘一动不动,她一直凝视着我,这女孩穿一件破红 花棉袄,污黑的棉絮露在肩上襟上。她的眼睛黑亮好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便是我女 儿的眼睛。 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
12、但是这 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汉家寨可以在任何一张好一点的地图上找到。寨是人紧守的地方。 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 次日下午,我离开了汉家寨,继续向吐鲁番盆地进行。回首天山,整个南麓都浮升出 来了,俯瞰前方的吐鲁番,蜃气中已经隐约现出了绿洲的轮廓。在如此悲凉严峻的风景中 上路,心中涌起着一股决绝的气概。 我走下第一道坡坎时,回转身来想再看看汉家寨。它已经被起伏的戈壁滩遮住了一半, 只露出泥屋的屋顶窗洞。那无言的老人再也没有出现。我等了一会儿,最后遗憾地离开了。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 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走过个
13、转弯处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我激动地勒转马缰。 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穿破红棉袄的小女孩。我强忍住心中的激动,继续着我的长旅。那一日永别了汉家寨。也是从那一日起,无 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张承志汉家寨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写到“大地倾斜” “大地斜斜地延伸” “连同我的坐骑和我,都在向前方向深处 倾斜” ,这是作者因暴晒晕眩而产生的一时的错觉。 B.“汉家寨如一枚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令 人恐怖的大自然中” ,比喻手
14、法表现了汉家寨富有神秘感。 C.“很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便是我女儿的眼睛”究其原因,是小女孩的眼睛与自己 女儿的眼睛一样漂亮,透露出热情,善良,好奇与求知欲。 D.文章描写了作者在无边的狂野中旅行,独自一人又极其艰辛,但他有着丰富的心灵 活动,在死寂中碰撞出了喧响,从干枯处发掘了精神的泉流。 5.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 分)6.从全文看,你怎样理解“坚守”的含义?你认为老人与孩子谁是“坚守者”?结合 原文说说你的理由。 (6 分)( (三三)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7-9 题。题。(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15、 分)分) 什么时候才能再出一个裘盛戎4我和盛戎最初认识,是和他到天津去看戏。演员们知道裘盛戎来看戏,都“卯上”了。 散了戏,我们到后台给演员道辛苦,盛戎拙于言词,但是他的态度是诚恳的、朴素的,他 的谦虚是由衷的谦虚。他是真心实意地向人家学习来了。回旅馆的路上,他买了几套煎饼 馃子,有滋有昧地吃起来。他咬着煎饼馃子的样子,表现出很喜悦的怀旧之情和一种天真 的童心。我一下子对这个京剧大演员产生了好感。盛戎睡得很晚。晚上他一个人盘腿坐在 床上抽烟,好像一边想着什么事,有点出神。不知是为什么,从这以后我总觉得盛戎的许 多唱腔、唱法、身段,就是在这么盘腿坐着的时候想出来的。盛戎的身体早就不大好了。编排
16、雪花飘的时候,他那几天不舒服,但还是跟着我 们一同去体验生活。 雪花飘写的是一个送公用电话记录的老人的事。我们去访问了政协 礼堂附近的一位送电话记录的老人。老头子六十好几了,一脸的白胡茬,还骑着自行车到 处送电话记录。盛戎在那间屋里坐了好大一会儿,还随着老头子送了一个电话记录。雪花飘排得很快,一个星期左右,戏就出来了。幕一打开,盛戎唱了四句带点马 派味儿的“散板”:“打罢了新春六十七哟,看了五年电话机。传呼一千八百日,舒筋活 血,强似下棋!”我和导演一听,都觉得“真是这里的事儿!”为了编排杜鹃山 ,1969 年那次我们到湘鄂赣体验了较长时期的生活。我和盛戎那 时都是“控制使用” ,他的心情自然
17、不太好。他总是默默地跟着队伍走,不大说话。但倒也 不是整天愁眉苦脸的。我很能理解他的心情。虽然是“控制使用” ,但还能戴罪立功,可以 工作,可以演戏,他在心里又是很感激的。我觉得从那时起,盛戎发生了一点变化,他变 得深沉起来。盛戎平常也是个有说有笑的人,有时也爱逗个乐,但从那以后,我就很少见 他有笑影了。他好像总是在想什么心事。用一句老戏词说:“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 ” 他的这种神气,一直到他死,还深深地留在我的印象里。那趟体验生活,是够苦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更难挨。不生火,墙壁屋瓦都很单薄。 那年的天气也特别,下大雪,同时却还打雷,下雹子,下大雨,一块儿来!盛戎晚上不再 穷聊了,他早早就
18、进了被窝。这老兄!他连毛窝鞋子都不脱,就那样连着毛窝睡了。但他 还是坚持下来了,没有叫一句苦。和盛戎合作,是非常愉快的。盛戎很少对剧本提意见。他不是不当一回事,或者提不 出意见。盛戎文化不高,读剧本是有点吃力的。但是他反复地读,盘着腿读。我还记得他 那读剧本的神气。他读着,微微地摇着脑袋。他的目光有时从老花镜下面射出框外。他摇 晃着脑袋,有时轻轻地发出一声:“唔。 ”有时甚至拍着大腿,大声喊叫:“唔!”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台上不“用”裘盛戎了。但他也并不闲着。有人上他家学戏,他 总是很认真地说。而且是有教无类,即使某个青年演员条件差,他也还是手把手教。他不 上台了,还整天琢磨唱腔。不单花脸,老生
19、、旦角都研究。盛戎得了病,他并不悲观。他大概已经怀疑或者知道是癌症了,跟我说:“甭管它是 什么,有病咱们瞧病!”他还想唱戏。他为了清静,一个人搬到厢房里住,好看剧本。 杜 鹃山这个剧本,他简直不离手,他死后,我才听他家里的人说,他夜里躺在床上看剧本, 曾经两次床头灯的罩子烤着了。他病得很重了,有一次还用手在床头到处摸,他的夫人知 道他要剧本。剧本不在手边,他的夫人就用报纸卷了一个筒子放在他手里,他这才平静下 来,安心了。 然而有志未酬,他到临终也没能再演杜鹃山!什么时候才能再出一个裘盛戎呢?(摘编自汪曾祺自得其乐 )相关链接:裘盛戎,京剧裘派艺术的创始人。上个世纪 50 年代中期裘盛戎的表演艺
20、术到达巅峰状 态 ,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老舍、曹禺及出租车司机、掏粪工人、饭店服务员5等都是他的朋友。为了强强联合,他奔走于马连良、谭富英等艺术家之间,积极促成了当 时实力最强的艺术团体北京京剧团的成立。 (摘编自“百度百科”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作者和裘盛戎初识于一起到天津去看戏时,因为这个京剧大演员的诚恳朴素、谦虚 好学、有怀旧之情和有童心,而对他产生了好感。B 雪花飘开幕时裘盛戎唱了四句带有马派味儿的“散板” ,作者和导演都觉得“真 是这里的事儿” ,可见裘盛戎对送电话记录的老人的生活有着深入的体察。C.在湘鄂赣体验生活期间,裘盛戎心情不太
21、好,但也不是整天愁眉苦脸,因为他知道 自己还可以通过演戏、工作戴罪立功,解除“控制使用” 。D.裘盛戎虽然文化水平不高,读剧本有些吃力,但他却非常勤奋,经常通过反复研读 剧本来把握、领悟其内容,到顿悟处他便不禁“晤”的一声。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裘盛戎认真研究京剧艺术,耐心培养后辈,并积极促成了北京京剧团的成立,为我 国京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B作者觉得和裘盛戎合作很愉快,裘盛戎很少对剧本提意见,并不是他不当一回事, 或者提不出意见,而是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剧本研读上。C裘盛戎身体早就不大好,但这并未影响他对艺术臻于完美的追求,即使在病中仍手 不释
22、剧本,文中流露出作者对他的极大赞扬和深深惋惜之情。D.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主要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记叙了裘盛戎先生献身京 剧艺术的一生,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9作者在文末问“什么时候才能再出一个裘盛戎呢” ,暗含对裘盛戎精湛技艺和高尚 人品的赞誉。你认为裘盛戎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333 分)分) ( (一一)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10-13 题。题。( (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414 分)分)王沈,太原晋阳人也。沈少孤,养于从叔司空昶,事昶如父。奉继母寡嫂以
23、孝义称。 好书,善属文。正元中,迁散骑常侍,典著作。与荀顗、阮籍共撰魏书 。时魏高贵乡公 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寻迁尚书,出豫州刺史。至镇, 乃下教曰:“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刍荛有可录之事,负薪有廊庙之语 故也。自至镇日,未闻逆耳之言,岂未明虚心,故令言者有疑?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 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若达 一至之言,说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谷千斛。 ”沈探寻善政,案贾逵以来 法制禁令,诸所施行,择善者而从之。又教曰:“后生不闻先王之教,而望政道日兴,不 可得也。文武并用,长久之道
24、也。俗化陵迟,不可不革。革俗之要,实在敦学。昔原伯鲁 不悦学,闵马父知其必亡。将吏子弟,优闲家门,若不教之,必致游戏,伤毁风俗矣。 ”于 是九郡之士,咸悦道教,移风易俗。迁征虏将军,封博陵候。平蜀之役,吴人大出,声为 救蜀,振荡边境。沈镇御有方,寇闻而退。武帝即王位,拜御史大夫。沈以才望,显名当 世,是以创业之事,羊祜、荀勖、裴秀等皆与沈谘谋焉。及帝受禅,以佐命之勋,统城外 诸军事。封博陵郡公,固让不受,乃进爵为县公,封邑千八百户。帝方欲委以万机,泰始 二年薨。帝素服举哀,谥曰元。(节选自晋书王沈传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下学 期末考试 试题 新版 人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