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doc
《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试题考试时间:考试时间:9090 分钟分钟 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H:1 C:12C:12 O:16O:16 Na:23Na:23 Mg:24Mg:24 S:32S:32 Cl:35.5Cl:35.5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020 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其中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其中 1-101-10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2 2 分,分,11-2011-20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
2、1.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 铁杵磨成针 B. 死灰复燃 C. 木已成舟 D. 积土成山【答案】B【解析】铁杵成针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误;死灰复燃有新物质生成,燃烧属于化学反应,故 B 正确;木己成舟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积土成山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误。2. 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A. 氧化铜 B. 生铁 C. 汞 D. 钠【答案】B【解析】A氧化铜是纯净物,不属于合金,故 A 错误;B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故 B 正确;C汞是金属单质,属于纯净物,不属于合金,故 C 错误
3、;D钠是金属单质,属于纯净物,不属于合金,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合金的特征,掌握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合金具有以下特点:一定是混合物;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3. 下列有关物理量与其相应的单位不一致的是A. 摩尔质量:g /mol B. 气体摩尔体积:L/molC. 物质的量浓度:L/mol D. 物质的量:mol【答案】C.考点:相关物理量单位的考查点评:熟记课本中相关物理量的基本单位,特别需注意区别的是“物质的量浓度”与“气体- 2 -摩尔体积”的单位,易于混淆。4. 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 胶体粒子很小,能透过半透膜B.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
4、直径大小的不同C. 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胶体中的胶粒带电。D.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答案】A【解析】A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 1nm100nm 之间,不能透过半透膜,故 A 错误;B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故 B 正确;C、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粒子带电荷发生电泳,故 C 正确;D.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即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 D 正确;故选 A。5. 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 酒精和水 B. 碘和四氯化碳 C. 汽油和植物油 D. 水和四氯化碳【答案】D【解析】A酒精和水能互溶,所以不能用分液漏
5、斗分离,故 A 错误;B碘和四氯化碳能互溶,所以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 B 错误;C汽油和植物油能互溶,所以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 C 错误;D水和四氯化碳不溶,所以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 D 正确;故选 D。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4 g H2O2中含原子总数为 4NAB. 2.4g 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得到的电子数目为 0.2NAC. 若气体的摩尔体积为 22.4 L/mol,则所处条件一定为标准状况D. 摩尔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答案】A【解析】A34 g H2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 4mol 原子,故 A 正确;B镁离子为+2 价,2.4g 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
6、失去的电子数目为 0.2NA,故 B 错误;C气体摩尔体积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气体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增大,气体体积减小,所以不在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也有可能为 22.4 Lmol-1,故 C 错误;D物质的量是表示微粒数目集合体的物理量,其单位是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故 D 错误;故选 A。- 3 -7. 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A. 将 20g Na2CO3溶于 80g 水中制得 20%的 Na2CO3溶液B. 用托盘天平称量 8.75g 食盐C. 用 25mL 量筒量取 12.36mL 盐酸D. 将标准状况
7、下 22.4LHCl 气体溶于 1L 水中可制得 1mol/L 盐酸【答案】A【解析】A质量分数=100%=20%,故 A 正确;B托盘天平精确到 0.1,无法称量 8.75g 食盐,故 B 错误; C量筒精确到 0.1,无法量取 12.36mL 盐酸,故 C 错误;D标准状况下 22.4LHCl 的物质的量为 1mol,溶于 1L 水中溶液体积不是 1L,因此浓度不是1mol/L,故 D 错误;故选 A。8. 铁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关于铁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下浓硫酸与铁不反应,故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贮藏贮运浓硫酸B.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 Fe3O4溶解于盐酸
8、既有 FeCl2又有 FeCl3生成,故 Fe3O4属于混合物D. 制造油漆颜料的主要成分是 Fe2O3【答案】D【解析】A铁常温下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膜阻止反应进行,故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贮藏贮运浓硫酸,故 A 错误;B、铁不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故 B 错误;C. Fe3O4溶解于盐酸既有 FeCl2又有FeCl3生成,但 Fe3O4属于纯净物,故 C 错误;D. 氧化铁是红棕色的粉末,可以制造油漆颜料,故 D 正确;故选 D。9.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 蒸馏操作
9、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浸没在所蒸馏的液体混合物中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 向 FeCl3饱和溶液中滴入 NaOH 溶液可制取 Fe (OH)3胶体【答案】C【解析】A蒸发时应避免温度过高而导致固体分解,当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可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故 A 错误;B蒸馏时,温度计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4 -附近,故 B 错误;C分液操作时,应避免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 C 正确;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向 FeCl3饱和溶液滴入 NaOH 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
10、D 错误;故选 C。10. 已知还原性:ClFe2+H2O2ISO2,判断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 2Fe3+SO2+2H2OSO42+4H+2Fe2+ B. I2+SO2+2H2OH2SO4+2HIC. H2O2+2H+SO42SO2+O2+2H2O D. 2Fe3+2I2Fe2+I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所以根据已知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顺序可判断,选项 A、B、D 中的反应都是可以发生的,C 中双氧水不能氧化硫酸,C 不正确,答案选 C。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
11、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灵活应变能力。11.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序号氧化物酸碱盐A生石灰氯酸钾碱石灰蓝矾B熟石灰次氯酸纯碱小苏打C氧化钠盐酸碱式碳酸铜氯化铁D过氧化钠硫酸烧碱纯碱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A、氯酸钾属于盐类,不是酸,故 A 错误;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不是碱,故 B 错误;C、碱式碳酸铜属于盐类,不属于碱类,故 C 错误;D、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硫酸属于酸,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名,属于碱类,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的依据和概念应用,掌握物质的组成,概念的理解是解题关键。-
12、5 -本题的易错点为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的对应,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归纳。12. 下列关于 Na2CO3、NaHCO3说法正确的是A. 受热时 Na2CO3较 NaHCO3更不稳定,更易分解产生 CO2B. 等质量的 Na2CO3、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前者产生的 CO2更多C. 向 Na2CO3、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前者产生白色沉淀,后者无沉淀D. 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 HCl 的物质的量 Na2CO3是 NaHCO3的两倍【答案】D【解析】A、因 2NaHCO3Na2CO3+CO2+H2O,而碳酸钠加热不分解,故 A 错误;B设质量都是 106
13、g,则 Na2CO3和 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1mol、mol,根据Na2CO3CO2,NaHCO3CO2,产生的 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1mol、mol,即放出 CO2的质量:Na2CO3NaHCO3,故 B 错误;C由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2NaHCO3+Ca(OH)2Na2CO3+CaCO3+2H2O 可知,澄清的石灰水与碳酸钠、碳酸氢钠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故 C 错误;D设物质的量均为 1mol,根据 Na2CO32HCl,NaHCO3HCl,消耗 HCl 的物质的量 Na2CO3是 NaHCO3的两倍,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
14、本题考查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 BD,注意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分析判断。13.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Fe2、Ba2、H+、NO3 B. Ba2、Na、CO32、 OHC. K、Mg2+、SO42、Cl D. NH4+、Na+、NO3、OH【答案】C【解析】A. Fe2、H+与 NO3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B. Ba2与CO32能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 B 错误;C. K、Mg2+、SO42、Cl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 C 正确;D. NH4+与 OH能够反应生成氨气,不能大量
15、共存,故 D错误;故选 C。14. 一定条件下,浓 H2SO4能与多种非金属单质反应,如:S+2H2SO4(浓)3SO2+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S 是氧化剂B. H2O 是还原产物- 6 -C. 浓 H2SO4发生还原反应D. 1mol H2SO4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2mol【答案】CD【解析】AS+2H2SO4(浓)3SO2+2H2O 中,S 单质中 S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则 S 是还原剂,故 A 错误;BS+2H2SO4(浓)3SO2+2H2O 中,水中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水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故 B 错误;C浓 H2SO4中 S 元素的化
16、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 C 正确;D浓 H2SO4中 S 元素的化合价由+6 降低到+4,所以 1molH2SO4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2mol,故 D 正确;故选 CD。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和难点。本题S+2H2SO4(浓)3SO2+2H2O 反应中,S 单质中 S 元素的化合价由 0 价升高到+4 价,浓H2SO4中 S 元素的化合价由+6 价降低到+4 价。15. 下列溶液中 Cl浓度与 50 mL 1 molL-1 AlCl3溶液中 Cl浓度相等的是A. 150 mL 1 molL-1的 NaCl 溶液 B. 75 mL 1.5 mol
17、L-1 BaCl2溶液C. 150 mL 2 molL-1的 KCl 溶液 D. 100mL 0.5 molL-1的 FeCl3溶液【答案】B【解析】50mL 1molL-1 AlCl3溶液中的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Cl-)=3c(AlCl3)=3molL-1。A150mL 1molL-1NaCl 溶液中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Cl-)=c(NaCl)=1molL-1,故 A 错误;B75mL 1.5molL-1BaCl2溶液中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Cl-)=2c(BaCl2 )=2molL-1,故 B 正确;C150 mL 2 molL-1的 KCl 溶液中 Cl-的物
18、质的量浓度为:c(Cl-)=c(KCl)=2molL-1,故 C 错误;D100mL 0.5molL-1 FeCl3溶液中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Cl-)=3c(FeCl3)=1.5molL-1,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同一化学式中各微粒的浓度等于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离子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如 50mL 1molL-1 Mg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c(Cl-)=1molL-12=2molL-1。16. 下列反应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石灰石和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B. 氢氧化铜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学年 高一化学 上学 期期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