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诲人不倦》PPT课件.ppt
《《论语诲人不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诲人不倦》PPT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十一、诲人不倦十一、诲人不倦课文理解课文理解 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一生的教学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激励式教学法。还有能够从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激励式教学法。还有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智力高下不同的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智力高下不同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通过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进行诱通过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进行诱导的导的“循循善诱循循善诱”等方法。这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大多体等方法。这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大多体现在本部
2、分第现在本部分第1111课中。课中。本章本章论述学习的态度、方法及教学的态度和论述学习的态度、方法及教学的态度和原则原则。孔子重视学习内容的选择,重视环境对人。孔子重视学习内容的选择,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影响,提倡启发式、因人而异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因人而异的教育教学方法等,都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等,都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至今仍有现实意义。115115子贡曰: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
3、斯之谓与?,其斯之谓与?”子曰:子曰:“赐也!始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译文】子贡说: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么样?”孔子说: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子贡说:“诗上说,诗上说,要像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这个意思吧?”孔子说: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
4、领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了。”【评析】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都能够达到贫【评析】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
5、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一个显著特点。相关试题相关试题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115 115子贡曰: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子贡曰:诗云,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其斯之谓与?谓与?”子曰: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赐
6、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往而知来者。”孔子所说的孔子所说的“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富而好礼”与子贡所说与子贡所说的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并谈谈孔子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区别?并谈谈孔子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二者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差别。二者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差别。“贫而无谄,富而无贫而无谄,富而无骄骄”是说一个人虽然贫困,虽然倒霉了但还是不谄媚,是说一个人虽然贫困,虽然倒霉了但还是不谄媚,不拍马屁,不去巴结讨好人;虽然富有,虽然发财了但不拍马屁,不去巴结讨好人;虽然富有,虽然发财了但还是不以财傲人,不得意忘形,不骄奢淫逸。能
7、做到这还是不以财傲人,不得意忘形,不骄奢淫逸。能做到这一步当然很不错了,但严格说来,一步当然很不错了,但严格说来,做到这一步还只是限做到这一步还只是限于对贫富本身的计较。于对贫富本身的计较。“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富而好礼”则进而上升到对礼乐之道的则进而上升到对礼乐之道的追求了。追求了。现实意义:对于现实意义:对于“奔小康奔小康”的当今国人来说,的当今国人来说,“富富而无骄而无骄”,固然是不错,固然是不错,但如果,但如果能够更进一步能够更进一步“富而好富而好礼礼”,追求精神方面的涵养,追求学问,讲究做人的道追求精神方面的涵养,追求学问,讲究做人的道理,尊重别人,处处以仁爱之心待人,那岂不是达
8、到更理,尊重别人,处处以仁爱之心待人,那岂不是达到更高尚的境界了吗?高尚的境界了吗?联系:两者都和孟子所说的联系:两者都和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移,富贵不能淫“相一致相一致子夏问曰: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1)(1)何谓也?何谓也?”子曰:子曰:“绘事后素绘事后素(2)(2)。”曰:曰:“礼后乎?礼后乎?”子曰:子曰:“起予者商也起予者商也(3)(3),始可与言诗已,始可与言诗已矣。矣。”【注释】【注释】(2)(2)绘事后素: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绘,画。素,白底。(3)(3)起予起予者商也:者商也:起,启发。予,起
9、,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商。【译文】【译文】子夏问孔子: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子夏又问: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经了。”【评析】【评析】子夏从孔子所讲的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绘事后素”中,中
10、,领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受到孔子的称赞。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礼节仪式;“素素”指行指行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彩的图案。不会画出丰富多彩的图案。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论语中的文
11、字,然后回答问题。38子夏问曰: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何谓也?谓也?”子曰:子曰:“绘事后素。绘事后素。”曰:曰:“礼后乎?礼后乎?”曰:曰:“起予者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1)面对子夏带有刁难性的问题,孔子是如何启发教育他的?)面对子夏带有刁难性的问题,孔子是如何启发教育他的?(2)本来是孔子在启发子夏,可为什么孔子却说)本来是孔子在启发子夏,可为什么孔子却说“启予者商也启予者商也”?(1 1)、孔子说再好的画也是要画在洁白的底子上,告诫子夏)、孔子说再好的画也是要画在洁白的底子上,告诫子夏再好的文学也应建
12、立在德行之上,切勿舍本逐末。再好的文学也应建立在德行之上,切勿舍本逐末。(2 2)、孔子这里是在教育学生做人要朴实,要以内在德行为)、孔子这里是在教育学生做人要朴实,要以内在德行为主,少一些外在虚伪的花里胡哨的东西,他一启发,子夏就明白,主,少一些外在虚伪的花里胡哨的东西,他一启发,子夏就明白,接受老师的教诲并且能举一反三、启发老师,而老师肯定并谦虚接受老师的教诲并且能举一反三、启发老师,而老师肯定并谦虚地接受他的这种理解,这是一种让人羡慕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地接受他的这种理解,这是一种让人羡慕的和谐的师生关系。1122子路问:子路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1)?”子曰: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
13、闻斯行之?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冉有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闻斯行之。闻斯行之。”公西华曰: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子曰,有父兄在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赤也惑,敢问。”子曰: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故退之。”【注释】【注释】(1)诸:诸:“之乎之乎”二字的合音。二字的合音。(2)兼人:好勇过人。兼人:好勇过人。子路问: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孔子说:“有父兄在,怎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
14、行动起来呢?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公西华说:“仲由问仲由问听到了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冉求问听到了就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行动起来吗?你回答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评析】【评析】这是孔子把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
15、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同回答。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因材施教。施教。734子曰: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1)为之为之(2)不厌,诲人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不倦,则可谓云尔(3)已矣。已矣。”公西华曰:公西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诲人不倦 论语 诲人不倦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