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第五章课件.ppt
《西方文化概论-第五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文化概论-第五章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西方逻辑与世界逻辑体系 要把握西方文化的内在规律,就要了解西方的文化逻辑。文化逻辑是指一种文化中,以逻辑体系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思维方式与认识方式,逻辑文化是文化活动的中枢,制约着文化创造的进程,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都与深深隐藏在下面的文化逻辑有直接关系。由于世界是多种民族文化所组成的,各民族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他们的衣食住行、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无不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与个性色彩。研究西方文化,不但要分析其饮食、建筑、衣饰、生活习俗、诗歌与雕塑等各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知道西方人是如何看待事物、如何思考与行动的,为什么西方人会这样思考与行动,他们的行为特
2、点在哪里?这些问题不可能从文化现象本身得到答案,真正的答案在文化逻辑之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逻辑就是这种源头。西方文化在世界历史发展中起了重要的 推动作用,它的逻辑也给予其他民族以重大影响,这就更需要我们从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中,来分析其文化逻辑的构成与特色。从世界文化发展史来看,虽然文化逻辑种类相当多,每一个民族文明甚至前文明民族都有过指导自己行为的逻辑,但是成为逻辑体系并且有世界影响的并不多,其中有三种相当重要、对世界民族文化产生过巨大作用的逻辑体系:1.中国古典逻辑:其中以墨经逻辑为代表,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主要是墨子(公元前468前376年)的著作中完成这一逻辑体系,
3、其他如邓析、尹文、申不害、惠施、公孙龙、恒团、荀子、韩非等人的著作也涉及逻辑问题,对于中国古典逻辑有较大的贡献。它的代表著作是墨子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2.印度古典逻辑: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佛教逻辑,也称因明逻辑。以佛教学者陈那(生卒年不详,约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护法、法称等人的学说为代表,主要著作有因轮扶择论 (陈那)、集量论(陈那)、因明入正理论(商羯罗主)、唯识三十颂释(护法)、广百论释(护法)、正理滴论(法称)、释量论(法称)等著作。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古代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较早提出了“逻各斯”的观念,具有理性把握存在本质的含义。其他如斯多葛学派等
4、哲学家们也研究过“逻各斯”。但直到公元前4世纪,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才形成了严密的逻辑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其中有6篇逻辑学论文: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证常识论和辩谬篇、形而上学主要是关于矛盾律、排中律及同一律等的相关讨论)。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以形式逻辑为主,体系严密,简明实用。令人惊叹的是,世界三大逻辑体系形成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形成时代如此之接近,表明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同步性与一致性,时间的同步中透露出内在的规律作用。这三大逻辑体系都曾对世界古代文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它们的目的 都是推动人类理性思维的进步,提高人类的思考能力。但是它们又各有自
5、己的特点,影响到不同民族的文化、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逻各斯概念的提出,代表希腊人理性认识方面的重要进展,这是希腊文化的真正起源。以后,希腊人开始建立多种多样的逻辑,据西方学者考证,毕达哥拉斯学派、斯多葛学派、麦加拉学派等其实都有自己的逻辑学说。所以逻辑并不是亚里士多德所发明的,早在他之前希腊逻辑已经有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苏格拉底、柏拉图、麦加拉学派的学者手中,逻辑只是一种认识工具,它主要被看成释一种辩论的技巧与方法,学者们还没有关注到它对于文化与思维方式研究的重要作用。亚里士多德是希腊逻辑的集大成者,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希腊才有了逻辑体系和真正的逻辑学。黑格尔曾经这样评价亚里士多德:“他是被人称为
6、逻辑学之父的;从亚里士多德以来,逻辑学未曾有过任何进展。亚里士多德所给予我们的这些形式,一部分是关于概念的,一部分是关于判断的,一部分是关于推理的,它是一种至今还被维持着的学说,并且以后也并没获得什么科学的发挥,这些形式被后人加以引申,因而变得更加形式化”。德 黑格尔:哲学讲演录,第2卷,366页,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严格来说,这种说法有不确切的地方,亚里士多德逻辑体系并不是西方逻辑学的项峰,在其之后,西方逻辑学仍然有相当大的不过,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的确是相当重要的发明,它在人类思维中的作用,相当于牛顿、伽里略和爱因斯坦学说对于物理学的贡献是一样重要。因为形式逻辑的三段
7、的提出,使人类思维过程有了最简便的公式,因而最简明地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人类脱离蒙昧时代之后,理性思维得到迅速发展,这就需要对于理性思维的规律进行总结,需要进行形式化。没有认识的形式化,人就不能对于思维过程进行判断。人类迫切需要这样一种尺度,这样一种形式化的产物。尽管从认识的规律来说,这种尺度是有极大历史限制的,但是它毕竟是现实的。逻辑是思想的体操,体操可以通过锻炼来增强人类体质,逻辑则有益于推进人类理性思维,丰富人类的思维与思想。所以尽管几千年来关于三段 论虽然充满了争论,它仍然作为人类思维的工具与形式,得到最广泛的应用。1.概述世界三大逻辑体系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书籍。2为什么说亚里士多
8、德是希腊逻辑的集大成者?第二节 西方文化逻辑与认识方式 一、一、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 古代希腊逻辑对于西方文化有怎样的作用?特别是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与整个西方文化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这种关系对于西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些问题成为千余年来西方文化研究中争论不休的问题。亚里士多德逻辑体系的确立对于西方文化发展有重大意义,首先表现为它对人类理性发展的价值,西方文化以理性精神指导下的社会进步为目标,理性是西方文化的核心,那么,理性的本质是什么,理性的本质是什么,理性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如果从发生学的角度看,理性必然与希腊哲学、希腊逻辑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逻辑联系起来。在亚里士多德之前
9、,理性早已被提倡,但是理性仍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社会生活中需要一种思想的规则来代表理性,作为思想与行为的尺度。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就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这种理性的形式,它作为思维的规 律被建立起来。在中世纪,有的神学家对于亚里士多德逻辑表示反对,认为亚里士多德是基督教建立之前的人,其逻辑会对于基督教教义产生不良作用。但这种观念以后受到多数神学家的反对,在基督教的发展中,亚里士多德逻辑逐渐得到肯定,成为公认的西方文化逻辑。甚至东方的阿拉伯人,尽管与西方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也对于亚里士多德逻辑表示出极高的赞美。把它作为西方文化的精华 亚里士多德吸收到自己的文化中来,丰富了阿拉伯文化的内容,创
10、造了自己的逻辑学原理与定律。但是,也无可讳言,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对于这种逻辑体 的反思也在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看到这种逻辑体系的不足之处。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学者已经感到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局限 性,弗朗西斯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等杰出学者都曾经指出,亚里士多德逻辑虽然对于西方文化有重要贡献,但它不是万能的,作为一种规则,它不可能包括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更不能取代规律。而且,从辩证的观念来看,一种规则一旦建立,也就具有了它的限制性。世界上没有万能的规则,每一种规则都有不足之处,亚里士多德逻辑也同样有自己的局限性。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尤其是在逻辑学方面,则直到今
11、天仍然是个战场,所以就不能以一种纯粹历史精神来加以处理了。英 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252页,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历史精神,也不是一种历史现象,它其实是影响西方整个历史的思维原则,正如中国易经对于中国文明的影响一样,所以不能简单对待。亚里士多德逻辑以三段论为核心,但实际上,亚里士多德本人与中国的墨子一样,并没有提出纯粹逻辑学定理,他只是用一种形式表达了逻辑公式。那么,亚里士多德所表达的逻辑形式是什么呢?当代西方逻辑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认为亚里士多德在后分析篇中有这样一种表达:如果所有的阔叶植物都是落
12、叶性的,并且所有葡萄树都是阔叶植物,那么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性的。这可能是最早的三段论表达方式,它的适用性是明显的,所以有的西方学者包括罗素等人,常用这样的公式来表达三段论:所有的人都是有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有死的。但对于逻辑学家来说,往往要除去公式中的“材料”,用字母来表达,就形成这样的公式:所果所有是,并且所有是,那么所有是。无论是用其中任何一种公式,都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思想来源及其命题原则,可以说是一种以普遍性与同一性为主要基础的命题建构,即推理是建立在一个确定的对象基础上,这个对象是有普遍意义的,如上文所提的到“人”、“阔叶植物”,而论证对象则是一个具体事物,如苏
13、格拉底与葡萄树,推理过程就是将一个具体事物归纳为一个普遍事物,所根据的就是具体事物与普遍事物的同一性:在哲学家中间有样一种意见:亚里士多德是在柏拉图哲学的影响之下来构造他的逻辑体系的;因为柏拉图相信真的 从普遍的东西中抽取同一性,并且把这种同一性发展为规律性,这种以同一性为依据来判断的原理,在西方理性思维中成为主流,黑格尔小逻辑中总结了这一思想规律,并且对其进行了批判,他是这样说的:知识的对象必须是稳固的并且能有精确的定义,那就是普遍的东西而不是单一的东西。波兰 卢卡西维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15页,李真、李先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对于近代哲学所提出的许多批判中,有一个比较最常听
14、见的责难,即认为近代哲学将任何事物均归纳为同一。因此近代哲学便得到同一哲学的绰号。但这里所提出的讨论却在于指出,惟有哲学才坚持要将概念上和经验上有差异的事物加以区别,反之,那号称经验主义的人却把抽象的同一性提升为认识的最高原则。所以只有他们那种狭义的经验主义的哲学,才最恰当地可称为同一哲学。德 黑格尔:小逻辑277页,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虽然黑格尔不承认本人的哲学是同一性哲学,他也在批判这种哲学。但可惜的是,他自己其实也很难脱离这一哲学,就在小逻辑这部书中,同一性仍然是他理论的中心观念。重要的是,西方形式逻辑与辩证法是分离的,这就使得二者之间产生对立,这种对立西方学者早已注意到
15、了。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培根就曾对形式逻辑进行过严厉的批判,培根在新工具中说亚里士多德“他以他的逻辑败坏了自然哲学:他以各种范畴范铸出世黑格尔界。”英 培根:新工具,35页,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培根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他对于亚里士多德学说中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观念是敏感的。而且他对于亚里士多德批判也是相当准确的,因为这种认识的根源在于形式逻辑与辩证法 的分离,没有辩证法,形式逻辑只能是一种工具,它不可能创造知识。当然,并不只是培根看到了这一点,其他哲学家们也早已经认识到形式逻辑的不足之处,并且对唯心主义的理解形式逻辑的态度进行了批判。正像洛克所说:“三段论最好也只是一种利用我们已
16、有的为数不多的知识进行斗争的技巧,而不会对知识有什么补充。”转引自 苏 柯普宁:作为认识论和逻辑的辩证法29页,彭漪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众多的西方学者围绕亚里士多德逻辑进行辩论,各陈己见,当然并不是因为亚里士多德逻辑是唯一的逻辑体系,事实上,虽然在亚里士多德之后两千年间逻辑学定律的创造不可计数,但是,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地位却从没动摇。原因很简单,由于它揭示并代表了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与深层结构的主要特征。逻辑学尽管在发展,但是能取代这种根本认识的逻辑学却并不容易出现。他们早已认识到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虽然具有工具特性,也并不具备辩证思维观念,这是一种无可回避的缺陷。但同
17、时他们也看到,这种文化逻辑已经深入到西方思想之中,想改变这一体 系也不容易。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对理性中心、工具理性的批判持续不断,但是,从目前来说,要想使西方文化改弦易辙,重建新的文化逻辑,创造新的文化体系,并非易事。重温了杰出的西方思想家与学者对于西方逻辑的批判,再从世界不同文化逻辑体系的角度来观念,问题就更为清楚了。受西方中心论和后殖民主义观念影响,法国的卢西安列维布留尔(Luci Lvy-Brhl,1857-1939)在其所著的原始思维中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看成是唯一的逻辑思维方式,同时,把他所不了解的中国等东方民族的思维贬低为原始思维,称为“原逻辑思维”。但这种现象的发生却证实,以同一性
18、为中心的西方文化逻辑是值得反思的。事实上,中国古典逻辑是一种高级的辩证逻辑。这一论断同样来自一位著名的西方学者,对东西方科学史都有深刻研究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说:当希腊人、印度人很早就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转引自张岂之:21世纪关于传统文化应深入研究的几个话题,载新华文摘,154页,1999(9)。看到中西逻辑不同之处的还有中国哲学家冯契,他指出:在西方,长期以来,科学与形式逻辑的关系密切,而中国古代哲学、科学的发展则与辩证逻辑的关系更为密切。冯契:逻辑思维的辩证法,见冯契文集,第2卷,140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其实不只是科学,西方文化与东方文
19、化作为一个整体,都与其逻辑和思维方式有直接的联系。辩证逻辑并不是只有中国文化独有,而是与形式逻辑不同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其他民族文化中也同样可以具有这种逻辑。恩格斯曾经指出:“辩证逻辑和旧的单纯形式的逻辑相反,不像后者那样只满足于把思维运动的各种形式,即各种不同的判断形式举列出来并且毫无联系地并列起来.而使它们互相从属,从低级形式发展出高级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332-333页。关于辩证逻辑,也还有种种不同的理解。从世界不同文化逻辑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具有逻辑思维的传统,易经的辨证观念,墨经的“异与同俱于一”的指导思想,孔子的中庸之道等,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形成了系统的文
20、化逻辑。这种逻辑强调辨证理性,它的原则是抽象与具体在理论思维中的统一。它在研究方法上,应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用思维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在现出来的方法”。辨证逻辑倡导“和而不同”,以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存为原则,是与西方文化逻辑完全不同的体系。二、二、西方文化逻辑的神学化西方文化逻辑的神学化 西方文化逻辑既有历史的阶段性,又有历史的统一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各个时期的西方文化受到统治思想的影响,具有时代特征。但是,从西方文化逻辑的全部历史过程来看,它又具有总体特征。在它的历史进程中,中世纪的神学逻辑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西方文化逻辑为基督教神学服务,成为神学教
21、育的工具。虽然神学逻辑早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作为一种 传统却并不会完全消亡,它与现实中的西方思想仍然有内在的联系。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5世纪,大约从希波战争开始到罗马帝国灭亡,这一时期中人文主义占据着主要地位,理性与科学观念处于早期阶段。公元前504年到公元前501年前后,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巴曼尼德斯与毕达哥拉斯学派诸成员,共同发展了“逻各斯”的思想,即世界存在的理性原则与规律。逻各斯概念的提出,不但是以后逻辑学的开端,它也为西方文化规定了理性原则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成为了西方文化观念的雏形。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正式推出,使科学研究与思维有了正确的思考方法,从而推动了哲学、自然科
22、学、政治、伦理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希腊化时代中,希腊罗马文化与东方丰富的经验与观察成果互相促进,产生了西方科学的大飞跃、托勒密的天文学、欧几里德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物理学与艾拉托斯梯尼的地理学,都是这一时期的伟大科学贡献。但是,作为一种文化逻辑,形式逻辑体系的局限性是存在的,这种局限性表现于思维方式的单一性与 排他性,特别是在不同文化关系的认识方面。如何看待古代东西方文化,如何处理多元文化之间的辨证关系,在这些方面,由于受到历史时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西方文化逻辑的内子限制就表现得相当突出了。从公元6世纪到16世纪,长达1000年的中古封建社会中,基督教从地中海地区向全欧洲扩散,成为西文化的主要宗
23、教,在政治上宗教与王权结合,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统治。社会思想领域里基督教占据了绝对优势,异端思想受到排斥。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文化也被否定,基督教带来的是思想文化的衰退与沉闷,西方文化逻辑丧失自己的地位,成为神学思想的附庸。特别是在中世纪的前几个世纪中,以理性为中心的文化只是神学的工具,西方文化基本上表现为一种神学变化。社会生活中重要的变化发生于10世纪到16世纪,在这期间,欧洲经济突飞猛进,封建庄园农业与城市工商业兴盛,思想领域里的宗教文化中心向西欧地区移动,形成大西洋文化。从这一时期起,随着西方教育,科学的进步与思想领域里的革新,西方文化逻辑再次经历转折。自从基督教在罗马成为国教思想之后,在希
24、腊罗马这一高度发达的文明环境中,基督教的弱点暴露无遗。这种宗教是在一种相对落后的文明环境中产生,本身的理论基础薄弱。于是,基督教开始着力建设神学理论体系,首先是建立经院哲学。但是以什么为理论基础来建立经院哲学,却是一个关键。基督教除了圣经等宗教经典中的神学信仰之外,没有其他理论体系。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经院哲学,必须要借助于古代希腊哲学。但是,基督教教义又是排斥异教的,希腊文化产生于耶稣诞生之前,希腊人本身是异教徒。所以,在是否借鉴希腊文化来建立经院哲学,特别是能否以亚里士多德逻辑为基础来建立神学逻辑这一关键问题上,神学家们之间的见解完全相反,斗争十分激烈而无法达到一致,所以真正的经院哲学直到1
25、1世纪才姗姗来迟,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才得以名正言顺地进入神学殿堂。更为引人瞩目的是,这种古典逻辑其实并不是直接从希腊经罗马进入欧洲神学的,在此之前,它曾经有过一番远游。这就是受到亚里士多德逻辑影响所产生的阿拉伯逻辑,9世纪,阿拉伯 文化发展迅速,掀起了“百年翻译”运动,大量地翻译希腊经典,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受到阿拉伯人的推崇,开始学习研究这种逻辑,建立起了阿拉伯逻辑。但是在西欧基督教国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却长期被湮没。这种古典逻辑,最后由阿拉伯人和拜占庭帝国传回欧洲,回归故土。10世纪前后,查理曼帝国的修道院与宗教学校开始教授“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在其教材中,首次出现了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文化 概论 第五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