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doc
《山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西省山西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考预测题库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夺冠系列)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于欧洲的()。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答案】B2、现场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A.主要组织形式B.基本组织形式C.特殊组织形式D.辅助组织形式【答案】D3、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被称为()。A.班级授课制B.分层教学C.小班教学D.复式教
2、学【答案】D4、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答案】C5、依据课程层级的不同,古德莱德提出了五种类型的课程。据此,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教材属于()。A.领悟的课程B.理想的课程C.正式的课程D.经验的课程【答案】C6、(2020 年真题)小学教育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这是由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C7、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3、。A.游戏活动B.学科活动C.科技活动D.文学艺术活动【答案】D8、小学开设的科学、艺术课程。其课程类型属于()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经验课程【答案】B9、根据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可分为()A.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B.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C.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D.现状调查、相关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答案】A10、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A.1 岁左右B.3 岁左右C.6 岁左右D.9 岁左右【答案】B11、学校中的“三风”是指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就其课程类型而言,它主要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
4、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答案】D12、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A.道德情感不深B.道德意志不强C.道德认识不足D.道德自律不够【答案】C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C.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答案】D14、罗老师教学观潮时,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其贯彻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式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答案】C15、小明通过阅读文献,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在求知过程中组织属于自己的知识。小明的学
5、习属于()。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动作技能学习【答案】B16、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是(?)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模式D.考试成绩【答案】B17、小明考试前非常紧张,忧心忡忡,考试时不停地冒汗,总是想上厕所,发挥失常。他的这种症状属于()。A.考试焦虑症B.考试强迫症C.考试抑郁症D.考试阵发性紧张症【答案】A18、喜羊羊与灰太狼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动画片,有的孩子学到了灰太狼的“不放弃”,也有的小朋友学会了用平底锅打人,因此,有人提出此类动画片应修正和改版,因为儿童品德发展具有()的特点。A.易变性B.模仿性C.自我中心性D.缺乏自律性【答案】B
6、19、“杯弓蛇影”是下列哪种现象()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比较D.行为强化【答案】A20、课堂上,老师让各小组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对“友情”的理解,出现了故事讲述、小品表演、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这一教学行为旨在达成()。A.行为性目标?B.普遍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生成性目标【答案】C21、“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的是()。A.广义的教育现象B.狭义的教育现象C.正规教育D.学校教育【答案】A22、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段话说明该课程
7、具有()。A.生活性B.综合性C.开放性D.活动性【答案】C23、20 世纪以后教育的主要特点有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A.大众化B.公立化C.公平化D.现代化【答案】D24、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的运动觉属于()。A.近距离感觉B.远距离感觉C.外部感觉D.内部感觉【答案】D25、教师成为一个专业工作人员,能够对教育问题做出反省性思考,属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阶段。A.求生B.巩固C.更新D.成熟【答案】D26、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
8、学习潜力【答案】C27、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问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答案】C28、当有学生中暑时,下列选项中做法错误的是()A.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处B.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C.让病人躺下,垫高头部D.服用仁丹或十滴水等药物【答案】C29、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中。A.班级教育活动B.思想品德课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D.班会和校会【答案】B30、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培根【答案】C31、心理辅导的
9、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A.诊断问题B.克服障碍C.行为矫正D.寻求发展【答案】D32、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A.知识的动态性B.知识的权威性C.知识的客观性D.知识的确定性【答案】A33、小强很讨厌洗碗,也不喜欢吃蔬菜。于是妈妈立下了一条规矩:如果小强吃饭时能做到多吃蔬菜不挑食,则饭后可以不洗碗。妈妈运用的手段是()。A.正强化B.惩罚C.负强化D.代价【答案】C3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小学生观察力的特点()A.目的性较差B.缺乏精确性C.缺乏顺序性D.较易抓住事物的本质【答案】D35、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A.灵活性B.自愿性C.自主性D.
10、实践性【答案】C36、“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主张。A.朱熹B.墨子C.荀子D.孔子【答案】D37、格赛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儿童有效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前提条件是()。A.遗传素质B.学习训练C.指导学习D.成熟程度【答案】D38、()是记忆的开端,也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答案】A39、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拉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这属于()。A.直接导入B.经验导入C.故事导入D.直观导入【答案】A40、认为人的发展主要
11、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A.孟子B.荀子C.格塞尔D.威尔逊【答案】B41、(2022 上半年真题)为了观察蚕的生长过程,李老师指导学生饲养蚕宝宝,观察“卵一幼虫一蛹一蛾”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A.讨论法B.实验法C.练习法D.演示法【答案】B42、李琳花了十分钟就把静夜思背下来了,然后他又继续读了五分钟,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属于()。A.深度加工B.运用记忆术C.适当过度学习D.机械识记【答案】C43、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学校结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决策者的观念B.生产力发展水平C.政治制度D.社会需求【
12、答案】B44、下列有关儿童厌学症不正确的说法是()。A.是一种情绪上的失调状态B.主要表现是讨厌学习C.是先天的,由遗传因素造成的D.治疗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答案】C45、在课外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通过自己设计、动手获得。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A.自愿性B.自主性C.实践性D.灵活性【答案】C46、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B47、在德育过程中李老师以表扬、激励为主,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这体现了哪条德育原则()A.长善救失原则B
13、.因材施教原则C.疏导原则D.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答案】C48、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授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甄别性评价D.配置性评价【答案】A49、有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左右时,记忆效果最好。A.100%B.120%C.150%D.200%【答案】C50、对“卢沟桥事变”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属于()。A.规则学习B.概念学习C.符号学习D.命题学习【答案】C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脚杯内测传球动作方法斜线助跑,助跑方向与出球方向成 45 度,支撑脚
14、以脚掌外侧着地,踏在球的后侧方 2025厘米处,脚尖指向出球方向,身体烧香支撑腿一侧倾斜,支撑脚着地的同事,踢球退以膝关节为轴,由大腿带动小腿成弧线向前摆动,当身体转向出球方向向膝关节摆至接近球的内侧垂直上方时,小腿加速前摆、脚尖稍外转、指向斜下方,脚面绷直,脚趾紧扣,用脚背内侧击球的后中部;击球后,踢球腿随球继续前。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说明“脚杯内侧传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 分)(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三种,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提供脚杯内侧传球的练习方式并说明理由。【答案】(1)教学重点:支撑脚的位置
15、和脚触球的部位。教学难点:踢球腿的连贯和协调用力。(2)脚背内侧踢球教学目标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成功。运动技能目标:了解并初步掌握脚背内侧传球的基本技术,并能够在平常的足球运动中运用。身体健康目标: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动作协调性,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并通过体育活动,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尊与自信。(3)练习方法:摆动腿练习。摆动腿以髋关节为轴由后向前摆动,膝踝关节外展,脚尖稍翘,脚内侧对准来球,小腿加速前摆,脚跟前顶,脚型固定。(理由:加强腿部力量和腿脚的灵活性)在熟悉摆动腿动作基础上加强方向练
16、习,注意脚型。(理由:改进摆动腿的方向)踢固定球练习:两人一组,一人踩球,一人踢固定球。(理由:通过固定球练习熟悉脚触球的部位)短距离传球练习。两人一组,相距 3 米,进行传球练习。(理由:加强传球能力)二、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0 分)【答案】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
17、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刚上一年级的小刚,在超市拿起话梅就吃,被同学告诉老师。老师找到小刚,问他为什么吃话梅。小刚说:“在家就是拿起来就吃。”老师说:“你的话梅是哪儿的?”小刚说:“妈妈买的。”老师说:“妈妈怎么买的?”小刚说:“用钱买的。”老师说:“钱是怎么来的?”小刚说:“妈妈用劳动换来的。”老师说:“所以是妈妈用劳动换来钱,然后才能买话梅来给你吃。你没有给人家钱,是不能吃别人的话梅的!”小刚说:“我知道了,老师。那人家说我是小偷
18、,老师,我是吗?”老师说:“小刚不是,小刚是还没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区别。”问题 1简答题【答案】(1)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小刚的道德认知能力。(2)品德的形成一般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同伴群体)和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和道德认知)。其中道德认知指态度、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标准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及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该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切身体验,晓之以理。材料中老师对小刚的道德认知教育正是结合小刚的实际生活,问他家里的话梅是怎么来的,通过一连串的问题一步步地对小刚进行道
19、德认知教育和道德说教的。老师的这种做法将对小刚的品德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让他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能力,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四、语文教师在教古诗春晓时,小龙禁不住发问:“老师,诗人春天好睡觉,连这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老师不假思索的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嘛。”小龙还想追问,老师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坐下说道:“大家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要随便提问。”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小龙也低下了头。问题:(1)结合材料评析这位教师处理学生课堂提问的做法。(10 分)(2)谈谈教师怎样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意识问题。(10 分)【答案】(1)材料中的老师违背了教学原则的启发性
20、原则,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启发现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材料中老师面对学生的疑问没有认真思索给予正确的答案,而是,用随意和不耐烦的态度对待,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独特的人是指学生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其成人存在巨大的差异,材料中,学生的疑问正是从自身的角度提出的质疑是合理的,老师应该予以耐心解答,而不是用一句话来应付。(2)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2023 教师资格 小学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预测 题库 夺冠 系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