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苏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江苏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能力押题练习试题 A A 卷含答案卷含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阅读某高一教师在暑假时给学生布置的暑假作业,按照要求答题。A.该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作业,做到了因材施教B.该教师分组依据学生考试成绩,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C.一组学生基础薄弱,假期作业可以帮助他们夯实基础、查漏补缺D.二组学生基础扎实,假期作业有助于他们拓宽阅读面、增加积累【答案】B2、完成鸿门宴课堂教学后,教师组织了一场主题为“项羽是能人吗”的辩论赛。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中,不正
2、确的是()。A.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人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B.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锻炼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C.辩论主题选用合理,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D.自主、合作、探究,辩论赛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答案】C3、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根据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要以“教材”这个“例子”指导学生吸取作者语言的长处,以课本中的范文为习作榜样。留心作者如何用词、造句、布局、谋篇B.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重点在由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红楼梦这一名著C.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
3、用好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迁移、变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D.教材是个例子,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就要正确处理教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关系,既不能拘泥于教材,又不能脱离这个“例子”【答案】B4、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实用文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接触太少B.实用文具有实用性,可以介绍事物、陈述事实、说明道理C.实用文的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内容,两者都要体现多样化特色D.实用文学习的社会情境特指基于社会生活建构的真实读写情境【答案】D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教学建议中指出:“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B.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融通C.选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都应该围绕核心素养D.教学时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发挥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答案】C6、某教师在教学“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时,为学生出示了一道练习题,其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A.迄今还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也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做成天衣无缝的拱券B.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5、。例子举不胜举,道理也说不完。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C.有些人往往是话说得富丽堂皇,行动上却总是见不得阳光。这种人只能迷惑别人一时,最终会落得被人唾弃的下场D.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答案】C7、阅读某教师在教学逍遥游时的导入语,按要求答题。A.详解“逍遥”二字,加深了学生的印象B.引用鲁迅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C.导入简练精要,既不会占用课堂教学太多时间,又简明扼要地指出了文章特点D.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讲解其内容,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答案】D8、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里,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笑”
6、字,有学生问:“贾母之笑与黛玉忙赔笑见礼中的笑并不完全一样吧。”下列教师评价中最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是()A.你观察得很仔细,确实有不一样的地方,不妨在课下跟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B.问得好,能说一下这两个人的笑具体有什么不同吗?结合两个人的实际情况,或许会更清楚C.于细微处见分晓,多体会多比较,想必就能找到二者的不同之处D.是的,这两个人的笑并不是完全一样【答案】B9、在举行演讲比赛之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演讲辞作为参考。下列不适合的是()。A.孙中山中国决不会沦亡B.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C.钱钟书谈中国诗D.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答案】C10、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教师要求学生
7、举出一个与“余因得遍观群书”中“因”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C.未若柳絮因风起D.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答案】A11、教学劝学,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及初步分析的能力;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A.体现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整合统一B.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不准确C.教学设计遵循了教材的特点和文言文教学规律D.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答案】B12、阅读背影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A.运用这样的导入,与课文内容紧密
8、联系,加深学生对于课文感情基调的了解B.导入体现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新的教学理念C.导人中互动较多,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见解,但不够简洁D.学生通过导人环节,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答案】C13、教师导读名著水浒传时,为帮助学生区分记忆小说当中众多的人物及其诨名,举出其中的一段话:“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教师请学生回答红旗后面所书分别对应哪两位首领的诨名。下列回答正确的是()。A.晁盖、卢俊义B.卢俊义、史进C.林冲、宋江D.宋江、卢俊义【答案】D14、教学祥林嫂时,课堂上出现了一段小插曲:A.课堂上我们阅读的是规范的文本,使用的也
9、应该是规范的语言B.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挂了”这一幽默的语言来调动课堂气氛,值得夸奖C.对这位学生的积极发言应予以肯定,但对其缺点也不必避讳D.一句“老公就挂了”将整篇文章的悲剧气氛扫得一干二净,这是值得深思的【答案】C15、学习文言文句式时,有一位学生对宾语前置句进行了整理。下列不应出现在其整理结果中的一项是()。A.大王来何操B.古之人不余欺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答案】D16、阅读某教师边城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A.情感共鸣的建立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B.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情境很难产生共鸣C.让学生自由想象来构思自己心中的湘西,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D.多媒体的使用会
10、固化学生的思维,教学活动中要避免使用多媒体【答案】D17、教师在教授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时,提到用典的修辞,并举出其他诗句的例子供学生加深理解,下列没有使用该修辞的是()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B.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答案】C18、教师讲解“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可怜”的词义,另举一例加以说明,下列合适的是()。A.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B.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C.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答案】D19、在“文言七十二变”的
11、活动中,教师建议学生整理教材中包含“之”的语句,并解释它在句中的词性和意义。下列对“之”的词性和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代词,这B.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助词,的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动词,去,往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助词,的【答案】D20、某教材在节选了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并在其课文的背后补充了元杂剧的折、锲子和本,这一内容属于教科书的哪个系统?()A.助读系统B.选文系统C.作业系统D.知识系统【答案】D21、在教学完高中语文课文氓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A.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深刻理解氓的表现手法B.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诗经思想
12、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C.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面,扩大对诗经不同主题篇章的理解D.引导学生通过课内、课外比较阅读,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答案】B22、古代诗词阅读课上,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象,列举了以下示例,并请学生找出“琵琶”意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句子。下列符合要求的是()。A.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拨断琵琶索(苏轼菩萨蛮述古席上)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D.谁抱琵琶凉月里,为君弹作断肠声(周砥次韵发齐门)【答案】A23、某教材在有趣的故事一课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一个好莱坞版有趣的故事的海报,对这一设计理解不
13、正确的是()A.任务设计综合多种能力,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B.任务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紧密,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C.要求以海报的形式呈现故事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D.任务要求聚集于文本细节,体现了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原则【答案】D24、某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围绕“口语交际教学”展开深入探讨,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有用信息B.教师可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交际能力C.教师可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体验不同生活,激发学习兴趣,表达真情实感D.学生可采
14、用多媒体等现代传媒手段演示文稿,运用电子邮件等多种通讯方式进行交流【答案】B25、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画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A.篆书B.行书C.楷书D.隶书【答案】B26、教师指出在元、明、清三代,我国长篇小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就这一时期产生的长篇小说进行了推荐阅读。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A.三国演义B.西游记C.儒林外史D.聊斋志异【答案】D27、在教学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察”的用法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中的“察”是动词“看
15、清楚”的意思B.“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中的“察”是形容词“仔细看”的意思C.“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中的“察”是形容词“精明”的意思D.“前太守逵察臣孝廉”中的“察”是动词“考察后加以推荐”的意思【答案】B28、阅读以下口语交际教学的案例,回答问题。A.“表白与抒情”是口语交际中常用的一种言语形式,本案例围绕这一口语交际能力,以“为照片中的表情做描述”这一种方式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B.本案例组织了“丰富的表情”这一训练素材,让学习者运用间接描述和直接描述的方法练习如何表白情绪,使活动目标针对性强,组织有序C.案例中的照片属于“结构性材料”,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语言源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实
16、现了真正的开放想象、开放表达D.案例中的学生人情入境,在熟悉的表情的感召下,激发内在情感,对于掌握语言的丰富性和情感性来说,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答案】A29、阅读下面一节作文讲述课的片段,按要求答题。A.学生发现问题,当场进行修改,读书能力很强B.生生交流和谐,讨论气氛浓厚,乐于展示威果C.教师态度模糊,没有主导课堂,只有学生表现D.师生互动顺畅,课堂流程明晰,体现师生平等【答案】C30、阅读荆轲刺秦王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A.教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设定的情境氛围中去B.从文章题目人手。引入对课文的学习C.以旧引新,自然过渡,激起学生好奇心D.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为课文内容打
17、下情感基础【答案】C31、教师教学“有趣的对联”时。为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了乾隆和纪晓岚给一位老叟所写的一副对联“花甲重逢还长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A.120 岁B.121 岁C.140 岁D.141 岁【答案】D32、学习离骚时,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九辩九思和九歌,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A.加强经典文章或段落的记诵,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感情B.感受作品情感,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C.以上几篇文章都被收录于楚辞,有助于学生对“楚辞体”的学习和把握D.抓住写人和记事的不同方式,提高鉴赏能力【答案】C33、教师教学过秦论时提及秦孝公有“并吞八荒之心”的雄心
18、壮志,强调“八荒”所指的地域范围。下列词语中,与“八荒”所指地域范围相差较大的是()。A.六合B.四海C.海内D.中原【答案】D34、阅读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A.采用设疑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B.引导学生从文章标题入手,把握文章大意C.引导学生答疑,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D.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中心【答案】A35、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学生做了课堂笔记。其中正确的是()。A.“三曹”:曹操、曹植、曹冲B.“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杜甫C.“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询、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D.“一祖三宗”:杜甫、黄
19、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答案】D36、阅读苏教版高中必修(3)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实录的片段,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教师做到了将影视资源与课文有机整合到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B.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也是一门艺术,既能总结本课所学,又为下一课做了良好的铺垫C.教师在课堂上东拉西扯,不仅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损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D.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让学生的情操在思考中得到陶冶【答案】C37、阅读雨巷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A.诗歌教学应在情境渲染下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感情B.情境教学法是诗歌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法C.诗歌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不应该
20、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D.语文课是开放的。同一内容可从多角度解读【答案】C38、阅读爱莲说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A.语文教学要民主而有效,“民主”是将思考权和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效”是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上均有收获B.大多数人都能够根据文本分析得出答案的时候,教师可以不用再带着学生去理解分析C.通过不同的角度概括莲花的美德,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D.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答案】B39、阅读某教师有关苏武传一课的教学反思片段,回答问题。A.突出了本文人物的形象特点,准确地抓住了本文
21、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B.以文章人物形象为切人点,能够让学生围绕人物展开讨论,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C.四个问题,体现了层层深入的课堂教学节奏,有利于学生领略文学作品在选材和表现上的艺术手法,使学生在知识积累中拓展、迁移D.整个阅读教学课堂以“高贵”为中心串联在一起,课堂结构紧凑,阅读中心明确,提高了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答案】B4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 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A.视频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B.配乐朗读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C.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D.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感【答案】D41、教学孔雀东南飞时,教师布置作业让
22、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新时代的孔雀东南飞,想象焦、刘二人穿越回 21 世纪的故事。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切换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体会两人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B.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情况,把握焦、刘二人爱情悲剧的性格特点C.鼓励学生去学习创新作文,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意识D.跨学科学习历史背景知识,作业内容与新课程大语文观要求相符【答案】D42、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根据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要以“教材”这个“例子”指导学生吸取作者语言的长处,以课本中
23、的范文为习作榜样。留心作者如何用词、造句、布局、谋篇B.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重点在由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红楼梦这一名著C.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迁移、变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D.教材是个例子,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就要正确处理教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关系,既不能拘泥于教材,又不能脱离这个“例子”【答案】B43、学生在读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时,想到梅花在古诗词中常代表高洁傲岸、不同流俗的美好品格,并搜集了一些示例。下列正确的是()。A.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B.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
24、龄采莲曲)C.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林逋山园小梅)D.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答案】C44、新学期伊始,语文教师借秋景渐浓,顺势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词,下列学生回答不符合要求的是()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答案】B4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意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借助相关资料自学,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升自学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B.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挥兵教兵的作用,培养学
25、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习惯,由传统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过渡C.精讲意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寻找方法、规律,提升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D.意在督促学生高效学习,段段清、堂堂清,同时发挥诊断性评价的功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答案】D46、老师在讲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时,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判断句,特地找出以下句子进行拓展,下面选项中的句式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D.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答案】B47、教学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2023 教师资格 中学语文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押题 练习 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