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
《广东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省广东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卷能力自我检测试卷 B B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分类是化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B.根据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C.根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D.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将一个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答案】C2、某教师在“金属资源的保护”的教学中。这样导入课题:“家里用的铁制水壶和铝制水壶坏了,以后不用了,放置在一个角落
2、里,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现象?你怎样保护你骑的自行车,防止其生锈?”该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是()。A.实物导入B.旧知导入C.直接导入D.社会导入【答案】D3、某教师在讲述金属钠的性质时,向学生演示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了金属钠所具有的部分性质。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的化学教学原则。A.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相结合B.年龄特征与化学语言相适应C.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D.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答案】C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所列出的教学目标“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中“初步”属于()。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
3、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答案】D5、化学科学实验与化学教学实验的区别是()。A.内容不同B.行为主体不同C.方法不同D.要求不同【答案】B6、关于高中化学课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 1、化学 2 和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必修模块B.“过程与方法”指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C.高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为知识、技能和能力D.高中化学课程中专门设置“实验化学”模块【答案】D7、只有在化合物中才能存在的化学键是()。A.共价键B.非极性键C.氢键D.离子键【答案】D8、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巩固知识B.领会知识C.检查知识D.运用知识【答案】B9、本学期王老师接手了某班的化学课
4、。开学第一天,他就让学生做了一份自编试题,以判断学生化学知识基础与能力的发展水平。这种测试属于()。A.活动表现评价B.过程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D10、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A.讨论法B.自学C.讲授法D.探究法【答案】C11、一个化学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获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很高,这说明这个化学测验的哪一项指标很好?()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答案】A1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在()时,一定温度下溶解在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常记为 1:x。A.101kPaB.103kPaC.105kPaD.108kPa【答案】A13、高
5、中化学课程中,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是()。A.有机化学基础B.化学与生活C.化学反应原理D.物质结构与性质【答案】B14、化学实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实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A.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B.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C.基本操作实验、物质制备实验和物质性质实验D.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答案】B15、分类是化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B.根据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C.根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D.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将一个变化分为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答案】C16、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B.盐类都可做调味品C.铝罐可久盛食醋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答案】D17、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这一知识点教学时,适宜的教学原则是()。A.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B.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C.形式训练与情境思维D.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答案】A18、某教师在进行“酸和碱”的课堂知识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C.D.【答案】D19、学段教学设计进行的工作中,要求编制()A.课程教学计划B.课时教学计划C.课题教学计划D.学期教学计划【答案】D20、下列教学目标不属于“情感
7、态度与价值观”范畴的是()。A.通过体验实验过程,感受实验成功的快乐B.体会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C.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D.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答案】C21、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其教学特点包括。A.B.C.D.【答案】D22、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的物质是()。A.B.C.D.【答案】B23、在一化学平衡状态体系中,发生下列量的变化,其中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C.正、逆反应速率D.体系的压
8、强【答案】B24、下列说法中,与化学教学理念相符的是()。A.B.C.D.【答案】B25、已知反应:X+Y=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不必加热即可反应B.X 能量一定高于 MC.X 和 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 M 和 N 的总能量D.Y 能量一定高于 N【答案】C26、化学老师在教授元素周期表的时候,给学生编了一个口诀“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这体现的学习策略是()。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答案】B27、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B.教
9、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答案】B28、镁H2O2 酸性燃料电池采用海水作电解质(加入一定量的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总反应式为 Mg+H2O2=Mg(OH)2B.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H2O2+2H+2e-=2H2OC.电池工作时,正极周围海水的 pH 减小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 H+向负极移动【答案】B29、教育部先后于 1999 年和 2002 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0、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辅导与治疗相结合,重点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B.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加强学校的硬件投入,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室。C.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将该项工作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答案】C30、高中化学课程中,体现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和侧重探究能力和方法培养的是()。A.实验教学B.化学与技术C
11、.物质结构与性质D.有机化学基础【答案】A31、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A.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B.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C.学生通过氧气的个别反应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D.通过氧气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思想【答案】A32、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答案】B3
12、3、高中化学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B.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C.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D.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不包括活动表现评价【答案】D34、下列关于“硫酸”这一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是()。A.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实验的手段,学会硫酸的强氧化性B.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硫酸的酸性、吸
13、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等性质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对比,学习“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原则【答案】D35、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A36、下面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B.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C.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
14、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中级教育课程【答案】D37、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地发展B.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C.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D.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答案】A38、将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的根据是()。A.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性质和类型B.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性质和类型C.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和性质D.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要求和作用【答案】D39、某教师在进行“常见的酸”这一知识点的教
15、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盐酸、硫酸、硝酸、醋酸的性质,然后总结出了酸的通性。该教师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A.归纳法B.演绎法C.实验法D.探究法【答案】A40、下列选项中,能成为教材具体呈现方式的是()。A.纸质学习材料B.视听学习材料C.电子学习材料D.以上三者都是【答案】D4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A.综合课程B.研究课程C.活动课程D.选修课程【答案】D42、一般来说,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具有下列哪几方面的指向?()A.B.C.D.【答案】D43、“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体现的教学方法是()A.自主学习B.“填鸭式”教学C.启发式教
16、学D.研究性教学【答案】B44、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英可导电,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B.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物氯化钠C.明矾净水,靠的是与水反应生成的胶体D.常见的氮肥都属于铵盐类无机物【答案】C45、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丰富的情景素材是()。A.实物B.化学实验C.投影仪D.模型【答案】B46、在“氨的实验室制法”这一实验活动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获取相关知识,发展相关能力。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一探究法B.谈话一讨论法C.演示一观察法D.讨论一发现法【答案】A47、下面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描
17、述错误的是()。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B.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C.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中级教育课程【答案】D48、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心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小丽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小丽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答案】D49、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
18、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加深,对初中部分知识掌握变好了。这种迁移现象是()。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B50、N、33As 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NAsB.非金属性:NAsC.热稳定性:NH3AsH3D.酸性:HNO3H3AsO4【答案】B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有位化学教师在进行高一化学 1(必修)“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教学时,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金属钠从煤油中取出,用小刀切去表层,再将绿豆粒大小的钠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验开展教学。接着,教
19、师做了实验:在空气中点燃一小块钠,实验: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滴少量水。问题:(1)写出该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2 分)(2)实验、的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4 分)(3)利用实验、,教师将分别开展哪些知识的教学?(3 分)上述教学过程的优点是什么?(4 分)【答案】(1)该教学用到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两种:实验法、演示法。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实验药品进行分组实验,该教学方法为实验法。材料中的实验为实验法。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化学实验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材料中的实验和为演示法。(2)实验的实验现象金属钠先熔化,燃烧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粉末状物质。实验的实验现象:脱
20、脂棉燃烧起来,火焰呈黄色。(3)实验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开展有关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与空气的反应、与水反应的知识教学同时说明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金属钠的燃烧:对比金属钠与氧气在加热和不加热的情况下发生反应的现象、产物的不同,对比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结构、化学键种类的不同。实验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结合氧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情况。上述教学过程的优点:通过实验探究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知识的比较、归纳,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能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更好的
2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素养。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体态语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人体任何一个部位辅助言语交流的表情、行为或举止。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常常伴随着相应的体态语,教学体态语正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忽略的辅助手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化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运用体态语有何作用?(2)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常用的教学体态语有哪些?【答案】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物质性质的实验,不仅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印象也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及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2023 教师资格 中学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自我 检测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