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doc





《江苏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江苏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能力综合检测试卷 A A 卷含答案卷含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阅读某教师的写作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A.制作 PPT 能更好地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软件运用的能力B.梳理并按照故事脉络讲解电影,有助于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C.该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电影的审美鉴赏能力D.教师限定一组电影让学生投票,没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答案】B2、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有位老师是这样进行他的教学设计的,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A.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能使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获得感性的认识。B.阅读是学生对诗歌的认知、理解和应用的复杂心智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C.阅读能力培养在学校教育中居基础位置,提倡多种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等。但学生试读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使朗读没有针对性。D.留给学生自由朗读时间,能加强对文章主旨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答案】C3、某必修教材编排有借景抒怀诗专题“景中观情”。按照该教材专题单元的要求,下列诗词作品不属于该专题单元的一项是()。A.杜甫秋兴八首其一B.于谦石灰吟C.高适别董大D.柳永雨霖铃【答案】B4、某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修课程设置了“阅诸
3、子百家之作,悟先贤圣人之道”的课外研习活动。下列作品中,不适合选人推荐作品的是()。A.晋灵公不君B.齐桓晋文之事C.有无相生D.秋水【答案】A5、学习鲁迅故乡时,在讲解“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借代”这种修辞手法,教师举出以下示例。下列不适合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答案】C6、阅读某教师高中语文古诗文文学史观的实践路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A.当今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空间得到大力拓展B.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成为
4、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最重要资源C.实地考察、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丰富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对家乡意义深远D.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开拓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答案】D7、学习完窦娥冤后,学生对文中窦娥的三桩誓愿进行总结,以下总结不恰当的一项是()。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对统治阶级昏庸判案的愤怒C.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答案】D8、如果让你对学生讲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这句话,以下讲解角度不正确的一项是()A.让学生在翻译
5、时注意:此句中的“假”和“腰白玉之环”中的“腰”一样,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B.要向学生指明“假借”是同义复合词,“假”和“借”都理解为“借”C.可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之”和“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无鲜肥滋味之享”“弗之怠”几句中的“之”放在一起讲解,加深学生对“之”的几种用法的理解D.要让学生明确这是一个倒装句,原句应是“每于藏书之家假借”【答案】A9、某教师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谈及朱自清的散文有“抒情型”与“叙事型”的区分,以下不属于其“抒情型”散文的是()。A.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B.绿C.背影D.歌声【答案】C10、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建议学生归纳词类活用现象。下列学生归纳
6、的句子中,不包括词类活用的是()。A.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B.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C.如鸣珮环,心乐之(小石潭记)D.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答案】A11、阅读以下教学材料,回答问题。A.教师抓住王熙凤出场时最具标识性的一句话“我来迟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王熙凤这个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形成这种性格特点的原因B.教师首段的发问一方面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另一方面又对学生的思维“着力点”进行了一定的限制C.生 1 的回答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属于无效回答,教师可直接忽略;生 3 和生 4 的回答是从作者塑造人物手法的角度给出的答案D.生 5、生 6、生 7 和
7、生 8 的回答都是从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表现的必然性的角度给出的答案【答案】C12、阅读氓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教师能准确找到品析人物的切入角度B.品析人物的切入角度新颖,有助于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C.教师能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D.教师能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答案】C13、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感受小说的魅力”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人的是()A.巴金家林语堂京华烟云鲁迅朝花夕拾B.余华活着莫言红高粱王蒙编辑部来了个年轻人C.梁实秋雅舍汪曾祺受戒余光中听听那冷雨D.曹雪芹红楼梦刘白羽第二个太阳张抗抗牡丹的拒绝【答案】B14、外国文学名著
8、阅读课上,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请学生总结高老头的结局。下列总结正确的是()。A.高老头得到女儿的侍奉,颐养天年B.高老头认清女儿的面目,断绝父女关系C.高老头被女儿抛弃,中风惨死D.高老头原谅了女儿,重享天伦之乐【答案】C15、教师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后,请学生列举其他描写父亲的文章进行阅读。下列作品适合的是()。A.史铁生秋天的怀念B.刘绍棠蒲柳人家C.彭荆风驿路梨花D.李森祥台阶【答案】D16、某教材在有趣的故事一课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一个好莱坞版有趣的故事的海报,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A.任务设计综合多种能力,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B.任务设计与
9、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紧密,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C.要求以海报的形式呈现故事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D.任务要求聚集于文本细节,体现了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原则【答案】D1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初读阶段人情,侧重于整体感知,在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个人充分感知语言,尊重其阅读感受。有利于学生进入诗词蕴含的深沉凝重、凄楚哀婉的情感氛围中B.再读阶段品情。侧重于对诗词语言的揣摩品味,通过学生示范朗读、交流朗读体会来共同鉴赏、品味词人抒写的难以排遣的愁绪C.知人论世阶段,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到诗词情感的依托、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的教学目标D.比较阅读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更形象深刻地感悟理解“词人境遇不同,诗情有别”“时代不同,精神迥异”的特点【答案】C18、某教师上作文课时,要求学生根据刚学过的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仿写一段,这种做法是哪种作文训练方式()A.单项作文训练B.命题作文训练C.话题作文训练D.想象作文训练【答案】A1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某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采用了很多方式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下列教师行为不适合的是()。A.教师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B.教师鼓励学生以批判的视角阅读
11、、理解国外倡导个性主义的文化经典C.教师让学生自己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D.教师展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多样化评价【答案】B20、以下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总目标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师不能人为地进行割裂B.语文教学应注意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C.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D.初中语文阶段
12、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有高超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运用口头语言高效、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答案】D21、阅读某教师在教学逍遥游时的导入语,按要求答题。A.详解“逍遥”二字,加深了学生的印象B.引用鲁迅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C.导入简练精要,既不会占用课堂教学太多时间,又简明扼要地指出了文章特点D.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讲解其内容,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答案】D22、学习完西塞山怀古后,教师向学生强调了怀古诗与咏史诗的区别并鼓励学生举办一场主题为“千年怀古”的怀古诗专题汇报会。下列诗歌不适合选入该专题的是()。A.李商隐贾生B.杜牧赤壁C.李清照夏日绝句D.杜甫蜀相【
13、答案】A23、阅读某教师在教学逍遥游时的导入语,按要求答题。A.详解“逍遥”二字,加深了学生的印象B.引用鲁迅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C.导入简练精要,既不会占用课堂教学太多时间,又简明扼要地指出了文章特点D.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讲解其内容,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答案】D24、学习课文春,教师讲解文句“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补充运用该修辞手法的其他例句,从而引导学生对该修辞手法加以理解。下列适合的是()。A.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B.老人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彭荆
14、风驿路梨花)C.花朵儿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宗璞紫藤萝瀑布)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叶圣陶苏州园林)【答案】C25、学习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归纳和“王之蔽甚矣”一句结构相同的句子的作业,以下学生给出的作业合格的一项是()。A.学生甲: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B.学生乙: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C.学生丙:帝感其诚(愚公移山)D.学生丁: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答案】C26、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表达与交流”方面的实施建议,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
15、地表达B.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C.应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D.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答案】D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A.借文学大师的评价,引导学生鉴赏和品味它的特别之处,为学生的品味鉴赏设置了方向B.面对学生们不同的看法教师没有片面地否定、而是巧妙地引导,并借此让学生把思考点集中到对王国维看法的评析上C.教师将自己解读文本的过程和方法剖析出来,呈现给学生,然后提问,再引领学生去思索。这就让教师在这个细节的处理上成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和学生形成了垂直性互动D.三个学生都对王国维的看法提出
16、了异议,并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的过程。学生 1 概括出了“压抑、凄凉”,学生 2 琢磨出了“惆怅和悲怆”,表述方式不同,可是殊途同归情感可以说完全一致【答案】B28、以下是两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的两个不同问题:A.教师甲的提问更好,有方法,有方向,有要求,更具有针对性B.教师乙的提问更好,简练有效,针对性强,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要点C.教师甲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解析,提问更有效D.教师乙的提问明确性更强,教师提供给了学生鉴赏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分析、回答问题,不至于无的放矢,提问更有效【答案】D29、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
17、指导学生归纳实词“善”的意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素善留侯张良(与亲善)B.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C.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须臾(做好)【答案】D30、某选修教材设置了“语言的艺术”选读专题,这一专题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所属的系列是()。A.新闻与传记B.小说与戏剧C.诗歌与散文D.语言文字应用【答案】D3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A.这则教学设计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着力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来解决未知的好习惯B.这则教学设计突出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借助工具书,认识词中的重要字音、字词C.这则教学设计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比较
18、阅读让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D.这则教学设计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答案】A32、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照要求答题。A.课后练习的设计有它的必要性和目的性,随意改变不利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连贯性B.学生在这些讨论中,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这篇课文所蕴含的生活哲理C.教师的练习比教材中的更有深度和思辨性D.讨论问题让课堂更富有生命力【答案】A33、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案例,按照要求答题。A.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适时点拨,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B.展现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个性之美C.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探究的精神D.教师的问题设置不当,导致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答案
19、】D34、学习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给父母听,对喜欢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模仿本文的写景方法,尝试写夏景、秋景或者冬景。根据兴趣选做其中一项。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A.体现该教师追求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理念B.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出民主的学习氛围C.兼顾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D.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答案】D35、学习我有一个梦想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访谈,请学生说说自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A.课前开展学情调查,能够帮助教师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B.访谈的目的是发现学生阅读态度方面的
20、问题,并及时纠正C.学生只能提出浅层次问题,课前处理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D.学生的问题即为教师预设的问题,访谈的意义在于验证教师的判断【答案】A36、教师讲解“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可怜”的词义,另举一例加以说明,下列合适的是()。A.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B.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C.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答案】D37、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列出具有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的意象的诗词。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A.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C.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D.檐
21、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答案】B38、研读古代经典文化时,教师提醒学生给不理解的字词释义。下列字词释义不正确的是()。A.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老子)渊:沉静,深沉B.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志:志向C.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硕人)盼:眼睛黑白分明,十分明亮D.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诗经灵台)攻:建造【答案】B39、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A.因本段在语言与内容上均有相当难度,故教师设计了以上三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B.这一环节最大的问题在于频繁转换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连续性、稳定性C.教师在创设一个情境、提出若干问题后,没必要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D.教师在
22、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答案】C40、(2018 年真题)医师治疗热入心包、热动肝风证时,常投紫雪散。此因该成药除清热开窍外,又能()A.平肝安神B.止痉安神C.潜阳安神D.通络安神E.养心安神【答案】B41、以下关于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便于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B.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C.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D.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
23、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答案】A42、阅读鸿门宴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A.引用史料佐证“鸿门赦汉以致楚败汉胜”的说法B.脱离文本加以分析、探讨,不利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拓展思维C.教师结合媒体、史料资源,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D.教师讲授分量过重,引用文言材料,学生参与度不高【答案】C43、教学必修(1)诗词单元时,教师结合沁园春长沙及其他诗歌中的诗句设计了一道选择题,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怀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学生们该如何选择()A.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
2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D.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答案】D44、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多样化题材”主题活动,要求各小组按题材分类整理相关诗歌作品。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作品不属于同一题材的是()。A.黄巢题菊花B.李白越中览古C.林逋山园小梅D.骆宾王在狱咏蝉【答案】B45、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揣摩人物性格,教师组织了一场分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对于该教学活动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教学方法的选取符合本文教学内容的特点B.角色扮演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文本C.角色扮演的形式有效促进了本文教学重难点的解决D.
25、角色扮演的形式有效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答案】B46、在讲授苏武传一文时,教师指出苏武是作者主要赞颂的人物形象,他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值得后人永远敬仰,并列举很多有关民族气节的诗句。下列哪一诗句与此民族气节相关()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C.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志不强者智不迭,言不信者行不果【答案】C47、教师完成渡荆门送别一诗的教学后,通过与学生一起回顾学过的写景抒情作品来巩固学生对此类诗词的认识。下列诗词中不属于写景抒情作品的是()。A.曹操观沧海B.杜甫江南逢李龟年C.王湾次北固山下D.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B48、教师讲授朗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2023 教师资格 中学语文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综合 检测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