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doc
《广东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省广东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能力测试试卷 A A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对一个玩具,儿童既可按颜色归类,也可按形状归类,还可按大小归类,这说明儿童的认知水平已达到()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A.1986 年B.1985 年C.1987 年D.1988 年【答案】B3、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认识活动B.智育活动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答案】A4
2、、对不听话的学生不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是()。A.倾听心事B.端正态度C.情绪疏导D.侮辱打骂【答案】D5、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感觉记忆D.符号记忆【答案】C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7、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A.阶段性班级活动B.日常性班级活动C.课外班级活动D.校外班级活动【答案】B8、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对象是()A.正常小学生B.严重精神病人C.人格障碍者D.残疾患者
3、【答案】A9、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A.文字材料B.口耳相传C.直观教具D.黑板加粉笔【答案】B10、学生在课堂前借助网络平台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这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称为(?)A.在线课堂B.网络课堂C.虚拟课堂D.翻转课堂【答案】D1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培养良好的班风C.操行评定D.了解和研究学生【答案】A12、在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A.诱导运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答案】D13、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
4、.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谷现象【答案】C14、教学不能完全等同于教育,教育是教之以礼、育之以德,而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答案】A15、孙老师受校长委托,对本校的 1000 余名学生进行幸福感方面的研究。最适合孙老师的研究方法是()。A.教育实验法B.教育行动研究C.教育调查法D.访谈法【答案】C16、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为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岁的儿童。A.511B.5l2C.612D.713【答案】C17、课外活动的项目、形式、方式、参加
5、人数不受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内容丰富多彩,活动项目广泛,形式灵活生动。这说明课外活动具有()。A.自主性B.实践性C.综合性D.灵活性【答案】D18、经常听到有的家长在说自己孩子没考好的原因,如“孩子只是碰巧没看清这道题而已”“这次的卷子比较难”。我们不赞成这样分析孩子成绩差的原因,是因为()。A.归因于运气。是内在不可控的B.归因于工作难度,是外在不稳定的C.归因于外部原因,不利于培养努力的学习品质D.归因于外部环境,有利于孩子建立信心【答案】C19、“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A.赫尔巴特B.皮亚杰C.杜威D.瓦根舍因【答案】C20、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A.化石证据B
6、.分子生物学证据C.解剖学证据D.胚胎发育上的证据【答案】A21、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关心的是()。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的听课效果C.后进生的感受D.人际关系的影响【答案】D22、小学英语教学应听力先行,这要求教师必须()A.具有较快的听说速度B.进行大量的听力自我练习C.具备标准的英式英语语音语调D.提高自身的辨音能力和听力教学修养【答案】D23、在下列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疗法的是()A.强化法B.暂时隔离法C.系统脱敏法D.合理情绪疗法【答案】D24、小学生卫生保健的内容包括个人卫生保健、环境卫生保健、合理的作息制度和()A.教学卫生保健B.用脑卫生保健C.用眼卫生保
7、健D.合理饮食【答案】A25、教学目标与任务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A.陶冶法B.讨论法C.练习法D.讲授法【答案】C26、三年级 1 班的学生特别喜欢他们班的周老师,大家都觉得她是一个好老师因为周老师说话声音很好听,不管她说什么大家都觉得是好的。这种现象称为()。A.首因效应B.投射效应C.皮格玛利翁效应D.晕轮效应【答案】D2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A.激励B.情感交流C.信息传递D.沟通【答案】D28、在下列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A.获得解答B.获得高分C.获得老师的表扬D.获得好名次【答案】A29、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
8、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答案】C30、某班主任在期末考试结束后,给成绩好的学生颁发“学习小标兵”,给乐于助人的学生颁发“小天使”等奖状,他是运用了()的教育方法。A.说服教育法B.激励法C.榜样示范法D.暗示法【答案】B31、在教学上,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并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育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答案】B32、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
9、最后让他用手触摸猫,逐步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称为()。A.松弛训练B.合理情绪疗法C.系统脱敏疗法D.肯定性训练【答案】C33、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要()。A.抓关键期B.量力而行C.因材施教D.循序渐进【答案】C34、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斯宾塞B.布鲁纳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答案】A35、下列植物中,()属于茄科的植物。A.棉花B.萝卜C.烟草D.南瓜【答案】C36、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于欧洲的()。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答案】B37、儿童自我意
10、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答案】B38、学习和升学压力会导致学生过度焦虑,下列论述错误的是()A.孩子一旦成绩不理想,家长就连吓带逼,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使其畏惧学习B.这种焦虑会导致学生的感情淡薄C.这种焦虑可能会使学习尚可的学生在考场上思前想后而发挥失常D.很多高中学生因担心考不上大学无法向父母交代,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答案】B39、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提倡“学思结合”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王阳明【答案】A40、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于头脑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这种思维形式
11、是()。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动作思维D.语词逻辑思维【答案】A41、在发生火突时,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正确的步骤是()A.B.C.D.【答案】C4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B.分析使能目标C.分析支持性条件D.分析学习结果【答案】D43、被称为班集体的“凝聚剂”的是()。A.班集体纪律B.班集体舆论C.班集体活动D.班干部【答案】B44、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和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遵循()的教育原则。A.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相统一B.直观与抽象相结合C.理论联系实际D.科学性与思想
12、性统一【答案】A45、由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答案】A46、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B.演示法C.读书指导法D.实习作业法【答案】D47、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分为()A.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B.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论断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答案】C48、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B.学习间接
13、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答案】C49、以某一社会问题为核心或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课程类型是()。A.学科课程B.融合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答案】D50、小学生数学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A.观察B.练习C.示范D.讲解【答案】B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的教学处理,读后回答问题。甲:在读完课文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讲解荔枝的特征,从荔枝干讲到鲜荔枝,把其中的概念如“果肩”“果顶”“缝合线”等一一进行补充讲
14、解,教师不断地讲,学生不断地记,一节课下来,学生记住了大量有关荔枝的知识。乙:上课了,教师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然后请吃过干荔枝和鲜荔枝的学生谈谈对荔枝的认识,最后,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干一鲜两颗荔枝。学生喜不自禁,教师示意学生安静。然后要求学生剥开两颗荔枝,进行比较观察,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照着实物读课文,完成一篇短文我所知道的荔枝。问题 1简答题两种教学处理各有什么特点?问题 2简答题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看,那一种教学处理更好,为什么?【答案】1、从特点看,甲教师的教学处理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处理方法,按部就班,条分屡析。特别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乙教师的
15、处理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创新性,这是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一种生活化教学,重视学生的主观体验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不追求知识的完整,注重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感悟。2、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来看,虽然这两种教学处理具有共同的优点,例如目的性明确、教学环节清楚、教师主导作用明显、紧扣教材。但相比之下,乙教师的处理要优于甲教师的处理。理由主要有五个:甲教师的处理过程机械,形式单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乙教师的处理则形式灵活,丰富多变,因此,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甲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知识传授者,因此,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结果把课文搞得支
16、离破碎:乙教师则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引导者,达到了“导而弗牵”的要求,通过体验式活动的设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甲教师只注重知性(理性)知识分析传授,学生接受性差,即使接受了,也不可能达到内化的程度,且所接受的知识缺乏语文价值;乙教师则注重对学生感性或直觉的培养,通过感性的认识活动,帮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情趣。获得对对象的完整的认识和深刻的体验。甲教师的处理,只将课堂教学停留在书本中,只要求学生带耳朵听讲,导致学生眼界狭窄,能力匮乏;乙教师则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自己去品味探索,研究判断,不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拓宽
17、了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但帮助学生更确切地了解说明对象,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验。甲教师的教学处理缺乏师生沟通的基础,乙教师的处理则能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融合。二、甲同学活泼好动、能说会道、反应灵活、爱好交际,他上课时爱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讲。乙同学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情绪不易外露、自制力强、不好交际,他上课时不爱发言,学习不主动。甲、乙同学分别是什么气质类型?面对二者的不同表现,作为教师,如何使他们扬长避短?【答案】(1)甲是多血质,乙是粘液质;(2 分)(2)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区别对待:(1 分)对甲同学要多安排任务或对甲同学从严要求;(1 分)对乙同学多安排需
18、要耐心的任务或对乙同学更多地鼓励、提高效率。(1 分)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李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怎么样呢?虽然李老师没少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纸屑杂物随处可见。李老师百思不得其解。问题(一):请你帮助分析一下,李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10 分)问题(二):作为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10 分)【答案】问题(一):原因:(1)言行并驳。李老师虽然教育学生不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2023 教师资格 小学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测试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