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doc
《河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河南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A.华生B.马斯洛C.霍尔D.杜威【答案】B2、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针对性B.逻辑性C.知识性D.创造性【答案】A3、以下不属于小学教育特点的是()。A.基础性B.义务性C.全面性D.专业性【答案】D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组活动的特点的是()。A.小型分散B.灵活机动C.自愿组合D.具体实践【答案】D5、小学课程应注重内容的现代化,强调学生学
2、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为主。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分科综合相结合D.实践课程【答案】B6、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该课程属于()。A.国家规定的必修课B.国家规定的选修课C.地方规定的必修课D.学校规定的选修课【答案】A7、“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A.中庸B.大学C.论语D.学记【答案】D8、下列有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答案】C9、下列关于“先行组织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B.与新旧知识均有
3、关联C.概括和包容水平低于将要学习的材料D.可以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答案】C1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观察法B.问卷法C.谈话法D.调查法【答案】A11、“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A.正加速B.负加速C.不变D.减速【答案】B12、在考试中遇到了之前练习过的题型,属于()。A.水平迁移B.远迁移C.近迁移D.垂直迁移【答案】C13、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B14、甲数是 a,比乙数的 4 倍少 b,表示乙的式子是()A.4a-6B.a4-bC.(a+b)4D.(ab)4【答案】C15、
4、以下操作中符合安全用电规则的是()A.家用电器的外壳可任接火线、零线或接地B.检修电路及更换电路元件时,断开零线或火线均可C.不能在居民小区突然断电时在家中检修电路D.擦干的手可以直接触摸火线【答案】C16、世纪有一位法国人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面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段话结束了欧洲几百年来把儿童看成“小大人”的观点,它出自()之口。A.杜威B.卢梭C.涂尔干D.裴斯泰洛齐【答案】B17、将课程编制过程划分为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四个阶段,并
5、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A.卢梭B.杜威C.泰勒D.布鲁纳【答案】C18、操作技能的特点是()。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答案】A19、一位从教多年的教师说,现在的学生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习动力缺失。那么,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A.成绩差B.厌学C.注意力不集中D.贪玩【答案】B20、教学目标与任务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A.陶冶法B.讨论法C.练习法D.讲授法【答案】C2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
6、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赞可夫C.苏霍姆林斯基D.杜威【答案】A2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A.殷周时代B.秦代C.汉代D.宋代【答案】A23、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这个观点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遵循()。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答案】B24、在心理发展进程中,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这是心理发展的()特征。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答案】C25、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根治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A.注意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B.住院治疗C.服用口服
7、痢疾活疫苗D.切断传染源【答案】D26、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这说明这张试卷具有较好的()。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A27、“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这句话所体现的心理机制是()。A.移情B.从众C.期望D.顺从【答案】A28、pz_填空center has been set up to givepz_填空on scientificfarming for the nearby farmers.()A.An information;adviceB.Information;adviceC.An information;advi
8、cesD.Information;advices【答案】A29、下列学习策略中,哪一项不属于监控策略()A.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C.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D.设置学习目标【答案】D30、学生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深刻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A.知识与技能B.思维与创新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答案】D31、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以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事研讨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教师专业能力是()A.沟通与合作能力B.激励与评价能力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D.组织与实践能力【答
9、案】A32、课外活动不包括()A.科技活动B.社会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D.选修课【答案】D33、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方面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是()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甄别评价【答案】C34、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 9 位数字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曰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答案】A35、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答案】B36、“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
10、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A.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C.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答案】A37、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答案】B38、针对小明上课不敢发言的情况,王老师在数学课上多次鼓励他发言并加以表扬,使小明逐渐克服了胆怯心理。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自我控制法D.系统脱敏法【答案】A3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影响力。A.年龄B.性别
11、C.个性D.学术【答案】C40、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A.行为改变法B.认知改变法C.精神分析法D.运动改变法【答案】A41、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摊上的水果,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头回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缺乏()A.道德认识教育B.道德情感教育C.道德意志教育D.道德行为教育【答案】C42、关于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
12、程是一个阶段性的、直线提高的过程【答案】D43、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A.生活性B.计划性C.组织性D.系统性【答案】A44、西方首先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的是()。A.赫尔巴特B.康德C.卢梭D.杜威【答案】D45、“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A.内部的可控因素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C.外部的可控因素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答案】D46、“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A.洛克B.康德C.杜威D.培根【答案】C47、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品德
13、艺术课,属于()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通识课程【答案】B48、(2020 年真题)199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宗迪恩会议上提出:“每一个人一无论他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一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这是提倡教育应具有()。A.全面性B.全民性C.基础性D.义务性【答案】B49、“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答案】B50、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A.榜样示范法B.品德评价法C.陶冶教育法D.说理教育法【答案】B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四年级班主任李老师
14、做了一项调查,发现班上多数学生在家几乎从来不干家务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些家长对学生劳动也不支持,认为学习才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劳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有必要,家长完全可以代劳。在班级开展的一些劳动活动中,李老师发现,学生不仅缺乏一般的劳动技能习惯,而且缺乏芳动意识,甚至讨厌劳动。问题:(1)结合材料谈谈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10 分)(2)如果你是李老师,将如何在班级开展劳动教育?(10 分)【答案】(1)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如下: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材料中家长认为让学生参加劳动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在劳动中可以帮助学
15、生摆脱脆弱性和依赖性,形成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学生的自制力一旦形成,将会应用到学习中去。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材料中的家长不让学生干家务活,使学生缺乏劳动技能,不利于良好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劳动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更多的知识,锻炼身体。通过劳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材料中有些学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利于他们劳动习惯的形成。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爱劳动的意识,激发对不劳而获的厌恶感,能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果实。总之,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强烈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2)如果我是李老师,我会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通过节日、班
16、会等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家校配合共同开展劳动教育;3 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4 开展劳动课程,有效搭建活动载体;通过激励评价,激励学生热爱劳动;总之,我会通过多种方式,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开展劳动教育。二、小明转学到 A 学校,刚来时学习成绩不好。进校后学习成绩由中下一直往下掉,常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他的父母都从商,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并不溺爱孩子,同时对学习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有进步。小明腼腆,不爱参加文体活动;很想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但因为一开始给周围同学的印象不好,因此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导致人际关系不好;有时被欺负,因为比较胆小,所以也不敢说。问
17、题 1简答题该同学哪些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问题 2简答题从需要的关系分析他成绩下滑的原因。问题 3简答题请分析如何帮助他摆脱困境。【答案】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 7 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需要的层次越低,其动力越强。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无法融入班集体,有种不及别人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同学们的尊重。2、马斯洛把 7 个基本需要中的前四种称为基本需要,后三种
18、称为成长需要。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影响高级需要的产生和满足。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影响了成长需要的产生和满足。3、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具有调节作用,所以小明应该转变心态,把精力放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上,并有信心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掌握科学知识,学习本领最终会实现个人价值,受到社会的尊重。他可以把学习优异作为自己骄傲的资本,此外还可以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待人热情,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最终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另外,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关注和尊重帮助小明。三、材料:我是老师和同学们眼
19、中的差生,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数学考试来说吧,我的数学成绩每次考试都是班里倒数,一次老师骂我是怎么教都教不会的傻子,于是我发誓一定要把数学成绩提升上去。于是,我加倍努力,在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拿到了一个好成绩。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得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全身的血液都凉透了,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问题: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试分析现行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答案】(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2023 教师资格 小学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通关 考试 题库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