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doc
《广东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省广东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在讲解“电化学”内容之前教师通过测试,对学生知识准备情况所做的评价属于()。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D2、下列哪项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A.演示法B.实验法C.陶冶法D.启发法【答案】C3、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A.纸笔测验B.档案袋评价C.作业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D4、用括号内试剂及操作方法除
2、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A.苯中的苯酚(溴水、过滤)B.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C.溴乙烷中的乙醇(水、分液)D.溴苯中的溴(NaOH 溶液、分液)【答案】A5、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D.用 SiO2 制备高纯硅【答案】A6、下面关于教育部在 2001 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规定,说法错误的是()。A.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B.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教材审查实行编
3、审合一D.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答案】C7、下列哪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设置的二级主题?()A.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B.我们周围的空气C.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D.金属与金属矿物【答案】C8、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评价方式。活动表现评价应体现()。A.B.C.D.【答案】B9、下列各选项中,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O2B.Cl-C.2HD.Fe【答案】D10、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要素的是()。A.设计化学作业B.挖掘教材内容的
4、教学价值C.把握教材的重难点D.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答案】A11、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等手段,收集有关资料,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研究方法可以称为()。A.观察法B.文献法C.讨论法D.调查法【答案】D12、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能源危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的广泛关注,STSE 思想也受到了日益重视。STSE 的含义是()。A.科学、技术、学生与资源教育B.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C.科学、技术、学生与能源教育D.科学、技术、社会与气候教育【答案】B13、下列属于“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主题内容的是()。A.化学反应与能量B.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C.生活中的化
5、学材料D.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答案】A14、下列直链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A.C5H12B.C5H110HC.C5HloD.C4H802【答案】A15、将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的根据是()。A.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性质和类型B.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性质和类型C.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和性质D.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要求和作用【答案】D16、设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任意比例混合的 CH4 与.CO2 的混合物 22.4 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NAB.在标准状况下,NA 个 H2O 分子所占体积为 22.4
6、LC.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 1mol H2,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D.常温常压下,28g 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 10NA。【答案】C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条件下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是熵增大的反应B.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可用浓硫酸与铁反应增大生成 H2 的速率C.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并影响平衡的移动D.增大反应物固体的量可促使平衡正向移动【答案】A18、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B.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C.课程资源越多越好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答案】B19、下列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最强的是()。A
7、.苯酚B.甲苯C.硝基苯D.氯苯【答案】A20、“操作规范,注重示范”这一要求适用于()。A.演示实验B.学生分组实验C.探究实验D.家庭小实验【答案】A21、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 Cu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反应后再加入水,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B.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 CuCl2 的生成C.将 CuCl2 的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并蒸干,得到无水 CuCl2 固体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人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答案】D22、现代化学教学设计强调()。A.凭借教学经验进行规划B.理论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
8、导作用C.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规划D.实践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答案】C23、已知 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l2 是氧化产物,K2SO4 是还原产物B.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1:5C.H2SO4 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1 mol KClO3 参加反应时有 10 mol 电子发生转移【答案】C24、A、B 两种有机化合物,当混合物质量一定时,无论 A、B 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产生的 CO2 的量均相等,肯定符合上述条件的是()A.B.C.D.【答案】A25、某实验员进行下列的滴定操作,其中滴定突
9、跃范围一定在偏碱性区的是()。A.强酸滴定一元弱碱B.强碱滴定多元强酸C.强碱滴定一元弱酸D.弱酸滴定弱碱【答案】C26、随着电子的发现,人类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B.道尔顿C.阿伏加德罗D.汤姆生【答案】D27、“看到 CuSO4 溶液,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适用于()。A.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B.探查学生的已有认识C.转变学生的迷失概念D.丰富学生的认识思路【答案】B28、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相互结合的三重表征思维方式,三重表征中的“三重”是指()。A.现象、原理、概念B.宏观、微观、符号C.电子、原子、分子D.性质、组成、结构【答案】B29、下列词
10、语属于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是()。A.应用B.学会C.掌握D.讨论【答案】A30、用来表示试题作为测试工具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A31、化学教学媒体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答案】D32、化学教材编写时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在相关章节设立讨论和调查研究等课题,设置开展活动的课时。这体现了化学教材编写时()。A.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念B.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C.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中取材D.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答案】C33、N、33As 位于同一主族
11、,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NAsB.非金属性:NAsC.热稳定性:NH3AsH3D.酸性:HNO3H3AsO4【答案】B34、下列关于化学发展趋势描述不正确的是()A.由宏观向微观B.由定性向定量C.由形象到具体D.由经验逐渐上升到理论【答案】C35、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D.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答案】D36、在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
12、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为()A.课程设计B.课程编制C.课程改革D.课程评价【答案】C37、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A.化学实验科学化B.化学实验清洁化C.化学实验微型化D.化学实验简便化【答案】B38、按照(),探究教学可以分为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A.探究的任务和性质B.探究的环节C.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D.探究所依托的经验类型【答案】C39、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评价方法是()。A.纸笔诊断性测验评价B.纸笔总结性测验评价C.档案
13、袋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D40、下列关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中最核心内容的表现B.教学重点对于所有学习相同章节课程内容的学生而言是一致的C.教学难点是相对于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而言的,学生能力水平不同,教学难点也不同D.教学重点一定是教学难点【答案】D41、短周期元素 A、B、C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 与 C 在周期表中位置上下相邻,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 A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 与 C 可形成共价化合物B.A 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 C 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C.原子半径:ABC
14、D.B 的氧化物的熔点比 A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答案】C42、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给液体、固体加热B.使食盐水中 NaCl 结晶析出时,常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C.区别 NaCl、Na2SO4 时常用到胶头滴管、试管D.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答案】C43、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汽油挥发,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B.把水加热至沸腾,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把铁片浸入到盐酸中,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答案】B44、对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15、:2SO2+O2 2SO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A.升高温度B.增大压强C.压缩使容器体积变小D.增大反应物浓度【答案】A45、下列关于环境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甘蔗生产的乙醇燃料属于可再生资源,利用乙醇燃料不会产生温室气体B.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雾霾的发生C.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属于新能源D.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答案】A46、某温度下将 Cl2 通人 KOH 溶液里,反应后得到 KCl、KClO、KClO3 的混合溶液,经测定 ClO-与 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1:1,则 Cl2 与
16、KOH 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3B.4:3C.2:1D.3:1【答案】B47、m、n、p、q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n3-与 p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n、q 一定均是非金属元素B.离子半径的大小:qnp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nmD.m、n、q 分别与 P 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均含有共价键【答案】D48、下列不属于化学用语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B.化学方程式C.结构式D.铝的化学性质【答案】D49、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电
17、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 2 倍,Y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 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 与 x 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r(X)B.Y 分别与 Z、W 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C.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W 的弱D.Y 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W 的强【答案】D50、板书是教师口头表达的一种辅助手段,它给学生带来的视觉效果与教师口头表达所带来的听觉效果互为补充,因此,化学教师的板书应该科学规范。下面是某教师的板书,没有错别字的是()。A.酸碱指示计B.酚肽试液C.化石燃料天燃汽D.焦炭【答案】D大题(共大题(
18、共 1010 题)题)一、下面是针对同一化学学习任务设计的三种不同教学活动。【学习任务】认识氯气与水反应及次氯酸的漂白性。【教学活动 1】教师通过讲授告诉学生,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一种有强氧化性的酸能使部分有色物质褪色。【教学活动 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把氯气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试管中,让学生观察布条是否褪色:教师告诉学生,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使布条褪色。【教学活动 3】教师演示氯气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推测氯气与水反应可能生成的物质。学生猜测有色布条褪色的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根据上述案例回答问题:(1)对比三个教学活动,评价各自的优缺点。(
19、6分)(2)根据案例概括出化学学习任务与化学教学活动的关系(3 分),并说明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启示(5 分)。(3)在教学活动 3 中,你认为学生猜测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什么?如何检验这些猜想的真伪?(6 分)【答案】(1)【教学活动 1】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优点:可以充分利用时间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连贯的知识便于教师按计划有条理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均用相同方式对待,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对单一,形式枯燥。不利于提高
20、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活动 2】主要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化学实验进行教学,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优点: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缺点:演示实验后直接呈现结论的做法,把演示单纯变成教师演示,忽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教学活动 3】主要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
21、的方法和途径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优点:改变了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学生设计、操作、猜想、解释,运用信息资料、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探究中增加了与人合作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其合作交流的能力缺点: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素质不同的学生学习效果明显不同:课堂难以预测的情况较多,教学进度难以控制课堂秩序难以维持: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2)学习任务与教学活动的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2023 教师资格 中学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题库 精品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