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江苏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试卷练习试卷 B B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按照朱熹对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解释,“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就是()A.愤B.悱C.启D.发【答案】B2、被誉为“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的是()A.洛克B.康德C.裴斯泰洛齐D.苏霍姆林斯基【答案】C3、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答案】D4、学生学习了自然数以后,再学习复数,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
2、C.类属学习D.组合学习【答案】A5、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自我效能感【答案】A6、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答案】A7、对同一问题所提的意见越新奇独特,则其思维的()越高。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结构性【答案】C8、一年一度的教师资格考试属于()考试。A.绝对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
3、诊断性评价【答案】A9、下列关于儿童溺水时采取的急救措施中错误的是()A.使溺水者仰卧,腰部垫高,头部下垂,用手压其背部B.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泥沙、污物C.把溺水者腹中的水倒出D.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答案】A10、7 岁的男孩小石认为空气没有重量,但经过科学演示后他知道自己错了。他现在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从迁移的角度来说,这一理解的变化属于()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一般迁移D.重组性迁移【答案】B11、有的小学生“为老师的鼓励而努力学习”、“为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为同学们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等,这类学习动机属于()。A.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B.远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C.近景
4、的直接性学习动机D.近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答案】D12、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予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的认识。A.实用主义教育学B.制度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答案】D13、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A.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B.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C.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D.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答案】C14、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从而得出结论,这是一种()。A.聚合思维B.发
5、散思维C.常规思维D.创造性思维【答案】A15、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A.灵活性B.自主性C.自愿性D.实践性【答案】B16、罗老师教学观潮时,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其贯彻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式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答案】C17、“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A.内部的可控因素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C.外部的可控因素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答案】D18、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这说明教学认识过程具有()。A.领导性B.间接性C.直
6、接性D.简捷性【答案】B19、有一天,小明上学迟到了。班主任并没有立刻把小明找来训斥一顿,而是在班上责备全体同学:“咱们班今天有人迟到了,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事后,全班的人都来教育小明,对他说:“你迟到了,就等于说我们全班都迟到了!”小明很快就克服了上学迟到的毛病。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品德教育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平行教育原则B.疏导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答案】A20、小白鼠通过不断尝试错误进行的“迷宫”问题解决模式属于()。A.独立的发现学习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答案】A21、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以完成
7、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A.掌握学习B.合作学习C.探索学习D.发现学习【答案】B22、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的体现是()。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正规教育【答案】C23、小明学习非常努力,但成绩总是不理想,逐渐出现了被动、退缩、无动力的状态。这种心理反应属于()。A.学习焦虑B.习得性无助C.自我估价降低D.认知功能障碍【答案】B24、关于课程论,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B.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皮亚杰C.教学论成为课程论的理论基础,首先在于二者本身的联系D.虽然长期以来国内没有独立
8、的课程论,但在课程问题的研究上并不是一无所有的空白【答案】B25、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A.德国B.法国C.英国D.美国【答案】B26、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B.政治思想教育C.政治课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答案】D27、下列不属于班主任了解学生常用的方法的是()A.实验法B.书面材料分析法C.谈话法D.调查法【答案】A28、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做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A.恒常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整体性【答案】A29、曹老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同学们感到很自豪。曹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9、)。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答案】D30、教新型玻璃时,为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参观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B.参观法C.演示法D.实习法【答案】B31、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答案】D32、有一位先哲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说明人格具有()。A.社会性B.稳定性C.整合性D.功能性【答案】D33、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这种情感是()。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责任感【答案】C3
10、4、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方面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是()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甄别评价【答案】C35、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是()。.A.必修课程B.校本课程C.地方课程D.选修课程【答案】D36、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赛尔D.皮亚杰【答案】C3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答案】B38、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的一个特例.
11、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这种同化模式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组合学习D.推理学习【答案】B39、人们常说“知之深,爱之切”,这种说法表明()。A.识是情感的基础B.感是认识的基础C.识是意志的基础D.志是情感的基础【答案】A40、在小学阶段,学生规则学习的主要形式是()。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创造学习D.认知学习【答案】A4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作用。A.导向B.动力C.促进D.控制【答案】B42、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答案】B43、王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
12、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A.注意分配B.注意稳定性C.注意广度D.注意转移【答案】A44、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A.自然化B.现实化C.社会化D.自由化【答案】C45、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田地的面积。这些知识属于()。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保护性知识【答案】B46、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答案】B47、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A.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由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C.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
13、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答案】C4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答案】B49、“同学们,每到春天校园里百花齐放、万紫嫣红,花儿为什么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张老师所运用的导课方式属于()A.设疑导入B.温固导入C.释题导入D.故事导入【答案】A50、对教学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形式B.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C.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D.教学就是智育【答案】D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以下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
14、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师: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你们了解他吗?生:(略)师:是呀,当时宋朝的大半江山已经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目睹了生活在金兵铁蹄下百姓的血泪艰辛,饱尝了亡国之恨,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二十年哪!想想看,在这二十年的生活里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生:可能天天以泪洗面,想一死了之,可想到抗金事业没完成,想到老百姓的苦难,又不能死。师:痛苦,悲愤呀!生:非常难过,可能整日借酒痛骂统治者的无能!师:是呀,这又是多么的无奈、苦闷。在这个时期,辛弃疾写了很多的词,但表现的却是另一番心境与风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师:古人说,品一壶清
15、茶,读一首好词,是人生的一大乐趣。那怎样才能读出词的乐呢?不能只满足于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字句里,用我们的想象去感觉,去品味,去推敲,去补充,才会品出词的意境与趣味来。咱们再读读开头两句,你看到哪些景.师:辛弃疾在江西农村生活的 20 年里,深深懂得每年庄稼的收成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他多么渴望每一年都是个丰收年,多么渴望农民过上好日子!看,这弥漫着浓郁的稻花香里,响奏着群蛙的鸣叫声里,你听到了吗?辛弃疾的心也在欢唱着呀,他在为谁欢唱呢?生:是在为老百姓!生: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年”欢唱!师:作者分明是为这预示丰收的场景而欢喜,不直接说出,而是借稻花香、蛙声代自己诉说“丰年”。你觉得是这样的吗?(生
16、纷纷点头)真是妙不可言,再来一起读这两句词,读进辛弃疾的心里去!【答案】【要点】回顾这节课的教学,优点在于:能抓住一个“情”字,以情感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对辛弃疾身世的深情引述,引领着学生走进辛弃疾的精神世界,通过品味词韵意趣,想象情景,让学生深刻感悟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的欣喜之情。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设计不仅饱满而且能够紧密相扣,学生亦能为情所动,随情而读,课堂洋溢着浓郁的诗情。但也有一些缺憾之处:(1)缺乏开放性,教学设计过于严谨。驾熟就轻的梳理与密集流畅的引导,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显得过于“抢眼”,而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淹没在大容量和快节奏的教学中。学生处处有被“牵”着的痕
17、迹,教学设计显得不够开放。(2)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在理念上,我们都懂得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预设目标的完成,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例如,本教学片段中的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诗词,但是预设导语中夹杂着现成理解的直接呈现,因而就忽视了学生品味诗词的方式与过程。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作者的情感,对用词的妙处有亲切而自然的体悟,但是没有主体情感的积极参与领悟显然不够深刻。二、乘法练习课上,吴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了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3 位老师带 50 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票价分别是成人每人 10 元、学生每人 5 元、团体(10 人以上)每人 6 元,怎样买最合算?很快,很
18、多同学给出了答案:老师和学生分开来买,一共花费 280 元。小宁提出了另一种方案:“把老师学生凑成 10人买团体票,剩下的买学生票,一共花费 275 元,比 280 元少了 5 块钱。”吴老师笑着点点头,同学们有的点头赞成,有的似茅塞顿开。小思却说:“不就少了 5 块钱么!”吴老师示意她发表自己的意见。她一下站起来,满不在乎地说:“老师,都出去玩了,谁还在乎这 5 块钱啊!”小欣也附和说:“就是,5块钱算什么!问题:(1)如果你是吴老师,如何应对这一状况?(2)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答案】(1)如果我是吴老师,我会这样来处理这个问题:首先,表扬踊跃发言的同学。对于同
19、学们的积极思考予以肯定,教师及时的强化可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在之后的教学中更加主动自愿地学习。其次,发挥教育机智,将“5 块钱是否重要?”作为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他们养成节约的意识。在该过程中,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习得节约的美德。(2)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首先教师要做到教学的科学性,即保证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其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三、操场上,一批学生正在打
20、篮球,战况“激烈”。突然两个学生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经过操场的班主任看到后,并没有立即上前劝阻,而是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冷眼看着他俩。大概这两个同学也看到了班主任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们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班主任默默地看着他俩,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班主任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两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班主任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占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
21、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该班主任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5 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 20 分钟的时间。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为何成功地处理了这场冲突事件。【答案】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2)学生对自身的行为程度认识深刻;(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
22、去面对矛盾,面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四、王老师在晚自习时发现教室地面上纸屑很多,便让劳动委员打扫,自己就去另一个班上课去了。劳动委员见老师走后也停止了打扫,心想放学后就该值日生值日了。不料一会儿检查工作的校领导发现了班里的卫生极差,给予了班级以严厉的批评。王老师决定以“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作为班训,同时结合“扫屋风波”,以此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为养成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爱劳动的良好班风奠定思想基础。第二天,王老师抓紧一切时间,找班干部谈话,分析得失、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下午,班会如期举行。教
23、室墙上贴上了火红的“班训”:“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同学们强烈感受到了一种氛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劳动委员和其他班委成员、同学们纷纷上台发言,他们个个神情严肃,认为以前没有形成良好的配合,自身存在一些问题等,纷纷表示不会让“扫屋风波”在班级中重演。同学们很快有了认同感,他们认识到自己属于这个集体,这个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共同建设。大家一同制定了班级卫生责任制。劳动委员也打消了“引咎辞职”的念头,化内疚为动力,勤奋工作。此后,班级卫生评分一直保持在前几名的名次,各方面也都有起色。他们很快就获得了学校“先进班集体”的称号。问题:(1)分析一下王老师组织班会成功的原因。(10 分)(2)作为一个班主任
24、应如何管理好班级?(10 分)【答案】(1)王老师组织班会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开班会之前与班级干部充分沟通与协调。王老师在开班会之前,先找班干部谈话,通过谈话统一了思想认识,这为班会顺利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在班会实施过程中,班委会成员能够积极发言,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根据班级内出现的事实问题能够恰当地确立班会主题。本次班会的召开是因为班级成员缺乏责任心和劳动奉献意识,故班会主题确定为“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这与客观事实联系紧密,能够起到良好效果。班主任在组织班会过程中,气氛热烈,能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班主任通过张贴班训,塑造良好的班级育人氛围。班委成员的发言调动了学生的
25、参与力度,有助于全体成员都受到教育。(2)班主任管理好班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五、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问题:请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20 分)【答案】【答案要点】这是一个交融式目标。课程目标的设计虽然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26、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但缺乏一定的层次性,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教学的可操作性不强。“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虽然语言简洁,却表述模糊,“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如何揣摩,揣摩到怎样的程度应说清楚。目标 2 对读写拓展的言语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没有具体写出,缺乏教学的可操作性,“发展语言”的要求没有明确指出,缺乏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教学目标的第 3 点,叙写无误,却显得空洞笼统。六、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3)
27、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问题:请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20 分)【答案】这是一个交融式目标。课程目标的设计虽然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但缺乏一定的层次性,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教学的可操作性不强。“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虽然语言简洁,却表述模糊,“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如何揣摩,揣摩到怎样的程度应说清楚。目标 2 对读写拓展的言语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没有具体写出,缺乏教学的可操作性,“发展语言”的要求没有明确指出,缺乏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教学目标的第 3 点,叙写无误,却显得空洞笼统。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课堂实录
28、: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张老师:你是如何验证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学生 1:我是这样比的(边说边演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正方形的四个角一一比较)。张老师:都是这样比的吗?学生显然没有完全明白老师的意思,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的。教师注意到只有两个学生(生 2、生 3)没有随声附和。就追问了一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要比四次,你们认为呢?学生 2:只要比两次就行了。张老师:怎么比?学生2:(边演示边讲解)先把正方形对折,然后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正方形的两个角比较。学生:3 我只要比一次就行了。教师让学生 3 操作给大家看。学生3:把正方形先横着对折一次,再竖着对折一次。原来的四个角就全部重在一起了,
29、所以只要比一次就行了。【答案】【要点】问题(一):张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问答法,即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答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二):问答法的原则有:(1)适时原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准备好问答的问题和顺序,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相关的问题,而不能太突兀。(2)因材施教。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反馈强化。学生冋答完毕之后,教师要给予适当正确的反馈,使学生理解正确的思想,明
30、确答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强化学生获得的知识经验。八、下面是三位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的理解,结合心理健康的相关概念,分析其正确性并说明理由。教师甲:所谓心理健康就是说快乐不快乐,你快乐就是健康的,他不快乐就是不健康的,大家都快乐大家都是健康的,大家都不快乐大家就都是不健康的。教师乙:我觉得心理健康就好像学习成绩,某个学生这学期考得好,不一定下学期也考得好,它和人的生活状况有关,生活状况发生了变化,心理健康也会发生变化。教师丙:我觉得心理健康就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只要你觉得自己行,不管你如何失败,不管别人如何讨厌你、排斥你,只要你坚持自己的观点,你始终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答案】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
31、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根据心理健康的特性判断教师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教师甲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心理健康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师乙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教师丙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心理健康兼顾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两个方面。九、材料一:一位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得了 85 分,觉得很不理想,数学老师给他列了几个式子,帮他分析学习情况。(1)期末考试成绩 85 分,上次考试成绩 80 分。(2)期末考试成绩 85 分,全班学生平均成绩
32、83 分,上次考试全班平均 87 分。(3)期末考试成绩 85 分,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是 90 分。最后,老师一致认为:成绩提高了,学习进步了,但还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学习与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需继续努力。材料二:魏老师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 l00 分的试卷,有个学生在语文只考了 8 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 8 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
33、定会比这次考得好。”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题,哪些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 40 多分。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 70 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根据材料,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教学评价的认识及今后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答案】(1)“期末考试成绩 85 分,上次考试成绩 80 分”,这体现了个体内差异评价;“期末考试成绩 85
34、 分,全班学生平均成绩 83 分,上次考试成绩全班平均 87 分”,这体现了相对评价;“期末考试成绩 85 分,老师预期教学目标是90 分”,这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理念。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数学老师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这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它基于评价对象的过去,重视评价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2)从整个教学进程来看,材料二中“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 40 多分”“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 70 多分了”这也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体现。这种评价是监控学生学习进展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对于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
35、找准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帮救措施,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3)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一十、班主任王老师在晚自习时发现教室地面上纸屑很多,便让劳动委员打扫,自己就去另一个班上课了。劳动委员见老师走后停止了打扫,心想放学后就该值日生值日了。不料,一会儿检查工作的校领导发现了班里卫生极差,给班级以严厉的批。第二天有班会课,王老师决定以“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作为班训,同时结合“
36、扫屋风波”,以此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为养成“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爱劳动”的良好班风奠定思想基础。第二天,王老师抓紧一切时间,找班干部谈话,分析得失,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下午,班会如期举行。教室墙上贴上了火红的“班训”: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同学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氛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劳动委员和其他班委成员、同学们纷纷上台发了言,他们个个神情严肃,认为以前没有形成很好的配合,自身存在一些问题等,纷纷表示不会让“扫屋风波”在班级中.重演。同学们很快有了认同感,他们认识到自己属于这个集体,这个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共同建设。大家一同制定了班级卫生责任制。劳动委员也打消了“引咎辞职”的念头,化内疚为动
37、力,勤奋工作。此后,这个班的班级卫生一直在学校保持先进,其他各方面也都有起色。他们很快就获得了学校“先进班集体”的称号。问题:(1)结合案例谈谈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标准是什么。(2)分析一下王老师组织的班会成功的原因。(3)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如何管理班级?【答案】(1)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基本标准如下: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形成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在班主任指导下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他们做好带头作用,使集体及其成员都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姿态。建立了共同准则,形成了良好的舆论与班风。这次班级有了班训,有了一个奋斗目标
38、,并建立了班级卫生责任制来给予保障。班委会成员也通过这次“扫屋风波”,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更加相互配合,班委会具有了更强的战斗力和号召力,使班级很快扭转了局面,成为学校“先进班集体”。(2)从班会的内容上看,王老师紧紧抓住刚刚发生的“扫屋风波”,并以此为主题,制定了班训,解决班级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以力量,鼓舞他们奋发向上。从班会的形式上看,班级墙上贴出了火红的班训,同学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氛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增加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班会让大家畅所欲言,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3)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组织好班级活动。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
39、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是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机会,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积极面并加以指导。在班级活动中,自我教育的重点在班集体层次上,班主任应当为班集体寻找发展的新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方案和措施。班主任只有提高班级活动的质量,才能通过集体实现学生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班主任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第一,建立班级常规制度,把“建制”的过程作为最初班集体建设的重点,有了制度,班级从最初个体的简单集合变为对每个成员具有一些最基本要求的共同体。其中重要的是从“建制”开始到以后的其他班级活动,教师都应以最大程度地吸引集体成员的参与为原则。第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上,这会产生一种真正强有力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班主任要负起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的责任,其中包括班级中任课教师的配合,争取家长等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和关心,协调学生集体内部各种组织的关系,以及学生集体与成人等各方面的关系。班主任应及时把握班集体及其活动开展的状况,不断积累集体形成与发展的档案。此外,班主任还应不断积累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材料。这些材料将使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有清醒的、科学的认识,并提高到自觉的程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