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文 (含解析)(新版)人教版.doc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文 (含解析)(新版)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文 (含解析)(新版)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文科综合高二文科综合本卷满分本卷满分 3003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3535 题,每题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140140 分)分)1.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A. 法家、儒家、道家B. 儒家、墨家、道家C. 儒家、道家、法家D. 儒家、法家、墨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
2、分析能力。材料第一句强调对待人民残暴就会出现国破家亡等恶果,说明他希望统治者对人民好一些,即实行仁政,是儒家思想;第二句讲了辩证法的例子,容易看出是道家;第三句作者主张赏罚分明,不分贵贱,这是法家的主张,故 C 项正确,A.B.D 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2. 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这种变化体现了A. 儒家主张礼法并施,一视同仁B. 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 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 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答案】C【解析】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3、”体现孔子以德、礼治国, “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说明荀子主张以礼乐治国,并且提出以“法数”约束百姓,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故 C 正确,D 错误;A 不符合孔子的思想,排除 A;材料无法体现“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排除 B。3.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 ,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2 -A. 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 封建制度逐步建立【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百家争鸣的现象,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背景在于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士这一阶级在社会中异常活跃,勇
4、于表达自己的诉求,故 A 项正确。百家争鸣日趋合流是战国之后的现象,并非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排除 B。是分封制与井田制瓦解促进了政治经济重大变革,并非奴隶制全面崩溃,排除 C。封建制度的发展并非是题干思想主张的共同社会背景,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4.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B. 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 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 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
5、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演变过程5. 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 、 “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A. 主张民贵君轻B. 维护统治秩序C. 强调层层分封- 3 -D. 体现以德治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 、 “大一统”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维护统治秩序,为统治者服务,因此选 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
6、儒术”董仲舒思想6. 董仲舒说:“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 ,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 “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 ”这表明他A. 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 将“刑”作为“德教”的辅助手段C. 强调德政,反对严刑峻法D. 尊重天道,强调以德治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 “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 ,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 “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董仲舒将“刑”作为“德教”的辅助手段,因此选 B。ACD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中国传
7、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7. 赖永海在中国佛性论里有这样一句:“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 儒、佛、道三家在唐朝以前已“三教合一”了B. 儒、佛、道三家本身就是同源的C. 儒、佛、道三家彼此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D. 儒、佛、道三家彼此之间根本不存在矛盾和斗争【答案】C【解析】儒、佛和道教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故 C 项正确;“三教合一”出现在北宋时期,故 A 项错误;儒、佛、道三家是不同源的,故 B 项错误;三教之间存在矛盾,所以才竞争,故 D 项错误。8. 南宋官员叶适以“功利之学”反对朱熹等理学家提倡的“道义者乃无用之虚
8、语” ,主张对- 4 -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这反映出A. 理学有性理空谈倾向B. 叶适否定了“格物致知”C. 南宋后儒学无实用性D. 理学不能满足统治需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反对朱熹等理学家提倡“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可以分析出叶适是反对理学的空谈义理的倾向,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 项错误,与“主张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不符;儒学有无实用性材料没有反映,C 不选;D 项与材料无关,也与史实不符。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特点9. 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
9、之类,却有道理在。 ”朱熹在此A. 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B. 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C. 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D. 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答案】B【解析】材料认为小处也有理,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体现,故答案为 B 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探究,排除 A 项;科学实验起源于近代西方,材料中没有倡导科学实验,排除 C项;重视经验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经验的总结,排除 D 项。点睛:程朱理学认为“物皆有理” ,只有深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掌握天下之理,从而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10. 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普。独至评闺材
10、,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俗(兼有) ,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 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 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 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答案】C- 5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只是举一例,不能得出“普遍接受”的结论,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一位女诗人的观点,不是“主要的评价标准” ,故 B 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故 C 项正确;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不只是自身的权益,故 D 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对传统文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新版 人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