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目标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目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目标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兰州一中兰州一中 2017201720182018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地理高二地理说明:本试卷分第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100 分,考试分,考试时间时间 100100 分钟。第分钟。第卷为单项选择题,卷为单项选择题,1 13030 题每题题每题 1 1 分计分计 3030 分,分,31314040 题每题题每题 2 2 分计分计2020 分,选择题共计分,选择题共计 5050 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第卷(选择题)卷(
2、选择题)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 8 日 19 时。据此回答 12 题。1. 在下图所示的 4 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A B C D26 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 6 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A8 日 14 时 B9 日 2 时 C9 日 20 时 D8 日 8 时将两个烧杯分别装入 300 毫升水和干沙,并排放在一起,把两支温度计分别插入水和干沙中,然后用 100 瓦的白炽灯照射(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 34 题。3打开白炽灯,10 分钟后A沙的温度没变化 B水的温度没变化 C水的温度比沙高 D沙的温度比水高4该模拟实验验证的是A温室效应 B水循环过程 C城市热岛效应 D海
3、陆热力性质差异下图为某区域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56 题。5. 图示、水循环环节中,最容易受人类影响的是A. B. C. D. 6.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图中山地最可能是A. 背斜山 B. 断块山 C. 向斜山 D. 火山7.下图中圈层表示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一位地理爱好者去新疆沙漠地区旅游,发现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读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完成 89 题。8夜晚 M 地的风向为A西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9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下垫面A人类活动差异 B降水差异C热力性质差异 D高低差异沙漠 绿洲 M 沙漠 绿洲 雾霾是指空气中悬浮大量微小水滴
4、和颗粒污染物。下图为 2015 年 1 月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完成 1011 题。10该日上海出现雾霾天气,其主要原因是A气压高,气温低 B气温高,对流强C风力小,湿度大D风力大,气温低11锋面系统在石家庄过境时,当地A太阳辐射增强B大气逆辐射减弱C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6 月 22 日,当太阳同时位于北半球甲、乙两地上中天(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为 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 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最小距离是44.4 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 。据此回答 1213 题。12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地不可能
5、同时看到日出B甲、乙两地的地方时相同C甲、乙两地昼夜长短总是相同的D甲、乙两地当晚观看的星空景象相同13该地图的比例尺为A1:24000000B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30 千米C六十万分之一D1/6000000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阳光最充足的地区。有科学家通过多年研究提出,如果在撒哈拉大沙漠中采集 300300 千米面积的太阳能,就可能满足整个地球的能源需求。2009年 7 月,德国 12 家大公司,决定投资约 4000 亿欧元建设这个世界最大的太阳能项目。回答第 14 题。14.撒哈拉大沙漠开发太阳能资源的有利条件是太阳能资源丰富 市场前景广阔 投资大,成本高 沙暴剧烈 A. B.
6、 C. D.1030 1020 1025 1015 1010 1020 1020 1015 1020 1015 1015 北京 石家庄 上海 锋面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516 题。15.甲地地貌为A.河谷 B.冲积平原C.冲积扇 D.河口三角洲16甲地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河水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B.遇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C.遇海水顶托,流速变快,泥沙沉积D.河流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约在 1.3 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杭州西湖一带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至今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还存在着一条古代遗留下来的火山通道。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据此回答 1718 题。17.
7、图中能正确表示宝石山最初形成过程的是A. B.C. D.18.据图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丙一定是大理岩B.一定是外力作用C.甲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D.环节可能是变质作用下图为学生野外考察时拍下的温州某地区花岗岩地貌“龙脊”景观图。完成第 19 题。19.形成“龙脊”的花岗岩出露于地表所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是A.岩浆喷出、岩层抬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B.岩浆喷出、岩层下降、沉积作用、搬运作用C.岩浆侵入、岩层抬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D.岩浆侵入、岩层下降、沉积作用、搬运作用下图为某海域洋流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2021 题。20.图中洋流A.为北大西洋暖流B.形成受东北信风影响C
8、.的流向为自南向北D.附近可能存在大渔场21.若图示海域位于太平洋,洋流A.造成途经的大陆沿岸地带气温降低B.使南美大陆热带荒漠从东海岸延伸至西海岸C.促进了太平洋与大西洋、印度洋的海水交换D.缩短了上海到美国西海岸的航行时间近年来,西藏纳木错面积不断增大。读该湖区 2018 年的最新影像,完成 2223 题。22.拍摄该影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 B.GPSC.RS D.VR23.近年来纳木错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下陷,湖区积水增多B.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C.退耕还湖,生态系统改善D.蒸发减弱,水汽向外输送减少纳 木 错萱萱暑假期间赴埃及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埃及开罗(东二区)附近的
9、景观照片,拍照时间为北京时间 20 时 15 分。据此完成 2425 题。24.萱萱拍摄照片时,开罗正值 A.傍晚 B.正午 C.下午 D.凌晨25.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搬运 D.流水沉积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 2627 题。当 日次 日 时间 日出日落日出日落9:0023:008:5823:027:1918:417:2018:405:4018:485:3918:4926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27若地为北京,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各地昼夜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地理 下学 期末考试 试题 新人 目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